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南怀瑾解读《楞严经》~第五集03

2024-03-31 15:31:0035:35 8.1万
声音简介
【佛告阿难。】佛就同阿难讲,【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他说好了!佛这个问话开始是问吃饭,说一个人吃饭大家饱;然后转到这里来。所以过去在一个大学研究所有一位同学问我:他说老师啊!我们现在不讲宗教。我说这里是学术团体,不谈佛教,没有关系;我晓得他有……他说我看那个佛经啊,佛说的话不高明耶!我说怎么呢?他说譬如《楞严经》,那个“心在外”,拿一个人吃饭大家饱(来说明),这个不合逻辑嘛!这个是吃饭的问题,同“心在外”的问题两回事。我说你讲的对!我说但是你要注意,那是三千年前,不是现在;你现在学过逻辑,也是佛学的几千年训练出来,你才有这个头脑。当时佛的论辩这些话,你不要认为他引用转弯抺角转得并不高明——非常高明!这个就是我们看出来佛的教育法,他统统是诱导法;就是现在教育所讲“诱导法”,都是启发性的。(我们只要手招一下,这个“诱导法”,他就会写黑板呵!启发性的,这叫诱导法。)他说你看佛的讲法都是这样……你看他的比方好像同“心在外”不伦不类,我们仔细……等一下再讨论啊!就是过去在研究所有一个同学提出过这个问题。

佛答复阿难说,好了,他说你现在懂了,“若汝觉了知见之心”,他说那么我现在问你,你说“觉了”能够感觉的、明了的、知道的、能够看东西这个心;“实在身外”,你刚才认为在身体外面。那么“身心相外”,身体跟心是两个东西哟!两个分开了,“自不相干”,两个没有关系;“则心所知,身不能觉。”那么心在外面所了解的,身体就没有反应喽?就没有感觉喽?

【觉在身际,心不能知。】假使你的感觉在身体上,你说心在外面,外面的心就不会知道哦!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注意啊!佛讲到这里在表演。这里要了解一下,佛手软、细、漂亮,太漂亮了!好处太多了!所以叫“兜罗绵手”,兜罗绵是印度一种植物,就是软绵的一种东西,漂亮极了。就是佛手,“兜罗绵手”所谓讲佛手。他说你自己讲心在外面,佛就把手一举,他说现在你看我的手,“汝眼见时”,你眼睛看到我的手;“心分别不?”你的心知道这是手吗?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阿难说当然啊,我眼睛一看到,心里就晓得这是手啊!当然这样啊!佛啊!他说我眼睛看到你,心里知道是手啊!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好了,你看,我手在你的外面一举,说:这是什么?你看到了:这是手啊!你心里就知道。可见你心不在外面喽!你看,我这个手外面一比,你的里面心就知道哦!他说你的心并不是在外面哦。

这个讲法,佛说得还勉强一点。假使说我们做佛跟阿难论辨就不那么讲了。你说心在外面?也把兜罗绵手拿出来:阿难注意!现在我把你心挤掉!痛不痛啊?他说不痛,可见心不在外面了。这不是很简单!可是佛当时又那么柔和的比法。同样的道理,不同的比法,就是这个道理。也可以这样讲,他说你讲心在外面?阿难说对,心在外面。我现在打你一拳,我打你的心,阿难你痛不痛?他说不痛。可见你心不在外面。心怎么在外面呢?

但是不然哦!你现在假使作科学研究,到外国去讲佛学,有人会提出来,不然哦!譬如现在医学、现在心理学有人研究心的问题,有人锯掉了一只腿,生病、把这个腿锯掉,也晓得锯掉了;锯掉了以后,还感觉到这个腿痛。没有腿哦!还感觉到痛哦!医生还来在这个空的地方给他治疗,譬如按摩啊、打针啊,他觉得摸了、治疗一下,舒服得多了。没有东西的地方还有心哦!这个问题现在科学上这些资料很多。所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的研究,这个问题不简单哦!因此我们今天研究佛学,佛经固然很重要,还要加许多的理由。所以我刚才讲,佛当时说的,是那个时代。佛法告诉我们大道理、原则。所以往往讨论到“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的时候,有些新时代知识的同学并不同意呦!不能说他提的“哎呀!狂妄!佛的话都不相信!”——不对的哟!佛就要你研究,要求证,“有疑不决直须争”。这个地方讲心在外这一段,我们岔进来讨论这一点。

那么现在佛的结论:【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佛的结论,他说你说心在外面,没有道理、不成立。心在内,不对;心在外,也不对。

第三次了,【阿难白佛言,】阿难就说了,【世尊!】他说:佛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他说,照你老人家刚才所讲的,心因为看不到身体的内部,所以心不在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心跟身体两个彼此关系连带那么密切,这个感觉跟知觉关联那么密切;“不相离故”,身心是分不开的。因此断定心不在外面。【我今思惟,知在一处。】叫我现在仔细想一想。阿难第三次的答案在哪里?不是在中间,在一个地方。阿难讲得蛮滑头的,“在一处”,在一个地方。阿难两次吃了瘪啊,第三次有点滑头了:“在一个地方。”

【佛言】佛就说了,【处今何在?】你讲在一处,处在哪里?你讲出来啊!在哪个地方?“

【阿难言】阿难讲,【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阿难说(可见阿难有点试探这个话,他不敢……在内也不对,在外也不对)这次是“在一个地方”。佛说在哪里?也许在电影上来表示,他在想:“在……在……在……在眼根里头!”就是这个话,这一下就答出来了。那么,他说,“此了知心”这个明明了了能够知觉、感觉、能够思想的心啊;“既不知内”,既然里头看不到自己里头;“而能见外”,能够看到外面,他说刚才我想一想(“思”就是想,“忖”猜猜看、忖忖看。我们南方话江浙一带有讲“忖”、“忖忖看”,台语里头有没有?也许有吧?恐怕要问年纪大一点会台语;你们年轻人台语都讲不好的,我常常听的是歪台语)。“思忖”,他说叫我现在想想,这个心啊,潜伏在眼睛的根根里头、眼根。眼根这个根的意思,拿现在话等于说眼神经里头、眼神经的根根里头,它并不是指脑;在根根里头。

【犹如有人】,阿难又讲理由了,比方有个人;【取琉璃碗】,古代没有近视眼镜、也没有老花眼镜。玻璃是有了,可惜没有发明戴在眼睛上。他说譬如有人拿一个玻璃碗;【合其两眼】,盖到两个眼睛上;【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虽然有个玻璃碗合在眼睛上面,并没有妨碍了眼睛的视力;“彼根随见”,当眼睛神经、视神经要看外面的时候;“随即分别”,这个眼睛照样看得见。拿现在讲很简单了,譬如我们戴眼镜,现在加上科学的帮忙,眼镜戴上,眼睛看外面还更清楚。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因此啊,我认为我能“觉了”感觉、明了,能够知道、能够思想这个心;“不见内者”,看不到里面;“为在根故”,因为正好在眼睛根根这个地方,所以它看里面看不进去。【分明瞩外】,在外面看得很清楚;【无障碍者】, 潜根内,因为它刚好在眼睛的后面、眼球的后面。这是阿难当时的研究,在当时看起来也蛮科学的了。

我们要晓得,几千年哦!你翻开中国几千年所有的书还没有这样的,还没有《楞严经》那么科学哦!就是到唐代为止还没有讲到这个啊!所以就在这一本经,在武则天这个时候翻译过来,很科学哦!当时的科学。不能认为是不科学。不要拿现在的科学看哦!在当时所有世界上的这些文化辩论,这个根尘问题、心的问题、唯物唯心的问题,辩论到这样细的记录的书籍还没有哦!所以我们退回去看古人,就了解了。

那么我们进一步看佛答复这个问题。【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佛说,“如汝所言”,照你所讲的,白话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海风4555555

眼镜是工具,眼睛同样是工具,甚至视神经和大脑也是配件,必然有个灵识存在哦

1386331xkxb

感谢🙏

林工_wn

本段挺难的,很难理解。慧根浅薄

1372429yybu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主播

猜你喜欢
楞严经 南怀瑾

关注微信公众号“刮痧艾灸治百病”回复“楞严经”即可下载本专辑《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

by:小郎中说

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图书】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74元【ISBN】978-7-309-09448-0/C.261...

by:复旦社南怀瑾听书馆

南怀瑾讲《楞严经》

这是南怀瑾老师早年讲《楞严经》的录音,供大家学习研究。欢迎加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佛医文化平台——“佛医堂”公众微信:foyitang95

by:6_fqz543

南怀瑾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

by:学成名医

南怀瑾 |庄子解读(上)

本书根据南怀瑾先生的讲座整理而成。《庄子》一书有着神化的超脱,出世的境界,由南怀瑾剖析之后更是有一丝幽默与淡然。《庄子》分内,外,杂篇,本书详细分析了内篇逍遥...

by:菩提雅舍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维摩诘经

【图书】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80元【ISBN】978-7-309-13625-8/B.659、9...

by:复旦社南怀瑾听书馆

楞伽大义今释(南怀瑾)

《楞伽经》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禅宗初祖印度人达摩传灯印心的无上宝典,因此是历来禅者修习如来禅、明心见性最主要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经中详示五法、三自性、...

by:闲云遮语

南怀瑾 楞伽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简述:《楞伽经》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

by:寻道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