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南怀瑾详解楞严经~第34集04(进入楞严经卷五)

2019-03-16 11:52:0817:21 1.7万
声音简介
楞严经卷第五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注意哟,我们讲到这里这个《楞严经》,实际上问题还停留在佛和阿难当时的问答,讲到修证的问题,怎么样修行求证到自性清净。佛说两个原因,那么第一个原因讲了,第二个原因刚刚我们才讲完。那么中间佛就比方我们生命不能成佛,有六个结使六个疙瘩,重要的关键,眼耳鼻舌身意,你解脱不开被它缠住了,所以不能得道,不能悟道,不能成佛。那么佛告诉阿难,你必须要把这个结解开了,六根的结,所以有上面刚才讲过这一段的讨论。现在阿难表示听懂了,听懂了,蚂蟥盯到鹭丝脚,又来了。到底还是盯住了,还没有解开呢。说世尊啊,你虽然讲了第二义门,次要的办法。修行办法这个原理也告诉了我们,但是你看世间上结结之人,这个成结打在那里。“若不知其所结之元”,这个结怎么打起来的,根根在哪里?假使这个人要把结扣解开,这个中心都找不到,阿难说我相信这个人永远解不开这个结扣。这是替我们讲的,代言人,阿难尊者是我们的代言人。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阿难说对不起,今天同我一样参加这个法会的人,同我一样都还在求学的阶段,还没有得道啊,正在学习的阶段,也同这个道理一样,同普通人一样。我们很可怜了,从无始劫来,都是把这个无明,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悟道以前,都是一片无明,无明就是都看不清楚了,“俱生俱灭”,跟着这个妄想在生灭。所以虽然我们学问佛学很清楚,道理懂得很多。(对不起,阿难当时是出家的,我是照话讲,出家同学不要怪我)。虽然我现在也现了出家相,“犹隔日疟”打摆子一样,可惜台湾大家没有打摆子这个病,我们当年生过这个病。譬如说上午刚刚两个钟头在发烧,烧得什么都盖不住。过了两个钟头冷啊,棉被三床盖起牙齿都打架。一下冷一下热,打过了一冷一热过了又蛮好,普通人一样。到了时间第二天准定那个时间又来了,热了就来了,又冷起来,冷过又热,热过了又冷。“隔日疟”用得很好,所以有时候我们修道啊,有时候自己想想,呵,和圣人两个差不多了,一样啊,我就是菩萨了。再过一阵啊,糟糕,自己好象下了十八层地狱,都不对了。一下心地非常慈悲清净,佛法蛮好,有时候烦起来修个什么道?格老子不想干了,象是隔日疟。阿难的经验之谈,形容得非常好。阿难说我们没有出家,虽然出家,如隔日疟。隔日疟这个病台湾是完全没有了,假设一到边区地带,有时候给毒蚊子一叮就来了,这是一种传染性的,西医讲是传染性。中医过去不同,我们看到,我自己也生过这个疟疾,很多人生过,尤其在边区。可是很奇怪在中医的医理认为这是饮食顶住了,饮食在胃口顶住了。

我还看过一个怪事呢,乡下一个土郎中,种田的,这个人疟疾,隔日疟。疟疾很多种啊,有时候天天到这个时候发烧,明天到这个时候发烧,天天到这个时候,过两个钟头发冷,一定的,就是天天的。隔日疟啊,今天好好的,明天不得了,明天过了,后天又好好的,大后天一定的,这个叫隔日疟。后来病了十几年,那个时候我们在四川看到一个乡下老头,他会打疟疾,打空上疟疾。怎么叫打呢?也不吃药。有种植物叫葛根,这个药也是草了,这个根根很长。他把它拿来,根根有指头那么粗,小指头。把这个皮一扒,扒了里头白白的,很好看,嫩嫩的。他根据人的指头,一寸三分,一寸三分在哪里呀,象他老哥身体很高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矮的一寸三分怎么比呀?是每个人的中指头以这个为标准就是一寸,小孩子也是,他根据你这个指头量。我当时看到还没有太注意,后来想跟他学,有个原因就搞开了,很可惜。他把这葛根一量,拿刀来一砍,也没有消毒什么,就这样,那么很长。叫那个生病的人,把嘴张开,头仰起来。他把那个东西从喉咙一直就下去,等于现在照胃镜一样,它这个凉的下去啊,到一定的,到胃口到某一个程度一定的,根据人体。然后这样一拉拉出来,那个葛根还是白的,还是好的。好了,那么问这个病人呢,它这个下去觉得怎么样?他说没有什么难过,好舒服啊,它下去了以后,这个胃口上就有个东西一样,咚就给它打下去了,就没有这个疟疾了。所以他们认为疟疾是饮食吃进去不消化,等于一盒饭放在厨房里放久了,外面长毛了,那个东西在里头就变成疟疾了,当然外界传来的,同内在的,各有各的理由。不过在经验上看起。

这是医学方面顺便讲到的隔日疟,现在我们谈的不是医学。阿难讲啊,我们的学佛有时候同圣人差不多,有时候比凡夫还要凡,犹如隔日疟。希望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你要慈悲啊,可怜可怜我们。溺等于掉在苦海里头没有爬上来。

“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不能悟道?不能成道,这个身体这个心理上,哪里是这个结的中心?而且这个结怎么样来解开呢?他就问这个问题,这个结怎么解得掉?我们注意哟,大小乘的佛学基础五个阶段: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学佛是要解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个话是解脱的意思。解脱掉了才跳出三界外,三界如牢狱,我们是在这里坐在牢狱里受煎熬、受罪,解脱不了。这个刑具解脱不了,怎么解脱?所以请佛啊可怜可怜我们,大慈大悲,这个就叫度人,你度一下我,这个身心怎么是结怎么解脱?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我们读到这个经典,就要站起来给阿难尊者顶礼三拜,当年他连我们都带上了。这个不是为了我们在会的要求,我这个要求也为未来永远未来的众生跳出轮回,怎么能跳出轮回,不堕落在三界里头。三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不堕落在这个境界里头。那么阿难把这个提出来要求以后。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就在那里等佛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你们不是要学密宗吗?这个就是真灌顶了,这个就是灌顶了。注意,你们现在拿十块钱红包装一装,骗那些喇嘛,很多的供养,然后人家弄一点水,头上倒一倒,摸一摸,念一下,灌顶了,又学一法,自己骗自己。呵呵,这个真的灌顶不是那么容易。这个时候世尊怜悯阿难,慈悲怜悯阿难,以及在会的大家,“诸有学者”一般还在学的阶段,所以学法你们到了人家那里,喇嘛、师父那里,不管人家如何,自己要真诚,不要开玩笑,不去乱搞。我听到你们的笑话,非常多,不是你们在会的,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佛说不但为你们也为未来的一切众生着想。

“为出世因”注意哟,我们为什么学佛?这八个字“作将来眼”。现在我们开始学佛,你修密也好,去学法第一步求灌顶啊,结缘的灌顶啊做什么,做为出世之因。并不是说你学了这个法,听了《楞严经》,或者是给你皈依了,或者学了净土了,学了密宗了,得了灌顶了,你就会成佛啊,不是啊!结一个善因之缘而已,做未来的因,修行靠你自己。所以将来成就了,做将来人天眼目。人中的眼睛,眼睛代表什么?智慧,人没有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看得明白,是见地,看得很明白。不但为人中的眼睛,也为天上人间的眼睛。所以佛称天人师,佛,世尊是天人之师,不但是人间的大老师,也是三界天人的大老师,所以“为出世因,作将来眼”。就是我们今天发心学佛的人,自己要搞清楚是要为这个。那么佛就用自己的手灌顶了,阿难跪在那里,摸摸阿难的脑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74778778

夏老师的声音很舒服,听一整天也不累。

夏韵菩提 回复 @听友374778778

谢谢。

听友294661879

感恩佛,感恩阿难尊者,感恩南师,感恩夏韵主播。

1365828pphv

感恩南师,感恩主播

君_pmf

感恩南师 感恩主播🙏🙏🙏

君_pmf

感恩阿难尊者

猜你喜欢
南怀瑾《楞严经》详解+群书精华选读

经典浩如烟海,请听南师说。浩如烟海的佛典,让我们来听南师的解读。南怀瑾详解《楞严经》365集(原南师68集音频原声文字转述)。播音转述:夏韵菩提。开悟的楞严,成...

by:夏韵菩提

楞严经 南怀瑾

关注微信公众号“刮痧艾灸治百病”回复“楞严经”即可下载本专辑《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

by:小郎中说

南怀瑾讲《楞严经》

这是南怀瑾老师早年讲《楞严经》的录音,供大家学习研究。欢迎加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佛医文化平台——“佛医堂”公众微信:foyitang95

by:6_fqz543

南怀瑾|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图书】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十二卷【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74元【ISBN】978-7-309-09448-0/C.261...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南怀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精通儒、释、道等多种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其出版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

by:学成名医

南怀瑾|南怀瑾讲述维摩诘经

【图书】花雨满天维摩说法(上下册)【作者】南怀瑾著述【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定价】80元【ISBN】978-7-309-13625-8/B.659、9...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 楞伽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简述:《楞伽经》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写...

by:寻道有声

楞伽大义今释 南怀瑾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是一部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广泛的经典。它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回答大...

by:浩润

南怀瑾《楞严经》讲座

南怀瑾对《楞严经》的讲座,共分68集讲座,深入浅出,让天书也能使人人听懂;

by:喜多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