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汇解析【第二期】

2019-04-16 08:54:2806:34 330
所属专辑:佛教词汇解析
声音简介

第二期“佛教词汇解析”


词汇解析:佛学


徒问:师父,这藏经阁上的经书为什么会这么多呢?


师答: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超脱生死、达于圣境,怎么可能三言两语说得明白呢?所以佛学浩如烟海,经书多达万卷!


整个佛学,包括三大部分,形同三大宝藏,所以叫做“三藏”——律藏、经藏与论藏。律藏讲戒律及其有关的道理,最起码的是“五戒”、“十善”,最多的达三百七十多戒。


经藏包括各种经文,例如《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阿含经》、《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地藏经》、《妙法莲花经》等等。论藏是各种论述的总汇,就是专门论述各种佛教道理的。可见,佛学的确博大精深。你记得《西游记》里的唐僧,又叫“唐三藏”对不对?这是说他精通佛学的三大宝藏,“三藏法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荣誉称号。


在寺院里,我们经常称呼的法师,是指通达佛法、能为人讲经说法的出家人。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指遍通经律论三藏的出家人。


 


徒问:师父,佛法如此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我一个小和尚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完呢?


 


师答:初学佛的人不需要有这些顾虑。因为佛经虽多,讲法也不尽相同,但破迷开悟、超凡入圣的宗旨则是一致的。这就叫“万法归宗”。如果是一般的居士,在各种经文中任选一种来学习,在戒律方面记住“五戒”、“十善”,就可以指导平时的修行了。之后,愿意深入修行的,可以一步步继续学习。我们出家学佛,应该认真实践佛法,不断地去积累成佛的资粮。佛法每一个法门都经过了几千年的检验,有次第、有根据、有理论、有实践,只有不断努力,逐渐去除贪嗔痴无明烦恼,才能够证入解脱,证得大觉。


 


学佛的关键在于“信”、“愿”、“行”——若能诚信不疑,心愿不移,躬行不辍,一本经甚至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就够了;反之,心不诚,信不坚,实践不力,再多的经也等于零。信、愿、行,首先是“信”,没有“信”便谈不上“愿”和“行”。学佛最重要是要按照佛指示的佛法真理去做。


 


徒问:师父,佛法的真理是如何让人信服的呢?


 


师答:佛法反对盲从和迷信,而是主张充分说理,鼓励人们通过怀疑、辩论与思考来达到彻底的领悟,即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释迦牟尼佛曾经对弟子们说:“众比丘,善知识,你们要像煅、切、磨、试黄金来鉴别真假那样,对我的教言进行辨别,不能因为尊重我而盲目信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人心悦诚服,自觉地发起愿心并付诸行动。自觉地去努力,就容易得到佛法的利益和快乐。


 


佛法的法力无边,即使仅仅就世间的影响来说,从小的方面,佛法有利于每个人修身养性、拨迷开悟、弃恶从善;从大的方面,佛法有利于普天下和平和睦、互助互爱、化除争端、增进团结。所以,社会上一些尔虞我诈,物欲横流,醉生梦死的不良风气都可以在佛法的弘扬过程中得到净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向善的精神文明,在任何时候都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常说,出家人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对自己,下化众生是对他人,不仅我们自己得到这些佛法,还要布施给那些苦恼的众生,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佛法的利益和快乐。


 


徒:嗯,师父,我明白了。弘扬佛法,从我做起!


(以上文字改编自傅荆原居士所作《佛法基本原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