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道经》-熊春锦(文本)第十六章 盜桍(53)

2018-08-01 21:58:2701:58 3135
声音简介

第十六章盜桍(53)

 

毋道身殃,是謂襲常①。

使我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②。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③。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④;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⑤;是謂盜桍⑥。

盜桍,非道也!

 

①本段通行本在上一章。  道:乙本及通行本作“遺”。

殃:帛書作“央”,通“殃”。漢《故民吳仲山碑》:“年壽未究,而遭禍央(殃)”。  謂:通行本作“爲”。  

襲:《說文》:“左衽袍也”。古時外族人衣名左衽,中原人衣名右衽。左衽,爲蔑稱,貶謫。  常:《說文》:“下帬也”。帬,即裙,後引申爲經常、有規律。  

襲常:沿襲常人之道,常人往往習以爲常。

句義:離道失德者的生命必然存在著禍患,就是沿著後天常道中錯誤的方向走向迷失和死亡。

② :《玉篇》:“束縛也”。音結。乙本作“介”,通行本作“介然”。介,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著鎧甲形。本義鎧甲,介胄。《說文》:“介,畫也”。畫(劃)界之義。引申義爲介紹、介於、介入等。 、介此處均爲斂藏之義。  

知:通“智”。  施:施布、傳布、施予、實行等義。

句義:這使我覺悟和警惕而斂藏後天有爲智識,全力實踐大道。弘道雖然令人敬服卻也艱難。

③通行本作“而民好徑”。  好解:指用有限的後天智識進行曲解。

句義:大道自然平易、簡而易行,但是人們卻自以爲是地曲解它,致使大道難以暢行,修德難以正確。

④朝: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陽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隱沒形。早晨省親,向父母、公婆請安。《說文註箋》:“晨見曰朝。”《禮記·內則》:“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視父母)。  除:去除。

朝甚除:即朝視之禮被廢除。 蕪:荒蕪,沒有耕種。  倉:糧倉。

句義:有的人將修真明德歸道的實踐方法,錯誤地與生活、家庭、社會對立,離家出走而喪失仁孝地亂尋錯覓;放棄工作和事業而盲修;丟失生活經濟來源而瞎求。這是一類曲解的現象。

⑤采:同“彩”,指衣服華麗。  

厭:甲本作“猒”,古同。厭食,指貪圖厚味敗壞了胃口,不思茶食而專好獵食珍奇怪異之物。  

齎:攜帶、持之義。《荀子·大略》:“齎盗粮”。亦可通“資”。通行本作“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句義:另一類曲解現象是滿口道德的華麗詞藻,貪戀舒適的生活環境,追求名望而招搖過市,吃喝玩樂並且希圖藉信仰道德的虛名而發財致富。這是常見的、失卻中道的兩種極端性曲解。

⑥謂:同註①。  桍:修真學選用表意字,通行版本作“誇”,甲本缺,乙本亦只有“木”旁,補作“桍”,據《正字通》:“木名,又空也”。

句義:這兩大類對修真明德歸道的曲解,在身外心外覓道的行徑,都是假道頑空,都是欺世盜名,嚴重影響大道行世,道德復興。

〖註音〗

遺:yí 宜; :jiē 音接;夷:yí 音移;

蕪:wú 音无:齎:jī音机;桍:kū 音枯。

 

【繁簡對照】

蕪(芜),倉(仓),帶(带),劍(剑),厭(厌),齎(赍),財(财),餘(余),謂(谓),盜(盗);處(处),徑(径),幾(几),體(体),攜(携),戰(战),齊(齐),飲(饮),書(书),誇(夸),補(补),韓(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老子《德道经》吟诵

根据帛书版老子《德道经》普通话吟诵。帛书版“德道经”有很多的虚词,更加适合吟诵。在吟诵中养气,甚至可以说是养生版道德经。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

by:东翮堂诗学

德道经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是公认的“百家之祖”,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by:慧能量书院

德道经

《德道经》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厚德而载物!

by:丁香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