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赠汪伦——李白的朋友圈

2022-05-15 21:16:3523:17 328
声音简介

20.李白的朋友圈

——《赠汪伦》《将进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孟浩然》《对酒忆贺监》《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必背诗文】

                赠汪伦 [1]

李白乘舟将欲行[2],忽闻岸上踏歌声[3]。

桃花潭水深千尺[4],不及汪伦送我情[5]。

[注释]

 [1] 汪伦:李白的朋友。

[2]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3]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4]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5]不及:不如。

[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的时候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汪伦是李白的友人。有人认为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也有人认为 “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做了泾县令,住在泾县的桃花潭,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

一、二两句“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自己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乘舟”表明李白是坐船离开的。“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写送行的人。此句不像第一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一切都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而且,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但《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前面两句诗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后面两句诗是抒情。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行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了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作比较的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比较的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故事链接】

也有人根据这样一首诗写了这样的小故事:

汪伦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

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钦慕,希望有机会能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您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您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还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汪伦作为像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就像纯朴民风一样质朴平实,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诗歌拓展】

当然,李白一生任侠好游,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李白的朋友圈里,第一个要出场的应当是元丹丘。

在李白的一辈子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像元丹丘这样了解他,并且尽全力去帮助他的人了

李白的《将进酒》一诗中就提到了这个人: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丹丘生,就是元丹丘。李白二十岁的时候在蜀中游历就结识了元丹丘。 元丹丘是个道士,道教在盛唐时期是很盛行的,所以唐朝有许多诗人也叫自己“居士”。当元丹丘知道李白想报国的愿望后,他一直帮李白找到那个能帮助他的人。

李白26岁的时候到江陵,元丹丘风尘仆仆地跑过来告诉他,有个备受三代皇帝崇敬的大法师司马承祯要去朝拜南岳,经过江陵,让李白赶紧去拜访他。

这司马承祯果然厉害,他不仅在道教上造诣很深,是玉真公主的老师,而且博学能文,写得一手好篆,诗也写得飘逸如仙。他一见李白就很喜欢,这小伙子两只眼睛特别亮、特别有神,说话都带着激情,大法师心里暗暗赞叹:这气质真是不一般。

元丹丘还把李白介绍给自己的老师紫阳道人,紫阳道人门徒有三千余人,和孔子有的一拼。

后来在元丹丘的帮助下,李白见到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能在皇帝面前为他说上话,元丹丘都功不可没。

第二个要出场的朋友是:孟浩然。

他比李白大11岁,是李白最崇拜的一个人,也是和李白个性很相近的一个人。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写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朗朗上口。当然,孟浩然也是一个非常率性的诗人。

有一次,襄州刺史韩朝宗准备将孟浩然举荐给朝廷,约他见面详谈。孟浩然在约定的时间和朋友喝酒,忘了赴韩朝宗约,就这样毁了自己的前程,但孟浩然居然还觉得自己与朋友喝得尽兴,忘赴这样的约没有什么不妥。

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李白带上自己的得意之作来拜访孟浩然,两个有共同点的人自然是少不了要一起喝酒的,席间谈诗论文,言谈甚欢,甚至李白晚上要走,还被孟浩然拉住,一定要多住几天。

数年之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扬州),途中经过江夏(今武昌),李白听说这个消息,约孟浩然在黄鹤楼相会。

他们在江夏住了一段时间,最终依依惜别。李白站在江岸上,只见那载着孟浩然的船只迎风鼓帆,渐渐地越来越远,只看得见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惆怅之情溢满了心头,著名的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这样诞生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许多年过去了,也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李白又一次与他的朋友相见,激动不已的李白拉着孟浩然的手,献诗一首: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马上就要出场了。

这时的李白住在长安城外终南山上的紫极宫里,等着玉真公主的接见。这个紫极宫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但是玉真公主却出游去了,李白在这里等她的时候,还遭遇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山洪。洪水退去,玉真公主没有回来,然而一个长须飘飘、鹤发童颜的老者却出现在李白的面前。这个人,就是贺知章。

是不是马上想到了冒出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样的诗句?

此时八十三岁的贺知章和四十二岁的李白相遇了。

他们上演了一场令无数后来人唏嘘不已的,“金龟换酒”的故事。

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与贺知章相见,贺知章一眼瞥见仙风道骨的李白,直呼他为“天上谪仙人”。 这个“谪”字一般意思是“责备”的意思,另外也有一个意思是指“封建时代把那些官吏降职,然后调到别的地方”。 这儿所说的“谪仙人”,是指贺知章看到了仙风道骨的李白,觉得他就像天上的神仙被贬到人间来了。相见恨晚之时,他一把拉上李白往酒楼里跑,要与他一醉方休。“酒逢知己千杯少”,直喝到日落西山,酒钱都花完了,贺知章解下腰间佩戴的金龟交给店主作了酒钱,他们继续喝酒谈诗,真是潇洒大方。这件事,让李白记住了一辈子。

贺知章腰间佩戴的金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唐朝初年,五品以上官员佩鱼袋。武后以后,改内外官所佩鱼袋为龟袋 。佩戴龟,是官品的一种标志,五品是铜龟,四品是银龟,三品以上就配金龟了。后来也用“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女婿。贺知章为宫廷秘书外监,官居三品,自然该配金龟。但金龟为皇帝所赐,若是丢去的话属于违法的行为,朝廷追究起来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但贺知章愿意为与李白一醉方休而情愿受罚,顾不了这些了,可见他的“狂”的特点。

李白后来能见到李隆基,能在长安做到翰林待诏这个官职,贺知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毕竟,李白在他四十二岁这一年,见到皇帝了。

公元747年,也就是贺知章去世三年后,李白深情地回忆了他与贺知章在酒楼对酒的情景,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对酒忆贺监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诗中流淌的是李白对贺知章的深切的怀念之情。

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所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诗仙李白有他的偶像,他的身后,也有着许多粉丝。

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没有混出个什么名堂,唐玄宗赐金放还。他朝着洛阳、开封、商丘这个方向走,遇到了一个粉丝,这个粉丝不一般,李白扛起了大唐浪漫主义诗歌的大旗,而这个人,后来扛起了现实主义诗歌这支大旗,他,就是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

杜甫遇到李白, 他的心情就像是当年李白对孟浩然。他心里想:孟浩然比你大11岁,你也比我大11岁,你当年和他一起喝酒,现在我陪你郊游,这难道是上天的安排吗?他的心情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在表达出来了。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

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

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

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

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

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时光让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两个诗人,在同一个时代里,有了一个见面的机会,有了这次难得的会面,我们才会觉得,唐诗的世界里,没有遗憾。


李白的粉丝,除了重量级的杜甫之外,还有很多王孙贵族和老百姓。


有一个叫魏万的人,曾经隐居在王屋山,读了李白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开始他的疯狂追星路,然而每次总是和李白擦肩而过,他从王屋山出发,顺着李白的足迹到山东济南、又到江南扬州、再到会稽、下明州、奔天台、往永嘉、入缙云、上金华,从江南追到江北,又从江北追到江南,终于,他们在扬州碰面了!


魏万见到李白的时候,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形同乞丐,他一见李白,泪流满面,扑倒在地,嚎啕大哭,双手捧上诗稿,恭请李白指正。李白一把扶起他,接过诗稿,感动得热泪盈眶。


李白把自己所有的诗稿都交给了魏万编纂,魏万不负重托,把这些诗稿编辑成册,为后世研究李白提供了重要的宝贵的资料。


李白的朋友遍天下,他写的许多的送别诗,正是他真性情的表达。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赠汪伦 唐 李白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

by:小巧小玲

赠汪伦 李白 小学生古诗朗诵

点击专辑主播“萌萌小猪背古诗”,选择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童声朗诵”收听完整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不断更新中,坚持就是胜利!!!萌萌小猪,一名一年级的小盆友...

by:萌萌小猪背古诗

19 赠汪伦<一>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创作背景: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李白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by:洞庭烟雨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

by:Ary远方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y:lie流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