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析:构图里的平衡与动态平衡-摄影早自习第988日

2019-02-22 10:23:4006:22 6640
所属专辑:摄影早自习
声音简介

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玩“暧昧”,具体怎么做?



加入摄影早自习【微信群】

1、添加叶梓私人微信:katoyezi(暗号:喜马拉雅)
2、发送“申请入群



  早安,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988天。我已经回到了北京陪大家早自习。

  前两天我通过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帐号“梓曰”(帐号:yezisheying),发出了一组我在故宫拍的雪景照片,大家好像还挺喜欢的。今天又正好是周五,按照约定我应该分享一张我的作品,并且讲讲照片背后的思路。所以干脆我就讲讲我在故宫拍的这些照片好了。今天想跟大家讲的知识点和构图有关,是平衡与动态平衡。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张照片,这是一个完全平衡的左右对称的图片。我看到有网友留意到这个问题,他说故宫建筑都是对称式的,但是我拍的故宫却很少用对称构图。这是我这组照片中唯一的左右对称式的构图的画面,这个我们就管它叫做平衡,很容易理解。

  接下来我要把重点放在动态平衡上,什么叫动态平衡?就是画面左右两侧的事物不是特别的对等,它可能有的面积大,有的面积小,有的鲜艳,有的不鲜艳,有的颜色重,有的颜色轻,有的醒目,有的不醒目……但不管怎么样,它们俩合起来以后它能达到一个画面虽然不平衡,但是又不至于倾覆的一种微妙状态,就是有一边稍重一点但是不至于倾覆的状态。接下来这几张照片就都是这种感觉的,我给大家一一解说一下。



  第一张照片是左侧有大面积的绿色的竹子,而右侧只有一个流水的口子,上面是一个瓦片,这就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它的颜色谈不上非常的刺眼,非常的醒目,它的面积虽然大,但是中间有很多的孔洞,属于一种比较稀疏的状态。所以总体而言,左边竹子给我们的视觉感受的分量感并不是很重。这样一来,它和右边的排水口其实是能够对应上来的,它们俩在画面中所提供的视觉上分量感是类似的,虽然它们现在的面积是一大一小。



  第二张照片,左侧那棵大树提供了非常浑厚的色彩。它是深绿色,远比右侧的藏在雪中的房屋的屋顶的亮度要深的多,所以左侧明显是更重一些。但是左侧毕竟是自然的物体,而右侧是人造物体,在视觉效果中,人造物体会比自然物体变得更醒目一些。这样一来,这张照片就变成了左边颜色深,右边颜色浅,所以左边应该重。但是注意力又应该是右边比左边更让人关注,所以就变成右边偏重。这样一来,两边就对等了,画面又重新地平衡起来。这种微妙的感受是让人非常舒服的,你们可以点一下这张图,然后全屏观看一下,仔细的感受一下。



  第三张照片是另一种情况,我们人造物体虽然醒目,但是更醒目的,更会抢我们的眼球的是动物或者是人物。所以在第三张照片里面,虽然整个建筑群都往右偏明显右重左轻,但是我却在左上角搭配了两只鸟,它们刚好飞到那个位置,所以每一个看这张照片的人都会把注意力反复地投向那两只鸟的方向,左右又平衡起来。




  第四张照片道理也比较类似,你会看到左边的房顶是高的,而且它的面积也是大的,它的份量感本来应该更重一些,但是这里有两点导致那个树其实也有一定的分量感。一是因为树是植物,另一方面是因为左侧的房顶虽然面积大,但是它颜色浅,它跟天空的颜色比较接近,所以它的份量感其实是有变轻了。再加上整个底部的围墙是右边比较宽,左边比较窄,所以右边的分量感大于左边,这样一来整个画面又重新平衡起来。



  最后再给大家看两张照片。一个是一张貌似是中央对称式构图的画面。首先请注意万寿灯下边挂着那些东西,并不是完全朝下方的,左侧有一个被风吹起,我们可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按快门,因为它能提供一种稍许的动感。那么右上角还有乾清宫的牌匾,但是这个牌匾它颜色很深,而且藏在屋檐底下并不是特别的明显。你看万寿灯的布条往左偏,但是右上角我提供一个隐隐约约的乾清宫的牌子来作为对照的事物,平衡的对象。



  最后一张照片的平衡方法是比较特殊的。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树好像都是往左侧倒过去的,这里明显提供了一种倾覆感,但是我在左下角提供了一个三角形支柱来撑着这一根斜线,让它不至于倒下。这就好像是有一棵古树要倒了,我们会搞两个木头支着它是一样的道理。从视觉效果上来说,这样也能提供一种平衡感。

  所以通过今天早自习我们能学到什么?我们学到两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是所谓的动态平衡是指我们先打破平衡,然后再用某种巧妙的方法让被打破的平衡不至于倾覆,它提供的是一种微妙的动感。

  第二个知识点是人眼睛里的世界是有重要程度的先后顺序的,我们最容易关注到的是人类,其次是动物,再次是植物,然后才是人造物体,最后才是自然景观,这些事物在画面中所提供的分量感其实是由重到轻的。

  当然我们在分析平衡这件事情的时候,还要去考虑一些比较基本的大家现在已经都知道的一些要素。包括面积越大的物体显得分量,越重越鲜艳的物体显得分量越重,颜色越深的物体显得分量越重等等。

  好,今天我们就聊这么多,我把那天拍的其它故宫照片也发在下方,大家可以一边看一看,一边用平衡的这种方法来分析一下这些照片的构图,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做。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的摄影知识,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点击底部菜单的“摄影网校”,这里有很多关于旅行摄影、手机摄影的免费和收费课程,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




免费摄影课《旅行摄影评片会》

复制链接观看:https://study.163.com/courses-search?keyword=摄影评片会#/?ot=5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988天,我是叶梓,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法治构图

法治业已成为新世纪的中国共识,但是从观念调整、思想意识到制度体系,法治的作业图如何构建与完善,有待有识之士更多的实实在在的点点滴滴的努力

by:龙元富律师

摄影构图学

书有点看不下去,所以试着读读看。第一次录书,背景音乐就是个错误,我自己都听的脑壳痛,可惜没办法修改了,请各位多担待吧

by:远边梦金阁寺

摄影构图学

摄影构图学

by:Z勤学

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

两位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构图方式,包括每种方式的具体应用、成像效果及其对观赏者产生的影响,之后又解释了在一张照片里,所有构图方式的相互作用、主次关系和整体效果。最...

by:聊伤疗伤

《中国画的构图》

书中插图甚多,此处仅节选部分呈上,建议购买纸质版阅读。

by:We佳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