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二十四章 物或恶之【原文解释】

2022-09-23 16:09:4508:24 332
所属专辑:道德经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①;跨者不行②;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③;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④。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形⑤。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PART

注释


①企:就是翘起足,用脚尖站立。

②跨:加大步伐,想要快速行走。

③彰:明显,显著。

④长:长久。

⑤赘(zhuì):多余的。

 

PART

原文解释

                                      

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是站不牢的。脚步跨得太大,是走不了太远的。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反而建立不了功勋。自高自大的,反而不可能长久。能从“道”的角度衡量,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瘤,惹人厌恶。所以懂得道的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PART

长篇大论


这一章主要讲“自然”的道理。自然是顺道而行,不自己妄为。自己妄为不仅多余,而且会起反效果:这里所具体阐述的问题,仍然是有关社会政治及其得失的内容,同时还包含着辩证法的观点,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等篇中所揭示的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这正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在本章中,老子列举出了几种不懂道的突出表现。实际上,这种列举还可以无限延伸,因为不站在道的立场来看待和处理事物都是不懂道的表现。这里,老子用了拟人的手法,他说,对于不懂道的行为,“物”是不会喜欢的。这是因为物一直都是遵循着道的规律运行,因此根本不会出现不依循道的规律运行的物。如果要让物违反道的规律运行,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这就是篇中“物或恶之”的意思。凡是明白、理解道的,绝对不会去做违反道的事情。

 

老子还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规律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而举出自己的看法:人们只有遵循自然大道,依照客观规律行事,才能取得好的收益,才能避免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过于对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用脚尖是难以站立起来的,这是由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人类直立时,身体的全部重力都落到了两只脚上,所以脚长的厚实、宽阔,以支撑沉重的身躯。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了,那么全身的重力都会落在脚尖上,而脚尖窄小、瘦弱,无力承担全身的重力。


如果人们用脚尖直立身躯,必然会违背自然规律,这就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在“企”的行为中,包含着一种凭着个人努力以抗拒本来限制的意图。这里的“企”和“跨”,都是指那些违背自然、自高自大、拼命炫耀显示自己的人的举止行为,其结果却适得其反。

 

同理,“跨”是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意思,也就是一条腿抬起来还没等落下就要走第二步,这种走法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怎么可能实现呢?跨是为了加快速度,但是,跨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么一跨就走不了路了。

 

人为什么要跨着行走呢?这是情绪焦躁的表现。从这里可以知道,急于求成、焦急烦躁办不成事情。跨这一动作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人的动作和行为是否能达到目的,如果不能达到目的就是违背自然规律,就属于不合道德的行为,所以也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了。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几句在前面的章节曾经出现过,老子为什么重复出现这几句话呢?正是为了强调不合道德的害处。这里面也隐含着老子以退为进、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曲则全”,也就是不故意去表现、张扬自己是比较明智的行为,自以为是的人是无法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的,自我炫耀是没有什么功劳可言的,自高自大是不能长久的。

 

“自伐”一般包含四层含义:一个是只把自我看作是生活的主宰,而不把整个世界看作是生活的主宰;一个是只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按整个世界的意志行事;一个是只看到自己所成就的一切,而看不到整个世界为自己所成就的一切;一个是在以上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人们只看到自我活动之于自己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而看不到整个世界的活动之于自己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这样一来,自我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变得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了。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些都是人类的通病。老子在这里再三说明,一个人有了“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心病,一定要及时反省,反省后要自我改正。但是,从道理法则上讲,这些心理支配下的行为,却是“余食赘行”。“余食”指的是多余的。“赘”就是瘤子。我们的身体在任何部位长出一个瘤子,那都是多余的。


“物或恶之”,任何一样东西,都有自然的定形,变体都是不正常的,即使是植物,长出来一个多余的附件,不但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还令人讨厌。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所以,有道之士自处的时候绝不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样才算合乎道行。

 

由上可知,做人不可过于虚荣、张扬和妄自尊大。在现实社会中,人们怎样才能做到身处闹市而抛却浮华,做一个合于道德的人呢?这就要求我们不仅看到自我存在和自我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还要看到整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做到这点,人们才可以避免产生自高自大和自我炫耀的心理。一个能够认清整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的人,一定能够在自己的心中激发起对整个世界的感激和敬畏之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讲透二十四史人物谋略

从小爱读历史,专注做战略咨询,做企业顶层设计,股权设计《资治通鉴》读了二十年,读了二十遍,结合商业和人性讲透二十四史顶尖人物战略。

by:股权资本商学院

二十四日

本书以中国传统的二十节气为线索,选取二十四个城市,在一年一岁一日一时一城一池一人一事中,融入作者对当下人们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其中既有对节日风俗、生活仪式的记录,...

by:沐婉滢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二十四节气)

节目内容: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主播介绍:通过24节气养生,自己练习,不喜勿喷适合人群:喜欢养生的朋友你将收获: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by:向蹊

二十四史

这是一套贯穿了中国完整历史的著作,他最终由乾隆皇帝正式钦定书目,成了后来流行最为广泛的中国历史版本。

by:千寻yy

二十四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自古以来,孝道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二十四孝全称《全相二十四诗选》,有元代学者郭居敬编录而成。本音...

by:心语似水流年

二十四史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国家和民族兴衰更替的客观规律。二十四史,完整、系统记录了我国从远古至明朝数...

by:青林赋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