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过节“跑偏”

2019-04-12 21:00:1411:24 105
声音简介

中国人最坚韧,擅长化悲为乐。比如说,明朝时候,杭州人把清明节过成了郊游节,妆饰一新,出门踏青,扫完墓就地野餐乐饮。重阳节亦是如此。按《易经》说,九为阳数,九月九日,重九之数,是阳气极盛时。三月三踏春,九月九踏秋,秋收时祭天祭祖,佩茱萸饮菊花酒求寿。曹丕认为:“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凑个时令,要长寿的意思了。这就是中国人过节的精神啦。

中国人最重饮食,而且不时不食,节令献祭、聚会饮宴,最后都是为了个吃。以前北京的山东馆子,极聪明,每逢重阳节,不只喝菊花酒,还出个“菊花锅子”。因为重阳节是入秋,须进补,可是宅门里太太小姐,多有类似于林黛玉体质的,纤弱不胜,不能跟北方大汉似的狂吞涮羊肉。用菊花瓣儿洒火锅里,另加刻意削薄的魚片、羊肉片、藕片等物,一涮就熟,温润中不失清和,专门迁就太太小姐们。袁枚《随园食单》里则说过一个栗子糕,是重阳小食:把栗子磨成粉,与糯米和糖蒸成糕,加瓜子松仁,当零食吃,想见甜软香糯,怎么吃都不会伤脾胃。

正经重阳节传统食物,就是重阳糕。

最初是隋唐之际,重阳节还带祭祀秋天的任务,黍秫收获,于是用黏米来做糕,大家边吃边感谢上苍;富贵人家用枣子和栗子混合做,图个香甜。北宋末年,重阳糕已经成了规模:蒸得了糕,还要加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上面插剪彩小旗,为了图漂亮;偶尔还会加猪羊肉和鸭子。明朝时还有种玩法,是拿重阳糕搁儿女额头,祝愿:“愿儿百事皆糕(高)。”取谐音,图个吉利。历来重阳糕配方不一,但高热量、高糖分是必需的:无非为了大秋天,补一补气罢了。

菊花酒的规矩不难解释:中国人自来喜欢吃花喝花,不独菊花一味。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是直接吃的。曹丕趁重阳节,给钟繇送菊花,认为那天一切植物都萎靡,只有菊花“纷然独荣”,若非“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怎会如此?菊花用来泡茶就很香了,泡酒更妙,而且不只重阳节能喝。《金瓶梅》里,夏提刑和西门庆交好,到十月份还制了菊花酒送来。西门庆嫌这东西“香淆气的,没大好生吃”,后来要吃时,“碧靛清,喷鼻香”。

喝菊花酒有讲究:未曾筛酒,先掺一瓶凉水,“以去其蓼辣之性,然后贮于布甑内”,这样再筛出来,醇厚好吃。这意思很明白:菊花酒香得有蓼辣之性了,要加水稀释才好喝。王维想象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很感伤,其实兄弟们登了高,香甜的菊花酒喝着,黏而又甜的重阳糕吃着,还自觉能延年益寿,再感伤也有限,苦的倒是他自己,只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了。

中国人善于将一切节日过成吃节,重阳节也不例外。说来似乎不甚严肃,其实古代岁时叵测,生活并不那么容易。每个节日,神神鬼鬼很叵测,亲人又未必在一起。不认真吃点东西,真过不去——世事已经那么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还不让吃口好的,还怎么对抗无常世事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带孩子开心过节

【简介】在中国,有很多非常有趣而历史悠久的节日,对孩子来说,每个节日都是一个新鲜的日子,他们不仅可以在节日里收获更多的礼物、吃到更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可以在...

by:杭州埃迈科技

网络中国节·沈阳人这样过节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倡导网络文明。欢迎收听由沈阳市委网信办指导,沈阳广播电视台和喜马拉雅沈阳运营服务中心联合出品的《网络中国节之沈阳人这样过...

by:喜马拉雅沈阳营销中心

党员过节,需要注意哪些事?

节假日期间,党员干部更要注意“四风”问题,严守相关纪律规定,坚持底线不放松。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减肥特辑:逢年过节这样吃不怕胖

对营养师课程感兴趣的可以加∨×:hkyy2019(添加时备注:喜马拉雅)提供更多的免费视频音频学习。

by:吴为群博士营养课堂

中国人的气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气质》是一本1872年来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多年后写成的书,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晚清时中国人的生活。书中通过对比西方,也向我们展示了当...

by:蒹葭大帝

国人看世界,世界看国人

《国人看世界,世界看国人》重点关注在中国或者外国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如何感知中国。同时关注在外国工作、学习、生活的中国人,他们被外国是如何看...

by:书法也爱画

跑偏大神棍

一个跑偏了的神棍和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子。

by:小猴子姐姐乐听工作室

跑偏大百科

都2019啦,来听点新鲜的、有趣的吧!喜马拉雅和男人装联合出品,男人装创刊14年来的首档音频类节目,1月2日正式上线,每周三更新,欢迎来撩!本专辑由男人装授权,...

by:男人装

中国人的性格 |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这是一部影响世界近百年中国观的读本!本书原著版于1894年,面世后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重视,鲁迅、潘光旦、费正清等先后发表文章予以力荐。本书作者史密斯生动的...

by:听音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