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听课】知名度稳排第一的“俗曲”

2023-06-19 02:54:1213:43 7.2万
声音简介


本期纯享曲目:比才《卡门》序曲


喜马拉雅的朋友,您好,我是刘雪枫。欢迎收听我的节目《古典音乐轻松听》。

音乐一起,相信所有听到的人要么跟着哼唱,要么手舞足蹈。


这首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卡门》序曲,在中国当下流行程度之高,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大俗曲”,我想很大程度上应该得益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交响乐团进校园运动。


那时候,中国的古典音乐领域开始苏醒,大学生毫无疑问是欣赏受众的主体。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但凡是交响音乐会和古典音乐讲座,都是全场爆满,人多为患。


话说这首所谓的“通俗管弦乐曲”,也是我小学时代非常重要的由文学而音乐的体验历程的开端,也是由音乐而产生梦想的开始。


我在读过无数遍梅里美的小说《嘉尔曼》之后,听到《卡门》序曲,如闻天籁,整日神思恍惚,就像大病一场一样。


1977年之后,收音机里开始古典音乐的节目多了,《卡门》序曲和格林卡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几乎每隔几天就能听到听到,那时真是一听就如醉如痴,浮想联翩啊!


后来考上大学,在我印象里,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在剧场里,听的好多场音乐会都把《卡门》序曲作为加演,我仍然是每听一次就激动一次。


如果说,《卡门》序曲和也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拉科奇进行曲》是我青少年时代的最爱,那么,它们即便已经“俗”到了极致,成为几乎人人皆知的所谓“古典音乐”,我也是直到今天对它们的爱没有丝毫改变。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重温这首伟大的不朽的也是最知名的“歌剧序曲”。


(听听音乐)


《卡门》序曲,我今天分享个大家的,是一个带“卡门主题”的演奏版本,一般音乐会上演奏的特别是作为音乐会加演曲目的,都删去了最后一段,也就是“卡门主题”。


独立演奏的《卡门》序曲,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三段体,快-慢-快,或者A-B-A。


第一段和第三段,曲调基本是重复的,序曲的主题来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队伍登场时的欢腾场面,这个旋律又叫“斗牛士进行曲”,是2/4拍的小快板,由木管、弦乐和打击乐奏出。


(听听音乐:斗牛士进行曲主题)


接着由木管乐器奏出的轻盈段落是剧中围观的孩子们的欢唱,还能听到斗牛士与孩子的互动。


(听听音乐:孩子们的欢唱)


接着又是一遍“斗牛士进行曲”的反复。我们可以辨别出,这个主部主题的呈现很明显也是一个单三部曲式,也十分A-B-A三个部分,不知各位乐友是否已经听出来了?


音乐到差不多1分钟左右的时候,由A大调转入F大调,在铜管乐雄壮平稳的伴奏下,弦乐器从容不迫地奏出剧中第二幕斗牛士艾斯卡米欧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所唱的“斗牛士之歌”主题。


(听听音乐)


它在提高八度反复一遍之后,音乐再现开头的“斗牛士进行曲”主题。


(听听音乐)


一般来说,单独拿出来演奏的《卡门》序曲到此就结束了,但在歌剧全剧或者组曲的版本里,紧接着还有一段音乐,就是卡门主题的呈现,又叫“悲剧主题”或者“死亡主题”。


(听听音乐:“悲剧主题”)


这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行板,低音弦乐器和木管在小提琴强有力的震音伴奏下,奋力地一句接一句地奏出下行旋律,它的情绪沉重,音色晦暗,最后在强烈的不协和声响的挣扎中结束。


这段旋律在剧中非常重要,它总是带有预见性地在不同的场合出现。


比如当男主人公唐霍赛邂逅卡门的时候,当他对卡门的爱表现犹豫的时候,当卡门与女伴用纸牌算命总是出现“死亡”的暗示的时候,当卡门移情别恋转而去爱斗牛士的时候,这段旋律就像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总是高悬头顶,时刻提醒听众,悲剧就要降临。


所以,如果我们欣赏《卡门》序曲,只有加上这一段才算完整。


本来欣赏了这么干净利索的一首没有任何违和感的乐曲,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再听一遍,甚至好多遍。


但是,作为课程,还是需要简单介绍几句作曲家乔治·比才。他1838年10月25日生于巴黎一个音乐家庭,他4岁开始学习钢琴,10岁就进了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里最著名的是夏尔·古诺,就是谱写歌剧《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那位“情圣”作曲家。


当时巴黎音乐学院集中了许多早慧的音乐天才,所以比才也不例外,17岁完成第一首交响曲,19岁就赢得罗马作曲大奖,得以去罗马进修三年。


前不久由电影导演文德斯执导的歌剧《采珠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它是比才的第一部歌剧,完成的时候才25岁。我们最熟悉的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那年他36岁,正值盛年,可惜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去世的原因和他的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这一点我倒觉得比才一点都不像是天蝎座,怎么会如此受不了《卡门》首演惨败的刺激呢?


这就要说说歌剧《卡门》在当时的定位了。现在我们都认为《卡门》肯定算是悲剧,但是它1875年3月3日却是在巴黎喜歌剧院举行了首演。


为什么呢?因为第一,《卡门》的故事以属于堕落女性的烟厂女工兼吉普赛女郎、农民出身的士兵和斗牛士为主人公,出场人员可以说没有一个出身高贵的人,这在那个时代的歌剧里极其罕见。


我们知道在十九世纪晚期的意大利,曾经兴起过“真实主义歌剧”,就是歌剧的题材从历史、神话、传奇中解放出来,开始触及平民社会甚至底层社会的现实故事,各个社会阶层的“小人物”成为歌剧的主人公。


从这个含义去理解,比才的《卡门》应该是“真实主义歌剧”的先声,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但是,这样题材内容不够庄重奢华的歌剧,只能在喜歌剧院上演,而喜歌剧院的观众又怎能接受一个自己所不熟悉充满异国情调的底层人的悲剧。


正是这种定位及受众的错位,导致许多观众认为自己被“赤裸裸的情感”和“淫秽的故事”所冒犯。


另外,对完全自由的音乐运用也感觉陌生而不知所措,以至于大众挑剔剧情,专家攻击音乐,总而言之,铺天盖地的批评声不绝于耳,导致本来一帆风顺的作曲家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以至于整夜痛苦地在巴黎街道徘徊,终于一病不起,正好在首演的三个月后去世。


就好像上天故意捉弄比才似的,他去世之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一下子就好评如潮甚至引起轰动了。


当时的作曲家大咖像圣-桑、柴科夫斯基以及后起之秀德彪西等都给予《卡门》极高的评价。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欧洲,正是瓦格纳洪流要冲垮一切的时刻,当瓦格纳把传统歌剧的模式予以打破充足,当他的歌剧中完全被富有神性的人物充斥,并企图把歌剧演变成新的宗教之时,比才的《卡门》竟然成为一缕清风,大有逆潮流而上的意味。


曾经对瓦格纳推崇备至的哲学家尼采,自以为认清了瓦格纳的真面目,当他打算全盘否定瓦格纳的时候,《卡门》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弹药,他一遍又一遍地去歌剧院看《卡门》,给予《卡门》以最高的评价,把它作为瓦格纳的对里面进行剖析。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也同将《卡门》与瓦格纳的歌剧进行比较,并预言“十年之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


这个预言早已经成为现实,《卡门》果然成为歌剧史上演出最多的作品,与威尔第的《茶花女》和莫扎特的《魔笛》并驾齐驱。


我希望大家一定要为自己创造条件,去现场观赏一次歌剧《卡门》,或者找来录音录像先睹先听为快。


感谢您的收听,我是刘雪枫,这里是《古典音乐轻松听》,我们下次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梦想之旅2018

熟悉的旋律中尽是美好的回忆

梦想之旅2018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功不可没!

梦想之旅2018

其实现在想想当时的那种氛围真的挺好的。虽然我没有记住是谁的作曲,但这个旋律真太熟了

Joy322

只听随意点开的一期就被刘老师精彩讲解深深吸引。谢谢老师!

1803706loky

首演三个月之后去世

1803706loky 回复 @1803706loky

之后轰动

声音主播

14641016.7万

简介:知名乐评人,知识付费领域的第一位讲师,被誉为“古典音乐传教士”。反复收听过上万首古典音乐,收藏了十万余张古典音乐唱片,举办过数百场古典音乐讲座,出席过上千场国内外歌剧与音乐会。曾担任三联《爱乐》、《人民音乐·留声机》《交响世界》等国内外主流古典音乐杂志主编,发表过专业乐评高达200多万字,被誉为“最接地气的古典音乐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