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之一

2019-10-30 11:30:0805:02 99
声音简介

1949—2019,整整70个春秋。70年间,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国庆节前策划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浓浓的中国范儿,满满的正能量。报道,主题鲜明、点面结合、故事生动、数据翔实、案例典型、版式大气、文字讲究、图片漂亮,涵盖了新中国70年发展脉络、关键节点和重大成就。
崛起篇《崛起篇》以振奋人心的数据拉开系列报道大幕。7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近6年来平均每分钟就有近30人摘掉贫困帽子,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中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 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 稳居世界首位。70年间,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一代又一代人倾注青春和热血、共同托举起东方大国的新生命。 
小康篇.什么是全面小康?如果说“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那么“全面”则意味着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涵盖960多万平方公里,惠及14亿人民,包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70年来,全国就业人员数量从1949年的1.81亿上升到2018年的7.76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49年的10.64%跃升至2018年的59.58%。人均平均预期寿命从1956年的35岁增长至2018年的77岁。全面小康,是每个人过上实实在在的好日子。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工业篇,70年前我们能造什么?桌子椅子,茶碗茶壶。如今我们能造什么?“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一而足。70年间中国工业跑出了“加速度”。从1949年鞍钢第一炉铁水-奔腾而出到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第一 产钢大国,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生产线到汽车产量 稳居全球第一,从1958年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到彩电产量 占全球比重 超七成。不气馁、不认输,一代代中国人 踏上了产业报国的追梦之路。70年间,中国工业乘风破浪。工业增加值于2018年 突破30万亿元,70年总计增长 近千倍,200多种工业品产量 居世界第一,已成为全世界唯一 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
三农篇,每个中国人记忆中,都有很多这样的片段:土地改革、粮票、人民公社、大寨、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中央一号文件、杂交水稻……70年来,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中国“三农”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2264亿斤,人均粮食产量209公斤,无法满足人们的温饱需求。到了2018年,粮食产量达到1万3158亿斤,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截至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472公斤,比1949年增长1.3倍,守住了国家粮食安全底线,201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7%。中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灭(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外交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那时,中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外交也面临巨大挑战。
冲破西方世界的封锁和孤立政策,
(打开一扇窗去观察世界,也让世界观察中国)成为外交人的肩头使命。
此后,万隆会议,中国精彩亮相。
重返联合国,中国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一员。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展示了大国担当。
中国与苏联以及美国两个大国的关系 折射出时代风云变幻,令人无限感慨。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
以空前的活力与担当,展现独特的中国智慧与中国贡献。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
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科技篇
新中国诞生之时,百废待兴,科技基础,极其薄弱,很多领域
甚至是一片空白。在艰难的条件下,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
在极短时间内成立,随后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
制定了(国家首个科技发展)长远规划,一大批
科技创新成就由此诞生:
中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
第一枚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和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交会翱翔、
铁路网密布让天堑qiàn变通途、
蛟jiāo龙号载人潜水器创下7062米深度纪录。
回顾这一历程,你会感慨:岁月更改,创新者强。
开放篇
“东莞guǎn堵车,世界缺货。”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链条中 极其重要的一环。
中国制造、中国装备、中国建造、中国技术,
活跃在全球各个国家。
没有中国的世界-不可想象。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拥抱着全世界:
主妇的购物车里,装着各大洲的美食;
有车一族,关注着国际油价的涨落;
每到节假日,机场里满是兴奋的出境游团队。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
“中国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在开放发展中
积累的重要心得。 
生态篇
1949年新中国成立,陕西省汉中市 留坝bà县召开大会
号召山民 植树造林,姚yáo武臣积极响应。
自此,姚家五代人 历时70年深耕秦岭,直至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姚家的努力 是无数植树造林人的缩影。
从1949年到2019年,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
全部实现了 沙化土地逆转;退牧还草让
“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重现在内蒙古大草原。
在全球森林资源下降、气候变暖的今天,
中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 却连续“双增长”,
人工林面积 世界第一。
教育篇“全国文盲率高达80%,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
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只有11.7万人。”
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教育困局。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1.7%,小学净入学率99.95%,
初中阶段 毛入学率100.9%,高中阶段 毛入学率88.8%,
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48.1%。”这是2018年中国教育的“答卷”。
 70年不懈努力,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走过了很多
(发达国家上百年 甚至两三百年)的历程。
金融篇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三峡工程、青藏公路、杭州湾 跨海大桥、C919国产大飞机、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新疆达坂城风电场……
一个个事关经济筋骨和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大工程,
因为银行信贷支持而更加“看得见、摸得着”。
1984年11月18日,飞乐音响成为新中国第一只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资本市场 成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 标志性成就之一。
 与此同时,保险业也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渐渗透到
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2018年,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6897万亿元,风险保障功能充分发挥。
交通篇
回看新中国诞生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
全部是蒸汽机车;公路里程 仅8.1万公里,
其中铺有路面的仅占40%,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内河航道7.4万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仅2.42万公里;
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
和30多个只能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
如今,“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建成,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密织,
铁路营业总里程13.2万公里,
公路总里程484.7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4945条。
在(高铁营业里程、公路总里程、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等)指标上,中国均稳居世界第一。
健康篇
70年过去了,中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今天的中国,成功消除了天花、丝虫病、致盲性沙眼、脊髓灰质炎,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地方病严重流行趋势
得到有效遏制。到2018年为止,中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已达13亿4452万人。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医疗”,百姓就医行为有了深刻转变:线上挂号缴费、检测查询、家门口就能接受几千公里外名医的远程会诊。
从城市到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千千万万中国人
在追梦的路上意气风发。 
消费篇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还在努力摆脱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的情形,商品消费也主要以满足吃、穿等基本需求为主。
然而,到2018年,人们的消费更多从吃穿转移到
反映消费升级趋势的冰箱、洗衣机、汽车等耐用品上。
随着物质生活日渐丰裕yù,人们将消费的眼光
投向精神文化领域。“刷”美术馆、博物馆;
“打卡”亲子游、全家行;“抱团”学才艺、赏非遗……
“文化大餐”“体验消费”成为新时尚。
纵观70年消费变迁,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
伴随14亿人生活 奔腾向前,消费升级大潮将助力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区域协调篇
放眼神州,960万平方公里陆地上、300万平方公里海洋里
有着丰富多彩的面貌。然而也正是因为幅员辽阔的复杂性,
中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
在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带来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立足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做到东南西北中,全国一盘棋。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6.7%、7.8%、7.4%和5.1%。
东部地区“一骑绝尘”的增长格局逐渐被扭转,
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出各区域多头并进的局面。
 文化篇
7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仅有21座博物馆、55座公共图书馆、
896所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乡镇文化站几乎一片空白。
而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家、
文化馆站44464个、博物馆4918座,覆盖城乡的
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70年前的中国舞台上,全国仅有艺术表演团体1000余个。
截至2018年底,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达到17123个,
全年推出剧目上千种,演出收入152.3亿元,演艺市场规模
井喷式增长。70年间,中国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体育篇
上世纪50年代,“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掀起了新中国第一个群众体育热潮。广播体操的旋律、体育锻炼的身影,充分展示出新生共和国的勃勃生机。
从女排精神到乒乓精神、女足精神,
新中国体育的70年岁月承载了无数家国情怀与功勋荣耀,
也悄然融入万千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70年间,那些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体育瞬间,
标注着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的艰苦探索,
见证了新中国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
如今,它们已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赋予我们自信前行的精神力量。 
旅游篇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国对中国人来说,是大事难事。
1983年11月15日,第一批内地公民共计25人从广州出发
前往香港旅游探亲,被称为“新中国第一团(出境旅游团)”。
 70年,中国人出境游 越来越频繁,足迹越来越远:
从东南亚到整个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
最后到达南美洲和南北极。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人数也持续增长,
从1995年的0.05亿人次增至2018年的1.5亿人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市场。
重大工程篇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天,宣告中华民族从此 进入航天时代。
2019年7月19日,遨游太空近3年的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包括航空,航天工程在内,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两弹一星”、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高速铁路、三北工程、中国“天眼”、北斗导航……
一大批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
相继问世,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锐评

锐评形成思维,锐评构建逻辑。于闲暇之余收听时事热点,于学习之余积累作文素材!

by:陈祖望

人民日报锐评

非专业播音普通人读新闻自存

by:晨读与夜读

人民日报评论

每天五分钟,申论下笔如有神!记录每天申论素材打卡不备稿会有些许错误,请海涵!

by:考公申论积累

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部音频账号。秉承党报评论的厚土,我们向新媒体平台伸出小小一枝,期待与您一起见证复杂而深刻的转型中国。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

by:人民日报评论

人民日报朗读

带你了解人民日报,学习遴选,分享每天最新文章,学习语言结构。

by:每一天要笑

人民日报每日读

摘读人民日报评论,半月谈评论,学习强国评论,培养申论思维,积累申论素材。坚持每日更新。

by:陈九尧

人民日报夜读

这两年来每天看人民日报夜读文章,受到很多的启发,所以决定从2024年开始收集成集子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方便与有缘的朋友一起共学。

by:50瑄妈新生活

人民日报夜读

利用晚上的时间跟大家分享人民日报夜读的文章,希望我的声音能够让忙碌一天的你们变得轻松,快速入眠,迎接崭新的一天~奋斗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by:云朵味的冰淇淋my

人民日报夜读

书香润泽心灵阅读启迪人生与您共同品尝官方的励志与浪漫用温暖的文字温情的演绎每晚伴您入眠年少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

by:如花如笺

人民日报夜读

我们在白昼中奔波劳碌,追寻梦想,实现价值,而在夜晚,我们卸下疲惫的面具,让心沐浴在月光下,静静反思与沉淀。每一次深夜的独处,都仿佛是一场与自己内心的深度对话,让...

by:七月月_J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