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41期:最怕在某个年龄,突然听懂罗大佑

2018-12-07 10:00:0115:23 5024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在这个抢票都抢不到的时代,很难想象一场精心筹备的演唱会,座位竟然很空…


而办这场演唱会的人,让李志迷恋了40年,让高晓松等人见一面就“感到特别幸福”,被李宗盛崇拜了一生。


他的第一张专辑是台湾百佳唱片第一名。


豆瓣音乐他的专辑评分高达9.5分。


他就是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


见到演唱会上空无几人的萧条,他尴尬又不失礼貌地说:


“你们来小巨蛋,从来没那么宽敞舒服过吧。”







网络上曾有一个视频:


一个非洲小伙和他的母亲在二十年前得到一盘磁带,其中有首中文歌是他母亲的最爱。


后来母亲去世,小伙问了许多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歌曲的名字。


二十年后,小伙子开车载了一对台湾情侣,突然在广播中听见熟悉的旋律,小伙问:


“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那对情侣说:“《恋曲1990》,罗大佑的。”


小伙子一边哼唱,一边湿润了眼眶。


遗忘,是现代人最擅长做的事情。


之前罗大佑上了许知远的节目《十三邀》,谈到这个时代:


我这种13年才出一张唱片的人,既快不了,也不觉得在快速的世界里,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尽管在这个时代,他找不到位置,但是他也没有打算去迎合时代,只是默默做好自己。


他不上综艺捞金,也不写一首不痛不痒的口水歌,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去打磨自己的作品,而一磨就是13年。


不了解他的人眼里,他是个有着公鸭嗓的老男人,根本不像明星。


可是懂他的人,却将他视为珍宝。


白岩松说罗大佑:他具有“一个人的两个极端”,既是“摇滚的、哲学的、理性的”,“也是伤感的、脆弱的、柔情的”。


李志这样定义他:


“罗大佑是我最尊敬的华语音乐家,在整个港台音乐界,我认为歌手分两种,


一种是罗大佑,一种不是罗大佑”。


在李志和罗大佑合唱了《之乎者也》后,罗大佑的才华才再次被年轻人看到。




知之为知之 在乎不在乎

此人何其者 孔老夫子也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说

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都曾经这么做


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唱什么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剪刀等待之 清汤挂面乎

尊师重道者 莫过如此也


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 你我 是也


罗大佑的思辨、哲理等特质,一直给音乐界带来反思和进步。




为钟情便是不朽


黑格尔曾说:“不爱音乐不配作人。虽然爱音乐,也只能称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


罗大佑便是为音乐倾倒的人。


他坦言:


做医生时面对的是生命,做音乐面对的也是生命。


没有音乐,生命没有价值。


生命存在,创作也便永不枯竭。


他天生一副公鸭嗓,唱歌并不好听,却因为热爱毅然弃医从艺。


但出走容易,成名却很难。罗大佑带着自己的作品,辗转多处,却没有人看好他。


直到一家叫滚石的唱片公司,勉强地决定试用一下作品。


1984年,罗大佑的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横空出世,意外火爆。


在情歌和校园民谣当道的时代,人们第一次知道,原来歌还可以用破嗓音呈现愤怒,词还可以前卫无比地批判。


转眼少年变老,时代的洪流里,罗大佑的深刻早已不适应流行乐坛,小众的听众永远只是小众。


罗大佑并不会在低迷中沉沦,而是继续他的深刻和思考。


直到遇见了电影《黄金时代》。


导演邀请他和林夕一起为电影打造音乐。


萧红挣脱束缚,独特漂泊的一生,契合了他曾经弃医从艺的经历。精神的共鸣中,于是创作出了《只得一生》。


罗大佑唱到:


“一个人自由地笑,自在地哭,此生不朽。”


好的歌曲唱出来,往往不是一个个的曲调。


罗大佑使用三拍的节奏,给人以不停转移之感,挑战“前所未有的最低音”呈现主人公的人生凄凉,将萧红的悲情推向了高潮,也将自己的曲折一并流淌。


罗大佑感叹着说:


“萧红是一个孤独的作家,许鞍华是一个孤独的导演,而我和林夕都是孤独的音乐人。”


钟情的都是孤独的,为灵魂出走,往往需要掷上一个人全部的未来。


2015年《只得一生》荣获了《十大华语金曲奖》,这一年罗大佑六十岁,让这个世界忘记了他的皱纹。




守住理想不做时代的泡沫


罗大佑一生没有不痛不痒的歌。


执着无畏,追问内心,是罗大佑音乐里的核心。


他的歌迷说:“想要真正熟悉了解罗大佑,定要怀抱着广阔的历史观。”


八十年代台湾动荡,罗大佑写了《亚细亚的孤儿》,铭记了台湾的百年境遇:


看到这样的歌词终于知道——为什么李宗盛说“你们的大哥是我,而我的大哥是罗大佑”。


终于知道为什么高晓松在酒馆里,为罗大佑伴奏,心里“特别幸福”。


“不做点缀大时代波澜壮阔的泡沫,不怕守住理想的寂寞,不在人海沦落、沉没。”


罗大佑用从容、沧桑的声线,与进行曲的激昂旋律紧密相扣,副歌采用大合唱的方式,气势磅礴地将歌曲和剧情推向了高潮。


战争与爱情,交错出现,画面时而唯美时而震撼。


惊涛骇浪吞噬着巨轮,如同大时代吞没芸芸众生,将一幅恢弘大气的乱世图景徐徐展开。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悲剧哀叹,人生哀叹,时代哀叹。


这样的歌曲,让我们从世俗的烦恼中超脱出来,人生或会重新思考:


当战乱远去,我们拥有一切物质条件的优越,却依然觉得被繁重的生活节奏击溃的时候,


像歌中唱的一样,“耐得住命运的挑拨”,是多么重要。




唱到深处,人性已经解围


做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著名的音乐家聂耳曾经说过:“不同的生活接触,就能为不同的生活创作。”


罗大佑的歌曲就是多面的。他写童年,写光阴,也会写历史,会为思考一个问题,让歌曲打磨十几年才出道,也会因为一时想起即兴而歌。


2018年7月神剧《我不是药神》席卷荧屏,打动了罗大佑。


罗大佑告诉我们:


“歌曲必须为固执已久的人性解围。


它可能使我们在笑过、哭过之后,面对清风朗月,能继续寻找自己的解药。”




除了感情,音乐什么都不是


走走停停,罗大佑半世飘摇,他停了下来。2012年女儿Gemma出生,初为人父,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回到台北定居。


7月份发行《家3》的消息,知道的人同样寥寥无几。


但罗大佑却平淡待之,回归的意义于他,似乎与是否受到大众瞩目无关。


曾经他说:一个人的一生会有三个家。


第一个家,是父母给我们的家。


第二个家,是我们自己出外去追寻的那个家。


第三个家,是自己终于成立的家。


《家I》里,是母亲的无奈,父亲“音乐能吃饱饭饭吗”的质疑。


他唱到:“童年时期最美的时光,那是我后来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现在眼泪归去的方向”。


《家II》里,他重新定义自己,结束音乐和医生十四年的拔河,重新上路。


罗大佑说:“给我个温暖的家庭,给我个燃烧的爱情,让我这出门的背影,有个回到了家的心情。”


《家III》里,罗大佑做了父亲,封面三个人一起走过,他找到了家,有了家。


“给我个温暖的满怀着温暖的,彼此关照的家庭,让兄弟姐妹怀抱父母慈祥的爱,依然成长在心灵”。






罗大佑曾说:人生要活两回。


第一回,少年不识愁滋味。


第二回,老大徒伤悲。


罗大佑的音乐,亦是要听两回,年少喜欢曲调,老去方理解曲词间的沧桑。


当《童年》退去,我们《穿越漩涡》,再细数着《光阴的故事》,人生皆成了《无言的歌》。


《只得一生》感叹:《夜是秋月明》,人成曲中人。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岁月静好_m7l

心里有音乐🎵

1382970svie

之呼者也

1382970svie

82年之呼之也正式出版

期待_3ht

文末哪有二维码??

1584120qlfn 回复 @期待_3ht

是啊是啊在哪呢????

韩宏雷

听了很多遍

有书 回复 @韩宏雷

摸摸头,一切都会好的

猜你喜欢
暑期读书2018

今年的夏天好热,没有比静下心来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和那些书中的美好一起融合,一起分享他(她)们的快乐和哀伤。思考来源于读书,来源于生活本色,来源于人生的脚...

by:丽达Lucy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期待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从今,进取!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by:米娅0513

后期

法医,或者,刑侦支队,赶赴现场,现场有无关人员。被害人女性,前一天夜晚未归,家人寻找,不料~被害。警方办案现场

by:CV文浩_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