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传统民俗活动的三种拍摄思路-摄影早自习第984日

2019-02-19 10:29:3807:26 6277
所属专辑:摄影早自习
声音简介

我和两位学生正在陕北拍摄“牛王会”,这里有数百个摄影爱好者,他们都怎么拍摄民俗活动?我们能学到些什么?




免费摄影课《旅行摄影评片会》

复制链接观看:https://study.163.com/courses-search?keyword=摄影评片会#/?ot=5



  早安,我是叶梓,我是安棋(大神门徒成员之一),我是小丽。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984天,我们正在陕西的横山拍摄牛王会,一个陕北非常著名的民俗活动。



  牛王会起源于明朝,是很有历史底蕴的民俗活动,昨天是我们拍摄牛王会的第一天。 我先跟大家简单的描述一下这个活动,因为这个跟我们今天要讲的知识点是有些关联的。

  牛王会它是敬的“牛王”,由于当地农耕基本上靠牛,所以“牛王”具有很高的地位。牛王会就是有很多的秧歌队伍一起跑到华严寺里面,去把牛王请出来,然后在华严寺附近的戏台上做一些表演。接下来,所有的队伍都要步行走到今年轮值的村里,把牛神接过去。在村里继续跳秧歌,继续来表演。



  首先秧歌队伍的人就很多,其次围观群众也是非常多,然后还有很多的摄影爱好者,真的是阵势很大,大家都是长枪短炮。表演一开始,实际上里圈围着的都是摄影爱好者,甚至他们有可能会跑到表演中间去拍。普通的民众一般都是围在外围。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拍摄?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部分摄影爱好者他们是怎么来拍摄的。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摄影人他们会带两台相机,一台机身是上着长焦镜头,另外一台上着广角镜头,他们这样配备就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拍摄思路:

  第一种广角镜头可以拍什么?大部分是拍整个表演方阵(整个秧歌队伍),甚至要带上周围的环境,要带上那些观众。广角镜头的优势就是可以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事物,从而让整个画面的记录变得更全面一些。

  另外一种拍法就是用长焦拍个别的独立的人物。但是你要知道用长焦镜头拍人时,秧歌那么大的幅度、那么快速的动作,很容易在镜头里面变得模糊。所以他们就经常会要请对方为自己重新表演一段,就是他(演员)从广场中间扭完秧歌出来以后,没事干的时候,请他为这些拍照的人单独地跳一小段,或者是摆个姿势来拍肖像照。长焦镜头的好处是它可以把每个人的长相,尤其是他们的扮相、服装给拍得非常的清晰,把这里的特色交代得很清楚。 这是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一支长焦、一支广角的原因。



  这里我要给一个小贴士:他们为什么会要备两个机身?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空气中土真的不少,我的相机上已经落了好大一层了,我一张嘴牙上都能咬到沙子。所以他们没可能在活动中去换镜头,你备两台机身的话,显然就不用换了,一广角、一长焦什么都能拍了。

  我准备怎么样去拍这个活动呢?显然我不能跟他们拼,因为他们都拍了几十年了,我是拼不过的。如果是按照他们的方法拍,我这照片肯定不如他们的(照片)有价值。


© 叶梓


  那么我想拍的是什么?我想拍的是所谓的环境肖像。就是说我想拍一个一个的以人为主的画面,但是我要带上他的环境来交代一个更丰富的故事。那么这就有个问题了,环境肖像拍人一般都是要偏广角的镜头,35mm或25mm镜头,我用的是25mm。用这种偏广角或者就是广角镜头拍人的时候你就必须要贴得很近,你贴的不够近的话是不可能把这个人拍得足够大的,那么他就不可能在画面中有足够的力量感,也不能成为画面的主角,看照片的人也没有临场感。

  问题来了,我要拍环境肖像,我要用广角镜头,但是我挤不进去。因为那些人他懂套路,他们都知道怎么样挤进去,怎么样去把想拍的对象围住,甚至是站到队伍中去拍摄。我没有经验,我也没这个体力,所以怎么办?

  我在出发前往陕西之前,我其实就已经想好这个问题了。我要在外围拍摄,也就是说我不想挤到中间去拍表演本身。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刚才跟大家讲的这一个,我要拍环境肖像,我用广角要贴近拍,但是我挤不进去;

  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认为表演过程中的人物是没有个性的,他没有自己的性格或者说隐藏的比较深,他更多的是一种舞台上表现的张力,一种力量、一种姿态、一种服饰。但是如果他没有上台,上台之前或者是下台之后,他的个性就开始浮现出来。我觉得拍这样的画面话可能会更有深度一些,更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观察、思考一些。 于是我就这么做了。你们可以从头来看一下我今天帖子里面给你们看的这五张照片。



  第一张照片是两个没上台的人在下面等着,他们的表情非常的严肃,甚至是有一种已经在戏台上的这么一种感觉、一种气质。



  而第二张照片是秧歌队伍正在排队等候进入华严寺。就是还没有开始表演之前,那些年轻人们的表情。



  第三张照片是表演完以后,这位女士她是罩在一个方格子里面,周围都是网格,涂上了白点点。然后她正在往前走的时候,对面拿相机的、拿手机的都在给她拍照的一个场景。所以前面三张都是在表演前或表演后拍摄的画面。



  第四张照片稍微特别一点,这是我拍的“响手”(就是吹号角的人),同样的我还拍了很多打鼓的人,敲锣的人。为什么拍他们?因为他们也是站在周边,他们并不在表演的广场的正中央,这样我方便去接近他们,而他们的姿态也很有代表性,这张照片我再讲两个细节:

  第一个是我刻意地搭上了一个带方框和圆形的篮球架,因为它一来能交代我们篮球场上,二来也能跟号角的圆形形成一个呼应;第二个小技巧是我用了一种重构,就是吹号角的这个人他那个喇叭口是看不见的,但是我在画面右上角用另一根的喇叭口来交代了他的喇叭口,做了一种时空上的打破和重构。



  最后一张照片是在秧歌队伍从华严寺行进到村庄的路上拍摄的。这张照片我是先看到了指路标、拐弯的箭头,然后决定要在这里去等一个合适的人来拍摄,最后才有了这张照片。那个人带的是假鼻毛,非常有趣。

  好,这就是昨天我们拍摄的一个情况,我粗略的选了几张照片给大家看。最后总结一句,我们有三种拍摄思路:

  第一种用广角来记录整个活动;

  第二个是用长焦来记录独立的人;

  第三个是用广角但贴得很近的在外围拍摄,来记录环境肖像,既记录独立的人物,也交代整个活动的场景。

  今天我们会继续拍摄牛王会的第二天,如果有好的作品、好的经验,我会在早自习里面再跟大家来分享。



免费摄影课《旅行摄影评片会》

复制链接观看:https://study.163.com/courses-search?keyword=摄影评片会#/?ot=5



  如果你想跟我学习摄影的话,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点击下拉菜单中的“摄影网校”来看看我们有哪些摄影课是你喜欢的,我们的网校里面甚至有很多很多的免费课程,你可以一课一课的去看一看。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984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鱼儿的船

查看全文总是空白的看不见哦

摄影师叶梓 回复 @鱼儿的船

我刚才看了一下,没问题啊,有全部的图文资料。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里面有最全的内容和最新的活动。

苏丝伊娃

怎么进老师的群学习呢

桑雪洲

这组的年代感特别强,像是几十年前

猜你喜欢
民间传说/传统民俗/丧葬文化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出生时是3公斤,离去时仍是3公斤。六道轮回,人间百味,是眷恋,还是解脱?本专辑为主播收集整理的民间丧葬文化,以及与其相关的阴间传说故事,打...

by:古今谣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故事|传统民俗

欢迎大家收听由祥云社打造的中国传统节日栏目,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

by:祥云社

秦汉胡同 | 中国传统民俗故事

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秦汉胡同的傅晓阳、张娜、夏沫、张晓慧老师,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带来一档全新的栏目——中国传统民俗故事。你知道过年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

by:秦汉胡同

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专题》

自用,转载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x411h73Z

by:公开课收集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知道丨婚丧嫁娶丨节日丨信仰禁忌

一说起中华民俗,你是不是马上就会想到那些丰富多彩的节日、传统艺术和民间风俗。中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比如提到节日,...

by:卡西有声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全知道丨婚丧嫁娶丨节日丨信仰禁忌

一说起中华民俗,你是不是马上就会想到那些丰富多彩的节日、传统艺术和民间风俗。中华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比如提到节日,...

by:卡西有声

瓷娃看家乡--五年级|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睡前故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千年窑火绵延至今,在世界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教材是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景德镇地域特色、...

by:我爱夏天啊

中华民俗传统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有些风俗沿袭了上百年甚至千年。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传...

by:醉山恋

黄皮子 | 东北保家仙,传统民俗 、爆笑悬疑 |双男主行走江湖 |七言演播

解密网传新中国十大灵异事件中不为人知的真相,并揭示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传统民俗和恐怖禁忌,一经发表,饱受各大灵异论坛读者喜爱,被数家大型中文网站编辑评为2018年...

by:七言_皮皮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