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易经系传-168.葬俗

2023-08-03 11:26:4704:02 2.1万
声音简介

“古之葬者”,上古的人死了,“厚衣之以薪”,很接近墨子的思想。人类的葬俗有很多种,我们中国是用土葬,印度人用火葬(现在我们也提倡火葬),还有水葬,有天葬,金木水火土都有。

世界各地的葬俗很多很多,生与死在各地的风俗,如果研究起来写一部专书,一定很畅销。这些听起来像说故事一样,但都是事实。站在中国文化立场来看,都有过与不及之弊,只有我们中国人比较中庸。我们中国古时,“厚衣之以薪”,拿条树枝包得紧紧地,“葬之中野”,把墓穴挖得深深地,埋在土地里。“不封不树”,没有记号,埋到土里就算了。譬如我们现在造坟墓,立碑就叫做封,封就是封界限。树不是栽树的意思,树就是记号,立的标记就叫做树。“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这是上古时候,父母去世以后,实行三年之丧,这个风俗大约也几千年了。魏晋以后,父母之丧,一定要三年。现在我们已经复古了,“丧期无数”,这是很遗憾的。不过也还有例外,像这里有几位老朋友,父亲九十多岁死了,还是依老规矩服丧过去父母去世第一就是报丧,报丧是你到人家店铺或家门口,不管里面的人年纪大小,跪下来磕头,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赶紧扶起来,不可以进人家大门的,嗑了头就走了。现在经常有死了父母的、丈夫的、太太的……一路哭,哭到人家客厅里坐下又哭,这个是不可以的。不过我这里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古人报丧,是不准进门口的。守丧要三年,这三年不可以参加喜庆活动,不拜年也不算是失礼。过去还看到有些人在丧期中名片还印一个小字“制”,就知道他还在守丧期中,礼不到不怪。同时至少一百天不准理发、不准刮胡子。不过现在有些老同事要守制,不刮胡子、不理发,我就劝他,时代不同了,改一改从宽,从俗好了。那位朋友一定不改,后来经过我们一再劝他,才勉强守了四十五天。这些规矩都是有它的道理的。现在人死了,不管男女老幼,泡在药水池里,像安平港渔民缸里泡咸鱼一样。那种药水的味道,不知道大家闻过没有,真叫人吐饭三天。儿女们把父母送到殡仪馆不管了,当天晚上就去跳舞了,因为死人已经送到殡仪馆了,没有事了。然后到出殡的时候,殡仪馆用刷子把尸体刷得白白的,衣服穿好,化妆师来擦擦粉,入殓的时候还好好的。可是你不能仔细看,看了以后,还是觉得火葬干净,一把火烧了就算啦!

古人是“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在这个地方孔子跟墨子一样,反对厚葬,认为太过分了。“棺椁”,棺材外还套一个东西,那很贵重,太阔气了,“盖取之大过”,所以是“大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88972opkn

将不行啊。

猜你喜欢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怀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

by:bluishstar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是中国文化名著,也是古代士子学人必读的教科书。相传为孔子所作的《系辞传》上下篇(又称“系辞上下传”),则是《易经》的通论,内容包括《易经》的义蕴、功用...

by:复旦社南怀瑾听书馆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

上世纪七十年代,南怀瑾先生就《易经》做了一系列讲座,原计划将讲稿整理结集连续出版,总称《易经杂说》。后来因为先生对《易经·系辞》尤为重视,讲解最为详尽,篇幅最多...

by:子午频道

南怀瑾说易经

大家好,我是随缘妙用。一个经历过重重挫折与痛苦并因此发奋图强通过学习而获得幸福正能量的成长达人。因为成功转变,喜欢上了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智慧,所以就产生了喜马拉...

by:在下爱读书

南怀瑾说易经

破译宇宙的密码,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智慧穿透历史思想跨越时空

by:慕容小云F

南懷瑾先生《易經係傳》林風

(好学深思身体力行)诸位仁者!可以搜索复青书院于正原。于正原先生对南师的开示点出(重点)(要点)及诸明朗见解。复青书院于正原先生开示:《孔子家语》《礼记》《华严...

by:李鼎诚

南怀瑾 |易经系传别讲丨听南怀瑾先生讲国学智慧

《易经系传别讲》讲的是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经系辞传》上下篇,是《易经》的通论,内容包括《易经》的义蕴、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历来为世所重。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

by:南怀瑾大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