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在画中显现-朱爱忠(练德升)

2019-02-13 18:53:4108:51 530
声音简介

真谛在画中显现-朱爱忠
  ---
练德升---
我与朱爱忠先生 相识在三年前的一次笔会上。

十几位画家,唯独他用纯墨画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是他在画画过程中驾驭笔的能力,在我脑海里时不时发出-笔在纸上行走的沙沙声……似乎带着节拍,在简短的时间里,一幅满构图(六尺横幅山水画)就完成了。当时我很怀疑。于是远远地坐下来重新审视了他的画:有云,有雾,有神气。画的水还能有光的感觉存在。但又寥寥数笔,整幅画面-通灵透气。这时我不由得靠近了画面,全是长点.短线 彼此连贯呼应,笔笔中锋,我大声说了一个"!"字。

记得当时我们一起参加笔会的还有-画冰雪的大伽-牟成老先生;书法篆刻大伽-庄默石先生;中国军事博物馆馆长-孔令义先生;中国孔子书画研究院院长-王永臣先生;西部画院院长-毛学峰先生等都品评起了他的画,有的点头,有的赞扬,有的伸出了大拇指……得知我是荣宝斋书画艺术顾问后,他非常兴奋。不由得说:"荣宝斋里的画才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啊!是多少书画家向往的地方啊!能在荣宝斋挂上号,挂它一幅半幅字画也就等于验证了这位书画家的水平得到了一个较高的资质证书!”朱爱忠是蒙古族,性格憨厚畅快,所以他特意邀请我到他的画室,让我看了他数百幅原创作品,他喜欢听我的观点,于是我俩成了志同道合的知己。但是,知己也应知彼,所以我不时地去品评、关注一下朱爱忠的画。还把他的画挂在了我家墙上。以我多年来 对书法绘画的研究,认定朱爱忠的笔墨功夫不是故弄玄虚,更没有fù yōng附庸风雅。古往今来真正有作为的圣贤们几乎都经历过空虚、孤寂的环境。他们洞察着世间万物,又从这空寂中走出来,是一次蜕变、一次重生, 朱爱忠也不例外。因为艺无止境,十年寒窗针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小过程,不算什么。他一直坚守在这黑黑的墨、白白的纸上。用那柔软的毛笔耕耘着(他内心里的那块)属于自己的墨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型像到形像化解为心像,这些过程都需要突破,再重生,不时地感悟、总结、苦练。废纸何止三千乃至上万。寻觅着、验证着、探索着中国画的精神'语言'符号,使得(灵魂与手)让笔在宣纸上 勾画着他的轩而不玄 极乐世界。

朱爱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幅作品 是 他画的那幅23米长的《苍山洱海雪》纯焦墨作品,用尽了中国画的传统笔法,集平远、深远、高远一体。尤其是他在画雪中的自然留白,游刃有余,这的确不是一般画家 说留就能留的那么 恰到好处。他说他画这幅画没有附 草稿图,只是在云南游走观察,更没有顾得上蹲守一簇去写生,一跃落在纸上。我兴手给他题跋《风花雪月》,以表心怀。看了诸多传世名作,都以自家门派(笔墨皴cūn法)来表达作品,而朱爱忠的这幅23米的《苍山洱海雪》以超越了(古今总结出来的)十八皴法!

朱爱忠早已认识到十八皴 就是十八种(地形与地貌)总结变化而来的。通过他的简历我得知,他是当地老子、庄子研究学会顾问。也就明白了他的绘画理论已是"非常地道"了!只有把中国的(哲学思想、文人情怀)融入到绘画中,才能在这个领域站稳,走远!

以我多年来对书画的研究,解读朱爱忠的作品,他已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形式。他一直用画说话,所表达的山山水水已不完全是现实的写照,有似如仙,如禅,如佛上升到了一定精神层面中。

时常见他 也画花鸟画 和人物画。凡画家都知道,只有书法功底深厚的大家画出的梅、兰、竹、菊才能表达出(诗意般)的画!他中锋用笔刚柔,并济大写意,笔笔牵心……
翻阅朱爱忠的过去,发现 他在二十岁就为报社(画插图、题图)了,发表了四五十幅。这也是底蕴深厚的体现。不练童子功怎么能有 成长的机遇呢?

我在北京琉璃厂这条街上 多年来很难看到 像他这样的作品!依着这种感觉,我想 我也该 为朱爱忠站出来说说话了。希望他在艺术道路上 顺风顺水,让画走的更高更远!

 更希望他的生活 过的好一点。朱爱忠一直在苦修! 但他说:"不急!新时代已经到了,用画说话 紧跟在身后,一直画下去!  不管日子多苦、多累、多难 我都会坚持不懈! 其实灵感就在这日常生活里,能与我并行,还有您练先生这位难得的知己!我很幸福!"

看了朱爱忠在微信里的个性签名:画家即杂家,寄诗情方写意,品甘苦,验悲欢,善修真,道行正,释禅境。

我品读到了“真谛在朱爱忠的画中显现!”


用户评论

表情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