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64期:家庭走向兴旺的四个迹象,有一个,就是好事

2019-10-26 08:00:5215:36 4566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前不久,福建三明的王荣庆一家人上了热搜。

 

原来,王家一门共23人,其中有11人是学霸:3个博士,3个硕士,5个大学生。


这个学霸家庭的孩子们,在国内外都有着很好的发展。


对此,网友们不禁疑问:“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育出这么优秀的子女呢?”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父亲王荣庆说:


“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营造好家风。




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令人茅塞顿开,家风的好坏确实太重要了!就如俗话所说的:“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家风就好比是种子,好种出好苗,一个好的家风,才能孕育出好的果实来,让子女们走得更远。

 

好家风,是教育出优秀子女的第一堂课,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具备好家风的家庭里,都暗藏着这四个字的秘密。





 

学,使人明理,还使人更加聪慧。

 

常有父母说:“教孩子学习太难了,怎么教孩子都不愿学,学不好。”

 

圣人言:身教大于言传。

 

生活中,很多这样的现象:

 

父母沉迷于手机,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待人骂骂咧咧,却要求孩子知书达礼;父母做事拖拖拉拉,却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这样的家风,要孩子学习好能不难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授予子女学的家风,就是授予子女最好的财富。

 

老人们常说:富不学富不长,穷不学穷不尽!

 

纵有家财万贯,孩子不努力,也会有坐吃山空的时候,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一个学得的好本领。

 

晚清重臣曾国藩,勤俭好学,博学多才,为人十分谦虚低调,然而他对子女的家教却格外严格。

 

在翰林院任职多年,离世时,却不曾给子女留分毫财产。

 

他曾言,已给子孙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莫说当时,就是放在现代也为多数人不能理解。

 

其实,他留给子孙后代的,就是这学得的好家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氏家族是中国近二百年来最成功的家族。

 

据统计,曾国藩家族八代中,没有一个败家子,三代之后,依然人才不断。

 

纵观曾氏家族的人才表,真是令人叹服。

 

他的曾孙曾昭权,美国麻省理工学士、湖南大学机电系主任;曾约农,台湾东海大学校长;曾宪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除此之外,女儿孙女这一系,人才也是了不得。




有智慧的父母,都重视子女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立身立德、增智强能。

 

诸葛亮在家训中也提到: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子女只有勤于学习,才能实现志向。

 

为子女树立好学的家风,子女才能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能力,和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

 

信是家风的主干力量,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体现。

 

教育子女以信为本,就是为子女塑造良好的品行。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不讲究信用,就会让人对他是否可以做成事产生怀疑。

 

诚信,彰显一个人的担当精神。有担当之人,才能有所作为。

 

年少时的华盛顿,砍倒了父亲最爱的樱桃树。但他勇于承担错误的精神,反而得到了父亲的夸赞。

 

后来,他就是凭借着勇于担当的精神,成为了受人尊敬与爱戴的一国总统。

 

一个人敢于担当,才能受人敬仰。


培养子女让人信服的能力,就是对子女敢于担当的培养。

 

注重信的家风,培养出来的子女都有一种执着的精神。

 

即使在山穷水尽的困境里,也有着柳暗花明的信念。


元末明初的宋濂,自幼喜欢读书,但却因家境贫穷买不起书。于是,他便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书,并手抄下来。

 

他每次借书,都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就算天冷,手不能屈,也不曾停止,怕耽误了还书的时间。

 

因为他的按时守信,大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才使他得以遍观群书,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文臣之首”。

 

6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宋氏3000多名后裔,仍一代代传承着他的精神。

 

正是因为宋濂以信为本的原则,才成就了他的一身才华。

 

《易经》有言:“人之所助者,信也。”

 

一个人笃守诚信,人们才愿意扶助他。

 

许诺孩子周末陪他去看电影的愿望兑现了吗?父母信守承诺,孩子必定会尊敬父母。

 

为子女树立守信的家风,子女才会拥有勇于担当的品德和执着信念的精神。

 




 

仁孝礼仪,是中华五千文化的精髓,彰显着家风细枝末节的精致。

 

礼,是衡量一个人行为举止的文明标杆,是一个人心灵的外化。

 

礼节可视作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类特有的教养。

 

《礼记》有言:“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不懂礼节之人,无疑于禽兽。人类因有礼节,而有别于其它物种。

 

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更是一个人家教的显露。

 

知书达礼之人的修养,一眼就能为人所敬仰。

 

去年年底,华为总裁任正非的长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捕,被软禁、监视十月有余。


十个月的煎熬与羞辱,足以摧毁一个人的从容和礼节。

 

然而,当她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时,一如既往的点头示意,面带微笑,表露着她沉稳的内心,这就是一种深进骨子里的教养。

 

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孟晚舟的面前如此不堪一击。父亲任正非也坦言:


“就算入狱,女儿也能读个“狱中博士”出来。

 

知女莫若父,就是因为这种以礼服人的家教,已经深入骨髓。




礼,非一时颜面,是深在骨子里的教养,是持久熏陶而习得。

 

傅雷在家训的第三条,是这样教导子女的:

 

对人要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


人要站直,即使是为了坚持真理也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

 

对礼节的要求精细到每个动作,每个语气,甚至每个言词。

 

弟子曾问孔子怎样才能做到“仁”?

 

孔子曰:“克己复礼。”

 

约束自己,把每件事都归于“礼”,才能做到仁。

 

礼的每个细节,都是一个人涵养的表露。想要子女知书达礼,就要摒弃自己的骂骂咧咧。

 

为子女养成习礼的家风,子女才会有知书达礼的修养和为人所仰的内涵。

 


 

和,家和万事兴,和是家人间最好的纽带。

 

家庭和睦,一家人团结一处,家才会固若金汤,日子才会越过越好,才能家兴人丁旺。

 

如若形同一盘散沙,则经不起任何风吹浪打。

 

夫妻和睦,才能里外相应,携手并进;

 

子女和睦,才能子贤孙孝,人丁兴旺;

 

家庭和睦,才能齐心合力,兴盛门楣。

 

常有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

 

其实,如果一家人起了纷争,无论谁对谁错,都会导致亲情失和,家庭不和睦,自然也就诸事不顺。

 

《菜根谭》有言:


“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


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


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家人的过失,不易宣扬,不要轻视嫌弃,更不要嘲讽,可借助他事来委婉告诫。

 

慢慢开导醒悟,如春风驱寒般,慢慢融化,才是齐家之道。

 

教导子女懂得和睦处事的家风,子女获得幸福的能力就越强。


朱柏庐先生在他的《朱子家训》中写道: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家人互相尊重,和气互爱,即使吃完午饭没了晚饭,也会有其他的欢乐。

 

和,是一种气度,一种处事之道。

 

懂得以和为贵的人,都有博大的胸怀。

 

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老家的邻居,想占用两家之间的空地,张家人不愿意,便修书给张英求援。

 

张英却回信说: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便让出了三尺地,邻居觉得张家没有仗势欺人。


于是,也让出了三尺地,便有了“六尺巷”的美谈。

 

以和为原则的家风,使人互相包容,拥有隐恶扬善的态度,与息事宁人的宽容大度。

 

抛弃对孩子的指责,用宽和去循循善诱地引导子女,子女才会宽和待人。

 

传给子女以和为贵的家风,就是给了他们最好的爱和拥有幸福的能力。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好的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请为你的子女,营造一个以学咏智,以信树德,以礼表涵,以和显度的好家风吧。

 

最后,借用一位名人讲过的一句话:

 

“我很爱我的孩子,但我不能照顾他一辈子,不能帮他去听,帮他去看,更不能在20年后帮他去竞争;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个学习的机会,让他拥有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去创造机会和财富。”

 

为孩子营造一个好家风,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与君共勉。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865167xyhs

说到我心里去了,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后期

后期小白的华丽变身大家好,我是晚风觅星河是个后期小白,正在慢慢成长

by:晚风觅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