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拍砖中医》

2023-10-24 09:45:2511:13 8306
声音简介

前几天,听一个科普类专辑,感觉几位专家和我这个中医粉有类似的地方,专业水平不高,倒是都挺敢说。竟然还发起了一次批判中医的活动,一位主播提到《拍砖中医》,认为作者是比大多数中医还懂中医古籍的人,我赶紧去拜读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出一身冷汗。

拍砖中医,从批判本草纲目开始,打着引经据典的旗号,看的我很想打人。这些人天天喊着科学精神,却能用如此无赖的语言攻击中医。

第一篇的题目是,本草纲目是笑话大全。引用了猪粪,鸡粪入药等事例,把本草纲目说的一无是处。

我赖得和无赖打架,只能在这里说说,如何看待这种批判。

本草纲目到底是好还是坏?我无从评价,也没资格评价。但是从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田野资料对于科学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用未来的技术评论今天的科学资料,一样会错误百出。这些资料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部分,没有先人们的记录整理,知识如何不断发展。

反中医的人常说,屠呦呦的成功是从六百种药材中不断试错得来的,和肘后备急方没关系。我就想问一句,没有之前的中药传承,你敢说屠呦呦不需要从六万种药材中试错?可以入药的成份何止六万种!!!

能够准确详实的记录当下的资料,就是一种宝贵的科学资料。能流传千年,其价值就更高。

我们现在看到的《本草纲目》是被后人整理加工过的,不是原本,这也是棒棒中医批判的地方。这种被整理过的书,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道德观念,已经删掉了很多看上去不合理的地方。棒棒医生就说要看原本,然后拿着原本中的一些地方来批判。之前,我也认为应该对原本进行修正,但是我在仔细阅读学习了《肘后备急方》之后,我再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

《肘后备急方》中有一条看似非常不合理的条文,“仍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讲的是,一旦被疯狗咬了,可以把咬人的疯狗杀了,用狗脑子敷在伤口处,以后不会复发。有人觉得这个可信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一旦被狗咬了,要注射狂犬疫苗,但是还有一种治疗方法,是血清治疗。明确被疯狗咬伤时,医生一定会给你注射血清。

古人不知道血清是何物,但是实践告诉他们,狗脑子有这个作用。

事实上,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狗脑子里不会有病毒,反倒会有狂犬血清。

不要用自己的无知,无畏来当作你的资本。

你从几万种植物里筛选出青蒿素,十年可是不够的,运气足够好,也得个几百年。

如果棒棒中医只是批判本草,我也就赖得理他了。《拍砖中医》专门开了一章,来批《伤寒论》,这是我绝对不能忍的事情。

他如是说:《伤寒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为主的感染性疾病专著,由于其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而被后世中医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地位甚至被认为高于《黄帝内经》。

后半句的话我很认同,他的语气不善,但是说了句实话。前半句只能证明他没认真的看过《伤寒论》,没有系统的学习过。

伤寒论讲结胸证,用现代医学来说就是门静脉高压,这也是感染性疾病吗?

第二句:医学发展到今天,尤其是微生物学、免疫学、流行病学、抗菌药物、检验技术等的高度发达,人类已经洞悉传染病的病因和传染方式,并有了强有力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伤寒论》的现实价值还残留多少呢?

你要是真学过微生物学,就不会拿猪粪入药当笑话看了。

传染性疾病的所谓强有力治疗方法就是抗生素,预防方法就是疫苗。超级细菌都是过时的话题的了,疫苗的混乱也不多说了。

现代医药已经发展到了分子生物学,基因生物学,从分子和基因层面去研究疾病,但是问题是人体是活的,细菌病毒也是活的,人类在没有现代医药之前,靠着自身的免疫系统顽强的活了几万年。人体不是简单的细胞堆积,研究基因是好事,但是同时也不能指望基因搞定一切吧。人体基因、蛋白质、细胞、组织、器官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以现代科技的发达,还不能解释清楚,这就好比只有量子力学,没有相对论的物理学。你的计算机再发达,也不能理解宇宙的奥秘。

棒棒医生接下来直接对《伤寒论》的成书背景进行批判,甚至认为张仲景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整本书都有可能是王叔和的托伪之作。

然后,大谈“伤于寒乎?”我靠,你TM是真没看过《伤寒论》啊!

棒棒中医在序言里自陈是学医的,六年只有一门中医选修课,对中医的了解都是来自于与同学的辩论。

他批判的是中医院校讲述的《伤寒论》,一本被《内经》解读歪了的《伤寒论》。就这还被科普学者奉为“比大多数中医都懂中医古籍的人”。

接下来批判了“脏腑理论解释的伤寒论”,我不置可否,反正我也反对脏腑学说解释伤寒论。

最后,来了一个狠的,“辨证蒙治”。这一段我必须引用一下:《伤寒论》最伟大的成就(其实毋宁说是罪过)是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法则,并从外感热病扩展到一切疾病,成为万事不易的临床诊疗纲领。这种法则撇开了疾病的本质,使得后世中医不再费心费力去探索疾病真正的病因和病理,而一味沉浸在“伟大光荣的正确的”实际虚幻无凭的“法则”里,做纯粹的思辨玄想,把医学沦落为算命术。张仲景罪莫大焉!

其论述过程,简直不忍直视,无知到了极点,引用的例证和《伤寒论》毫无关系。最后还能得出个结论来,还拽了一下古文,如下:要之,由于不明出血热等传染病的根本病因和病理生理,所谓“辨证施治”只能是“辨证蒙治”。“辨证施治”的神奇效果和《本草纲目》中各种荒诞的“效验如神”一样,全是自说自话,迄今没有一例能经过严苛的双盲对照试验的验证。效果何在?在嘴上。

中医不是卖成药的,没必要做双盲实验,治好病人就行。有效无效说了不算,治好了才算。我建议,行医不卖药,卖药不行医。看看最后剩下的是谁?

棒棒中医连辨证施治的几本方法都没有提及,就草草的下结论,是无知还是胆怯?

接着开了一章,专门批判伤寒论条文,不过只批了一条,他认为批一条足矣。确实足矣,足可以看出他对伤寒论的一知半解。

不过他对六经的批判确实值得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中医存在的问题,我们不否认,我们自己会改正,感谢提醒。

他从网络上找来了很多种对六经的解释,挨个批判了一通。经络说和脏腑说,他批的还是那个他学来的错误的《伤寒论》,我也同意,批的好。

第三个空间说,需要引述一下:这是对“脏腑说”的发扬,它认为“六经”体现了人体免疫态趋向(现代中医杜撰的概念),太阳对应空间为体外、呼吸道及膀胱腔;阳明对应空间为“胃腔及上消化道、大肠内腔”;少阳对应空间为“胆腔及其他细小组织内部腔隙”等等。这种莫须有的联系,真是亏他想得出来。

完了,就这么批判完了?我看的一头雾水,这个观点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一个,他竟然就用“亏他想的出来”一句来做批判?不知道是无知还是心虚!!!

后面又对把脉大加痛斥,他把王淑和的《脉经》当成是《伤寒论》的脉法,把其他所有号脉不靠谱的事都归到《伤寒论》之中,其中还重点评论了寸关尺的脉有多么不靠谱,我只能说,寸关尺和《伤寒论》没关系,伤寒论的脉法简单到极致,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地方。连这个都不知道,也真是醉了。

最后他总结如下:如前所分析,脉浮是极不靠谱的体征,头项强痛和恶寒又是极普通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症状,太阳病更是内涵外延都不明的浆糊概念。因此,这一句总纲可以说毫无价值。总纲毫无价值,则太阳病毫无价值,则六经病毫无价值,则《伤寒论》毫无价值可明矣。

就这还是被那些科普专家高看的不得了的专业反中医人士!!!

脉浮不靠谱吗?任何人感冒时摸摸自己的脉搏,都能体会到脉浮是什么状态。在没有任何现代仪器之前,想了解人体内部反应,号脉无疑是最靠谱的事。

中医为什么用恶寒,而不用发烧,来判断症状。连这个都不知道,是真的没学过中医,也没看懂过《伤寒论》的人。发烧之前必恶寒,恶寒之后未必会发烧。不发烧的恶寒就是少阴病,西医因此误治的人还少吗?感冒被过度医疗和误诊而丧命的人不缺他一个。

太阳病的内涵外延真不是他能懂的,“亏他想得出来”这一句就表明了他是一个机械的乏味的人,一个还活在机器世界里的将死之人。某一天被人拆成零件之后,也许会明白。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61399234

根本不知何谓“科学“!

听友286244243

本草纲目就是笑话大全

听友382028188

没必要验证,治好就行。 请问:既然不验证,您是怎么知道是这个这个药有效? 今天吃了药,明天没症状,所以一定是药的疗效?

人多了昵称都不好起

一言以蔽之,相信中医平时就都用中医治疗,相信现代医学就用现代医学,很简单的事

猜你喜欢
中医合辑:《灵素商兑》,《批评中医》和《拍砖中医》(欢迎订阅,感谢打赏)

愿意打赏的请添加微信号“naodu127698”,注明“喜马拉雅”。谢谢!本专辑改名,现在合辑包括:《灵素商兑》,《批评中医》和《拍砖中医》(录制中,章节顺序...

by:健心不艰辛

吐槽日爆

吐槽日爆,特别有料,每周给你带来最搞笑的新闻吐槽!本栏目由无节操有内涵的马桶喜剧诚意出品。

by:真汽车

神吐槽

有些话,不吐不快。你、我、他身边的真人真事儿。更频,看心情。如果你也有故事,私信,咋有酒。

by:FM_千亦

婚姻吐槽

谈恋爱的时候,那是全心全意的一种付出,谁也不会去计较得与失,即便有时候卑微,依旧还是会奋不顾身。但是结婚以后,没有荷尔蒙了,也没有新鲜感了,更加没有激情了,剩下...

by:庞老师说易学

玲圆圆吐槽

VX号:baozaoxll(“暴躁小萝莉”拼音简写,一听这名就想狠狠吐槽,对不对!)一个正八经儿瞎扯淡的专辑,一个任性随意的专辑更新次数任性,也许一周几更,也...

by:玲圆圆_仓央剧社

吐槽语言

不同的民族都怎么说话?他们之间的交流又产生了那些意想不到的笑料?如果你对这类话题感兴趣,那你就来对地方了。

by:猫说世界

时在可吐槽

新闻白话白,吐槽您就来。网罗时下热点和神评,用嘻哈和脱口秀炸开脑回路,让新闻来喷饭,让吐槽更幽默……什么,你的槽点更好?那就来呗!暂定:每周三更,周一、三、五1...

by:可攀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