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孩子:学会“72变” 挡住“81难”

2023-06-13 06:49:5013:11 1314
声音简介

致孩子:学会“72变”  挡住“81难”


用文艺唤醒心灵,以理性直击世界,大家好,我是主播慧敏,


最近一期《向往的生活》中,一个叫吕思清的男人火了。他四岁学琴,五岁登台演出,八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十七岁获得了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并被誉为“东方第一人”……吕思清的简历,早已金光熠熠。


在节目中,当他的琴弓搭上琴弦,一曲《梁祝》缓缓从手底倾泻而出时,在场的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王迅的眼里,甚至有泪光闪过。


吕思清表演结束后,王迅技痒难耐,也“比划”了一曲,但可惜的是,虽然动作很标准,水平却判若云泥。放下琴,王迅失落地反复感叹:


可惜我原来没坚持。最对不起我妈,我第一把小提琴41块钱,我妈当时的工资是一个月18……刚开始我也特喜欢,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我后来特别后悔,当时要是坚持一下的话,起码现在是个特长……


 


其实,在场的几个会拉小提琴的人:吕思清、大华(刘宪华)和王迅,差不多都是从四五岁起开始练琴的,然而几十年过去,当初起点差不多的三人,一个成了世界级的演奏家,一个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而另一个,甚至不好意思说出口自己喜欢小提琴,因为自己的水平,配不上那份“喜欢”。


工作后,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有这样的感慨:


如果有人逼我一下,也许我不会放弃学吉他;


如果当初妈妈逼我坚持学书法,我现在的字就不会丑到连签快递都不好意思;


如果当时坚持把游泳学会,那就不用花钱请教练教孩子游泳了


……


如果,如果,如果……儿时的兴趣,像一个个啃了一口就被随手丢弃的苹果,滚到角落里,慢慢腐烂、风干、消失。长大后的我们,再看到人家有一技之长时,只能默默羡慕,默默遗憾。


 


记得公司里有一个女孩,平时特别安静,除非涉及到工作上的沟通,否则很少说话,打扮得也极不起眼。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女生中,她很容易被忽略掉。入职一年多,公司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叫不出她的名字。


直到去年年底的公司年会,她所在的部门差一个节目,领导把她推了上去,她也没太拒绝,报了一个独舞《爱莲说》。 到了年会那天,她在台上站定,聚光灯点亮,音乐响起的一瞬间,所有人都惊呆了——灵巧的舞步、柳枝般柔软的身段,和音乐天衣无缝的配合……那一刻,你觉得那个沉默寡言的女孩完全不见了,台上的人,袅娜婉转,舞姿行云流水,笑容落落大方,那晚,她成了台上最皎洁的白月光。而在台下鼓掌的我,只能一边羡慕,一边后悔。


小时候,我也曾学过跳舞,自己缠着妈妈去报了班,学了三个月,又嫌累,哭闹着不肯再去上课。妈妈虽然觉得可惜,但看我哭得可怜,也就没有坚持。


不过,从那以后,每当班级汇演、公司年会的时候,我都只能在一边羡慕地看着别人表演,安安静静地当观众。


所有人生前期偷的懒,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当时不经意的放弃,最终成了生命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短平快、付出马上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事,也多的是需要长期投入、靠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有大成的事,只不过,对前一种人们常常趋之若鹜,对后一种人们却避之唯恐不及。


孩子,尤其是这样,没人监管、没人逼迫的话,他会很容易放弃需要长期投入的事,选择最简单、最快乐、同时也是最放纵的方式。


学特长如此,其实学知识也一样。


从小学到高考,12年的学习经历,仿佛一场极其漫长的马拉松,数不清的孩子会在中途掉队。


这时候,很多父母会想:


算了,孩子不想学就不学吧,那些上了大学的也没见多有出息;


孩子还小,快乐最重要,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他对学习没兴趣,可能不是这块料,大不了以后不吃这碗饭。


这几年,有一种奇怪的“快乐教育”论调大行其道,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该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乍一看,这个观点并没有错,甚至还很顺应孩子的个性。


但是,孩子哪里懂那么多。


他哪里知道不学习的人,未来要多吃多少苦,要经历多少生活的磨难。


他只会觉得,眼前的快乐最重要,认为顺着他的、让他想干嘛干嘛的就是好人。


其实,若说天性,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避重就轻才是人的天性,而教育,就是要帮孩子克服这些,让他成为更自律、更上进的人。


就像王迅一样,一开始学琴时,也特别感兴趣,练得很起劲,但有一天,“莫名其妙地就不想拉了”。


孩子的兴趣,对特长也好,对学习也罢,其实都是很脆弱的,就像黑夜里的一颗小火星,很容易熄灭,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添一把火,鼓一把劲,在孩子的意志动摇时,坚定地扶他一把。


其实更多时候,孩子不是因为有兴趣才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在这件事上得到成就感、满足感,才慢慢产生了兴趣。就像刘宪华,原本不爱拉琴,直到12岁参加了比赛,尝到了甜头,才慢慢喜欢上。


父母的逼迫,不是不顾客观事实的一意孤行,而是在孩子想偷懒、想放弃时,逼他不要半途而废,坚持陪他度过最初的艰难期、中途的瓶颈期,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小小的鼓励,让他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个过程也许很痛苦,但一旦成功,便能够一劳永逸。


更重要的是,我们逼迫孩子学习,最根本的目的,其实还不在于好成绩,而是培养孩子的耐力、意志力、原则意识和对事情保持专注的能力。


这些,远比成绩本身更重要,也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没理由相信,一个对待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孩子,会突然有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另一件事;


也没理由相信,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的孩子,会在未来面对生活的考验时,一下子做到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中碰到的所有困难,其实都是未来生活的预演,只不过,在长大后,放弃、失败的代价要大得多。


现在我们不狠下心,逼孩子学会“七十二变”,以后又有谁会一生陪在他身边,帮他挡住“八十一难”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84100875

真是太好听啦!真的很支持,很高兴

听友81992204

第一次听.内容挺不错的

听友82461496

喜欢你的声音,你讲述的每一期节目

听友82551738

时间在长点

猜你喜欢
变通 孩子都要学会的必修课

新专辑《变通》出来啦!你想知道古代都发生了什么事吗?你想知道人是如何变通的吗?你想要成长吗?你是否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烦恼?这个新专辑将为你解决这些问题。变通,...

by:罗钧轶爱吃瓜

学会跟孩子说话

本书教您做一个成功家长,优秀父母。让不听话的孩子学会尊重父母!让不懂事的孩子知道有责任心!帮不爱学习的孩子变得喜欢学习!使不会学习的孩子成为学习高手!

by:月亮书屋_

学会了解孩子

我们作为父母或成年人,总是竭力为儿童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优良的教育环境,并想当然地认为他应该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却不是一分努力就会得到一分...

by:木子欢导

让孩子学会写作

很多人都认为写作不就是写嘛!其实,这样理解就显得狭隘和偏颇了。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唤醒孩子们对生活的敏感与热情,丰富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深入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听了此...

by:快乐书童王萍智

学会与孩子沟通

学会与孩子沟通

by:丛海

学会变通之道

变通,顾名思义就是“变通”。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障碍,而变通就是在这些情况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种能力可以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个人生活和...

by:人文弟子

学会三十六变后

【内容简介】那晚,我被校花嘲讽,被小混混毒打,却不想在混混的非主流戒指中得到了猪八戒的传承……【作者/主播】作者:我吃麻辣烫主播:石木山【购买须知】1、本作品为...

by:石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