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芬芳》-纪念曲剧大师张新芳特别节目

2023-07-31 10:19:2945:42 8018
声音简介

还没有到张新芳大师的纪念日,就有热心的戏迷催我该准备点节目,他们很想唱几段张派曲剧来表达对张大师的缅怀。我想此刻我们是一样的心情,即使我们没有到张大师的坟上祭拜,只要我们有心就够了!只要我们热爱张派曲剧艺术,张大师就欣慰了!

虽然没有亲自接近过张新芳大师,可是现在每当看到以往的照片或者张老师视频就生出无法形容的亲切!每一次的相见都是新的,正如每年的八月一日那一份默默地牵念,默默准备一期特别的节目-“永远的芬芳”!送给您,送给更多热爱曲剧艺术的人们!

本期《梨园芳华》特别节目中,我们分享曲胡演奏家,戏曲教育家、戏曲理论家梁献军老师的一篇博文《张新芳与“陈三两”》。

       从某种意义是说,张新芳就是陈三两,她为《陈三两》付出了许多,而反过来这出戏成了她的成名之作,可以说,没有《陈三两》,就没有曲剧皇后张新芳。

       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她带着《陈三两爬堂》(那时还不叫《陈三两》)从老家南阳邓县一路北上,就叩开了难进的开封梨园大门,凭借她的艺术才华,而一举名震开封。

       每当我忆起张新芳,首先就想到上世纪50年代初,在开封永安舞台看她演出《陈三两爬堂》的情景。在开封老火神庙内用席棚搭建的这座戏院里,设施根本不可与今日剧场同日而语:破旧不堪,十分简陋。戏台前面摆放着十几排歪歪扭扭的长条木椅,戏台前的柱子上还吊着两盏停了电备用的汽灯。幕布也很破旧,戏台上仅有一桌两椅,没有布景,没有高级音响,更没有字幕。唯一能炫耀剧团声誉的,是上级文化部门颁发的,或某些单位送来的数十面大红锦旗,悬挂在戏院的醒目之处。演员的服装也同样很破旧,甚至四个衙役的服装都是用一般士林兰布做成的,就连主角的戏装也很破旧,水袖、裙子也是脏兮兮的,已显不出本色来。谁也想不到,在如此破旧的戏院里,穿着如此破旧戏装的演员们,竟然演出日后成了张新芳的代表之作,至今仍久演不衰的好戏来。 

    《陈三两》之所以成为张新芳的成名之作,一靠剧情,二靠张新芳的唱腔。

        张新芳在《陈三两》中几乎都是跪着唱戏,一个人半台戏(甚至比半台戏还要多,上面唱词几乎的陈三两一人唱的),准确诠释了剧中人物。她的唱腔特点用不着多讲,她本腔大调,他以哭帶声,以泣行腔,常常动情动色,唱得悲愤凄凉,感人肺腑,她的表演不温不火,规范到位,极易唱出人物的感情。她的腔口“冲”,看她的戏,即便你坐在最后一排,她的声声腔腔,字字句句,你也能听得真真切切。但细听她的唱腔行腔高亢而又不失婉转,音域宽厚而又透着明亮,

        一出《陈三两爬堂》轰动了古城开封,也震撼了中州大地,后经加工整理,于1959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了戏曲艺术片。因为这出戏的故事构思角度奇特,戏曲矛盾处理巧妙,包含戏曲元素丰富,曾得到田汉、梅兰芳等戏曲大家的高度赞誉,并很快风靡全国,且被众多剧种所移植。崔兰田首先把它搬上了豫剧舞台,接着李世济、孙毓敏经过改编也相继搬上了首都京剧舞台,彭艳琴移植成了河北梆子,越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也作了移植,使陈三两走出河南,成为全国众多剧种、众多名家传唱的艺术形象。张新芳也随着《陈三两》的传播而被省内外戏迷所熟悉,“陈三两”无疑成了张新芳的一张艺术名片,张新芳也迅速走红,被戏迷誉为“曲剧皇后”。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来的洛阳工作,张新芳被调到河南省曲剧团工作,她来洛阳演出时,我又看了她的《陈三两》,为她的精彩演出所感染。80年代初,我还看了她的徒弟刘青演出的《陈三两》,为张派艺术后继有人而高兴。

       最后讲一段张新芳大师50多年前在开封的轶事。老戏迷都知道,早期曲剧演员从小都练就有踩高跷的绝活,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张新芳踩高跷也身手不凡。50年代开封市曲剧团有支高跷队,那年月宣传活动多,他们也经常绑上高跷上街宣传,身为剧团主演兼团长的张新芳当然要身先士卒带队参加了。一次在午朝门看到曲剧团高跷队,从龙亭后面开会回来,他们踩着高跷,合着铿锵的锣鼓点,在夹道观看的人群中尽情的表演。他们是专业演员,化妆、服饰和表演都要比其他文艺宣传队伍高出一筹。有人认出了张新芳,顺眼望去,见她手提花蓝扮演仙姑,和其他演员一道,她脚踩高跷,如履平地,或走或跳,她风度翩翩,潇洒舒展,全然没有了陈三两在舞台上收腹抱肚,含胸移步的姿态。

       每当从电视、广播、报刊看到她的信息时,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老太太年轻时,在开封破旧的戏院里演出时的情景,浮现出她陈三两的艺术形象,甚至还浮现出当年她踩高跷的身影,一切都稍纵即逝,又是那样清晰。 

(摘选梁献军老师博客)

       另外一篇文章为听众朋友播出的是资深戏迷王新岭与曲剧皇后张新芳的感人往事。这些往事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王老师深感幸运的往事。王新岭老师一生钟爱戏曲艺术,并有自己的“追星梦”与100位艺术名家登门拜访,留言签名拍照,留作纪念!今天他的梦想已经完成了,真的很欣慰。本期节目不但原文分享给听众朋友,还特别采录王新岭老师的珍贵录音,感谢术后康复的王老师接受我们的连线采访,对我们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

刊登于《魅力中国》戏剧版2011年10期的王新岭老师的文章。

五周年之际和十二周年一样的鲜活,永远的追忆!

祝一代大师天国安好!永远微笑!

希望本期节目带给您更多艺术的回味和人生珍藏的美好!如果您有关于张新芳大师的美好回忆,或者对张派曲剧艺术的个人分享,请参与我们的节目互动。

欢迎加入戏曲微信群:梨园芳华,节目合作交流:17719804965(微信)。

交流邮箱:452724942@qq.com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中州曲韵

今天是2018年8月1日,同样也是张新芳大师忌辰12周年,虽身处异地,仍深切缅怀这一曲剧剧种的奠基人——张新芳大师。愿大师英灵安好,天堂微笑,再谱河南曲剧梨园盛泽,共庆曲苑梨园佳话。

飞悦之声文艺广播 回复 @中州曲韵

感谢留言!欢迎常来记得转发哦!谢谢!🙏🙏🙏🙏

听友120530594 回复 @中州曲韵

t nbbbbbbhhsWXggf. mnhgtreszay

中州曲韵

深切缅怀一代曲剧大师,张新芳忌辰,原谅我身在异地,不能前去祭扫英灵,是她,打破了曲剧男扮女装的传统,开创女扮女角的先例,成为曲剧的第一个女 演员;是她,与同行们一起,努力将曲剧 发扬光大,成为河南省第二大剧种。

飞悦之声文艺广播 回复 @中州曲韵

感谢您的回复!欢迎加入我们节目分享您对河南曲剧的喜欢!

中州曲韵

享有中国“曲剧皇后”称号的张新芳,天资聪慧,记忆力强,嗓音 洪亮,善于模仿,从7岁开始学唱戏,9岁便已在曲剧舞台上唱红。张新芳7岁学艺,8岁登台,9岁走红。在她70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以精湛的表演,优美动听的唱腔,丰富的艺术经验,演出了《陈三两》、《秦香莲》、《荆钗记》、《祥林嫂》等诸多家喻户晓的优秀剧目,塑造了陈三两、秦香莲、钱玉莲、祥林嫂等感人至深的舞台艺术形象。她的演唱吐字清晰、刚健明亮、醇厚朴实,表演大方自如,情真意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剧张派艺术,她创造性地丰富了曲剧的表演手段,增强了曲剧的艺术表现力,拓展了曲剧的表现领域,以卓越的艺术实践为推动河南曲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芬芳

一场旅行触发了歌唱的梦,于是一首、两首、三首......虽然不是专业歌手,但也要专业的做起来.....《19°的夏天》《望海潮》《我们》《我是一阵风》《夏日游记...

by:丁香channel

芬芳时代(又名那样芬芳)

十年动乱,毁掉的不只是一代人的人生。小女孩芬芳随知青母亲从贵州回到上海,等待她们的却非亲人的温暖,而是各种敌意和蔑视………

by:毒舌美杜莎

梅艳芬芳

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段希妍《梅艳芬芳》新鲜出炉

by:华语音乐

曲苑芬芳

重温经典。

by:松涛书院

美文芬芳

世间万物,无限美好。花好月圆是美好;山清水秀是美好;大浪淘沙是美好;江山如画是美好;如梦如幻是美好;脚踏实地是美好。还有一种美好,大象无形,却温润有声,是双...

by:夜吟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