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91期:家长深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聊天中“潜规则”,最能检验情商

2018-10-18 10:00:0115:54 3558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背景音乐 | 《十字路口》-纣王老胡


前几天,一则“午夜给老师发微信被拉黑”的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苏南通的一位妈妈,为了让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当上班上的值日生,在深夜11点左右和凌晨零点左右分别给老师发了几条长消息。


“刘老师,我儿子当个值日生就这么难吗,我相信我儿子表现不至于那么差吧……”


结果,这位妈妈并没有等来老师的回复,而是发现自己被老师“拉黑”了。



一气之下,她便把微信聊天截图发上了微博,没想到微博一发出,就引来了网友们的大量吐槽。



其中被质疑最多的,就是家长给老师发微信的时间:


@依依:


既然这位妈妈也知道白天工作,晚上忙家事,那么为什么不能把事情留到工作时间解决,非要在深夜打扰别人休息呢?


@Mango-湖水蓝-柠檬绿:


半夜12点沟通,这位妈妈你是认真的吗?


@顾顾顾屿安 :


大半夜打扰老师就算了,语气还特别不好。什么老师也要配合我。


全班又不是只有你家一个孩子,你想给你孩子安排啥老师都配合了,别人家孩子怎么办呀?老师尊重你的前提是你得尊重老师呀!


@悦小然:


教师不是服务行业,家长支付的是教育,不是老师的24小时服务。


言语里能看出不只是对孩子情况的沟通,更多是对老师教育方法、理念和能力的满满质疑。


如果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又抱着一肚子不信任,自己找的累又何必怨别人。


据了解,事件中的“刘老师”家中有两个孩子,其中二胎宝宝刚刚一岁左右,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本就辛苦。


对于“深夜骚扰”的家长,采取拉黑的方式虽然欠妥,但也可以勉强理解。


相比起来,这位家长的做法显然更令网友们感到不满。


家长关心孩子,和老师沟通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把老师看做24小时待命的服务人员,不分时段地随便发微信打扰别人,这样的行为就有些过分了。



现在,微信几乎已经成为人们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衍生词 ——“微德”,即一个人在微信中表现出的道德品质。

 

可不要小看这个“微德”,因为它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人的情商和教养。


曾和几个朋友讨论过:“微信聊天中,最惹人讨厌的行为是什么?”


结果,大家一致选出了四种最“败人缘”的行为:


一、60秒语音疯狂轰炸


朋友小白说,每次她收到语音消息的瞬间,第一感觉就是抗拒。


“十秒就能看完的信息,他偏要让你花几十秒的时间来听,其中又不知会出什么差错……”


有一次,小白在开会的时候,一个很久不联络的朋友忽然给她发来一串语音。


小白开会不方便听语音,对方说话又不太清楚,转出的文字也看不出所以然。


怕有什么急事,无奈之下她回复对方:我在开会,麻烦打字可以吗?


没想到回复她的还是一连串的语音轰炸。


后来小白点开语音才听清,这个朋友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她要出国出差,拜托她代购化妆品。


而后面几条五十几秒的长语音竟然都是化妆品的种类和名字。


小白一个一个地听,不小心按断了语音,还要点开重听一遍,光记下那些化妆品的名字就花了半个小时。


每次提起这件事,小白都十分气愤:


“微信语音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是只凭自己高兴,就去随便打扰别人的理由呀!”


语音虽然方便,但在很多时候,传递信息容易出现微小的偏差。


再者,不太熟悉的人,使用文字交流,也是在保持一段舒适而礼貌的距离。


所以,简单的话可以语音说,具体的话一定要文字说,重要的话,那不如就打一通电话吧!


二、有事不直说,而是问“在吗?”


在微信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人:有事不直接说,而是先问“在吗?”


和过去的qq不同,现在大多数人的微信几乎是“全天在线”状态,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完全可以直接说出来。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




“早上看到微信里有人问‘在吗?’,回复了‘在’之后,那边再也没了动静。


结果一整天牵肠挂肚,害怕是什么重要的通知,甚至总有种大难临头的恐惧感。


到晚上终于忍不住了,发微信过去问那个人到底有什么事,结果那个人居然说‘忘了’……”


相信大多数人都收到过别人发来的“在吗”、“问你个事儿”、“有时间吗?”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对话。


其实,这种对话不仅拉低了沟通效率,也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对于这句缺乏“微德”的话,最好的回答就是:有事直说,没事的话就当我不在!


三、收到信息后,只用意念回复 


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任何人都“秒回”,但收到回复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朋友小北是个典型的“聊着聊着就消失”的人,用网上的话说,叫做“意念回复”。


他常被身边的朋友吐槽“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轮回”。


因为这个坏习惯,他的女朋友总感觉自己被忽略了,不知跟他吵了多少次架。


在工作中,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得不到他的及时回复,对他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再也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小北之前总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小失误,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但他后来才发现,身边的朋友、同事潜意识都觉得他是个不靠谱的人,早已开始慢慢疏远他……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表示过,和“意念回复”的人聊天,感觉很痛苦。


不管和他们说什么,都好像是把一块石头扔到了大海里,没有一点回应。


其实,一个简单的收到回复,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你的一句收到,可以让人感到放心,感到踏实,更感到被重视。


这种行为意味着尊重,也意味着责任,更加意味着一个人的品质。


四、休息时间,肆意发信息打扰 


歌手巫启贤曾在节目中讲过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凌晨2点,他正睡觉的时候,微信响了。原来是朋友发给他的视频请求,他点了接受。 


结果对方说:“老巫啊,我们在KTV唱你的歌,你听。”


他生气地挂了,结果过了一会,手机又响了,对方再次发送视频聊天。


巫启贤还未开口,对方抢先喊道“不好意思啊,刚才信号不好,我重打一次,你听你听。”


接着传来了KTV里的鬼哭狼嚎声。


巫启贤气愤地说:“这种人就该直接拉黑!”




很理解巫启贤气愤的心情,因为我也曾在早上5点,收到过一位习惯早起的同事“聊工作”的微信。 


因加班只睡了5个小时的我被铃声惊起,头昏脑涨,强打精神回复着同事的问题,结果一整天的精神状态都很差。


就像新闻中,半夜给老师发微信的家长一样,有些人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只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是把自己的方便,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我也曾在周末下午收到过另一个同事的工作微信。


但微信内容简洁明了,开头是“很抱歉打扰你周末的休息”,中间是工作通知,结尾还说明了这项工作并不紧急,可以到工作日再处理。 


相比起来,这位同事发微信的方式就让人觉得舒服得多。


在微信中,对他人的礼貌和体贴,也是“微德”的一种体现。



北野武曾说过:


“所谓规矩,从根本上考虑,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一个差劲的人,是完全没有‘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这种想法的。”


微信里的潜在规矩其实很简单,就是隔着屏幕,能找准自己的分寸。


明白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时间适合聊天,什么时候不宜打扰别人。


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即使是在微信里,也会坚守自己的礼貌,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处境和感受。


这便是“微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身上真正的修养。


微德即品德,细节见教养。


发微信前,三思而后行,才能在言谈之间,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


与君共勉。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我们D

哈哈哈,我一般10:00静音

董念语

学习了,自己也有疏忽

心动_89

老师 你对待大多数老师用手机布置家庭作业和具体内容 甚至要孩子在手机上完成作业 怎么看

我们D 回复 @心动_89

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老师都特别牛气,特别对家长的态度,不知道咋回事呢

猜你喜欢
暑期读书2018

今年的夏天好热,没有比静下心来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和那些书中的美好一起融合,一起分享他(她)们的快乐和哀伤。思考来源于读书,来源于生活本色,来源于人生的脚...

by:丽达Lucy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后期

法医,或者,刑侦支队,赶赴现场,现场有无关人员。被害人女性,前一天夜晚未归,家人寻找,不料~被害。警方办案现场

by:CV文浩_Lz

期待

《期待》充斥着无奈与热情的相互碰撞。歌曲整体磅礴而充满了激情。是倾诉、是迷茫、是渴望、是呐喊。我们都走在一条生命的单行道上面。精神的索求,物质的欲望无时不刻在...

by:华语音乐

期待

《期待》是原海政文工团编剧、著名词作家王磊与原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政委、著名词作家言己联合作词,原海军北海舰队老水兵,大连新征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

by:华语音乐

过期

一阵春风拂面,一阵狂风暴雨,忽远忽近不过是ta施展的暧昧手段,心荒芜的像风一样飘忽不定,把坚持和放弃都揉进了自己纯粹的纠结里。“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还是忍...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