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有时候书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

2024-03-17 20:53:0004:14 8.4万
声音简介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


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


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




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


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


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版式的内页,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


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


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


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


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


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主播介绍:天歌,电台主播,播音教师,声音工作者。公众号:天歌(ID:tiangeshengyin),主播微信:tiange100274。声音塑造课学员正在招募中。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学习高效坚持

有书可读着实是人生美妙的享受

依然_vxn

配文字了,真好

猜你喜欢
冯骥才

冯骥才的作品,不定期更新。所讲之事,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

by:畅读故事

神鞭-冯骥才

冯骥才老师今年已经七十多快八十了,写神鞭时四十二岁,是1984年。那年我正好随父母从天津迁到北京,刚刚初中毕业。第一次听张家声老师播神鞭大概是在85或者86年,...

by:老狼打嗝

《神鞭》冯骥才著

十分忙,一小段一小段上传,好在故事短。

by:刘舒_无声胜有声

冯骥才散文集

品味名家经典,聆听大师思想,用听觉代替视觉,用声音代替文字,精选37篇冯骥才散文,让我来为您朗读,为您精心奉上《冯骥才散文集》。每周三与你相约~

by:周家周容

冯骥才《书房一世界》

在人们印象中,作家好像都是十年寒窗、秉烛夜书,作家的书房好像一定都跟图书馆一样整整齐齐地堆满了书。然而冯先生说:“远非如此,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作家的书房和作...

by:静读听书

《冯骥才散文精选》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作家、画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小说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by:阿拉胡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