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

2019-10-25 11:36:2901:35 94
所属专辑:Linda蒙经吟诵
声音简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主讲人:赖国辉2019年10月23日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是骆宾王的《咏鹅》。中国古代的儿童七八岁甚至四五岁就能作很多诗,作诗对小孩子来说是很平常。像这样由儿童作的诗在我国历史上数量很多,而这些儿童作的诗里最多的就是咏物诗。我们现在读到咏物的诗,一般都会说它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等等,但是一首诗比如七律正常不过56字,更别说五绝才20个字,怎么可能把重点放在所谓的“描绘”上呢,那是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如果一提到咏物诗就说描绘得怎么样,那就离咏物诗的精神太远了。就像《咏鹅》,一般的解读会说色彩很美、动静结合、还有声音,把鹅的姿态刻画得绘声绘色,表达了骆宾王对鹅的喜爱等等,这就太浮于表面了。汉诗文是有传统的,不是什么都可以随意解读。首先是主题,主题是基本固定的,咏物这个主题一般都是用来言志的,《艺概》里就说明了“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这是传统,我们知道了这个传统,拿起一首诗就大致能判断他要说什么。这一篇题目叫《咏鹅》,拿起来就知道是言志的,就像唐寅的《画鸡》一样。另外还有意象,意象由古到今也是相对稳定的,当然会有些流变,但大体上还是保持稳定的,我们现在对意象比较陌生,实际上诗歌是无一字无来处,每个字几乎都来自于经史子集中,像《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等都是小孩子学意象的蒙书,小孩子从小看到鹅就是“苏武雁,右军鹅”或者“刺史鸭,将军鹅”,看到鸡就是“鸡有五德,故称之曰德禽”。骆宾王也是如此,他所咏的鹅不是我们眼中的鹅,乃是“右军鹅”,王右军就是王羲之,也即王羲之的鹅。“鹅”字的本义里就有勇猛、独立之意,与西方的白天鹅的审美不同,在中国人眼中鹅是具有阳刚之气。“鹅”后来进入诗文中成为一个固定的意象,主要归功于王羲之。王羲之爱鹅的故事有很多,《晋书》里说王羲之“性爱鹅”,哪里有好鹅就兴冲冲地跑过去看,当时有一个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喜欢得不得了,但是道士要王羲之写黄庭经来交换,王羲之当然率性就写了,带了一笼鹅回家。鹅遇到了王羲之,从此载入史册,成为了诗文中一个固定的意象。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发生于会稽,也即绍兴。骆宾王是在义乌咏鹅,义乌和绍兴是相挨着的,两人相当于超越时间的邻居,民俗相同、精神相继,由这个传统看下来才能对咏鹅的精神有深入的体会。王羲之和后世文人推崇鹅,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羽毛洁白,无一杂毛,正如人品,不可玷污。第二,昂首挺立,不与人媚,正如人格,独立自由。第三,悠游水上,姿态优雅,正如隐士,潇洒不俗。第四,体大鸣亢,勇猛顽强,正如君子,大勇无惧等等。因为鹅的这些特征,就使得它成为了王羲之等文人所追慕的人格象征,在这首诗里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通过这个主题和意象,就可以知道这首诗是骆宾王用来言志的诗。这个大方向应当先有判断。确定了这个大方向,接下来就可以具体讲解一下这首诗。这首诗言志,先以鹅的叫声起兴。第二句“曲项向天歌”是全诗最关键的句子!“曲项”是使脖子弯曲之意,鹅在发怒时,会弓起脖子蓄力,由此可见鹅在鸣叫时用尽了全力。因此,这里的“曲项”有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它不是随意的鸣叫,也不是快乐的鸣叫,而是特意的鸣叫。而且“曲”还是入声字,“项”和“向”都是仄声,三个高音,多么地用力啊!那它这么特意的、用力的鸣叫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自己吗?不是的,是“向天歌”啊!“天”字拖长,有天很辽阔之感,“歌”字拖长,有歌声很大很长之感。在古代“歌”有言志的意思,“歌”是把人的心意放大、丰富、完满地表达出来,它不是对着某个人歌,不是向着某一块田歌,不是向着某一个房子歌,也不是向着某一座山歌,而是面对整个世界,发出更广大的心声,志在高天,它歌的是无比阔大的天下之志,是向天~~~歌~~~。这句体现的是骆宾王的大志。要明白骆宾王的大志,就需要了解骆宾王是什么人。用功数十年编辑骆宾王文集的陈熙晋评价骆宾王“志士也,非文士也”。他首先是一名忠义的儒士,然后才是一名有才的文人,他从小就有“神童”之名,约20岁起,便开始了求仕之路,更是立下济世安民的宏愿大志。骆宾王的名和字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名字之中寄寓着长辈对他的厚望:观国光,成王宾,济世安民。而他实际上也这么做了!武则天废帝自立时,骆宾王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据传武则天读此檄文竟感叹道:“宰相安得失此人?”另外,骆宾王的大志也体现在全诗的开闭口音和押韵上。这首诗押“歌”韵,现代汉语的“歌”是小开口的e,但是歌韵在中古时是一个大开口音的韵,类似α,非常开阔,有伸展之意。吟诵的时候一定要把大开口的α尽量表现出来,才能感受到骆宾王的气势。诗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十三个字中只有曲、拨、清三个字是闭口音,其他都是大开口音。这就是整首诗的基本语音特征。第三句五个字中只有“毛”字是开口音,其他都是闭口音,“毛”字恰恰是拖长的,使得整首诗还是开口音为主体感觉,用以表达远大的志向正合适。上一句讲的是志向,下面就转入修身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两句,讲色彩的对比、动静的对比等等修辞手法也可以,但是这里更重要的应该是意象,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都是让人感觉非常高雅、干净!白毛意寓的是洁白、不受玷污,指品格的高洁; 绿水意寓的是干净;红色是血液颜色,意寓真诚。 清波则意寓环境的干净,不愿在污浊的地方。总而言之都是在说坚持人格的高洁,不受坏势力的影响!我们看骆宾王这个人就知道,他气骨高洁,志向远大,且才华横溢,文采焕然,但是从政之路异常坎坷,从20岁左右到65岁左右,骆宾王八起八落,最高的品阶不过是从六品下。期间他做过京官,也做过地方官,做过幕僚,也从过军出过塞,也归家闲居过,也坐过牢狱。很多人看到的是他反复求官,到处经营,好像他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实现个人功名而汲汲戚戚,但实际上,他是一名内求气节,外求济世的儒士。即使在异常坎坷、八起八落的境遇中,他也未曾妥协,坚持其高尚之人格。做侍御史时,因为直谏敢言,被人诬陷下狱。在李元庆幕下时,慷慨激昂地写了一份《自叙状》对其提拔公然谢绝。也正因他的高洁自律和刚正不阿,造成了他始终不能高升的局面吧!总的来说,这首诗言志,先以鹅的叫声起兴,然后表现鹅用力鸣叫的姿态,以明志向高远,接着是鹅洁白的外表和游水的动作,以明品行高洁。上下合起来看正是达则兼济,穷则独善之意,这就是整首诗的脉络。骆宾王一生,正是按照这首诗的说法去做的,甚至不惜付出生命,这首诗可以看做是骆宾王七岁时给自己的人生立下的誓言。因而在吟诵时,要特别注意把这两层关系传达出来,第二句整体比第一句高一些为好,这是骆宾王在表达他的大志,有此大志,才有下面的洁身自好,这句是全诗的最高点。所以第三句降下来,第四句再降,低收结束,这样符合汉诗文的传统,也符合后两句儒士修身的内容。那这首诗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这首诗放在小学一年级,在他们开始受教育的时候,多么重要!它就相当于是孩子们的榜样、一开始就树立一种人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2 咏鹅<一>

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咏鹅 骆宾王(鹅鹅鹅)童声朗诵

点击专辑主播“萌萌小猪背古诗”,选择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童声朗诵”收听完整专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不断更新中,坚持就是胜利!!!萌萌小猪,一名一年级的小盆友...

by:萌萌小猪背古诗

咏鹅 骆宾王 第三届和若虹妈妈一起讲古诗配音大赛

第三届和若虹妈妈一起讲古诗配音大赛又开始了,这次配的古诗是骆宾王的《咏鹅》,最生动、最真实、最有趣的妈妈讲古诗,为你心仪的配音组合点赞吧……

by:若虹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