震撼人心的短篇科幻小说 《腐蚀》

主播:跳跃的河马 播放:34.9万最近更新: 2023-12-28

直抵人心的震撼、超越时空的感动,

新中国科学伦理作品的开篇之作、不可错过的短篇科幻佳作——《腐蚀》


内容简介:

人类征服着宇宙,同时也从天外星球带来烈性腐蚀菌,严重威胁着地球人类的生命,为了研究和征服这种烈性腐蚀菌,并制造抗腐蚀剂,为人类的建设事业服务,几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相继奋战在没有人烟的沙漠地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

专业介绍:


美国评论家冈恩在编辑《科幻之路》时,仅收录两篇中国作品。一篇是《地球的镜像》,由郑文光创作,是典型的创意式科幻。另一篇就是叶永烈的《腐蚀》,这几乎算是一篇现实主义文学。 在叶永烈之前,国内科幻小说往往把科研过程当成黑箱,只写科研成果,或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科研过程。至少,没有哪篇小说把科研当成情节主干。然而,人文元素更多的包含在过程中,而不是产物中。要提升科幻小说的人文价值,势必要把关注点转移到这方面。


在早期作品《鲜花献给谁》中,叶永烈就对此作过尝试。这篇作品的科幻点是在器官移植当中如何解决排异问题,几乎是把现实中的科研问题搬进小说。作品描写科学家寻找排异反应的原因,如何用动物作先期实验,又如何开始人体实验。


整篇作品就是科研过程的记述,但是对人物动机缺乏描写,科学家就象科研机器般运转,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而在《腐蚀》中,叶永烈不仅突出了人物动机,而且是鲜为外界所知的负面动机。《腐蚀》成为中国第一篇以科研伦理为主题的科幻小说。


这篇作品的构思有两个来源。一是借鉴迈克尔-克莱顿的《死城》,描写人造卫星坠落时带来天外病原体。二是作者本人到罗布泊基地采访彭加木失踪案时,积累下采访素材。两者融合,构成了小说惊险的开篇。


然而,小说的核心冲突却是主人公如何争名夺利。把聚焦点放在了人心上,这就给作品带来了超越时代的视角和直抵人心的震撼


叶永烈多年采访科研单位,不可能只记录成果不记录人。在一个仍然把“科学家”神化的时代里,《腐蚀》用一个品质有缺陷的科学家作为主人公,远远超越了时代。


可惜,或许由于篇幅所限,作者让主人公发生突然转变,匆匆结尾。更可惜的是,由于《腐蚀》以科学界内部人事纷争为题材,当时的社会关注度就不高,这篇作品在今天几乎被遗忘。
从文学价值上看,《腐蚀》是叶永烈创作的高峰。它发表于《人民文学》198111月,在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中,它得了不少选票,被评价为“真正作为文学的科幻小说”。但出于文学界对科幻的“排异反应”,《腐蚀》未能入选。


对于此事,当年的很多编辑都曾感到不平。


然而岁月的流沙无法掩埋真金。数十年后,再看《腐蚀》仍然能从中得到力量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