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在中国

2019-10-21 06:00:1511:43 9112
声音简介

大家好,我们上一次讲的是欢乐的贝九,在日本变成了一个节日。今天我们要来聊的其实是贝多芬在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从陌生人变成了文化符号的。


介绍贝多芬到中国的第一人是李叔同1906年的时候,他在自己编写的音乐小杂志当中,他间断的去有去介绍贝多芬的生平性格特点跟代表作等等。他认为贝多芬的音乐能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


说白了就是让人首先能够感受到美,然后能够陶冶情操,最终大家可以通过贝多芬的音乐达成一种和谐。所以他希望用贝多芬对待创作这样的认真的劲,去鞭策当时国人去做学堂乐歌的创作跟学习。


学堂乐歌就是一套用来教育的音乐,就是最早的一批伟大先驱们这些人,在想办法能够提高我们的国民性所想出来的一些办法。李叔同在介绍西方音乐这么多人的时候,挑出了贝多芬作为效仿对象,对于整个中国近代音乐史,我觉得是非常可贵的。因为一定要在茫茫的音乐家的海洋当中挑出一位,作为最适合近代中国人接受的音乐家,我认为肯定就是贝多芬。


因为贝多芬不仅仅在音乐上是激情澎湃的,他更是在自己的人生上充满跌宕起伏,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的话,是非常重要的效仿对象。


(一)


第一个演奏贝多芬作品团队是上海工部局管弦乐团,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1909年的时候,这支乐队就演奏过贝多芬的作品。1911年在德国人的指挥下,工部局管弦乐团还演奏了贝三。不过当时不论是演奏员还是观众,中国人几乎是寥寥无几了,演出又是在租界里边,所以很难说对普通的中国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到了北京是以萧友梅先生组建的北大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作为核心的。北大就演奏了像钢琴奏鸣曲悲怆、艾格蒙特序曲等等,以及贝多芬的很多首交响作品。专业院校也比较普遍的采用贝多芬的作品作为考试以及音乐会的曲目,所以这里其实是一步一步的在产生影响。


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贝多芬才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不仅在中国,其实苏联也很喜欢,像列宁就很喜欢贝多芬,高尔基有说列宁很喜欢悲怆,也很喜欢热情,他每天都要听一遍。这个是绝妙的、超越人力的音乐。列宁是这么说的,列宁很喜欢悲怆奏鸣曲,他也很喜欢热情奏鸣曲,包括我们自己编过的一本书说列宁喜欢的音乐作品列表里面,其中就有很多贝多芬的名曲。


说到悲怆,我们可以来听一下这一部奏鸣曲。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什么对贝多芬充满热情呢?因为很多伟大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听完了以后很开心,或者说听完了以后很愉悦,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人们在接受贝多芬的时候,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进取,感受到了战斗,感受到了豪迈,怎么去解决你的痛苦等等这些精神。


贝多芬的音乐很多时候会被描述成人类去反抗压迫跟暴力的斗争过程,也是人类比如说我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命运到底要去往何方的一个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后当然更加受到重视了,如果说清末明初是我们在想我们到底要何去何从,那么到了新中国成立,我们想要做的更多是我们如何要去站起来走向自己民族的巅峰。这些过程当中,贝多芬的音乐其实是给到我们很大的精神给养的。


(二)


前面我们聊贝九,上一节课,那像59年的建国十周年的时候,中央乐团就演过贝九,而且他的欢乐颂是用中文去演唱的,将一位国外的作曲家的作品放到国庆日上去演出,贝多芬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当然就是不言而喻了。


包括在外交上,贝多芬也是抢手货。73年费城交响乐团来华演出的时候,两个团去合作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也是成为里程碑式的外交事件。但是贝多芬一步一步到今天这100年间,成为了中国人心目当中熟悉的人物,归功的其实不是音乐,因为音乐其实在我们这100年当中,我们国家交响乐团其实演的并不是那么多,谁又在里边推波助澜?其实是文学作品。


说到文学,有两个人肯定是逃不掉的,就是傅雷跟罗曼·罗兰。 


贝多芬逝世之后有非常多的论述、着作去研究他的音乐。罗曼·罗兰其实是完全离开音乐领域,真正是以一种关注到贝多芬的人、贝多芬的精神这个角度去出发,去描绘贝多芬的。这本书就叫《贝多芬传》。这里边的我们现在市面上看到的最好的版本当然也就是傅雷先生译的。


傅雷四岁就丧父,他母亲对他管教非常严厉。在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傅雷就读到了《贝多芬传》,据说是不禁嚎啕大哭,如获新生之力,就突然振作说,我一定要把这本书好好翻译,要给当时的中国青年去树立典范。他的哭泣是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高贵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其实是可以感染拯救更多的中国人。


所以他说:贝多芬、米开朗基罗等天才英雄的不可摇撼的坚强意志和非凡勇气,当然对我辈有莫大启发。所以他是怀着这样的心去翻译贝多芬传。所以傅雷看到了罗曼·罗兰笔下的贝多芬,也看到了这里边的精神价值,在他传播给我们的时候,我们自然也就接受到了这种精神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说中国人提起贝多芬,提起《贝多芬传》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对于这100年来的中国人而言,其实都是非常需要的文学题材,也是非常需要的精神给养。无论从李叔同开始一直到傅雷,我们会发现在文学里的贝多芬对于我们的鼓励跟音乐里的贝多芬同样重要。


(三)


如果说前100年是贝多芬在中国有一种集体性的唤醒的作用,现在对于我们而言,更像是个人的内心的唤醒。 


我记得我自己特别累的时候,就喜欢听艾格蒙特、贝五跟贝九,尤其像听艾格蒙特前几个和弦就足以让人精神振奋。我不知道是我在文学当中先领略到了贝多芬,把他这个精神灌注到他的音乐,还是先有音乐,让我对贝多芬在文学上构筑得更加的立体。总之我听到艾格蒙特序曲的时候,整个人的毛孔都是竖起来的,而且是充满了战斗意志的。


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记得同学们说,累了要喝咖啡嘛,晚上熬夜看谱子什么的,我累了就听艾格蒙特,我觉得效果其实跟喝咖啡差不多。


所以贝多芬在中国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他到底的意义在哪里?我认为贝多芬的意义其实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伟大,实际上贝多芬是一个充满缺点的人,就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不是天生下来就要来拯救世界的,他是一步一步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我们的成长,慢慢走进我们的世界的。包括我们说像盲女弹奏月光,包括我们说像歌德两个人走在路上,贝多芬说贵族应该给我让路,然后歌德给贵族让路了。


这些其实都是后人添加的轶事。因为我们其实从第一讲就开始聊,贝多芬其实是一个矛盾体,既想跟贵族小姐谈恋爱,但是又没有办法善终。然后既想要跟贵族走在一起,但实际上心中对他们又有鄙夷。既想开创新的世界,但是对于旧的年华也有留恋。


其实人就是这样,不仅仅是贝多芬,我们不也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聊贝多芬的时候,先要从他的英雄性开始聊。实际上那节课里面聊英雄性,聊了好多都是他的矛盾的地方,这种矛盾的地方才让他的最后的破壳而出,显得更加的伟大有价值。


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音乐当中的,贝多芬的音乐具体对于每个人其实都不一样。我有的时候听着贝多芬的音乐也会热泪盈眶,那种热泪盈眶不一定是战斗的号角,而是真的被他音乐当中细腻的地方所感动。所以我当然鼓励大家就是多去听听贝多芬的音乐,因为说再多也不如多听一听。我相信每一个人在听贝多芬的时候,都能找到你自己对于他的理解,包括他想要传递给你的东西。


感谢收听,我是金承志。




歌单: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Qianqian茜茜

希望能出一辑关于作品编号的普及~

听友223889971

贝多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更多的是能让我们感到了进取,感到了豪迈。他很细腻却又那么震撼人心。

听友227210765

整个乐章旋律流畅优美,清新动人,局部和声变化较多色彩绚丽多彩,主题材料调式调性既有鲜明的对比又有巧妙的统一,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统一体。

遇到你智商为蛋

金老师,这一节是我听过的讲述贝多芬最好最好最好的一节,没有之一

tangyi_rc

小时候不太爱听贝多芬,觉得沉重、端着,更爱听轻松简单的。现在再听才发现,贝多芬的音乐什么都有,呜咽、怒吼、忧愁、愉悦、柔美、华彩、慷慨、激昂,最要命的是,直戳泪点……

猜你喜欢
贝多芬六代传人茉莉在中国

格鲁吉亚,以其自然美景、历史文化、醇香美酒和复调音乐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这个国家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如山峦城堡和葡萄园,以及人民热情好客的生活方式,共同...

by:青莲社

贝多芬传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祛除浪漫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

by:我是丰木

贝多芬传

贝多芬,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音乐家之一。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二十多岁患耳疾,听力下降,直至四十几岁完全失聪。一生都在与他的命运作抗争,为我们留下了...

by:会游泳的啄木鸟

贝多芬传记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

by:彭城观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