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重走长征路的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六)泸定桥

2019-07-29 21:00:0705:52 149
所属专辑:胡同老马铲点史
声音简介

说道红军长征,大家脑海里肯定有一个画面,战士们奋勇激战多得泸定桥。和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样,索尔兹伯里也在《长征》一书中做了详细的记录,他写道:


大渡河是一条汹涌的大河,源头起于通往喜马拉雅山脉的山中,地处中国西北的偏僻省份青海。1935年时河上没有架桥——只有一个例外,就是泸定桥。
此桥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01年。桥面的木板和两侧的栏杆共有十三条铁索支撑。站在桥上四下望去,极目尽是空阔,脚下的木板高低不平,两侧的木栅栏杆稀稀落落。整座桥梁轻灵不羁地悬挂在狂放奔漩的水流上,给人一种空荡荡的感觉。此时总会觉得这桥当初建造的时候缺了些什么,让人难以放心。


从观察所的位置杨成武可以望见桥对面脏破的小县城泸定,近处是漆得明亮的桥楼和微微晃动的悬桥。在他这一边只有有数的几个国民党士兵。但是桥对岸的敌人有几百人——可能还有更多,这取决于和他们在火炬照耀下赛跑的那支敌人援军是否能及时到达。


部队聚在一起开始任务前的誓师大会。偶尔敌人会打来一发迫击炮,头顶上碎石片和弹片一起往下落。
廖大珠的二连被选作突击队。三连是支援部队,跟在二连后面把新的木板铺设在桥面上。
进攻的时间定为下午4点。他在紧挨着桥端的高处架设了重机枪为过桥提供火力掩护,周围还部署了步枪射手来增强火力。
突击队队长廖大珠带领22个战士开始了进攻。每个人都提着汤姆冲锋枪或者手枪,背着大刀,腰间插着十来个手榴弹。他们只能在晃动着的粗大铁索上爬行。桥上零零落落地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木板,其余都被敌人抽去。四团的司号员发起了冲锋号。机枪开火了。22位战士顶着危险一寸寸向前挪。


战士们汗流浃背地攥着一节节铁环向前移动,一眼也不瞧身下的湍急水流。一节铁环又一节铁环相继在他们身后露出来,战士们两手交互攀援着向前。杨成武焦灼地关注着他们的行动。三连的战士手里捧着新的木板,跟在突击队后面爬行,一边爬一边把木板铺在桥面上。前面,火焰越烧越高,国民党在木头上泼了煤油。但是这阻止不了突击队的行动,他们不断向前。到了桥头他们攀上剩余的木板,穿过烟雾和火焰向前冲去,手里的冲锋枪突突地开起了火。战士们被烟火燎得乌黑,有些人衣服也着了火。他们终于冲到了对岸的实地上,国民党吓得扭头逃跑了。
在这次堪称自杀式的袭击中,22位战士中有18位存活了下来,他们毫发未伤。这些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确保了毛泽东一行的苦难征程最后以胜利而不是以灾难告终。两小时以后泸定县和泸定桥都紧紧地握在了红军的手中。


又一个固若金汤的阵地被国民党搞丢了。当时国民党指挥官李全山手里有两个营。他只用了其中一个营在桥头布防,另一个营被放在河岸上,没有起到任何用处。
半夜的时候刘伯承和聂荣臻赶到了。杨成武带他们去看铁索桥。泸定桥在河上静静地晃动着,刘伯承站在桥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叹道:“呵,泸定桥!我们终于胜利了,但我们真是为你付出了不少牺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重走枭雄路

【内容简介】一个一直远离主流生活圈子的船长的重生,一个枭雄的再次成长。霸气的人生不需要遗憾,辉煌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作者/主播简介】作者:摇摇-欲坠,网络小说作...

by:栩声

东南汽车重走孔子之路

3月17日,“那方水土探美中国”东南汽车重走孔子之路系列活动首站将在孔子故里曲阜盛大启幕。活动中,我们将开启一场穿越2600年时空的文化之旅,真正融入孔子和其弟...

by:喜马拉雅山东官方账号

长征

本评书改编自王树增先生的红色经典《长征》。采用全景式多视角,全面展现了长征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百折不回的狭路。让我们在历史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锻造我们的精神理想信...

by:江海舟行

长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带你重走当年的长征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

by:忻筱羽

萧云儒:重走丝绸之路见闻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古稀之后,踏访丝路,三十二国,八万多里。在行走中阅读文明,在体验中融通历史。三十二国,八万多里重走丝路弘扬中华文明和丝路精神架设民心沟通和文...

by: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