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定我是矿里人朗诵

2019-10-22 17:31:5107:41 69
声音简介

辰州我的家,我是矿里人

原创:侯建新  黄明

改编:李新林

朗诵:周欣、梁耀华、邓小倩、李新林、李新艳、陈彦宇

 

周:有一片祥云,舒卷太阳的光芒,在广阔天空中轻歌曼舞——飞奔向前;

有一朵鲜花,绽放独有的美丽,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花香四溢;

梁:70年春潮涌动,百花满园春意正浓,

70年砥砺奋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环视今日地球村,中国这边风景独好。

 

邓:回首1949年,毛主席向世界宣告,人民当家做主人,

百废待兴,亿万热血青年建设国家抒豪情。

大山深处的丰富宝藏,吸引着各方优秀的创业人。

李:一群像大山一样朴实,像森林一般厚重的淘金人,

开始书写他们的创业故事和沧桑艰辛,

从此这条宝贵的金锑钨矿脉,凝聚起几代矿山人的血脉深情。

 

艳:那时年轻的爷爷牵着奶奶的手,一起走进了矿山,
土地坳、螺蛳湾等离井口较近的地方,

出现了很多矿工们自己搭建的茅草屋,

在简陋的人字形茅草顶下,住着一群寻金掘宝的共和国脊梁。

陈:创业的艰苦,磨灭不了他们奋进的斗志,

条件的简陋,影响不了他们快乐的生活,

把家安在了矿山,一辈子就做矿里人。

 

梁:1951年,矿区第一条官沃公路修通了,

爷爷的脸上写满孩子般的欢乐。

他和工友同事们,更铆足了劲,加油干!

周:银厂沟的山坡上,第一座地面压气站建好了,

三斜井工人用第一台苏制风钻,进行机械凿岩了,

伍家堡斜井首创国内第一架吊桥成功使用了,

邓:子弟学校建好了,湘西钨矿工会成立了,

中共湘西钨矿委员会也成立了......

李:爷爷那一辈人建设着矿山,深爱着矿山,

他们用双手改变着矿山,也用双眼见证着矿山,

他们的足迹、身影和心血深深的印记在矿山里。

 

艳:“努力发展黄金生产,大打矿山之仗”,

黄金扩建号召给矿山人带来了新机遇,

爷爷将柳条矿帽交给儿子时,深情的说“矿山就是我们的家”。

陈:沿着爷爷他们走过的路,父辈们带着把矿山当恋人的真情,

用钻机做画笔,描绘千米深井的美颜,

把球磨当乐器奏响奋进和丰收的鼓点。

周:开展劳动竞赛创纪录,实施机制改革增活力,

主斜井双箕斗单轨错车技术是首创,

“吊桥故乡”的赞誉美名远扬,

女子掘进队中,或许还有他们的浪漫初恋,不好意思多讲。

 

梁:2000年,黄金年产过了吨,省政府喜报鼓人心。

从湘西钨矿到湘西金矿,再改制为辰州矿业,矿三代辰州儿女来了,

在辰州矿业这个大家庭中,金之脉、血之脉、一脉相承,

在辰州矿业这块宝地福地上,山之宝、矿之宝、宝镇乾坤。

 

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依靠员工,坚持科技创新,

遵章守纪,诚实劳动,精细管理,创新创效,培养人才,开拓基地。 

 

李:公司成功上了市,产值超过一百亿,行业声誉更响亮,扶贫攻坚得奖励,

以辰州为荣,为辰州自豪,在辰州大舞台上,辰州人光彩绽放。

(合):我们骄傲:辰州我的家,我是矿里人。

 

艳:70年,三代辰州人艰苦创业,

听党号召,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为国奉献,求索不止,追求卓越!

周:70年,三代辰州人一脉相承,

爷爷在这里扎根,爸爸在这里绽放,我辈继续坚守和传承,

(合):我们骄傲:辰州我的家,我是矿里人。

 

李:新时代、新征程、新梦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邓:当大手笔做出了大文章,

艳:当大气魄转变了旧格局,

周:当大胆识写出了新思路,

陈:当大决策成就了大发展,

梁:当我们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李:辰州矿业这颗璀璨明珠,将闪烁更加耀眼的光芒!

(合):我们骄傲:辰州我的家,我是矿里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