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34期:一个女人格局越来越大的迹象

2023-09-21 12:00:0719:40 5022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她作为自主的个体,投身于伟大的事业。

今日,她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已经变得可能。





她是“镭”的母亲,获得丰厚奖金,却买不起镭;


因为是女生,而被拒收,她成功说服校方,成为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导弹专业,首批女性留学生;


她是,不被看好的“三无”科研人员,却在耄耋之年,让世界瞩目。


这三位硬核科学家分别是,居里夫人、“中国居里夫人”何泽慧、以及与居里夫人共同入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候选名单的屠呦呦。


她们是科学家,是女性,她们更是拥有独立不屈的个性,不断破局成长的自己。




居里夫人成功的一生,也是历经磨难的成长历程。


居里夫人小时候,大家都叫她玛妮雅。


她生在正在被外族压迫的波兰,受尽凌辱的土地上,她向往着自由的法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坐上去巴黎的火车求学。


虽然对她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幻想。


玛妮雅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的父亲,需要她的帮助。


远在巴黎学习的姐姐需要她的支持,而玛妮雅也只是一个工资微薄的乡村教师。


她想要攒一笔钱去法国学习的计划,遥不可及。


19岁的她,像如今选择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会因为梦想与现实的云泥之别,而陷入挣扎、矛盾、迷茫、抑郁……


虽然满心焦虑,玛妮雅还是选择在8小时工作之余,在书桌前坐到深夜,读她借来的心爱的社会学和物理学书籍。


和父亲通信,想借此增加数学知识。她想通过自己倔强的努力,留给梦想最后一条后路。


而当她的姐姐毕业,在巴黎开始了新生活,写信鼓励她来巴黎上学的时候,很意外的是,玛妮雅却拒绝了。


为了陪伴孤身一人的父亲,她留了下来。


好在 一次偶然的机会,玛妮雅第一次进入到实验室。


她试着做一些物理学和化学书籍中描写的实验,在这里,她能收获实验成功的小确幸。


当然,也会因为经验缺乏,出现小事故,让自己感到失望。


但是每次从实验室回到家,她都激动得睡不着。


这种成就感是她从来不曾有过的,终于,她下定决心,搭上火车前往巴黎。


那个时候的玛妮雅没有想到,她登上去往巴黎的火车的时候,就是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做了最终的抉择;


玛妮雅正是在巴黎,与天才皮埃尔·居里相识、相恋,缔结姻缘,终成眷属。


天才的结合,注定让人心生羡慕与敬仰。


在那些写满了公式的工作笔记本里,两人的字迹夹杂着混在一起,他们发表的科学著作,差不多都是签着两人的名字。


他们写道:“我们发现……我们观察到……”


这个动人的奇迹“镭”的发现,就是他们共同的杰作。


他们克服实验室条件恶劣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外界流传的“居里夫人只是居里的助手”这一说法,女儿在《居里夫人传》中这样回应:


她不走寻常路的天性,在选课题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铀化合物,不断地,以辐射的方式发出来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辐射的性质是什么?


这是一片尚未研究的空白地,这是极好的研究课题,极好的一篇博士论文!


居里夫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而丧夫后,她又不屈不饶地挑起新科学的重担。她在索尔本教放射学,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教这个科目的人。


那时,她的天才又单独地表现出来。


此外,她还有一个使命,创立一个实验室,让青年研究者能在这里发展放射学这个新学科。


这时候丈夫已经去世,她带着亡夫未能实现的梦想前行。


她将母亲、教授、研究者、实验室领导人的责任,独自扛起来。


战乱当前,她用几乎全部诺贝尔奖的奖金买下了战争债券,更是身体力行,奔波于战火中。


当时,法国只有少量X光设备,而且远离战场,很多伤员在转移过程中失去了最好的救治时机。


为此,她说服法国X光机制造商捐赠仪器以及小型发电机,并在她的主持下把这些设施装配在改装的汽车上。


因为技术人才短缺,在居里夫人的努力下,镭学研究所培训了大约150名能够熟练掌握放射医学器材使用的女护士。


其中,女儿是她第一个培训的对象。


同时,她学习驾驶技术,在47岁那年考取了汽车驾照。


为应付战时糟糕的路况,她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汽车修理技能,她甚至使用千斤顶给汽车换轮胎。


战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居里夫人却因这场战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她在战争中过量接触了X射线。


但是为了救助,她从来不懊悔。


爱因斯坦评价说,居里夫人这样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何泽慧篇—— 泽被天下,灵心慧齿


西方有居里夫人,东方有何泽慧。


她就是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更是为中国核事业奉献一生的何泽慧。


出生于书香望族的她,从小耳濡目染“科学、自由、平等、独立”的家庭教育思想。


她很早就有男女平权的观念,要求自己的名字,要和家族的男孩子一样用“泽”字辈。


不仅名字上和男孩一样,在学习上她也丝毫不甘于落后。


何泽慧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那一年,清华大学的女生寥寥可数,全校总共招收24名女生,平均下来各专业只有1~2个女生,而物理系这一届入学的28人中,有5名女学生。




在那个年代,别说普通人,就连不少教授都认为:女生不适合学物理。


系主任叶企孙动员女生转系,这让何泽慧很恼怒。


她和同学们一起找叶老师理论。叶老师只得制定男女同学平等的筛选规定。


何泽慧不仅顺利成为物理系学生,最终,还凭借自己的努力,还取得了和钱三强毕业论文并列第一的好成绩。


尽一切办法,毅然冲破桎梏。


克兰茨教授被问得镇住,于是,何泽慧成了技术物理系第一次接收的外国学生,也是弹道专业第一次接收的女生。


而“蒿”之所以能成全屠呦呦的人生,这与她一次又一次忠于自己的灵魂、不盲从,超乎常人的克服困难的韧性,有着莫大的关系。


植物草本情缘,偏选冷门医药学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时,她选择了冷门的药学系。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不理智的决定。


而只有她自己深知,因为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她对植物草本的感情已经悄然萌芽。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有一次,她被派去海南岛出差,等到她出差回家,因为长时间不见面,“大女儿都不愿意叫妈妈”。

 

三四年才能有一次的母女相会,一直持续多年。每次都颇为“陌生”的母女见面,也让屠呦呦暗暗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多年后,她依然会有些懊悔地说:“孩子长大后,甚至一度不想和我们一起生活。”

 

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不能随时随地语音、视频聊天,让身为人母,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与遗憾之情倍增。


而这些年为工作、为国家的无私奉献,正在为发现青蒿素埋下伏笔。


历劫191次,取得真经

 

在中医研究院,屠呦呦一待就是六十多年。


她从未放弃对医药学的追求,可惜,相关的荣誉,却因各种原因,选择放弃她。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媒体报道为“三无科学家”。


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她为科学而上下求索。


她以骑士般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在实验台上,论证着各种猜想,饱尝实验失败的滋味。


甚至为了证明青蒿素的效用,她继承李时珍遍尝百草的精神,亲自试服。


终于,诺贝尔奖向执着的她发出了胜利的邀请,在英国BBC发起的“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中,与居里夫人共同入围“科学家”组候选人。


在颁奖典礼上,她回忆起这段矢志寻蒿的艰辛:


抗疟中药研究,从1969年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标志着抗疟取得成功。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


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为了科研,为了理想,她们坚韧,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都是常人不曾体验过的艰苦卓绝。




她们肩负人类命运的重担,她们把全部人生,交给科学研究。


她们成长的年代,是女性被严重低估的时代。


她们身处,被世俗偏见裹挟的舆论生态,却毅然决然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独立成长,傲立于世。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们一样,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但是她们勇于活出自我,独立自主,坚韧不拔。


她们作为自主的个体,投身于伟大的事业。


让自己成为了伟大的女性,也为女性争得了最大的尊严。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48期

48期的宝子们,毕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有声之路。

by:L雷蕾L

615期

喜马拉雅招募营

by:栀z花开

攀登65期营期练习

每日10分钟小练习小树苗可以变成苍天大树小草也可以变成瞭望大草原。

by:小山珍

81期精英9期作业

加油完成作业塑造多重自己,一切努理都值得被托付,努力登上人生巅峰加油!

by:木有波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