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蛋科学第63期:如何零知识鉴定结论真伪(下)

2021-07-03 23:09:57 1871
声音简介

除了上面引用科研论文的媒体,还有一些小媒体,自媒体,甚至是商家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专业知识如何判断真伪呢?这确实很难。俗话说言多必失,学术论文好几千字的内容,要想挑个错倒是不难,媒体报道几百字的内容,很多细节都没有,这要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确实难辨真伪。但是办法也是有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几个办法。


第一,思维实验。假设消息是真的,你可以推断会发生其他什么事情,如果这些事情没有发生,那不就说明消息是假的么?举个例子,假设今天你在网上看到一种神奇的保健品在售卖,自媒体告诉你,这种保健品可以根治类风湿。你应该相信吗?首先,你根本不需要知道什么是类风湿,语言逻辑就能够告诉你,首先类风湿是一个不太好治的病,否则为什么要说根治呢?你有听说什么药根治感冒发烧么?什么药根治健身后肌肉酸痛?那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不太好治的病,但是一款网购的保健品能根治,你信吗?效果如果真的这么好为什么还当作保健品卖呢?和医院合作,做正规的临床试验,做当作处方药销售,还不需要任何推广,作为商品来说岂不是能赚更多钱?其实不管是什么商品根治什么病,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成功的药物是不会有人宣传的,因为都是处方药,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流程,效果和副作用都研究的明明白白。保健品是需要宣传的,因为保健品既然不能成为药品,就说明起成分对人体生理健康的改善不能确定。吃了也不一定有效果,那不得靠宣传吗?还有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我们之前经常提到的,食品商家推荐食品会介绍食品或者饮品里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比如红酒商家可以宣传说红酒含有白藜芦醇,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什么抗衰老降血脂等等。我们再来做个思维实验,假设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白藜芦醇,假设这白藜芦醇真的有这么多益处,但是红酒里面的白藜芦醇的含量是多少呢?既然这么有效,你总该标出来吧。你有看见哪瓶红酒标注白藜芦醇含量么?不标注含量,那再好的成分也就没意义了。砒霜有毒,但是低浓度的砒霜已经有临床实验表明可以治疗白血病,近年来在血液病顶级期刊血液上面发表的一篇文章(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000760

)还有顶级综合期刊美国科学院通讯上面的一篇文章(https://doi.org/10.1073/pnas.2020382118)都证明了口服全反维A酸和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且砒霜还能代替或者减少化疗的试用,治疗更加安全。


扯远了,我们继续做这个红酒的思维实验。我们退一步,假设白藜芦醇确实有益,虽然红酒上没有标,假设你通过其他途径测得红酒里面的白藜芦醇还碰巧确实在对人体有益的浓度范围,你会为了白藜芦醇去喝红酒吗?红酒里面还有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成分,要是其他成分对人体的负面影响超过了白藜芦醇的好处呢?这也就是我们在第三期节目中讲到的观点。其实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这里面的逻辑漏洞。俗话说是药就有三分毒,不无道理。实际上市面上的药物几乎都有毒性,那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药物呢?是他们的治疗效果大于毒性,用一个术语来表示就是治疗指标,也就是半最大效果浓度和半最大毒性浓度的比值。药监局对治疗指标都会有一个标准,毒性太大是不能作为药品使用的。同样的,我们也希望我们节目的听众在遇到类似的宣传的时候,可以想想该产品是否有未知成分,未知成分有毒怎么办?


我们再说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现在手机摄影发展迅速,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很多手机厂商鼓吹说自己的手机画质媲美相机。蛋博士自己碰巧有2020年拍照最强的手机,以及一些相机和镜头加起来还没有手机贵的入门摄影器材,于是就做了个对比,手机确实比不过,各个方面都比不过,大家有兴趣可以读读(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741103)。假设你不认识蛋博士,也不知道手机画质到底能否媲美相机,那么假设手机画质能媲美相机,就一定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一,商业摄影行业,比如影楼,会改用手机。二,所有专业相机厂商的股票会急剧下跌直至倒闭。这两个情况你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就能确认,去影楼问问人家用什么机器,然后再到股票APP上搜索传统相机厂商佳能和尼康就行了。这种不靠谱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好了,思维实验我们说完了。第二个蛋博士比较推荐的方法是方法质疑。当然这个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消息来源提到了得到结论的方法,或者消息来源和你可以联系。说方法之前,我们先说说结论的种类。第一种结论,数学定理,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因此对于一个数学定理,你只要找到一个反例,这个定理就不存在了。比如费马大定理,你如果能找到任何三个正整数,使得a^3 + b^3 = c^3,那么费马就悲催了,你则可以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励,提前退休,怎么样试试。第二种结论,理论。各个领域都有理论,既然是理论,一般来说只需要描述一个特定的系统的行为就行了。比如,牛顿力学定律,可以描述宏观物体的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只要物体受外力不为零,就不能保持匀速运动,中学都学过。牛顿力学,对于任何微观物体都不适用,但是围观世界的存在并没有推翻牛顿力学。第三种结论,叫做统计规律,媒体报道的结论一般都属于这一类。比如我们节目中提到的大部分结论,喝酒到底好不好,喝咖啡好不好等等。既然是统计结论,就可以质疑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最好质疑的就是样本数量。你可以看看媒体是否有提到这个结论是通过多少人的实验得到的。如果只是几个人的描述,那是不能作为依据的,一般来说,蛋博士自己对一千人以下的统计结论都没什么兴趣。如果消息来源不是媒体呢?比如邻居王大爷告诉你,最近新买了一个保健品,他用了一个月发现记忆力变好了,推荐你也给父母买一些。你买吗?不急,你问问王大爷,还有其他人用吗?只有王大爷一个样本是不行的。王大爷告诉你,赵大妈和李大爷也用了,效果也很好,那也是不够的。


第三个方法,搜索其他消息源。一般来说,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通常都会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主流媒体的报道也会提到得到结论的方法细节。如果一个结论只有一两个非主流自媒体报道,那么可信度自然不高。


第四个方法,虽然还不太成熟,但是我们还是先讲讲,在未来几年内商业化应该是不难的。这个方法是利用人工智能对假消息进行判断。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火的科研课题,比如2019年在国际语义计算会议上发表的一篇文章(doi: 10.1109/ICOSC.2019.8665593)就报道,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对假消息进行分类。这种对所有话题的分类是很难的,因此这篇文章报道的准确率也不到70%,但是对某个狭小领域的分类,比如新冠病毒相关新闻的真假分类(https://arxiv.org/abs/2101.03717),准确率已经到了95%以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企鹅TT

学世界之美

质谱engine

有个问题,为什么人难以算出对数、根号等,计算机却可以几秒钟解决呢?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东西是怎么让自己的制造物做到的呢?谢谢解答

SimpleScience 回复 @质谱engine

这其实和人类计算的方法一样,只不过计算机完成更快而已。用根号举例,算一个数a开平方,不过是用计算机解x的平方=a这个方程。随便找一个初值,再用牛顿法慢慢逼近真值直到误差小于浮点精度就可以了,用不了几秒,几十次迭代几毫秒就够了。因为运算都有精确的函数形式,求导很容易。有兴趣可以修修优化相关的课程。

漫长无目的

所有内容都非常好。科学,客观,理性认识世界。

大哥爱思考盒子

我有一个无脑鉴别疑似不客观科普内容的方法,就是直接看结尾有没有广告。 不少这类科普都像红酒例子那样只说好处不说坏处。毕竟拿了赞助商的钱也不可能把缺点都说明白。

头像小猫

蛋博士说红酒的意思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如果为了治疗“上火”呀 “阴虚阳虚”呀 等等我认为客观不存在的症状 服用马兜铃科类药材 那就得不偿失了 就算红酒内有对人体有益的 如果为了那些所谓的“美容颜养”那就得不偿失了 酒精可是在世卫组织致癌物列表中的

SimpleScience 回复 @头像小猫

你说的很正确。酒精不仅是世卫组织列出的致癌物,还是1类致癌物,和甲醛一样,是已经明确的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我们在节目中没有用世卫组织的分类主要是因为我们一贯追求严谨,没有剂量就谈效果在我们看来不太严谨

SimpleScience 回复 @头像小猫

是否存在在任何剂量下人体都完全无法代谢的物质我不知道,但是你说的重金属和马兜铃酸,在低剂量下人体是完全能代谢掉的,而且代谢途径研究的也很清楚,其中都有谷胱甘肽(GSH)参与(详见Int J Mol Sci. 2012; 13(3)和J. Nat. Prod. 2013, 76, 5)。实际上我们平时常见的研究重金属对人体的不可逆损伤(比如肾脏和神经系统)大都建立在长期过量暴露的情况下。

头像小猫 回复 @头像小猫

我理解蛋博士的意思 事实需要信源 只谈毒性不谈计量就是耍流氓 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 比如食盐 一杯浓盐水可以要了人的命 但如果遇到重金属或马兜铃酸这类物质 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这些物质进了人体无法代谢掉 谈不谈计量已经无所谓了 我也不是很明白 只是平时喜欢我认为靠谱的科普类节目 耳濡目染 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煎蛋科学 | 实用的科学前沿

内容简介:《煎蛋科学》用最简单的语言介绍最实用最硬核的科学知识和科研前沿成果。与其他类似节目不同的是,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是理工医学博士,我们的节目介绍的知识和论点...

by:SimpleScience

孕期科学养护

怀孕是一个女人在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几个过程之一。在孕期,准妈妈会经历孕吐、心态调整等环节。此外,妈妈最为关心的莫过于腹中的宝宝如何能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开设了“孕...

by:孕产宝妈商学院

华沙:如何科学看脸

在看脸的时代,你有没有想过看的到底是什么?是相貌,是情绪,还是别的感受?没问题,华沙给你介绍下看脸的科学!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面孔?我有没有脸盲?“以貌取人”到底...

by:华沙

剑桥科学史 第三卷(现代早期科学)

这一卷大体覆盖从1490年至1730年的时期,被英语世界的欧洲历史学家们称为“现代早期”,一个预示着事物即将来临的术语。

by:1660423nrjh

如何让孩子科学长高

学得会的孩子长高秘籍,孩子长高有方法,作为家长您做对了吗?不想孩子“低人一等”,请随时找我咨询。这里有最落地的助长方案,让孩子科学长高。

by:儿童成长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