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6—泰山不会接受

2023-08-19 09:10:4409:40 665
声音简介

(六)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注释】

旅于泰山:旅,指祭山。泰山在鲁,按周礼,只有周天子和鲁之国君才可以祭泰山,季氏属于僭礼。

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

女弗能救与:女,读rǔ,同汝。你不能阻止吗?

曾:读音zēng,难道的意思。

【解读】

季孙氏要去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会接受这僭礼之祭吗?”

【感悟】

泰山不会接受

季氏僭礼祭泰山,在孔子看来是不应当的。不仅僭礼,而且会给自身带来灾祸,尽管季氏的行为不当,但孔子绝不是幸灾乐祸之人,冉有此时在季氏处为官,是以孔子让其设法阻止季氏。

但是,冉有其人正如孔子评价的那样:“求也退”,有些怯懦保守,不够积极作为。孔子认为,面对这种僭越礼制的事情,冉有一定要正确的表现,冉有却说“不能”,这就是孔子认为的“见义不为,无勇也。”于是孔子感叹:连林放这样普通大众都问礼、知礼,泰山之神难道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此语,既是在感慨泰山之神不会接受这样的僭礼之祭,也可以看做是孔子在教导冉有,该怎样进言来说服季氏。孔子心之诚、德之厚、语言之艺术着实令人敬仰。

中国人心目中的神,是有基本标准的,那就是“忠信正直,死而为神。”怎样可以称之为“神”呢?在中华文化的认知中,忠于正道、信于民众,并且持之以恒、始终如一、至死不渝,这样的行为表现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人们把具有这样特征的普通人,称之为神,长久地敬仰和纪念。分布在各地的,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纪念碑、雕像等,包括庙宇佛寺道观等,都体现了人们的敬仰之情。不仅对人是这样,对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等等生养的我们的世界,中国人都在敬畏的同时,相信它们会带给我们生命、生存和发展兴盛,人们会按照自己的美好意愿,赋予世间很多事物以灵性,把它们当做神一样的存在。由此我们肯定,泰山如果有神,那也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定然不会不分善恶,不知礼,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神了。

中国人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似乎就是最高的神了,天是什么?天在哪里?天就是世间万物的总和,实质上就是传承文明之光的人文精神的象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论语·八佾篇第三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by:绘怡

功夫哲学论语八佾第三

功夫哲学论语八佾第三,每日更新一集。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八佾第三——論語章句集註

春耕園學校馬培路老師主講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

by:春耕园书院

《论语·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钟茂森博士融汇儒释道三家国学智慧,全方位地诠释,让人别开生面

by:沈德斌

双语论语/论语中英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

《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

by:小陀螺Yavi

大墙内《论语》八佾讲座儒家书院小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

by:听友71888815

《论语---八佾篇第三》诵读---君子吉

国学儒学经典诵读《论语八佾》篇。

by:君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