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记-萧红

2019-01-17 22:05:0007:22 9.4万
所属专辑:名家经典散文
声音简介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

“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还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在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固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在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博涵Win

深情诵读!

1893918xnxy

读得挺好的 就是声音沙哑的听着不太舒服

白日里的向日葵

配的很不错,值得学习!

童笛

声音稳定、清晰,感情拿捏到位,好听!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一个人眼中一个鲁迅,且看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by:爱上光芒万丈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录是散文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萧红又是写作散文的大咖,纵然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多如繁星,但那些作者都是满怀仰慕崇敬之情,读完之后颇觉与大师有些距离感。然而萧红的...

by:张立生FC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优美的女声播讲,全新的文字解读

by:萃萃的小广播

鲁迅与萧红|人物

【内容简介】近年来,“萧红与鲁迅”变成了一个暧昧而意味深长的话题。在2006年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前后谈论了一阵;眼下,萧红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这一话题又热闹起来...

by:北方文艺_电子书

萧红《生死场》(鲁迅学生萧红代表作)

《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之不足,必须到城里...

by:有声文学频道

民国才女萧红精品选|生死场 怀念鲁迅先生等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by:Jaunty思怡

重读鲁迅先生

内容简介:《鲁迅先生杂文选集》,将选取一些鲁迅先生的一些至今仍有极大启示意义的文章,与听众朋友们分享。播出时间:每周日21:00鲁迅先生简介:鲁迅先生一生在文学...

by:清欢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