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事】 一首诗看出高适与杜甫的交情

2022-04-28 23:56:5601:28 457
所属专辑:陕西故事
声音简介

一到过年,总会想起小时候的年,虽然那时候还困难些,但肯定是热闹非凡,家里大人积极准备,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各种好吃的轮番上阵,孩子们撑开了肚皮,似乎要补上大半年的亏空。



各家院子里张灯结彩,家家老小都尽量新衣新鞋的出门,尤其到正月里,一队队秧歌过街,锣鼓震天,观者如潮。



那年头,电视台的春晚只不过是三十晚上一小段节目而已,戏份远没有现在这般重要,一家人围着包饺子是主题之一,饺子里还流行包着硬币,如果不小心磕着牙,心里也是乐呵的。



大人还要带上我们烧纸磕头祭拜先祖,当然我们最投入的活动,也是最高潮的节目就是燃放烟花炮竹,整个县城各家各户比赛着放,那响声从年前到初十五,从早晨到夜里,几乎不停。



但这一切,自从来到大城市住,可惜呀,慢慢都变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景象,物质上尽管不够今天丰富,但心情都觉得是无比的幸福,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如今说这些个事,不仅是在怀念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是对家乡越来越模糊记忆的一种怀念吧。


今年仍然是在西安过年,其实每年从年前开始,心里总有一种惆怅,感叹年味越来越淡,好吃好穿已经引不起任何兴趣,还好西安的大街上火树银花灯火漫天,感谢西安政府花钱给了我们一个过年的气氛,也至少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中国年的魅力。



但只要是在北方过年,尤其像我这样在陕北长大的孩子,还是有一个念想,也是对过年有个最深刻的记忆,那就是小时候的年都是大雪覆盖中过的,几乎整个冬天世界都是雪白一片,我们可以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大人小孩在雪地里玩的不亦乐乎......



所以,当我看到初六一夜大雪后的西安,心情是多么畅快,突然有一种刹那间回到故乡而难以言表的快乐与激动。


感谢上苍,体恤万民,能让我们再过一个雪白的年。


大唐芙蓉园雪景

年过的好快啊,转眼就到初七八了,其实古人把初七才当是真正的“人年”,陕北人叫“人庆”。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唐代及以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唐诗里有高适的一篇大作就是写在这个节日里,他写到: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这首《人日寄杜二拾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已经六年有余。高适和杜甫早在玄宗时期就是好朋友,早年都因落魄而同病相怜。高适32岁时长安科举落第,四处游历,一直到46岁再被人举荐,才通过科举中第,开始做一些小官,49岁在长安时,被人推举给陇右节度使大将军哥舒翰,在其账下做了幕僚,后来在玄宗、肃宗面前参预重要谋略,很被赏识,总的算起来境遇比杜甫要好得多。



尤其是安史之乱初期著名的潼关之战,哥舒翰失守潼关的整个过程,高适都在其身边,见过哥舒翰被昏庸的老皇帝唐玄宗乱指挥,被杨国忠乱怀疑而被迫出兵,最终一败涂地的全过程,最终不仅潼关失守,哥舒翰也被叛军绑去。高适对现实的失望和气愤可想而知。后来高适在四川还平过用永王之乱,但因为"负气敢言",后来遭到李辅国的诬陷,被解除了兵权。


国家一切的乱象,都出自人的问题,李林甫走了,杨国忠死了,又上来一个李辅国,黄鼠狼生崽子,一窝不如一窝。他可是唐朝第一个以宦官身份当上宰相的牛逼阴阳人。就是因为服侍太子李亨才走了狗屎运,乘安史之乱又辅佐李亨当了皇帝,也就是历史上的肃宗。


李亨像

李辅国都被任命为宰相。那世道还有正直的读书人什么份啊。一个李隆基晚年玩昏了头,启用一班奸佞小人开了坏头,完全忘记了李家创业的初心和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告诫,大唐朝从此再没有什么安宁日子过了,浑浑噩噩的睡过余下的150年时光。



套用一句名言,“有些朝,活着已经死了”。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高适随老皇帝唐玄宗逃到四川,出任彭州(属成都)刺史。同年年底,杜甫流离转徙,也到达成都,高适立即从彭州寄诗问侯。第二年,高适改任蜀州(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还专门从成都赶去看望。


这时,高适已经60岁,杜甫也将50,他乡遇故知,自然高兴的紧,除见面叙旧当然不够,俩位当代诗坛巨匠更常寄诗慰问。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下这诗,寄到成都草堂寺。



杜甫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这首怀友思乡的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它饱含着特定的历史内容,把个人遭遇与大唐命运紧密连结起来了。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当时国家多难,战乱不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城,身在四川。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


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这意思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哪能预料呢?深沉的感叹中,隐藏了内心无比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又何尝事皆前定呢?这就自然地写出末尾。"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打鱼砍柴,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哪会知道今天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呢?"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这种内心有愧的情绪,也一并传递给飘泊流离的老朋友。



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算是高适晚年诗作中最动人的一篇。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刻意雕琢的警句,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古人评价像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一种优秀文脉的传承。


让我们一起再咏读高适的几句代表名句作为今天故事的结束词吧: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万里高

·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一首诗一个故事

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欣赏诗词的同时,了解一下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by:闻听听

一首诗一个故事

节目主题:诗歌是最美的情话,诗歌中自有故事内容重点:古香古色,博大精深,书中自有黄金屋

by:晨起看雨

陕西故事

以发生在陕西丰富鲜活的人和事为主题内容,从独特角度以原创形式深入讲述历史陕西、红色陕西、发展中的陕西故事。以陕西文化名人和高级导游名师的视角,将陕...

by:虎哥说陕西

陕西故事

陕西的历史源远流长,属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长安,是...

by:K坤音T吐字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

WelcometoVIPKIDmorningreading!点击进入我的关注里,或者搜索“VIPKID少儿英语”进入关注,VIPKID官方账号已经开通...

by: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

大唐诗国|一首诗一个故事

大唐的诗人的故事,大唐的诗歌创作的故事,大唐的诗歌背后的故事。

by:生手书生

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

乡音醇乡事浓乡愁长乡情深——2019“秦声动人”陕西话讲陕西故事大型全媒体活动,将一直持续到9月初。在此期间,所有热爱陕西、拥有故事的人都可以参与到这...

by:魅西安

陕西国宝故事

“博物馆是孩子的故事屋,我就是这个屋子里的故事大王”,我是90后博物馆金牌儿童讲师,我是古城西安的故事达人,我为孩子讲述陕西国宝故事。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与记录者,...

by:蛋哥讲历史

读一首诗

诗歌是梦想的翅膀。来读一首诗吧,让我们心平气静,感悟人生。

by:天地壹孤鸿

陕西民间故事

【故事介绍】这是一段关于陕西关中的民间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过后的一段时期里陕西关中民间的一门传统手艺“画匠”的故事。故事讲述了王师傅在机缘...

by: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