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给女儿的书单,都有哪些

2023-05-20 16:07:0506:14 8万
所属专辑:初心家书
声音简介

我万分欢喜,你要学习和看书了

——陈云致女儿陈伟华


南南:


十二月八日信今天收到。

我万分欢喜(不是十分、百分、千分而是万分),你要学习和看书了。

咱家五个孩子中数你单纯幼稚。你虽然已开始工作,但还年轻,坚持下去,可以学到一些东西的,不过每天时间有限,

要像你哥哥一样,每天挤时间学。


……


但是学习马列主义、增加革命知识,不能单靠几篇哲学著作。我今天下午收到你信后想了一下,我认为你应该这样学。


1.

定[订]一份《参考消息》

(现在中央规〈定〉中学教职员个人都能定[订],这可以知道世界大势,不知世界革命的大事件,无法增加革命知识的(定[订]一份《参考消息》,每月只化[花]五角钱,你应该单独定[订]一份,免得被人拿走)。


2

.每天看报。

最好〈看〉《人民日报》

,如果只有《北京日报》也可以。报纸上可以看出中央的政策。


只有既看日报,又看《参考消息》,才能知道国内国外的大势。这是政治上进步的必要基础。


3.

找一本《中国近代史》看看

,可能作者有某些观点是错误的,但可以看看近一百三十年的历史,没有历史知识就连毛选也看不懂。这种书家内客厅书柜中可能有。不要去看范文澜的古代史,这对你目前没有必要。


4

.找一本世界革命史看看

,可能这本书很难找,我也没有见过这样一本书。如果找不到这本书,那就看:(一)

《马克思传》

(很难看懂,因有许多人名、事件你都不知道的),但可看一个概略。这本书现在我处,北京可能买到。曹津生有这本书。(二)

《恩格斯传》

这本书也在我处。北京可能买到,这本书容易看些。元元在十年前进北京医院割扁桃腺时就看了《马克思传》。(三)

《列宁传》

,这有两厚册,非卖品,我也带来江西,以后回京时你再看。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很多,但我看来,只要十本到十五本就可以了。

(一)

《共产党宣言》是必须看的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三)《资本论》你看不懂,先找一本《政治经济学》,其中已把《资本论》的要点记出来了(这本书客厅书柜中可能有)。《共产党宣言》(在马恩全集第四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恩全集廿一卷)。


……


其他等我回北京时再谈。


……


现在每星期下厂三四次,搞四好总评,但再去几次后,就不能下厂了,只能在家里(有暖气,已烧了)看书了。


我身体很好。其他人也很好。勿念。


爸爸

70.12.14日写,明日进城拉水时投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陈云的故事

“青少年走近领袖人物”丛书包括《马克思的故事》、《恩格斯的故事》、《列宁的故事》、《毛泽东的故事》(待出版)、《周恩来的故事》(待出版)、《刘少奇的故事》、《朱...

by:江西人民出版社书声朗

红色掌柜陈云

《红色掌柜陈云》是2005年5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熊亮华。讲述了陈云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唯实是求,珠落还起。加减乘除,反复对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by:东旋律

聊斋之陈云栖

真毓生楚夷陵人,孝廉之子。能文,美丰姿,弱冠知名。儿时,相者曰"后当娶女道士为妻。“父母共以为笑。而为之论婚,低昂苦不能就。生母臧夫人祖居黄风,生以故诣外祖母...

by:热心网友101

陈云真情实录 | 陈云传,还原伟人真实一生

共和国“红色掌柜”陈云是毛泽东眼中的“能人”,正因为如此才有一种说法:国有难事找陈云。从下塘街到中南海,陈云的一生是“老老实实”奋斗的一生。他自幼没了双亲,读书...

by:文涛学员

开国元勋——陈云

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今天,我们以这种方式缅怀他的一生,毫无疑问,这將给我们的人生带...

by:中原一草777

明丽-陈云丽‖精品联播

诵读者简介:陈云丽江苏南通人,喜欢朗诵和配音,愿能用声音描绘色彩,以诵读温暖人生。

by:爱传递之声

陈云的青少年时代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老一辈革命家陈云是世人公认的既懂理论又善操国民经济大盘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导人。而他从...

by:浙江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鲁迅《朝花夕拾》| 女儿的必读书单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

by:有声的彩云

中央纪委第一书记一一陈云

作者张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by:四海习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