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孔子解马送人

2024-04-09 16:09:1721:26 3140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孔子遇曾经投宿时的“旧馆人”丧礼,忆起其对自己曾经的恩惠,不禁哀伤流泪,命子贡将助力的马赠予旧馆人的亲人。

子贡疑惑:为何夫子自己的弟子之丧,夫子未卸马;而今却对这位较疏远的旧馆人如此重礼以待?

一起在本集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古代的将军穿的那个盔甲,他的战袍,他这些战袍,他是非常敬重它的。他平时没有穿的时候,他是非常敬重这个战袍的,挂得端端庄庄的,一丝不苟的。他披上战袍的时候,只要一穿上去,他的气宇轩昂就来了,精神全来了。为什么?他那个敬啊,各位“主敬则身强”,这个曾国藩说的,人的内心只要一敬,身体的气马上刚正起来,气宇就轩昂。

       这古代有个大将军,他生病了,各位将军是很有力气的,他生病了,躺在床上,可是国家刚好有难,他必须要当主帅啊,他就重披战袍,战袍盔甲一穿,然后帽子一戴,刀枪举起来,跨上战马,手上拿着一把枪,下面地上有好大的石头,他一枪就可以把那个石头给挑动起来。各位,他本来是一个病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啊,他这个尊敬的态度,你看那个内心一起来,尊敬的态度一起来,气宇轩昂一起来,到哪里一起来,战甲一穿,他就不一样。

     各位,这个穿的衣服跟内心确实是相应的。我举简单例子来说,你去海边,你可能会穿泳衣;你去公园跑步,你可能会穿运动服;你去上班,你可能会穿西装;中国的古代的妇女,有穿旗袍。她旗袍一穿,她就端庄起来;她的休闲裤一穿,这个人整个就懒散下来。各位,你仔细想想,你穿西装时候的态度,穿公司的制服的态度,跟穿休闲服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你穿起了你的皮鞋,把它擦得亮亮的,跟穿起运动鞋,你的态度,连走路、连姿势、连气质,都不一样。不是因为外物不一样,是因为这个外物真的跟内心,整个内心的气场,是相应的。

所以,当一个人他在服丧,他穿上了这个丧服的时候,他内心是跟这个丧服相应的,它是有影响力的,所以你不要以为,为什么古人这么注重这个服饰啊、什么制度啊?确实它质料不一样,它就跟内心相应,就不一样。

       各位我们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各位就能够理解,这纯然不是一种封建,一种不可理喻的一种规定,不是这一回事情的。古人很聪明的,古人规定一个东西,都是圣贤依据人的七情六欲、人的人之常情,来做规范来、做引导用的。

下一段。“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有一天孔子到卫国去,碰到一个旧馆人之丧,所谓旧馆人,就是他以前住过的旅馆,那也许是那个旅馆的主人,或者是亲人之类的。他碰到了旧馆人过世了,那以前可能孔子曾经在那边投宿,被他安排得很好,那对方可能对孔子也无微不至,仁至义尽,意思就是孔子受过他的恩惠,所以入而哭之哀。孔子进去吊丧的时候,照理讲这个关系并不是很亲近,对不对?但是各位,你一个人哦,你在异地他乡特别碰到一个知音的时候啊,你内心会特别的感慰了,会觉得他乡遇故知,尤其他这么照顾我啊。那么过了几年之后,去吊丧的时候,想到当时两个人在一起无话不谈的情景,那种哀伤不由自主就从他的内心里就蹿出来了,所以他就哭之哀,哭得非常的伤心。我想这个也是人之常情,这个哭之哀不一定是说,亲属的关系要多么的直系,多么的接近,才会哭之哀呀,碰到知己也会哭之哀呀。

        “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这个“说”念“脱”,这个古代这个这个字通好几个字,一个是“说”,说话的说;一个是“悦”,喜悦的悦;一个是“脱”,脱衣服的脱。这个子贡,叫子贡要脱去一匹马。那个“骖”,古代一个车有四匹马叫做乘,那再大一点的,像这个天子,他就有六匹。六匹,最外面这两匹,就叫做骖;有时候四匹马,最外面那两匹也叫做骖,当然有时候是排前后;那么两匹马,一匹是主要的,另外一匹副的,也叫做骖。总而言之,骖就是不是主要的那一匹马,就是说旁边来助力的,就叫做骖。孔子有个马车,就脱了其中的一匹马,然后“而赙之。”各位,这个“赙”跟这个“赠”,这两个字不一样,在古礼里面说“知死者赠,知生者赙。”“知死者赠”就是说我去吊丧的时候,我送这个东西是要给帮助这个丧事的,给死者的,表达了我的心意的,这个就叫做赠。如果我今天去吊丧,我赠送这个东西是纯粹要给这个还活着的人,生者来使用的,那个就叫做赙。所以这边说说骖而赙之,就是脱下一匹马,那一匹马要让他的家人使用,就是当作赠品,要给他的家人来使用的。

       “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这个时候子贡就有疑问,这个子贡不想要说:“啊,我们这个马车有两匹马,竟然脱去了一匹,那就剩一匹马啦。”所以他就问,说对于我们门人的丧事,各位这边指的门人的丧事,孔子那么多弟子,孔子弟子还有很多的年纪都比孔子大,对不对?所以门人也有很多是比孔子早死得很多了,那年轻的也有了,比如说颜回。那这个于门人之丧,大概是在指颜回这个事情,那为什么呢?因为当时颜回过世的时候,他的父亲叫做颜路,他家里是很贫穷的,大家都知道,因为颜回家里就很贫穷,那颜路就请孔子说:“把你的车卖掉,然后卖掉的钱来帮我的儿子做一个棺椁,好不好?”

       各位,那个椁,棺木就是装这个亡者的尸体的旁边的那四片木板,那叫做棺;椁就是在一个衬棺,衬在外面,让这个棺看起来更丰富的,那个叫做椁。其实椁是一般来说,就是说一般的孝子,家境如果还可以,他有能力的话,他都会做这个外面做一个衬棺,以便于让这个棺木能够撑更久一点,那些腐朽的时候,土不会直接去侵犯到我们的这个亲人的身体,这个就是所谓的椁它的用意。

       那当时颜路就请孔子说:“把你的车子卖掉,来让我儿子当椁怎么样啊?”孔子就说:”每个人都有儿子,我的儿子那个鲤啊,(孔鲤啊,孔鲤他死掉的时候啊,就是伯鱼了,孔子的儿子伯鱼死掉的时候)他说:“我的儿子死掉也是有棺无椁啊。”每个人都有儿子啊,你的儿子死掉,现在也已经有了棺了,还是无椁,我都没有把我车子卖掉给我的儿子当椁,怎么会把我的车卖掉给你儿子当椁呢?那么孔子就说:”我呢,是做过大夫的人呐,我做过大夫之后,我是不可以徒步走路的,因为这样丢了国家的脸,因为国家有给这个大夫做俸禄啊,那俸禄其中最主要就是这个马车,我不能把国家的马车卖给你,然后让你的儿子去当棺椁啊。“所以这个事情就是颜回死了之后,孔子对于他的马车,并没有损失他的马车去助丧,所以他说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在门人的丧事里面,你就没有说把马车卖掉,也没有说脱掉马车,都没有。说骖于旧馆,无乃以重乎,那么你今天脱了这个马车,只是对于一个当时,你曾经投宿过的一个旅馆的主人的丧事,那你不觉得你对这个主人的这个丧礼,助丧的这个物品,有一点太隆重了一点吗?

      孔子就说了,说:“予乡者入而哭之“,说我刚刚一进去的时候,我哭的好哀伤啊。“遇于一哀而出涕”,那一哀伤,我就留了好多的眼泪,那是为什么?因为想到过去,这个馆舍的主人,待我的恩是如此的厚重,是如此的知我的心呐,想到那时候就忽然心酸,一忽然心酸就流了好多眼泪。

       “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予恶夫涕之而无从什么意思?那个就是说跟从的从,是说要有相应的礼啊。我最讨厌光流眼泪,流这么多眼泪,好像是很哀伤,然后却没有一点点别的表示,那个没有一点礼,礼数来配合跟我这个眼泪相应。

各位,一个人值得我们流很多眼泪,是不是表示很得我心?是不是表示很真情?而不是很虚伪的说,我在他这个丧礼的面前,哭得很伤心,其实我的心里没有这个意思,那就纯粹跟一个演员一样在那边演眼泪,对不对?

       夫子是触动到他的内心,真正流了很多眼泪。那我流了很多眼泪,只是博得一个说,噢,我很会去吊丧,还是说我这个人很重感情?可是呢,有其名无其实,到底我们能够为亡者、能够为生者做点什么呢?各位,你既然哭到都这么多眼泪,你能够为他做点什么?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平常去吊丧,我们起码会包个白包,对不对?意思就是说,我不是像古代有一匹马可以脱下来给你,但是这也不一定是你需要的,但是我们可以用金钱,一点点聊表心意,包在白包袋里面,让这些生者看看你们需要什么,你们尽管可以去买这个意思。

       说予恶夫涕之而无从,我讨厌那种光流泪,而没有一点点表示。那可是他这个时候身上,没有什么可以表示,没有什么可以表示,看一看呢,就这个马吧,还有一匹还可以跑。各位,它这个骖这个字是第二匹马才叫做骖,如果我一个马车里面只有一匹马,那一匹马不能叫做骖,这个名字就不一样了,举凡看到骖这个字,就是副马,就是第二匹或第三匹或第四匹等等,这个脱一匹下来,来送给这个亡者。

        小子行之,“小子”,说你们这些徒弟啊,你们这些学生,唉,就把这个马送给他们吧。我很讨厌光流泪没有一点点表示,我就要表示我的心意。那你说太重吗?不是太重,是因为我现在没有别的东西符合我这个心意,就这匹马吧。各位你看看,在古代来说,一匹马是重要的财产了,尤其是要远行的人呐,这个更是重要的资粮,那么一个君子呢,他很痛恨他内心跟言行不符,他的内心既然如此哀伤,也留了这么多眼泪,触动他这么深的哀思,那我就必定要表达,我对这个人不是只说说而已,这是一个多么厚重,多么实在的一个人,各位对不对?当然有的人就会说:“哦,那对于旧馆舍的主人,、就脱了这个骖马给他,那对于颜回却不愿意卖马车给他。”各位,这个旧馆舍的人,他是一个情分比较疏远的,情分比较疏远,为什么我那么哀伤?因为当时他曾经厚待于我。那人家厚待于我,所以我想要去回报他;那颜回不同,颜回是他的徒弟呀,各位,徒弟是服侍师父,不是师父服待徒弟的,徒弟服侍师父是常事,是平常的事情,应该的事情。那当然颜回死,孔子把他当儿子一样,来处理这个丧事,只是没有丧服而已,他用当儿子的态度来来处理,当然是有给他东西,不过是因为他爸爸颜路要求说,把马车卖掉给他当这个椁,那这个要求是有点过分。

       各位我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你的邻居,有一个人丧事 ,他要求你来卖一台车,给他去做大大的棺木,你肯吗?你会觉得说这个要求有点过分,各位对不对?为什么?因为你不是没有棺,你已经有棺了,椁跟棺不一样,棺就是已经足以覆盖我们这个亡者的尸体,可以让他去出葬,埋在土里,都没有问题的,可以做很好的保护。之所以做椁,椁是衬棺,是外面再加一层厚厚的,这个是古代来说稍有能力的人做的事,如果没有能力的人那棺也就够了。那你要求别人,你自己有车,你去卖嘛;你没有车,那你就说我的经济能力只有到这里,我只能做到这里。我相信没有人可以怪你,那你要要求别人说卖车去典当,还是去借钱给你们去做一个锦上添花,那笨蛋才会这么做,各位对不对呀?所以说这个是不同的。

       孔子对于一个馆舍的人哭的这么哀伤,那其原因也就是因为说,这个人本来呀,是也不需要对我这么好啊,但是他如今,我在投宿的时候却对我这么好,那这个是难能可贵的地方啊。这就是触动一个君子的哀思,它的缘由的所在。我们从这么小段的故事里面,我们就可以知道说这个孔子为人,非常非常的厚重。

下一段。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刚好路上碰到一列送葬的人,然后夫子就旁边慢慢的观察他们这个送葬这个丧礼啊。

曰:孔子就说了,看完这个丧礼,孔子说了。说:“善哉惟丧乎”。孔子说:“唉呀,这场的丧事啊,丧礼办得真是非常的得体呀!“足以为法矣”,这真是值得让我们来作为丧礼的榜样。“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说你们那要好好学习,你们要记住啊。各位,为什么要记住啊?人世间谁不碰到丧礼啊?虽然每个人都避讳说讲人死掉这种触霉头的事情,但是我想请问你,谁能不碰到丧礼啊?每个人都得要一辈子里面要碰到好多次丧礼,不是一次而已啊,各位对不对?生跟死是人世间最大的事情,生有生的礼,但是我们那时候已经管不着了,但是死有死的礼,我们在人世间,我们还要看到好多生的礼、死的礼,这是人世间所谓生死事大,能不学习吗?这是要学习的,各位对不对?不是已经丧事到临头整天在问,问说怎么办怎么办,平常是不是应该要对这个事情要有一点注意啊?

       “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子贡说:“夫子啊,老师您为什么对对方的这个丧事这么样的称赞呐?”

       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孔子就说了,说他在送葬,要送上山头的时候那段路上,亡者就是要去送上山头。如慕,如慕什么意思?就是就像小儿在思念他的父母一般的那种哭啼,就好像他的父母在前面,小孩子跟不上,各位,那个父母脚程比较快,走走走走在前面,然后那个小孩子三岁五岁跟不上,跟不上眼见就快要离开了父母走的步伐的队伍,然后怕跟不上,就在后面哭啼啊,说爸爸妈妈等我等我,然后爸爸妈妈看着还很安全,虽然是老远,他走他自顾自的走,自走自的,那小孩子跟在后面一直哭。各位这种场景在乡下也常常看到,小孩子为什么哭?就是。他很希望亲近在父母身旁,这眼见得我力所不及,但是他却离我如此之远,那种仰望跟着急就起来了。那现在他们在送葬的过程,因为灵车是一定是推在最前面,家属是走在后面。他走在后面,然后父母在前面,那种思慕、仰望,似乎怕赶不及的那种态度叫做其往也如慕,表示他们在路上的整个过程,就像小孩哭啼的那种自然的天性的流露,叫做其往也如慕。

      “其返也如疑。”那等他们已经葬完了,队伍不就是要回家了吗?那这个是很重要的,队伍回家之后就要做一个安神的典礼,安神的祭典。那在这个回家路上其返也如疑,就好像很疑惑,平常一个人如果有疑惑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彷徨不定的这种态度了。好像你可以走很快,可是却走慢了,好像在左顾右盼,在等着什么,叫做如疑。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孝子把父母亲葬在山头之后,他就要呼喊父母亲的名号,然后请他一起回家,为什么?因为要跟祖灵合并在一起,要安神,要安在他的牌位上,所以他呼喊他的魂跟着一起,回去要做安神的这个动作。可是这个孝子在路上,整条路上,不知道父母的神有没有跟来呀,那又怕走的太快,神跟不到,那眼睛也看不到,不知道他到底来了没,所以他就在那边犹豫彷徨,犹豫彷徨,走回家的路上反而很迟疑,而不是急速的赶快要赶回家,所以叫做如疑。所以各位,你看到他去的时候生怕赶不上,在那边哭啼,回来时候生怕父母没跟来,还在那边哀伤。

       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这个啊,就是安神的祭典,子贡的意思就是说,你在那边疑,在那边不走快一点。子贡的意思不如走快一点,回去来做安神祭,对不对?

     “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当然,回去做安神祭是很重要的,但是各位啊,那种切痛之情,自然的流露而产生的自然的表情跟行为,那却不是可以装的啊。所以孔子说,不是说赶快回去安神不好,当然是要安神,那你说赶快走快一点好吗?那当然好啊。但是问题是那种失去双亲的切肤之痛,哀伤之情,期盼他,这个呼喊着父母的名,请他要跟回来,他到底有没有回来?你不确定啊,你不确定,你就会有怀疑,你的脚步就会迟疑。说,小子啊!这小子,各位就是讲说,一个师父面对他所收的徒弟都可以叫做小子,他说:“你们啊,这些小子啊,你们就记住这个榜样吧。”他说:“我还没有办法做到怎么样的天性流露的自然呐,我未之能行也。”所以孔子没有去回答说,到底是早一点赶回去做虞祭好不好,不是这个问题。早一点做虞祭,晚一点反正都是要做,安神早一点能够安,当然也很好,但是问题是你不知道那个神跟来了没啊?亡魂跟来了没啊?你的父母亲的先灵跟来了没啊?所以你自然难免有一点怀疑,你希望做的好一点,三步五步,你对他就呼喊一下,你希望他一路跟来,各位对不对呀?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在路上迟疑不进,走的慢。

       这一段是来讲说一个为人子女,面对父母的丧事,他那种油然而衷生起的那种切肤之痛、思念之情,那种犹如赤子仰慕他的父母,想要接近而接近不得,四处张望,找不到他的母亲在哪里的那种慌张,这种是自然流露的天性,而不是说回去的路上走,到底走得快好还是走的慢好?不是这个问题,这个就是礼,礼是源自于人的内心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像演戏一样的。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格物致知_bd

讲得太好了!

Ai爱华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tuo骖(can 马,不是主要的,是助力的副马)而赙(fu 给生者的)之。子贡曰:“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Wu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听友216699805

檀弓上第三(18)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 入而哭之哀。 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 子贡曰: 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 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 夫子曰: 予乡者入而哭之, 遇于一哀而出涕。 予恶夫涕之无从也。 小子行之。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 而夫子观之,曰: 善哉为丧乎! 足以为法矣,小子识之。 子贡曰: 夫子何善尔也? 曰: 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子贡曰: 岂若速反而虞乎? 子曰: 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孔子为何成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孔子家语》解读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事迹、言行及思想的儒家重要文献,是研究孔子及早期儒家学派的珍贵资料。故本课程的参考教材,即是杨朝明先生所著的这本《孔子家语通解...

by:一壶茶国学智慧

孔子

当今世界,乱象丛生,圣人之魂,丧失殆尽。孔子之志,启迪智慧,兴我中华。

by:飞鸿惊雷

孔子

本书讲述古代伟人—孔子的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

by:肥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

by:冰瑶_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