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完脾气后,妈妈的第一反应很重要

2022-08-28 06:12:1710:58 40
所属专辑:陪你成长
声音简介

每次孩子发脾气,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但是过来人会用经验告诉你,孩子发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小孩子嘛,好哄。


所以很多人,拿“孩子发过的脾气”是不当回事的。


觉得,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然而发完脾气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沟通和复盘,很多人都忘记去做。


有的时候,孩子正在气头上,你转移注意力之后,他情绪已经平和了,你觉得没必要再谈了。



比如孩子非要买冰棍,你转头指给他一只蜻蜓,他看见蜻蜓忘了冰棍,大人自然不再提起。


有的时候,我们用大人的身份迫使孩子随了我们的愿,你觉得既然孩子从了你,就没必要再谈了。



比如超市里非要买类似的玩具,你拒绝,他大哭,哭完,不再接着要了,你觉得事情不都解决了?


还有些时候,事发时不方便谈,但事情过后,你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了。



比如,小表弟的生日宴上,女儿应该把点蜡烛、吹蜡烛、切第一刀蛋糕的机会都留给弟弟。


但是她很不甘心,生日宴上、亲朋好友面前,她大发脾气,在座位上闷闷不乐。


但马上被分到蛋糕,她又变得开开心心了。


当暴风雨过去,海面平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把它们抛到脑后,甚至假装这些不愉快从未发生过。


但,如果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做错事情之后、哭过、闹过之后,我们不去沟通、不去复盘,就等于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不如,让我们先来预想一下孩子的20年后。


假如一个妻子跟她丈夫的相处模式,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方式,那么他们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也许妻子睡前忘记洗碗,第二天丈夫要冲一碗麦片做早餐的时候,才发现没有干净的碗可以用,而此时他已经要迟到了,他可能会生气得不吃早饭就出了门。


又或者,妻子认为周六的上午,丈夫应该抽出时间带孩子下楼玩一会儿,但丈夫拖拖拉拉找各种借口拖延,妻子摇摇头,只好自己带着孩子出去玩。


事后夫妻双方都不再提起这些事,甚至假装这些事从没发生过,继续其他家庭生活。


但是,这样发展下去,绝不会是一段健康长久的婚姻关系,里面会掺杂着各种委屈、不满。


很多时候,我们只想把一些烦心的小事压到水面之下,然后好似风平浪静地继续前行。




但不幸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养育一个孩子,那么就会给他的后半生埋下一个祸害。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发完脾气,事情依然不算结束。


研究表明,当孩子们学习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处理冲突时,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会增强,并且会成为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冲突双方的情谊也会更牢固。


就像在健康的婚姻中,积极应对冲突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等待每个人都冷静下来,然后回顾发生了什么。


我们谈论它发生的原因,谈论各自的感受,以及今后避免的办法。


也许会有争吵、也许会有冲突,但是待事情解决之后,我们都知道,彼此的心里没留下疙瘩。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他们跟成人本就不平等。


很多事情,都是大人拍板决定的,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我认识一位朋友,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却总觉得自己不幸福。


说起父母都是怨,他怨父母对兄弟姐妹偏心,怨父母小时候对自己的错怪,也怨父母的独断专行。


往小了说,积下的是怨,往大了说,那就是恨。


虽然看上去埋怨的是父母,但真正耽误的却是自己。


如果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种冤不能伸、忿不能平、被拒绝没有理由的养育之中,那么长大之后,这些统统就会化为职场里、婚姻中无尽的委屈。


而发脾气之后的沟通和复盘,才是所有教育的终点,也是所有关系修复的起点。


拿女儿在小表弟生日宴上发脾气举例。


虽然整个后半程她都恢复了正常的快乐状态,好似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但晚上,她临睡前,我还是坐到床边跟她说:


“我们需要聊聊小表弟今天生日会上的事。”


“我不想说。”女儿直接盖住头。(其实这就说明,在孩子心中,这件事还是一个心结)


“我能拉着你的手吗?”


“不能。”


“我能握着你的脚吗?”


“不能。”


“我能摸着你的鼻子吗?”


“不能。”她终于是有了一丝笑意。


“那我能抓着哪呢?”


“你可以握一个手指。”她从被子里探出头来,伸出食指给我。




“妈妈之前没有跟你说过,谁过生日谁就是寿星,他才有寿星该拥有的一切特权,我应该先告诉你的。


他有权利邀请别人跟他一起做这件事,但是我们不能喧宾夺主,那就是抢了他的权利,你过生日的时候,也不想被别人抢走这些事对吗?”


女儿点头,说:“我不应该那么做。”


“你觉得你还希望自己没做过什么吗?”我问。


“我不知道。”


“当你用那种声音、跺着脚跟妈妈说话时,我感觉你不尊重我。”


她低下头:“对不起,妈妈。”


“你跟我道歉之后,我感觉你尊重我许多了。那你觉得妈妈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吗?”


“我觉得你不该那么批评我,因为我也很想点蜡烛、吹蜡烛和许愿。”


然后我们讨论了等她过生日的时候她就可以做这些事,或者如果等不及明天我们可以假装她过生日,然后找些蜡烛来玩。


最后,女儿在无限憧憬中睡着了。


我知道,这才叫“过去了”。


捋一捋,其实做好这4个步骤,就能把发脾气时刻变成可教导的时刻。


等待情绪的平静


在谈论发生的事情之前,确保你和孩子都保持冷静。


你不能在一个情绪激动的孩子面前讲道理。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他的情绪脑在主导,理智脑早已退居二线,道理此时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大人也一样,当压力荷尔蒙充斥着你的身体时,你还没有准备好进行冷静、合乎逻辑的谈话。


说什么都不对的情况下,那就先什么也别说。


建立肢体接触


有科学研究表明,任何爱的触摸都会触发催产素的释放,而催产素会帮助身体进入平静、放松的状态。


尽量在孩子发脾气之后抱抱他,或者牵牵手。


任何能够表明即便你们之间发生了冲突,但你仍然爱他的身体接触都可以。




交流和倾听


这时候的交流一定是双向的,不是大人一味地说教、推卸责任,你也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


可以问问孩子:“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并对他的感觉回应,让他知道你同情他的感受。


表达尽量保持中立


如果你一开始就站在道德高点准备一场审判,那我劝你不如直接放弃。


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试试改变自己的语气和措辞。



用“我”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说话的语气没有尊重你时,你可以说,“当你用那种语气说话时,我觉得你不尊重我”,而不是“你太无礼、太没教养了”。



只描述实际情况,避免带情绪。


比如:“你跺着脚,交叉着胳膊,大喊大叫”。


而不是说“你像个无赖、泼皮”。



描述事实,但是不含指责。


比如“我看见你午饭之后又打开iPad,我们约好了只在上午看一会儿动画片。”而不是“我不是告诉你不要玩iPad了吗,你还玩?”


每次孩子与我们发生冲突,就像在心灵上出现了一个小伤口。


而我们复盘、沟通的过程,就像是在清创。


会很痛、会很难,但只有这样,把委屈、伤心、失望、怨恨统统清理出去,我们的伤口才不会感染、不会留疤,我们的心灵才会依然是一片净土。


同理,也适用于夫妻关系,朋友关系。


所有的悲伤都该有尽头,所有的委屈都该有出口,所有的底线都该有理由,所有孩子的眼泪都不该白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孩子,妈妈篇

邀请大家每天读一遍《父母规》,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把好的念头种植在我们心里,念头越清晰就越会转化成我们的实际行为,慢慢养成习惯,形成家风[胜利]任何事业上的成功都...

by:易艳繁

妈妈陪孩子画画

妈妈陪孩子画画,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

by:Sophy0609

【首发完整●琴书】九炸九莲灯

由王道兰沈启功丁舞演唱残本㈠韩飞识宝㈡白玉超下山㈢韩飞扬州借兵...

by:戏曲评书爱好者

30天搞定孩子臭脾气

你的孩子是这样的吗?讲道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不理睬冷处理孩子哭的更伤心,对孩子妥协又怕惯坏孩子。没有深度沟通,越亲密的人越是互相伤害。本课程将心理学方法掰开揉进...

by:万立诚文化

做个懂孩子的妈妈

科学的养育观,让孩子得到最好的爱

by:晨晨janice

爸爸妈妈和孩子

诉说亲子故事,倾听家长烦恼,欢迎您收听我们的节目,愿主播可以和您一路相伴。

by:U12家庭教育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

《母亲的影响力》中写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

by:璐璐盈雪

幕后的妈妈

点点妈在练习朗诵

by:点点点评

12天拯救孩子坏脾气

孩子的状态问题: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动不动就跟家长哭闹玩游戏只能赢不能输,一生气就哭天抢地的揪头发摔脑袋看见玩具就要买买买,家长只能顺着孩子存在这些问题,都...

by:刘乙了育儿课

孩子,妈妈想对你说

关注微信公众号“幸福领航”带你一起成长,一个灵魂相似的人聚集的地方!据说,每个初为人母的妈妈,都在孩子诞生的一瞬间体会到母亲的不易。以一个母亲的视角来诉说一位...

by:幸福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