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 有求就有住吗.第二十八品偈颂

2024-01-28 22:19:1807:25 3.3万
声音简介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这句话又点题了,因为真正行大乘菩萨道的人们,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报。所谓做一切善事,义所当为,应该做的啊!假使我们行善救世救人,认为我在培福报,又错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心性。所以一切菩萨不受福德,他不求果报。须菩提听到这里又怀疑了,他说,为什么说菩萨不受福德呢?刚才我们说过嗯!菩萨并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应该做的事,本份的事,做了就做了,不住不著,这个还有什么问题啊!难道须菩提比我们还要笨,还要问一下,为什么菩萨不受福德吗?


你说须菩提问这个话对不对?当然对,问的很高明。对,菩萨做善事,并不是为了求福德,但是既然无住无著,求求又何妨啊?换句话说,求也是不住啊!菩萨难道没有这个气派吗?他问的是这个道理。你不要小看这个问题,须菩提问的非常严重啊!既然是菩萨,此心无住,行一切善,此心无所求,这是无住,有所求就有住吗?那这个菩萨还没有彻悟吧?还没有对吧!他问的是这个道理。所以佛也几乎被他问倒了,又赶快说: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诸佛菩萨都在行功德,当然不应该贪著,因此说,虽然有福德,自己并不贪著,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不想要。所谓大布施,所谓布施法门,布施波罗密多,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有一个结论,真正证道悟得般若的人,没有自私的,不会走小乘的路子,是布施第一。布施是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一切的布施,菩萨道都在其中了。这一品我们结论的偈子:


第二十八品偈颂


默然无语是真闻,情到无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无一物,莫凭世味论功勋


「默然无语是真闻」,这是讲真正学佛智慧与功德,真正的佛法,一切无我无自性。那么佛说的法也是方便,真正的佛法也说不出来。所以,佛曾经有一次在摩羯陀国,对学生不讲话了,在摩羯陀国闭关三个月,不说话。这表示佛法没得可说的,要你自己去证,所以默然无语,说无可说,这是真闻。


「情到无心意已薰」,真修到无心之地,一切行,一切处,都是无心。一切情意识都自清净了。什么是无心呢?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无心之处,这个第六意识完全转了,才呈现智慧的境界;所谓转成妙观察智,般若的境界。


「撒手大千无一物」,怎么样修持才能够达到这个无心之处呢?悬崖撒手还不够,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来布施,一切都可以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六祖说本来无一物。所以,学佛法就是两条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资格学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说般若境界,一切万缘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间上的福报喔!一个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报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报的,不是世间的福报所能成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Zpz82885296

南怀谨

感恩人生_aj

感恩老师!

感恩人生_aj

感恩老师!

k7971zy6915nvgvp5ybg

讲的很不错

猜你喜欢
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图书】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74元【ISBN】978-7-309-09448-0/C.261...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

by:学成名医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维摩诘经

【图书】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80元【ISBN】978-7-309-13625-8/B.659、9...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经典大合集|悟道|南怀瑾

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

by:天卷博文

南怀瑾讲述系列-南怀瑾谈心兵难防

南怀瑾先生,一九一八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二零一二年九月去世,南先生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

by:长安集品牌创始人

南怀瑾说佛|南怀瑾经典佛学作品大合集

本专辑精选了南怀瑾先生讲佛学的六本代表作:《金刚经说什么》《禅话》《人生的起点和终站》《定慧初修》《瑜伽师地论》《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南先生本身对于佛法有着多年...

by:南怀瑾大学堂

先生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时任国务院总理***发来唁电,对南怀瑾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人物》...

by:普賢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