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晏子为何故意失礼

2023-08-26 12:07:2821:44 1974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礼记
声音简介

孔子和曾子都称赞晏子对人很恭敬,是个知礼人。 但为什么晏子身为宰相,一件外套要穿三十年破旧不堪?爸爸过世,遣车、牲品、拜谢之礼,都大大少于应有的礼?原来这反其道而行的背后,是为了救治世道作示范。请张讲师为我们道来。

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国昭子之母死,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曰:噫!毋。曰:我丧也斯沾。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讲师讲解:

子夏曰:「闻之也与?」

子夏就跟子游说:“你这么做,从哪听来的?”

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子游说:“我从夫子哪听来的,夫子教的。”怎么教呢?就是说去吊丧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说:“主人未改服,则不绖。”主人还没有改成丧服,主人的丧服,比如说:他的父母过世就是穿斩衰,那个麻服是很粗的,然后边是不修的、然后袒露左臂,这些都是主人改服的象征。那看到主人已经改服了,我们才可以带着首绖或腰绖进去,看关系,看我们为这个丧者服丧到什么程度。

各位,这段在讲什么意思?为什么主人改服了,然后朋友去吊丧,才可以有一些丧服的象征,原因在哪里?我们想这个剧情。这个剧情也许就是我们的双亲,这样假设,重病人,然后快要过世了。那说实在话,那会不会过世,谁也没把握。那就算他现在合着眼,那他会不会再复生,谁也没有把握,那总而言之,人如果刚过世,断了气,大家会很慌张,有的要急救,有的要祈求,然后希望他赶快复生。

各位,这个时候,虽然我们从脑波上检验、从脉搏上检验,这个人已经死了,但是从孝子的心思,不承认他已经死了,他们总认为天有奇迹,会让他死而复生,他现在只是睡着了,他在休息,他不是死啊。他那个亲人不想承认,不想承认的状况下,所以就不会马上给他着殓服,也不会马上给他放在棺材里,也不会马上穿寿衣,都不会。

因为什么?因为他们还寄望着未来,也许十分钟、也许半小时、一个小时之后,他会死而复生。那么过去的人,过世之后在半天,十二小时,一直到二十四小时之内,重新复生的人,例子上也不在少数。所以,我们说孝子的这种心思,不能是一种痴心妄想,那倒也不尽然。所以这个情况下,人死了,消息总传开了,消息传开之后,左右邻里朋友都知道,知道就来吊丧。

各位,那孝子都还不承认他的双亲过世,那我们一去吊丧的时候,我们竟然把丧服都穿进去,那是不是明白的告诉孝子说:“哎呀,他根本就不可能死而复生的了,他已经死了,你死了这条心吧!”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是不是令孝子非常的伤心呐?这个主人非常伤心,这个主人就是孝子。

所以说,以礼来说,我们体恤孝子主人那种心慌意乱,那种期盼他的亲人能够复生。好像我们去吊丧的人,我们也不承认他是死了,我们跟孝子站在同一个心思上,希望过世的人能够死而复生,所以我们就不去带首绖,我们不去带腰绖,去吊丧。等到主人改服的意思就是他小殓了,帮他换了寿衣了,帮过世的人打理干净,装饰的好看了,还没有放在棺材里,就叫做小殓,放在棺材里叫做大殓。

那么小殓之后呢?主人的意思,既然是小殓就是承认说:“好吧,我的亲人已经过世了,我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他那个时候,小殓完毕之后,忙完了他才会把这个头发,披头散发,把它打开,然后,穿在外面装饰的衣服脱掉,袒露左膀,开始去穿丧服。看到这里,那所有的宾客吊问的人,也都代表他们内心的哀伤,所以就赶快出去,“好吧,那我们也认同了,这个朋友已经过世了。”我们先为他先带上了首绖、腰绖,而后开始来处理这个丧事,来吊问主人,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各位你看,这个细节,人都死都死了,跟主人改不改服有什么关系呀?各位,你看古人那种体恤人的心啊!各位体恤谁啊?就是体恤这个生者,这个孝子。他的心是这样的脆弱,是这么样的期盼。好像他正在合掌,在祈求老天,我们去吊问的人,我们赶快合掌,跟着他在旁边祈求老天,让死者复生,好像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是这个体恤生者的一种心思,这个心思啊,就是礼。

所以礼在哪里呀?不在于“主人未改服,则不”,不在于这个东西;而是在于说,他不承认他的亲人过世,我们也不承认他的亲人过世了,万不得已,我们是不承认的啦。在这个情况下,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上,这个才叫吊问。这个才是一种安慰生者,体恤生者的一种心思,这个心思就是礼。


我们看下一段。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

曾子褒奖一下晏子说:“晏子可以说是知礼的了,那么我所谓说他知礼呢?指的就是他能够恭敬。”这个事情不是只有曾子说,记得《论语》里孔子也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人敬。”他说晏平仲就是晏子、晏婴,齐国的宰相,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他很善于跟人交际,久而人敬。他跟一个人认识很久很久,还是非常尊敬他。

那因为这个很难吗?真的很难。为什么?你回头看看我们日常交的朋友,我们的生活,通常都是刚熟识的时候,刚认识的时候,讲话都会很谦虚,我们也常常点头,我们也常常躬身,要上个车,我们还会请他先上,这个就是,你一看就知道还不熟;真的很熟的时候,你就是“哎呀,我先上了!”讲话呢?没大没小、互相调侃、开玩笑,以贬损对方为乐,有没有?各位,我们看社会上是不是这个现象?就差不多是这个现象。

晏平仲这一点也是不简单,不简单就是认识了很久,那他讲话对人,都会非常的恭敬。这一点之所以被特别提出来,那也就可见得说,在曾子讲这个话的时候、这个时代,就是平常的朋友之间已经没有那种相互尊重的、敬爱的气息,那也已经很久的了,所以才会有这些感叹。那么听曾子这么褒奖晏子,有若就说话了。


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

这个有若就有点不认同,有若也是孔子的弟子。有若就反驳曾子,他说晏子知礼吗?你说他知礼,你说他的知礼也仅仅知道敬而已,那他还有其他很多事情不知礼。有若就说:晏子一狐裘三十年,他一件狐裘(狐裘就是裘衣、皮衣),狐裘就是贵在新奇,晏子当齐国的宰相,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这个是不是已经勤俭过头了?简直是吝啬了,我觉得他这个是不知礼,尤其是作为一个大臣,一件狐裘穿三十年,那已经很破旧了,各位对不对?很破旧,作为一个宰相,穿的这样破旧的狐裘,这是失礼的。

各位,这个现象就好像这样,我们国家派了一个外教官出国去访问,偏偏我们的外交官出国还穿着那种补着补丁,一块一块的、破旧的衣服去出使,我们国家的人看到,我们也会觉得“哎呀,这丢尽脸了。”这不失礼吗?有若就说,一件狐裘穿三十年,他也知礼吗?

再举例:“遣车一乘,及墓而反。

 遣车是什么呢?前面讲过了,一个人过世之后,要送上山头,然后旁边除了灵柩以外,旁边就有几台车载着这个牲品的,这个祭拜的牲品,要送给忘者的那个车子,就叫做遣车。

那遣车几乘,有几台?位阶不同就不同。比如说大夫,大夫他的遣车就是五台,五乘;那么到了士,就是三乘;诸侯的话就七乘;天子就是九乘,它这个是有个礼制的。

晏婴,他的父亲是晏恒子,晏恒子也是大夫。大夫过世,晏婴是他的儿子,在这个丧礼上,他的遣车就应该是五乘,那他葬他父亲的时候只用一乘,又是俭过头了,各位对不对?那也太渺小了吧?

及墓而反”,“及墓”就是说葬的时候,然后把棺木放在穴里面,放在穴里面之后,本来孝子就是说要掷一些币铂,把它覆盖在他的棺木上,然后才开始要覆土了,那覆土之前,孝子要先辞别当时去送行的这些亲人,对宾客行拜礼,然后就先回来,回来安神祭的问题了。晏婴当时送他的父亲,送上山头,然后没有拜宾,就马上回来了,叫做“及墓而反”。意思就是说失礼,说晏婴失礼了,不懂宾客之礼。

人家给你送上山头,你也不拜别,然后你就先走了;那你的父亲是大夫,大夫就有大夫的规格,你也不是没有那个金钱,也不是没有那个能力,也不是越礼犯分,为什么你不把它做五乘,而要一乘呢?对不对?


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

这时候,有若就继续说了,说:“国君他本来这个牲祭祀,国君如果死了,他祭祀的时候,出葬的时候,遣车要有七台车,上面要载这个牲品的五段:臂膀、脚什么的......就这些牲品。国君他的牲品要有七段,遣车有七台,一台遣车分在一段;大夫呢?则是牲品有五段,遣车则有五台。那晏子的爸爸是大夫,大夫应该要有五台遣车,牲品要有五份。

晏子知礼乎?晏子焉知礼?晏子还知礼吗?他现在就是举这几个来反驳曾子,这个晏子根本不知礼,一件皮袄穿这么久,这么破,父亲应该要五台遣车,他只有一台,应该牲品要五份,他只有一份,应该慎重地辞别亲友再回来,他连辞都不辞。你说晏子知礼吗?我看他不知礼。


曾子曰,曾子怎么回答呢?

曾子说:“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

曾子说,晏婴为什么这么做呢?这个国家无道的时候,昏君制式、国家无道、礼乐崩坏,这个时候,大家都无礼,君子耻盈礼焉,盈礼就是说,把礼做到100分,处处都是正礼。国无道的时候,处处都是礼乐崩坏,那么一个君子还只是拘拘谨谨地守着那个礼的节度,那这个对于世道毫无救治。

那怎么样才会有救治的效果呢?他说“国奢,则视之以俭;国俭,则视之以礼。”他说国家的这个风尚,非常奢华的时候,那你晏婴,你是一个大臣,这个时候你就要示范什么?比他们的奢华更简约,比正礼还要更简约。视之以礼就是启示,要启示给这些很奢华的人。

要怎么样启示他呢?我就要比正常的礼还要更简约,甚至你们说更吝啬,反正我就要引起你们的注意。用这种反其道而行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来启示大家,反正你们也失礼了,我也失礼。可是你们失礼呢?过与不及,都是一样嘛。我相信你们看我这么过度简约,你们一定是眼里很不舒服,对不对?那就跟我现在看着你们很奢华,眼里不舒服是一样的。各位,他所利用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过与不及,发正这叫两失嘛。你们失,我不做正礼,我做正礼对你们没有警醒的效果,我就跟你们逆其道而行,所以则视之以俭

所以你看他的五台就变成一台了;礼做到满,本来就是应该灵柩放道墓穴里之后,然后还要覆一些孝子要给长辈的这些礼物;然后再跟所有亲戚朋友,好好地辞别、拜别,然后再下山。他就把这个礼省掉一点,处处都要省掉一点,让你们去讨论。

去讨论什么?讨论晏婴为什么失礼?晏婴你这么懂的人,你为什么失礼?难道他不懂吗?有的人就会说:“他不会不懂,那他是不是在启发我们什么呀?”有的人就会想到这一些啊,想到这里来的时候,我们就不用教鞭,我们也不用辱骂的,我们也不用指责的,就转移掉了一点,还有良知的人的心呐,各位是不是这样啊?这就是晏婴当时的想法了。

国俭,则视之以礼。”国家如果太简朴了,太俭了,那么我们要提醒他们的注意,要视之以礼就好了,而不是视之以奢。视之以奢是另外一病,那就不好,为什么?因为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你视之以奢一进去就不得了,出不来了。所以,国家如果太节省了,太吝啬了,这也省、那也省,国家建设总得需要吧,这也省、那也省,那我们就视之以正。

什么叫国检?举个例子吧,一个国家的国君,比如说总统好啦,他就应该有个豪华的坐车,对不对?为什么?他还要防弹呢?他的轮胎还要子弹打不爆呢。这花再多钱都值得,为什么?因为他代表国家的元首。今天有一个国家元首,他上任了,他的个性很节俭,他就用了一台普通的国产车,也没有防弹,然后他的随从,他都不要,很轻便,两三个跟着就可以了,他要把那个行头统统撤掉,这个就是太俭了。

太俭了怎么样?你要示范给他的是正礼,应该怎么做,不必俭,这种行头是需要的,对国家来讲,就这么一个人有这么特别行头,这是需要的,这俭不得的,像这种情况,我们视之以礼

但如果是国奢的话,我们怎么样?视之以俭。所以当时的晏婴,是因为齐国风尚非常浮华、奢华,所以晏婴想要矫正这种弊端,那么在那样的时代,讲错话的,常常要人头落地的。但是总没有人因为你穿一件三十年的皮袄,让你人头落地,各位对不对啊?那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引起一些有志之士,有见地的人,他们就会看到晏婴这一番的心思了。

所以我们从这里,各位就知道这个礼呀,倒不是定怎样就怎样。礼就像是开车的方向盘,它可以左、可以右;它可以轻、可以重。我在必要的时候,让这个礼更轻一点;在必要的时候,让礼更重一点。透过这个调整,来潜移默化人心,存着这个善意,这个礼就是礼的本意啊。


国昭子之母死。

齐国的大夫叫做国昭子,他的母亲过世了。

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

他就问子张说:“这个出仗的时候,灵柩已经到了墓地上,男人跟女人,他们站立的位置应该是要怎么样安排才适当?”

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

子张说:那我刚好看到夫子主持了一个丧礼,他做宾相,司徒敬子他过世的时候,刚好是夫子来做他的相礼,就是司仪。主持这个礼应该怎么进行的人,就是司仪啦。

那么夫子怎么安排呢?夫子说“男子西向,妇人东向。”夫子让所有的男人站在东边,面向西;所有的女人站在西边,面向东。那个乡,就是向,就是不分主宾,反正以男女来分的,大意也就是男女有别的意思了。


曰:「噫!毋。」

“噫”就是有种怀疑的声音。说“毋。”说算了吧,我们不要这样做,我们不要男子西向,我们不要妇人东向。

曰:「我丧也斯沾。

国昭子,他跟子张就这么说,他说:“我不要这么做。”我家里办丧事,我家怎么呢?他是一个大夫啊,是齐国的一个大家庭,这个办丧事一定很多人来观瞻呐。“我丧也斯沾”,那个就是瞻望的瞻,应该是音相同,所以被用错字了。说我是齐国的大家庭,是卿大夫之家,办丧事很多人来观礼的,我们要有一个特殊的礼。

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

说你呢?你就来负责吧,专之,就是负责你就来负责吧,子张,你来负责我这个事情,做宾相。

宾为宾焉,主为主焉。说宾客站一边,不分男女;主人站一边,也不分男女。在主人这一边来说,妇人从男子皆西向。因为所有的主人,男女都站在一边,站在东边,面向西方。那也就是说,所有的宾客不分男女,都站在西方,面向东方。

这个国昭子为什么要跟子张这么说呢?如果我们请一个人当宾相,那么你就要应该听从那个当宾相的人,因为那个人比较懂礼。而且你又既然问了,问了应该怎么安排,然后孔子当时怎么做。你现在又要跟别人不同,要自为主张,就好像是请了一个内行的人,然后你又要教导他怎么做,这跟古代的所有的诸侯,他请了一个很会治国的人来,却不要他施展他的才馥,他的才干都不能用,然后都得听君王的安排,那怎么治国啊?国家治不好,就因为没有内行人啊,今天有内行人,你却不听他的,这就是病。

所以这一段被记在这里,就是说这个国昭子不合理。礼记要讲的一个礼,现在这一段示范的,是不合理的地方。我们现在先别讨论说到底主人站哪边,还是妇人站哪边;还是要分男女,还是不分男女,我们先别谈这个,这边所要谈的,国昭子既然请子张负责,那么子张是比较懂礼的人,也告诉他了,当时懂礼的人是怎么做,但是国昭子说好,你负责,那我要怎么做怎么做……这个就跟一个诸侯请一个贤人进来,啥都不听他的,反而要他替他征税、替他出兵,怎么打赢别人……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讲了这一段的不合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16699805

檀弓下第四(12) 子夏曰:闻之也与? 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 则不绖。 曾子曰: 晏子可谓知礼也已, 恭敬之有焉。 有若曰: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 遣车一乘,及墓而反; 国君七个,遣车七乘; 大夫五个,遣车五乘。 晏子焉知礼? 曾子曰: 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 国俭,则示之以礼。   

听友216699805

国昭子之母死, 问于子张曰: 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 子张曰: 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 男子西乡,妇人东乡。 曰:噫!毋。 曰:我丧也斯沾。尔专之。 宾为宾焉,主为主焉。 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1881725lzbg

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国昭子之母死,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子张曰:「司徒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曰:「噫!毋。」曰:「我丧也斯沾。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猜你喜欢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

by:大秤砣儿

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全本,共读,日课,有声阅读,走进经典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有声阅读,含章可贞!以吟诵通读中华优秀文化原典,以吟诵引领更深层次的自由阅读,以吟诵还原汉诗...

by:扬子读书

《晏子的智慧》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以高超的智慧、高洁的品格赢得了生前身后的名望,故如同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一样,晏婴也被世人尊称为“晏子”。晏子在中国千百年...

by:瀚月

晏子春秋童话

晏婴为齐国人,《晏子春秋》是他的宾客所记录。用浅明的白话通达深奥的古语,让小朋友认识到晏子其人。

by:博卿书屋

晏子春秋童话

故事不多,但已经让大家对一个能勤俭持身、尽忠极谏、肯负责任、不怕强暴的人——晏子,有相当的认识

by:清凉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