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身着丧服的人,可以去帮他人准备“祭”或丧事吗?

2024-04-17 11:34:3025:50 1673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古代祭祀,主人敬酒,宾客都要回敬,相互敬酒吗?怎样敬为吉事?怎样敬为凶事?古人所谓的“缌不祭”是怎样的呢?

天子、诸侯过世,大夫、士过世,什么样的人为他们做馈奠之事呢?如果自己身着丧服,不去参加他人丧事或是其他祭祀。这是为什么呢?请听曾子和孔子的问答,解心中疑惑~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反之。”

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也与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


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现在接着上次的礼记往下讲,我们看本文。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

曾子问孔子说:“祭祀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行‘旅酬’这样的事情?”那么旅酬是什么呢?旅酬就是祭祀完毕之后,主人向来宾敬酒,那这个时候,来宾就举杯喝了这杯酒。喝了这杯酒之后,如果来宾之间彼此又互相敬酒,或来宾又找主人来回相互敬酒,这个情况叫旅酬就是答谢答礼,这个就是多,很多人一起互相答礼,叫做旅酬。

那么一般的喜庆,这个比如说,结婚典礼,举行典礼之后,当然大家互相敬酒;或者是乡里面举行什么乡射礼,大家比赛射箭比完之后,大家很开心很高兴,然后相互敬酒,大家当然互相敬酒了;祭祀有祭天祭地,也是很开心的事情,祭祀完也是互相敬酒。

那什么情况下,祭祀完不互相敬酒呢?

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

孔子就说:“我听过小祥祭祭完之后,主人就是练祭,但是不旅酬的。”这个旅就是旅酬。那小祥是什么呢?就是父母过世之后周年祭,周年祭这个丧事慢慢转吉了,因为父母丧事守三年,其实头尾是两年,第25个月就算是三年了,那它是由一个丧事然后慢慢转吉,慢慢转于平常的过程,到周年祭~对年,就叫做小祥,慢慢慢慢转吉的意思。

那这个小祥祭的时候,主人是练祭,练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生的丝把它煮软煮熟,就是煮软了,然后它颜色会趋于洁白。一般父母刚过世穿的,叫做斩衰。斩衰就是麻,麻布最粗的直接斩断,连边都来不及缝,都不缝的,叫做斩衰。

到对年的时候,就不是这么硬的麻,是煮熟的,然后丝也比较细的,然后也比较洁白,就不是麻的那个有点褐色那个颜色了。那主人就穿着这个练服,然后举行对年祭~小祥祭。之后举杯敬来宾,来关心的来宾,回敬他们、感谢他们,而后杯子放下之后,来宾就不能再继续再敬酒了,也不回敬主人了,然后来宾之间也不互相敬酒,就喝一杯而已。

“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

奠酬于宾,这个,奠酬的奠,不是祭奠的奠。这个是放下的意思,奠酬就是这个礼已经成了,已经举杯敬大家,已经成了,这个礼已经结束了,不再举杯,叫做奠酬。就是主人敬宾,宾喝一下酒,主人如果再敬宾,宾也不能再举酒杯了,就放着,就叫做奠酬于宾。

宾弗举,这个宾客喝一口之后,酒杯放着,就不能够再回敬主人,或者是宾客之间互相敬酒,互相敬酒就变酬酢了,那个感觉就是像喜事不像丧事了。

礼也。这个是每一个人的心中,因为刚好是一周年,内心对于这个亡者还有很多的追思,自自然然跟很欢愉、很快乐,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够用那个很吉利的、很喜庆的那种喝酒的方式,只能够浅浅的品尝。

“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过去这个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练就是小祥祭,小祥祭因为穿练服,所以叫做“练”。那么他举杯一饮之后,就开始互相旅酬,主宾不断的劝酒,主也跟宾劝酒,宾也跟宾劝酒,弄得像开心的事情,这个非礼也。

“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而这个孝公,孝公是鲁隐公的祖父。大祥是什么呢?这个父母过世满了两年,满了两年就是要除服,要除服叫做大祥,就是说它已经转为平常的吉事了,而不能够再把它看成凶事了。

奠酬弗举,那么大祥祭的时候,主人敬酒,然后来宾就拿起来喝,然后主人又敬来宾,来宾却不拿起来喝,就是把杯子还放着,还不举起来,这个时候已经转为吉事了。那来宾却不应。这个来宾却不应,非礼。

为什么叫非礼?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婚礼好了,婚礼主人举杯敬来宾,来宾又可以举杯敬主人,来宾又可以跟来宾之间相互敬酒,很热络,这个才是符合吉利的事情的一种气氛。到小祥的时候,可以举杯,慢慢转吉了,所以可以举杯喝一点酒,但是不能够互相应酬;到大祥已经两周年了,要除服了,所以就可以慢慢开始互相敬酒。

所以你不当互相敬酒去敬酒,也不对;你当敬酒不去敬酒,也不对。那你说这个规矩真麻烦,各位,这个不是繁文缛节的规矩麻烦的问题,这个是气氛的问题。

各位,你要去揣摩这个气氛,譬如说今天人家家里有丧事,我们去给人家捻个香,捻个香,结果我们就倒一杯酒就敬来敬去,在灵堂前敬来敬去,这像话吗?这不像话,我们知道这个不像话。

那换个话说,如果人家举行的是婚礼,那么样喜庆洋洋,他们在那边互相举起饮料,在那边走来走去,在那边敬酒,你偏偏一个人在那一边很肃穆的脸,这合理吗?这也不合理。

你这样想就知道,这个是纯乎人性的自然。礼记所记录下来的,是源自于人性的自然,而不是刻意规定什么,然后去矫释,不是的。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

曾子问孔子说:大功之丧,大功是什么呢?就是丧服之一。丧服有这个五等,叫做五服。那斩衰、再来齐衰,再来就是大功,所以大功算是中等,算是稍大的一种丧礼,丧服算是比较亲近的人,一般都是近亲才会用到大功。

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那着大功丧服的人,也就是说家族正有丧事。并不是他的父母有丧事,父母有丧事就不是大功。大功就是蛮亲的亲戚,但又不是父母,那么这个时候有孝服,可不可以去参加别人的这种馈奠之事?馈奠之事就是说别人家刚好有丧事,我们去帮他准备祭祀的东西,我们去帮别人丧事做些什么东西,叫做馈奠之事。

就是祭奠,就是馈食,意思祭祀准备贡品,准备祭祀,这个收殓、殡事等等,可不可以这么做?曾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说人相互帮忙是应该的,为什么曾子会这么做?原因是这样,原因是身有丧服的人,不得去帮助别人做这种祭祀的事情。

在下一段各位就会看到这个文章,曾子就问孔子说:认识的人,互相认识的人有丧服,互相认识的人他们家发生了丧事,我们可以去帮忙参与他们的祭典的事情吗?

孔子说:缌不祭,又何助于人。孔子说:就算是你穿的是最生疏的那种丧服。是五等丧服里面最细最细的,关系最疏的,你家里自己有亲戚有过世,意思是这几等亲里面最疏的,你算是有丧服的人。不祭,就是不参加任何的祭祀,也不参加任何别人有丧事的这种祭奠。连祭祀都不去了,又何助于人呢?

人家是有丧事,那这个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原因就是说,我们带着丧家的气息去参加祭祀,是不礼貌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自家有丧事,你自家你不打理好,你却又去管别人,好像是忙于交际一样,这个也不好。

但是这个并不阻止说,你的亲戚、你的左右邻居突然发生了什么变故,好像我们不能去帮忙一样,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正当在祭祀的时候,我们家自己有丧事,不要把这个凶煞的气息,带到别家去,古人都有这个概念,所以叫做缌不祭

那因为有这样,曾子就问孔子说:我如果有大功之丧,我可不可以参加别人的这个馈奠之事?刚好别人家有丧事,我可以去帮忙吗?他要问,让孔子答,来让后世的人知道怎么办,那其实答案已经在刚刚那句:缌不祭。缌就是”纟“字旁一个思念的思,那个缌就是麻服里面最细,最细的依然是不能参加祭祀的,答案其实很明白,然后我们看孔子怎么答?

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

孔子说:哪里是大功不能够参加人家的馈奠祭祀,从斩衰以下都可以。斩衰是什么呢?斩衰就是父母过世才有斩衰,最粗最粗的麻,就算你家父母过世,你都应该参与馈奠之事。

礼也,这是合理的。

孔子之所以这么回答,岂不是又跟刚刚前面的”缌不祭“又冲突了吗?其实不是的,孔子所答的是说,你家里有丧服,即使你是穿斩衰的,你们家里里面的自己的馈奠之事,你们通通要参与才对,他说的是自家。曾子问的是别家有没有丧事,我要不要帮忙?那个是不用回答的。

古人常常是这样,那个很明白的事我不回答,我来告诉你一个,你可能会有怀疑的地方,我就告诉你这个重点,他就说哪里是大功而已,你在自己家里面有大功的丧服,即使是有斩衰的丧服也是一样,家里的馈奠之事你都要帮忙,他说的是他家里的,自己的这个丧事。

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

你说你这个即使斩衰还可以去帮助馈奠之事,那你不是太轻看了该服丧的这件事情,而只顾着去跟他人去交际,好像是他人的祭祀、他人的丧事才是重的,好像自己的丧事是不重的。

这个曾子没听懂孔子的话,因为刚刚孔子这个话并没有说是自家人还是别人,曾子问的是可不可以去帮助别人?

孔子说的是“岂止大功”,连斩衰都应该要参与祭祀馈奠的事。但是孔子并没有直接说出说自家还是别家。曾子就怀疑了,我问的是说要不要帮人?曾子就说,那岂不是太看轻自己的丧服,而却看重别人的丧事?去喜欢帮别人当这个摈相,却不喜欢当自己的丧服应该要做的事,应该要哀戚。

为什么以前的人说自己有丧服,不去参加别人的丧事,重点是这样:自己也很哀戚,所以有关馈奠之事都麻烦别人,比如说父母过世,我们还要这些儿女还要记得这些礼仪,还要知道准备什么东西?各位,这未免太难了,为什么?因为那个刚失去父母的哀痛,是什么都做不了,连饭都吃不下,连睡都睡不着,你还要叫他做什么事?

所以古人有这种体恤之心,家里有丧事,不参加任何的祭祀,比如说他的儿子,他有人可以帮忙,他什么都不做,旁边的人都会替他服侍好好的,不必他们做,是这个意思,所以古人才有所谓“缌不祭”这个事情。

孔子曰:“非此之谓也。”

我所说的是说,为你所服丧的这个人,做馈奠这个事,而不是替别人去做馈奠的事情,我说的不是你所说的,我说的不是说去为别人做服务,而是说自己有丧事,你所服丧的这个人过世了,假设是人手不足,你当然应该为他做馈奠的事情。

“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

好,看这一段。

古代天子跟诸侯如果过世,那么谁为他服斩衰呢?那个斩衰就是他的儿子以外,他的所有身旁的大臣,全部都要服斩衰。古代的天子过世,在古代的人臣的心目中,就是跟父亲过世是一样的,一样很重的,所以满朝文武全部都服斩衰。那这个服斩衰重服的人,每一个人都应该来参与馈奠的事情。

你要知道天子、诸侯的丧,服斩衰的人,不是只有他的儿子,不是只有他的太子,而是满朝文武的人,也就是说天子、诸侯为他服斩衰的人是很多的了,所有这些服斩衰的人,才有资格帮他做馈奠之事,这是所有的祭祀的事情,准备丧礼的事情,都是由服斩衰的人,这么近的人才有资格来帮他做的。

“大夫,齐衰者奠。”

那做大夫的人他过世了,他不能够说,也是服斩衰的人来替他做,实际上大夫这么大的官,服齐衰的人就在次一等的人,来帮他做馈奠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他要避天子,因为天子是服斩衰的人,才为他做馈奠之事。

就是这个献那些牲品、祭祀的物品。就是祭祀,主持这个典礼,程序这些事情,天子是由斩衰的人服务,而大夫为了避天子,大夫就避开不要用斩衰的这一层级的人,而是用齐衰这一层级的人,那你要知道,一个大夫下面有很多属臣,有很多家臣,服齐衰的人的人数是很多的,绝对是够的,所以大夫就避开天子跟诸侯,就用齐衰的人。

那么士怎么办呢?

“士,则朋友奠。”

朋友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地方官员、就是公务人员、小的公务人员、底层的公务人员。这个士他的朋友僚属,朋友就是僚属,他的属下、他的同僚都算是朋友,这个士不说他是斩衰还是齐衰,他就说朋友,为什么?因为他是避开这个大夫,大夫是齐衰,那僚属之类,反正都是朋友类,那士的朋友也很多。

所以我们就知道说,这个一般来说,天子、诸侯到大夫到士,他过世之后,为他服丧的人很多,有斩衰、有齐衰。那斩衰为天子诸侯服务,齐衰为大夫服务。那士的话,只要是朋友僚属之类,为士服齐衰的人不能为他服务,他就是要避开大夫,服斩衰的人不能为大夫服务,大夫要避开这个天子,即使避开了,但是为他们服务的人还是很多。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当官的,当官的下面就会有很多人。

那我们这里来讲说,为什么今天会有这个对答?这个对答是因为在古礼里面“主人不亲奠”。那主人不亲奠,什么叫主人?父亲过世,儿子就变主人。主人不亲奠的意思:就是主人不亲自主持馈奠之事、准备丧礼等等一切的细节,祭祀、贡品,主人不亲奠。那为什么主人不亲奠?因为古圣先贤考虑到父亲刚过世,继位的主人必定是非常的哀戚,哀戚所以他没有那个心思去想怎么样执事,所以执事的人必定都是主人之外的人。

主人之外的人,那到底要有哪些人呢?因为有这句主人不亲奠这个事情,所以孔子怕误会成说:站在主人这一边的,是所有服斩衰的都算主人这一边。

他们都不亲奠的话,那可好了,为天子服斩衰的那一边,都是算主人那边,所有的很亲近的臣属都算主人这一边,有宾客来的时候,他们都站在主人这边的位置打理的。那这一些人如果误会这句主人不亲奠这件事情的话,那这些人都赖在那里,都没事干了,那反而由很疏远很疏远的人来做馈奠之事。

为了纠正这个毛病,所以曾子问的话是说,家里有丧事人不能为别人去服务丧事的事情,孔子没有回答这一题。孔子直接回答说:“不论你是多么的亲密的人,你不论你服的这个丧服是多重的,你都应该参与馈奠之事,那就像天子下面的人服斩衰的,要参与馈奠之事;就像大夫下面的服齐衰的,要参与馈奠之事;就像士他的朋友僚属也要参与馈奠之事。”

然后下面这句“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

士如果说他的朋友僚属来帮他做馈奠之事,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要一有祭奠,服务的人就要很多,准备的东西就要很多,所以怕人手不够。

人手不够怎么办呢?就取大功以下,大功以下就多了,因为一个人他做大夫也好、他做士也好,他是一个长辈,他的家属亲近的都是服斩衰、服齐衰;再远一点的大功以下,表兄、表弟那个关系就比较远了,这个都要服大功的;大功以下的那么多人,或者缌服的、缌麻的都可以来帮忙,那这样人就多了。

不足,则反之。

再不足,怎么办?回过头来找重丧服的人,就是说大功以下不够,那就找大功的。大功如果不够,就往上找齐衰的,齐衰如果不够呢?我的亲戚就这么少,我的朋友就这么少,怎么办呢?就找斩衰的人。

斩衰是谁?如果是一个平常的人,斩衰就是他的儿子,意思是在说一个人死了,然后我们为他服丧,主人不亲奠,是我们为他的体恤,但是问题是主人如果下面也都没有什么朋友,也都没有什么亲戚帮忙,他就剩下他的几个小孩,那他都是服斩衰的,他要不要亲自来服务这个馈奠之事呢?

孔子的意思就是说:“当然要!岂止大功,连斩衰的人都需要。”不过那是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天子由下面一大批服斩衰得人,为他服务馈奠之事;大夫由下面一大批服齐衰的人,为他准备馈奠之事;士的话有僚属。僚属不够,就找大功以下的;大功以下不够就找大功;大功还不够,就找齐衰;齐衰不够,就找斩衰。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应该要尽力把这个丧事,祭祀、馈奠之事,把它做好,没有例外的。

今天就是怕因为“主人不亲奠”这句话的误会,所以孔子就借曾子的问题转个弯,回答了一个大家可能会比较误会的事情。

要不然的话,流入到后世会变怎么样呢?会变成他的父亲过世,然后他家的人又很少,兄弟也很少,像我们现在不是一个父母下面才一个儿子,都是独生子、独生女,如果他遵从古人这句说主人不亲奠,那可好了,那父母过世可没有人给他祭祀,没有人给他准备丧礼了。这下可不得了!

所以曾子问的是能不能为别人服务,能不能为别人服务不必回答,自家要有丧事,都不管别人的丧事了。那为什么?因为自家的丧事恩重的在自家,不在别家,哪有说舍下恩重的,去照顾恩小的呢?有这个道理吗?没有这个道理,后面的本文也会提到这句“缌不祭”,那么借这个问题,把这个大家的疑惑把它解开。

下一段。

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

曾子就问说:“那服小功之丧的人,那个丧服就更轻了,那可不可以参与别人的祭祀呢?”别人家里有这个丧事祭祀,刚刚说大功,这个孔子说岂止大功,连斩衰都可以。那现在曾子问说那小功,小功是很淡的丧服,那我不可以参加别人的祭祀呢?

这个话其实也不用问了,就刚刚那一句缌不祭,连穿缌服最细的麻服,都不参与任何人的这个祭祀,反正古代的礼就是身有丧服就不得参加别人的助祭之事,这个道理是很明白的,那孔子借这个机会又要回答了。

孔子曰:“何必小功耳!”

哪里需要小功?

“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

祭跟馈奠有什么不一样?上一题的问的是馈奠,这边问的是祭。这哪里有不同?是有不同的。

出葬之后,已经葬完毕之后,那么回来就有一个神主。祭这个字是指对着神主来说的,变成神主之后,渐渐就是以吉事来祭。我们祭神,我们是很崇敬他,以吉事来祭祀他的。

那奠,馈奠的奠是什么呢?还未葬之前停殡,在殡宫里面,这个所有的早晚的馈食,这个就叫做馈奠,大体上是这样分。有的时候已经葬完毕了,那个祭典有的时候也会称为奠,那个是离这个丧事不远,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说祭祀的时候,古代祭祀都有一个神主。假设是没有立神主,也没有一个人,古代祭祀就是会有一个小孩子当做神主,我们叫做尸。这个神主没有立的时候,就会像还停殡在家里的时候一样,停殡在家里的时候,祭祀是没有立神主的。

为什么?因为棺木就在那里,直接对着棺木拜的,不另外立一个牌,也不去找一个小孩当做神主,在那边被人家拜没有的。

所以正常的祭祀,如果不立神主的,偶尔也会用奠这个词,这个是这样子分的,一定要了解。所以上一句是讲说,他还停殡在家里,我们可不可以去参与别人,人家还没有出葬,我们去参与别人馈奠?

现在问的是可不可以参加祭,这个祭典就是已经葬完毕之后,他们家有什么安神祭,有什么复祭等等这些祭典,我们可不可以参加?孔子就借机回答,那个都不用回答,因为自己有丧服绝对不能够参加别人的祭典的,晦气带给别人,这是不行的,两个晦气加在一起是不行的,古人的意思就是这样,我家有晦气,你家有晦气,还两个晦气加在一起,这怎么行呢?这第一个。

第二个:我家有晦气,你家没晦气,你们是吉的祭典我去参加,这个也是不行的。那所以自己有丧服不得参加别人的祭祀,这个道理很明白,孔子借这个机会来回答他一下说“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同斩衰以下,就是从即使你父母过世,你服斩衰,以下的,反正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参加祭礼。那孔子所说的回答是为自己所服的人,我为他服丧,他已经葬了,之后他任何祭典服斩衰的人,我都应该积极参与的,应该是对的。

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

那曾子说:那岂不是看轻了这个丧事丧服,而去重视这个祭典了吗?这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个服丧服的人应该很哀戚。你应该敬起你的默哀,你对他的思念、哀伤、哭泣,而不应该去管这些事情,为什么他会这样问?就是那一句话说:主人不亲奠,就是那一句话。

为了解这句话,曾子就说,那不是轻视自己该服的丧事,而去重视祭典,而不是主人不亲奠,不是这个意思吗?

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不斩衰者不与祭。”

孔子就回来说:“古代天子诸侯如果过世的话,不是为他服斩衰的人不能参加他的祭典。”为什么?因为天子诸侯的人很多,那下面的人很多,那些文武百官全部是为他服斩衰的人,而如果他的什么祭什么祭,大家都要参与的话,那可太多了,所以能够入他的宗庙,如果能够入他的这个祭祀的场所的人很少,就是服斩衰的。

所以这些斩衰的人,每个人都是要亲任执事的,当然亲任执事的,不包含那个主人。因为这么多人不是缺人,不缺人的情况,主人不亲奠,因为主人是很哀戚的,实在是没有心思再管这么多了。

你看过很多丧事的现场,有一个人过世,他的老婆、他的儿子都是面容憔悴,举手投足都没力了,哪还有时间再管这些事情,都是有旁边的人管。旁边的那些人是谁?都是最亲近的人在管的,最亲近的人服什么服呢?就是服斩衰。

“大夫,齐衰者与祭;”

大夫过世,所有为他服丧的人、参与祭祀的人是什么呢?都是穿齐衰的人,因为他避诸侯跟天子,这个是正君,大夫不是正君,大夫虽然是一个县份里面的君,但他不是正君。

“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

士的话,是大功这一层来与祭的,这个不写可知,不言可知。天子、诸侯斩衰的人与祭;大夫齐衰的人与祭。士这个层级的人不说可知了,就是大功这一层的人与祭,而如果大功的人不够,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那就从同僚里面去找,以及从大功以下的人去找,来参加这个祭祀。

参加不是去那边拿着香拜拜,这边所谓的与祭,是准备所有祭祀一切的事情,参与祭祀的一切的事情跟准备,这个意思。然后你会说,那如果还不够呢?不够就是如上一题所说的再回过头找,大功不够找什么?找齐衰,齐衰不够找什么,找斩衰,再不够自己干,即使你是独生子,你也得自己干,就这个意思。

所以这都是为了解决那一句话呢?解决“主人不亲奠”这句话可能引起的一些误会,所以曾子借这个时机,就问了这个问题,他借机会问“别人”。孔子借机会答“自己人”。反正别人的事情,那个是很明白的,那个根本就不足问、也不足说。那既然不足问不足说,为什么曾子要问?就是因为连自家人可能都会因为“主人不亲奠”这个事情,反正是我服斩衰我什么都不干,连自家人的也可以不干。曾子故意问远,孔子故意答近这样的一个事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16699805

曾子问第七(5) 曾子问曰: 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 孔子曰: 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 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 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 非礼也; 孝公大祥,奠酬弗举, 亦非礼也。

听友216699805

曾子问曰: 大功之丧, 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 孔子曰: 岂大功耳! 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 曾子曰: 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 孔子曰: 非此之谓也。 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 大夫,齐衰者奠; 士则朋友奠。 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 不足,则反之。 曾子问曰: 小功可以与于祭乎? 孔子曰: 何必小功耳! 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 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 孔子曰: 天子诸侯之丧祭也, 不斩衰者不与祭。 大夫齐衰者与祭。 士祭不足, 则取於兄弟大功以下者。

抱朴_sh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以下者;不足,则反之。」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

猜你喜欢
饿死的神仙|证券分身著|欢乐修仙

由木偶小姐领衔演播的优质玄幻、搞笑有声书,感兴趣的朋友记得来听听呦!

by:木偶小姐

骗你的人比爱你的人会说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

by:叶说叶棒

自律的人都拥有开挂的人生

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有“好运”?而不成功的人总伴随着“坏运”?原因在这里!自律的人都把生活过成了想要的样子

by:青滢滢

悲剧的人性,孤独的人生

在美国,黑手党家族确实颇有名气,不过是体现在其势力庞大之上,在另外一部比较有名的黑帮电影《好家伙》中曾经明确指出,如果要正式加入黑手党,就必须要是纯种的意大利人...

by:悠居邻客

守墓的人

《守墓的人》恐怖悬疑故事!

by:大琦琦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