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一家开在西南联大附近的扬州馆子

2019-06-11 19:00:0405:35 1.1万
声音简介

主播:绿小萝

范儿民居是一档原创节目,主播用疗愈的声音陪您走在万水千山,发现民居之美,同时阅读好书、美文,传递美好与温暖。留言请进微信号fanerminju001

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表示非常喜欢这个栏目,喜欢小萝的声音,也有留言告知想听一首诗,某个故事,某本书,也有朋友住过的特色民居,和周边体验,如果你有什么想听的,或有什么想告诉小萝的,欢迎继续在后台留言。




学校附近还像从前学校附近一样,开了许多小馆子,开馆子的多是外乡人,山东、河北、江西、湖南的,都有。在昆明,只要不说本地话,任何外乡口音的,都可认作大同乡。一种同在天涯之感把掌柜、伙计和学生连接起来。学生来吃饭,掌柜的、伙计,就坐在一边谈天说地;学生也喜欢到锅灶旁站着,一边听新闻故事,一边欣赏炒菜艺术。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绊拖出一截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除了他那点流利合拍的翻锅执铲的动作,他无处像一个大师傅,像吃这一行饭的。这个馆子不大,除了他自己,只用了个本地孩子招呼客座,摆筷子倒茶。可是收拾得干干净净,木架上还放了两盆花。就是足球队员、跳高选手来,看看墙上菜单上那一笔成亲王体的字,也不好意思过于嚣张放肆了。



有时,过了热市,吃饭的只有几个人,菜都上了桌,他洗洗手,会捧了一把细瓷茶壶出来,客气几句:“菜炒得不好,这里的酱油不行”,“黄芹菜叫孩子切坏了,谁让他切的!——不能横切,要切直丝。”有时也谈谈时事,说点故乡消息,问问这里的名胜特产,声音低缓,慢条斯理。我们已经学会了坐茶馆。有时在茶馆里也可以碰到他,独自看一张报纸或支颐眺望街上行人。他还给我们付过几回茶钱,请我们抽烟。他抽烟也是那么慢慢的,一口一口地品尝,仿佛有无穷滋味。有时,他去遛弯,两手反背在后面,一种说不出的悠徐闲散。出门稍远,则穿了灰色熟罗长衫,还带了把湘妃竹折扇。想来从前他一定喜欢养鸟,听王少堂说书,常上富春坐坐的。他说他原在辕门桥一家大绸缎庄做事,看样子极像。然而怎么会到这儿来开一个小饭馆呢?这当中必有一段故事。他自己不谈,我们也不便问。



 

这饭馆常备的只有几个菜:过油肉、炒假螃蟹、鸡丝雪里蕻,却都精致有特点。有时跟他商量商量,还可请他表演几个道地扬州菜:狮子头、煮干丝、芙蓉鲫鱼……他不惜工本,做得非常到家。这位绸缎庄的“同事”想必在家很讲究吃食,学会了烹调,想不到竟改行作了红案师傅。照常情,这是降低身份了,不过,生意好,进帐不错,他倒像不在意,高高兴兴的。



半年以后,店门关了几天,贴出了条子:修理炉灶,停业数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琳达的家

主播声音甜美

i066书痴

以前的人物质匮乏但精神丰富,现在的人物质丰富人情淡薄道德败坏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在西南联大|汪曾祺

《在西南联大》记录了汪曾祺在西南联大的生活,和同学师长之间的故事。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西南联大读过书,也在昆明教过书,除家乡高邮和北京外,这是他一生待得...

by:听友470263679

汪曾祺小说

本集是即将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的小说卷。为满足读者对汪曾祺小说的阅读需求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出版!

by:荷植1908

读【汪曾祺】

更多精彩在其他专辑深夜发吃报复社会最佳武器!萝卜、豆腐、韭菜花、手把肉……寻常日子中的不寻常滋味!看中国最后一个真正的文人汪曾祺,如何以最干净的文笔,呈现...

by:RIOP

汪曾祺小说选

汪曾祺,江苏扬州高邮籍作家。师从沈从文,文风清新、淡雅、富有生活情趣。用扬州方言演绎汪先生作品,欢迎品味。

by:祝乐_津津乐道

汪曾祺·寻味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

by:枕边文史馆

汪曾祺小说选

汪先生是短篇小说大师——莫言“有平和,有爱意,有深情,有至美”的人和事。

by:树上的尤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