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界限感的父母,养不出幸福感的孩子

2019-11-03 06:55:0011:24 63
所属专辑:父母课堂
声音简介

电视剧《小欢喜》因细腻又现实的情节,刷爆全网。剧中陶虹饰演的母亲宋倩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宋倩是一个多金又传统的家庭妇女,北京有五套房,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就是这样一位衣食无忧的母亲,并没有化着精致的妆,穿着漂亮的衣服过志得意满的人生,而是选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宋倩对女儿的教育可以用“控制”来形容。周末,母亲难得开明,没有把女儿关在房间写作业,而是带她去看了一场电影。观影过程中,两人谈论剧情,女儿无意识地透露出自己看过这部电影。母亲一下子火了,拉着女儿冲出了影院,对着女儿咆哮,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即便女儿考试拿了第二名,她也是一幅冷冰冰的样子,语气冷淡地说,才考了第二名,有什么好高兴的?她严格控制前夫和女儿见面的次数;不允许女儿进行任何的娱乐活动;在她的房间里装上整面的隔音墙……在她偷偷修改了女儿的高考志愿时,女儿终于奔溃,选择去跳河,这样就可以彻底摆脱母亲的控制。看完宋倩对女儿的教育后,网友大呼真实,这不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吗?

 

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女儿过得很累,母亲更累。父母想当然地以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就是满满的爱,从来没有想过,或许对孩子来说却是满满的压力。

 

父母觉得把孩子全部的人生规划好,让孩子按照既定的轨迹走,少走弯路就是爱,从来没有想过,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他说了算。

 

 

高中毕业后,我想去大城市,见见世面。父亲非要逼迫我去新疆,原因也很简单,毕业后好就业。他还干涉我报专业,我想报汉语言文学,他说不行,毕业后不好找工作。那是迄今为止我和父亲关系最不好的一段时间。后来,我乖乖就范,去了新疆,也报了一个并不喜欢的专业。但从那以后,面对人生的所有决定,我都不会再告知他,和他商量。大学毕业后,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我来到北京,做着跟文字有关的工作。我拿回家一本杂志,杂志上发表了数篇我的文章,慢慢地,他认可了我。后来,他总是表现出很失落的样子,常常自责,当初不应该干涉我做决定。毕竟,这是我的人生,我有权力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跟我一样,被父母左右人生选择的朋友不在少数,但有些可就没我这么幸运了。某朋友,大学毕业后,被父母安排进了医院。可她并不喜欢医院的环境,更不喜欢这份工作,但在父母眼里,这份工作体面又稳定。她经常在我面前抱怨,却又无能为力。她无数次想过要换工作,可是每次提到这个,父母就长吁短叹,埋怨她不懂事,各种诉苦,弄得她很内疚。就在几个月前,她还是离开了医院,不是她说服了父母,而是她得了抑郁症。长期待在不喜欢的环境下,又从事着并不喜欢的工作,久而久之,她就抑郁了。现在她一直在家调养身体,父母悔不当初。父母爱她吗,一定是爱的。

 

心理学家李雪在《当我遇见一个人》中提出,界线,可以说是中国人最缺乏的概念之一。

 

悲剧的发生,正是因为父母没有掌握好和孩子之间的界限。

 

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自以为是的爱,如果没有和孩子分清界限,过多干涉,给孩子留下的更多是伤害。

 

父母总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吃点苦。可是,有些路注定是要一个人走的,父母只能陪伴孩子一程,不能陪伴一生。

 

所谓的“为你好”都是一种托词,是在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人生和精神。

 

罗振宇说,以前认为,父母是比孩子早出生的人,所以有责任把经验,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但是现在可能得倒过来想,孩子是比父母活得久,死得迟的人,父母提供的任何经验和技巧都不足以让他应付未来社会。

 

总有一天,孩子需要独自应付世界,挑战世界,如果父母一再庇护、干涉,孩子没有养成独立的人格,良好的习惯,该如何生存?

 

 

有一位女性朋友,二十几岁的时候,谈了一个男朋友,彼此都很恩爱。就在她把男朋友带回家时,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被迫分手。后来,她又谈过几段恋爱,但都没有维持多久,无疾而终。甚至她带新的男朋友回家时,父母会告诉她,还不如第一次带回来的那个男生。她很纳闷,既然第一个男生不错,为什么当初要横加阻拦?今年她已经三十了,父母催得要命,她自己也着急,但始终没有遇到合适的。这时候,父母又回过头问她,当初那个男生结婚了吗,其实那个男生挺好的。朋友没好气地说,人家孩子都有了。我一直调侃说,她不找男朋友的原因是在跟父母赌气,或许她的父母也这么觉得。但朋友说,她真没有,她有努力过,但唯独在爱情里,努力是没有用的。她没有抱怨过父母,但父母却一直觉得愧对女儿。要是当初没有阻拦,或许女儿已经找到归宿了。

 

在中国式的家庭关系里,只要父母尚在人世,似乎总是会通过种种方式干涉孩子的生活。

 

上学的时候,干涉学习;毕业以后,干涉工作。

 

谈婚论嫁时,干涉婚姻;有了孩子后,干涉孙子的教育。

 

中国父母一生都很忙碌,要么是忙着工作,要么是忙着教育孩子。

 

孩子是中国父母的全部,甚至是生命,在孩子面前,父母是没有自己的。

 

他们把这种牺牲理解为爱,但其实真正的爱可以亲密,但不能无间。

 

纪伯伦在《致孩子》里写到: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中国父母从来都理解不了,孩子不止是你的孩子,他还是一个独立的“别人”。父母痛苦,孩子不快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把孩子当成“别人”,没有界线感。

 

 

在中国父母面前,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一切都要按照父母安排好的走,不然就是不孝顺不听话不懂事。

 

有人说,面对父母,自己压力很大,总是担心做不好,会有愧疚感,久而久之在父母面前,自己就变得不快乐了。

 

我相信,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痛苦,是无数中国孩子共同的痛苦。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里写道:“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父母可以给予建议,但不要横加干涉,放任孩子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毕竟,孩子不是父母梦想的载体,也没有义务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梦想,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孩子追逐他的梦想。

 

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妨多一点界限,别让自己的无微不至伤害孩子,也别让爱成为一种压力。

 

有句话说得很好,父母对于孩子的决定,尊重但不强求;父母对于孩子的生活,祝福但不打扰;大胆放手,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启学之家,让我们因为爱和梦想,一起前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界限感》

亲近地保持距离,才是恰当的交际方式。完美解答全民热议话题“我凭什么要帮你”,让内心善良却不擅长交往的人实现理想的人际关系。做一个迷茫时代的聪明人,不要成为你讨厌...

by:CV唐谨言

教你提高婚姻中的分寸感和界限感

爱需要有适当的“距离”,但不要“疏离”;关系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即使是再亲密不过的伴侣,也是两个人。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属于自己的部分,也有属于两个人共同...

by:早启课堂

没有原则的父母,教不出有教养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心,是正确教养的前提;孩子未来的成功,最终拼的是人品;完善的性格,是父母一点点给的;情绪控制,彰显孩子良好的教养;拒绝拜金主义,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

by:柯荧莹

界限

这是一本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书中给出了一份关于如何理解和建立人际界限的全面指南,并给出了如何坚持个人界限的建议,如果你觉得你在设定界限时感到特别困难,建议您...

by:心之所向乐于分享

界限

没有人会主动揣测你的委屈,当原则不断被人打破,你需要克服内疚,设定界限明,明确且不带歉意地表达你的诉求,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本书将教会大家如何在...

by:宝姐姐的幸福秘诀

界限

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你无法取悦满足所有人,不必时时刻刻与他人共情14年资历心理治疗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人际关系受困的人找回原则和主动...

by:MY雕刻时光

界限

同学岳树青,是诗人,是歌手,是词曲作家,这是他大学期间的诗歌,在一起学习时候答应有空的时候录曾音频……《界限》对于作者来说,不亚...

by:TT遇见最美的自己

没有教不好的娃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9堂课43个步骤,帮你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by:Joyce_Vileo

《界限》

耶格大学每月推荐书籍�之一《界限》没有人会主动揣测你的委屈当原则不断被人打破你需要克服内疚,设定界限明确且不带歉意地表达你的诉求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

by:ALYG公益商学院

《界限》

没有人会主动揣测你的委屈当原则不断被人打破你需要克服内疚,设定界限明确且不带歉意地表达你的诉求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by:小宝小宝我爱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