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00期:余生慢下来,你就会懂了

2023-09-21 12:00:5115:53 3019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从前慢》-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最初读到木心先生这首《从前慢》的片段时,内心充满了对浪漫爱情的向往与忠贞伴侣的渴求,恳切中希冀于未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人到中年,才更加明白了,这并不仅仅只是一首情诗,更是一首关于时代的生活史诗。


它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与阶级,吸引着无数人为它喝彩,恰恰在于它揭示了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于慢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从前慢》总让人想起那冒着热气的小店,暮色里泛暖的灯光,街角氤氲着香味的弄堂……


每一个画面都如一帧帧慢镜头电影,存在我们的记忆中,犹如一幅泛黄的画卷、一壶陈年的酒酿,徐徐展开,令人不忍破坏它的美好。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其实这正是我们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

 

现代人的通病大概是,都太急了。

 

这种急就是一种变相求快的心理,某种程度上或许能鞭策我们进步,但有些时候也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前阵子,老公送我去上班,一辆三轮车横在小区路边,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当时着急上班的我,二话不说,直接打开车门下了车,企图将三轮车挪开。

 

谁知三轮车不是往常的脚踏自行车式三轮车,而是电动的,不知情的我触到了油门,


三轮车瞬间以高速往前冲,为了拉住三轮车不让它撞上别人的车,我在强大的冲力下崴了脚。

 

就在事故发生的瞬间,车主也出现了,人与车都无大碍,我们各自离去。


可事后才发现,我的脚扭伤了,医生说是骨裂,打了石膏至少要休养一个月。

 

朋友们都问我是不是穿高跟鞋导致的,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这是“脚踩风火轮”的结局啊,一切皆因太急了。


正应了曾国藩那句话:世事多因忙里错。

 

明明只需要优雅地坐在车里等个几分钟就可以的事,我却连几秒钟都等不了。


在此之前我已经发生过:走路太快被路桩绊倒、洗碗太快打碎了碗、吃饭太快被鱼刺卡到、嫌弃老公速度慢而发生争吵等事件。

 

作为一个急性子的人,见不得任何拖沓,在求快的路上,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次骨裂事件其实也是一个警示。

 

我总在和时间赛跑,凡事都要求快,好像慢了一秒就会输掉整个人生。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对“快”的追求,正在让我们错失许多美好事物,生活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低。

 

正如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嘴上喊着佛系的我们,羡慕着中国锦鲤,做着一夜暴富的美梦,闪婚闪离的越来越多,


望子成龙恨不得拔苗助长的大有人在,升职加薪我们想要一步登天,结婚生子我们渴望一步到位,就连看一部连续剧,我们也选择倍速播放。

 

浮躁与焦虑时刻裹挟着我们,以至于好像已经习惯了一切快节奏的事物,《从前慢》反倒成了理想的乌托邦。

 

张泉灵曾做过一个演讲,说时代抛弃我们的时候不会说一声再见。


我们都害怕被时代抛弃,被同龄人超越,于是,我们奋力追逐,跑着跑着就忘了自己的航向,随之而来的是焦虑和不快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焦虑,其实也来源于能力和欲望不匹配所带来的愤怒与失落。

 

就像王小波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社会上随处充斥着各种一夜成名的神话,其实哪有什么一炮而红,不过都是百炼成钢。

 

作家温言曾讲过一个故事:

 

她的朋友发了一篇近万字的文稿请她帮忙修改,当她用1个小时将文稿进行修改润色后重新发回给朋友时,朋友惊呼:


“我用了三天三夜都搞不定的东西,你竟然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面对朋友的羡慕嫉妒,温言却感叹到:朋友看到的只是三天和一个小时的差别,


只有她自己知道,他们之间隔的不是三天,而是三百万字的距离,且这个距离还在不断扩大。

 

这令人咂舌的一小时背后隐藏着的,恰恰是温言4年来每天几千字坚持不懈的创作。


这其中,既有30万字推倒重写的经历,也有几个月构思打磨的瓶颈,但唯独不缺的是冰与火的淬炼。

 

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就获得成功的人,其实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耗尽了心力。人生所有的逆袭,不过都是有备而来。




其实慢一点,没什么不好。慢下来,才能体会一切生活的美好,感受人生的节奏。


就如林清玄所说: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

 

很喜欢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学僧问禅师:师傅,以我的资历多久才能开悟呢?禅师说:十年。

 

学僧又问:需要十年吗?师傅,如果我加倍苦修又需要多长时间开悟呢?禅师说:二十年。

 

学僧接着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眠不休的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才能开悟呢?禅师说:那你就永无开悟之日了。

 

学僧困惑地问:为什么?禅师说:你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自己呢?

 

是啊,一心急切求结果,往往会忽视了过程和自己,习惯了低头赶路的人,往往会忘了仰望星空。

 

我们都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考了三次才考上北大,可上了北大后,他发现,无论是学习成绩、英语口语还是才艺水平,他都远远落后于同学。

 

他拼了命追赶,最后反而拖垮了身体,导致休学一年。


重回校园时,曾经的同窗都已成了他的学长和学姐,默默无闻的他当了多年小透明。


直到一次校友会,他才以杰出校友身份获得了同窗校友的重新认识。

 

俞敏洪对他的同学说:“你们干5年的事我可以干10年,你们干10年的事我可以干20年,你们干20年的事,我可以干40年。


如果实在不行,我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等80岁以后把你们都送走了我再走。”

 

有人天生是雄鹰,飞得高、速度快,可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鸟儿。


如果说雄鹰和鸟儿都是为了到达同一个目的地,那么早一点到和晚一点到又有什么分别呢?

 

《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晚成”。

 

于人生而言,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一味求快和成效的人,大多急功近利,最终只会适得其反。

 

人生就如一场马拉松,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好的人生,就如煲汤,需要的是细水长流般的文火慢炖。




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有人问我,有什么最重要和最有用的忠告可以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人,


我只会说,以上帝的名义,暂停片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看看周围的世界。”

 

节奏太快的时候,不妨试着让自己慢下来,适时按下人生的暂停键,给自己一个慢慢来的机会,过一过《从前慢》的生活,看书、旅行,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重拾自己的初心。

 

什么时候该加速,什么时候该减速,其实命运自有它的定数,一时的快慢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

 

慢下来,不是逃避,也不是怠慢,更不是让你停滞不前,


而是时刻不忘初心,把握好适合自己的节奏,不骄不躁、努力耕耘,慢中有快,忙中不乱。

 

慢,是一种能力,体现在心态上的从容豁达,节奏上的有条不紊,是一种至高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这种慢,既有面对世事纷扰时的从容,也有对人生水到渠成的笃定,更暗含着量变通往质变的底气。

 

拥有这种“慢能力”的人,往往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步程,他们从容不迫,不惑于心、不囿于眼前得失,能沉下心来付出持续性的努力。


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爆发力,实则拥有十足的后劲。

 

人活一世,不过是为了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让我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在自己的时区中从容地活着。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幸福桂花_mn

我们都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有书 回复 @幸福桂花_mn

愿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你白马翩翩,归来仍是少年。

猜你喜欢
48期

48期的宝子们,毕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有声之路。

by:L雷蕾L

615期

喜马拉雅招募营

by:栀z花开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暑期读书2018

今年的夏天好热,没有比静下心来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和那些书中的美好一起融合,一起分享他(她)们的快乐和哀伤。思考来源于读书,来源于生活本色,来源于人生的脚...

by:丽达Lucy

81期精英9期作业

加油完成作业塑造多重自己,一切努理都值得被托付,努力登上人生巅峰加油!

by:木有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