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40期:别让你的面子,毁了你的孩子

2023-09-21 12:00:3813:51 2824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背景音乐 | 吴青峰 - 《宝贝儿》


「你在外面过得不开心,会不会告诉父母? 」这是《奇葩说》的一期辩题。


有网友评论:「说了,他们只会觉得是我没本事,让他们没面子。再苦,我也会咬牙挺住,因为根本看不到回家的路。」


这段无比揪心的话,竟有无数人留言点赞,说自己也是这样。




我们都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


可事实上,好像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亲子关系变得真正紧密。




让孩子知道,他比面子重要


前几天,一位日本妈妈,在推特上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儿子读幼儿园时,曾跟着奶奶去别人家。


当时,他看中了那家孩子自己做的高达模型,孩子母亲二话没说,就送给了儿子。


后来儿子长大了,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虽然当时得到了对方家长的认可,但没经过本人允许就把玩具带回家,实在过分了。


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一定会哭的。


几年前,婆婆曾擅自把女儿的玩偶送给了侄女,女儿为此大哭了一场。


现在女儿已经是小学生了,偶尔想起那个玩偶还会很伤心。她说,那是她最喜欢、最珍爱的一个玩偶。


蒙特梭利认为,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我们为了人际关系不受影响,担心惹来「小气」的质疑,就自做主张地处理孩子的物品。


本质上就是不尊重孩子,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人看待。

再小的孩子,也有表达自我的需要。


一旦意愿被忽视,孩子会觉得,遭到了父母的背叛,会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不再愿意信任父母。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父母对自己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非常痛苦。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请跟孩子站在一边。 孩子,比面子更重要。




不完美的事≠不好的孩子


布芮妮·布朗博士曾在《脆弱的力量》一书中,提到自己与女儿的尴尬经历。


她带着8岁的女儿买鞋,商场正巧在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女儿听着听着,竟当场跳起舞来。


周围的顾客都停下来盯着看,可大家的表情并不是欣赏,而是一种替她感到难为情的样子。


这些指指点点,让女儿在那一刻僵着身体,她一动不动、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


布朗表示,当时她非常羞愧,觉得是女儿不对,不该在公众场合做这种奇怪的事。

可看到女儿求助的眼神,她突然意识到,如果现在斥责孩子,就等于是采用背叛孩子的方法,来拯救自己。


最后她说:「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也加进去呀。」


听到这句话,女儿继续开心地跳起舞,她则在一旁用心地欣赏完这段即兴表演。

如果我们无法容许孩子表现真实的自己,可能会让孩子自我否定,陷入抑郁和沮丧。


而这,正是羞耻感的可怕之处:无法正视不足,也无法看到长处。


因此,布朗后来在书中写到:「感谢上帝,当时我不是如此反应。」




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却总是盯着缺点。


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看过一个视频,妈妈来接孩子放学时发现,孩子白净的校服上沾满了泥巴。

她立即变了脸色,嫌弃又生气地说:


「你知道妈妈最讨厌你脏脏的,对吧?」


「你怎么回事?怎么会弄得这么脏?」


「我的天哪,你也太脏了吧!」


甚至无语到不愿碰孩子:「弄这么脏,你自己洗干净啦。」


妈妈们认为,孩子这样子,肯定是调皮捣蛋了。


但实际上,这些孩子全部都被评为「今日好学生」。


原来,环卫爷爷推着花盆的小车倒了,经过的孩子,第一反应都是上前帮忙。


他们把满是泥土的花盆,抱在怀里,搬运过程中没有丝毫犹豫。


俗话说,凡事都有两面性。


遇事,先不要急着骂孩子,说不定结果,会出乎你的意料。

更何况,即使孩子的行为存在问题,也不代表,孩子本身有问题。我们不小心推开的,或许是一颗善良的心。




与孩子共情,而不是盲目较劲

上周,朋友带孩子参加一个旅行团。


在走玻璃栈道时,儿子没走两步,就吓得退回起点,再也不愿意迈出一步。


不少旅客都在看着,朋友急得大吼:「你看那个小妹妹都敢走,你还是男子汉呢,丢不丢人啊。」


往前硬拽了两步,结果儿子哇哇大哭;拖到一旁,好说歹说,也没有一点用。


就这样,好好的亲子行,在朋友的斥责声中结束。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


当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还一味地与之较劲,逼迫孩子听话,这样做,无异于将孩子推到我们的对立面。


那一次次的苛责,对于孩子来说,就等于一次次的自我否定。那种孤独和无助,只会让孩子更加痛苦。


相反,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问题对立,这种理解和陪伴,反而会制造更多惊喜。

要记住,共情,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能力,在孩子需要时,让他知道,你永远跟他站在一起。




父母越相信,孩子越优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关于「对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


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

电影《垫底辣妹》中的女主角沙耶加,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经常闯祸被叫家长,甚至还因为吸烟被休学。


有这样的孩子,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觉得很耻辱,可妈妈却不这么认为。

她说,正是这些事情,她才能跟女儿多沟通;不苛求,期望不高,希望孩子开心就好。


话虽如此,但她并不是一个佛系妈妈。


当女儿说,她要考日本一流的庆应大学时,妈妈没有丝毫的打击和不屑,而是立即想办法,在晚上去到流水线兼职打工,帮女儿挣到足够的补课费。


后来,老师指责沙耶加上课睡觉,妈妈表示,女儿是太累了,白天学晚上学,上课忍不住了才睡一会儿。


总之,她总能看到女儿好的一面,并且无条件地支持、信任孩子。

雷·马诺尼说:


被鼓励全力以赴的孩子,尝试做不寻常之事时获得支持的孩子,被教导视错误为获益良机的孩子,都会成功。


在最后,沙耶加如愿考上应庆大学,实力打脸所有不看好她的人。

电影中,妈妈说:


我是被妈妈责骂,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人,很多可能性都被限制着活过来的。


所以我想让孩子们做高兴的事,不管周围人怎么说,就算与全世界为敌,我一定会在她的旁边。


短短一句话,对于孩子而言,何其温暖!



就像郑渊洁,他在上小学时,常惹老师生气,还被称为 「全班最没出息的人」,甚至被学校开除。


没想到,父亲在看完他写的,充满情节、铺垫、和悬念的检讨后,反而安慰说:「没事,小子,我回家自己教你。」


对于父亲站在他这一边的举动,郑渊洁在采访中说:「我一辈子对父母都非常感恩。」


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实验」表明,你发自内心地相信、认同孩子,


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那孩子就真的会在这种正向反馈中,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相信,不是因为孩子一直很优秀,而是尽管他很差,我们依旧愿意相信他。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其中点赞最高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而参与,意味着付出和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


我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让我有机会与他同行一段,一起感受温暖与幸福。

是啊,作为孩子,他们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作为父母,我们也不需要是「万能博士」,不需要是完全无过的「圣人」,只要永远跟孩子站在一边。




就像《奇葩说》的嘉宾高秋梓说:「不管开心不开心,我都会告诉我爸妈,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会接住我。」


我想,这种踏实和信任感,才是父女母子一场,最温暖的滋养,最幸福的答案。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陌湘羽

长知识

豌豆颠_nc

我的小时候就是被奶奶这样对待的,记得我有一次被同学用拔河的绳子拖着走,他突然故意放手,后来手肘挫伤,回家告诉奶奶,她却说:"你就该被欺负!。"那个时候爸妈也不在家,觉得自己没有人疼爱和关心,童年的各种,造成了现在容易自卑,心态脆弱,容易消极。虽然很多时候知道要积极一点,但是童年缺少快乐,关爱和鼓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快到而立之年,还需要更多努力

有书 回复 @豌豆颠_nc

加油

1550500giik

广告别太 多

猜你喜欢
暑期读书2018

今年的夏天好热,没有比静下心来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和那些书中的美好一起融合,一起分享他(她)们的快乐和哀伤。思考来源于读书,来源于生活本色,来源于人生的脚...

by:丽达Lucy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期待

期待依山傍水的生活环境,现在是一种奢望了,曾今好像不,因为在我年轻之前,处处皆是。在都市里时间长了,看着原有的自然景观都变成楼群、马路街道,一切都留下人为的刻意...

by:艺术与绘画

过期

一阵春风拂面,一阵狂风暴雨,忽远忽近不过是ta施展的暧昧手段,心荒芜的像风一样飘忽不定,把坚持和放弃都揉进了自己纯粹的纠结里。“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还是忍...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