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任性的逻辑怎么破?

2019-11-27 17:22:0220:38 4181
声音简介

那么,我们怎么避免孩子任性呢?

 

第一,对孩子的要求做全面、准确的思考

 

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是想短平快地找个办法应对过去就算万事大吉。其实不然,孩子从执拗期开始,他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就算度过执拗期,孩子显得不再这样执拗,但是,他的自我意识永远不会再退回到小baby的时候。孩子越来越有主见,带给父母的挑战会持续下去,这意味着家长需要升级自己的应对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依然用对待小baby的方式对待逐渐长大的孩子,我们都常常念叨着要跟孩子一起成长,这句话特别容易变成一句口号。殊不知,很多父母在这个地方就开始掉队。

 

既然咱们前面说,孩子的任性,是执着于自己的不合理的要求,那么,我们要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要求的合理性做出准确判断。也许你会说,太夸张了吧?孩子的要求,我瞬间就可以判断出来啊,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

 

有些要求,我们能明显地判断出不合理。比如,肚子痛的时候吃冰激凌,或者深夜三点要去游乐场。然而,生活中还有很多模棱两可的要求,需要家长认真地去判断。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比较贵的玩具,给买还是不给买?买或者不买,都能讲出理由,那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教育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但是,在面对这种两可之间的要求的时候,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根据当下的情绪就做出了判断,这并不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这样冲动的决定,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后悔,下一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因为心情和氛围的不同,也许会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稳定而又准确的判断呢,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方法。

 

就是首先把自己感觉模糊、不确定的、特别犹豫的判断记下来。记在哪里呢?因人而异,有人习惯于记在心里,而有的人喜欢记录到本子或者手机上。总之,这个方法看个人的习惯。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才是重点,那就是把这些不确定的判断拿出来,当做一个案例,反复揣摩、论证,列出正反两方面的理由,然后反复权衡,最终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立场。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小孩要玩纸巾,而且是扯很多说是要搭鸟窝。到底让不让孩子玩呢?你就会发现,很多家里人常常对此态度不一,而且同样一个人,也可能今天限制,明天放任,后天批评,态度上前后不一致。

 

有一位妈妈,就用了这个方法,把理由全部罗列出来。

 

反对理由:浪费资源;孩子可能会养成不爱惜东西的习惯。

支持理由:孩子玩一次纸巾,成本也就几毛钱;孩子的玩具,无论是木头的、纤维的还是塑料的,也都很消耗资源;孩子玩纸巾展现出的创造力最珍贵;孩子只是这个阶段玩纸巾,时间不会持续太长,不至于因此养成不爱惜东西的习惯。

 

这位妈妈反复比对了支持和反对的理由,最终,决定不限制孩子玩纸巾。

 

孩子的很多要求,不能用对错来形容,只能是每个家长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育儿观,做出一个理性的价值判断。

 

当她认真地做出这个决定,心里就会收获一份笃定。不管她心情怎样,或者是周围人的压力,她可以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立场。

 

你会发现,如果持续用这个办法,把孩子所有的要求都想清楚,确定自己的教育尺度,并且很坚定的回应孩子。双方的矛盾冲突会减少一大半,跟孩子相处的时候,父母的状态会非常稳定,几乎可以做到气定神闲。

 

第二,让孩子形成清晰的边界。

 

咱们前面说了,父母首先要对孩子要求的合理性做出准确判断。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清晰地把这些信号传递给孩子,帮助孩子形成清晰、细腻的边界,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同时,孩子也需要学会谈判和表达自我。

 

举个例子,在我小侄女两岁多的时候,我们一起看《猫和老鼠》,有个情节我们都觉得特别有意思,猫拿着一把大剪刀追老鼠,结果误入鸡窝,把母鸡的尾巴剪掉了,于是,愤怒的母鸡又追着把猫的尾巴也给剪掉了。小侄女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一个游戏,追着我剪尾巴,我假装吓得东躲西藏,她乐的前仰后合。过了一会儿,我说,好了,现在轮到我剪你的尾巴了,小侄女立刻哭了起来,还捂着自己的小屁股,仿佛真有个尾巴一样。看到孩子哭了,姥姥就急切地安慰孩子:别哭,不剪你尾巴,不剪。小侄女一听立刻放松了,收起了眼泪。但我马上对她说:那可不行,你剪了我的尾巴,就得让我剪你的尾巴。要不我就不玩了,然后学着小朋友的样子嘟着嘴。小侄女一听,又哭了起来,还是嚷着:不能剪我尾巴。

 

我坚定地摇摇头,默默地等着她。过了一会儿,我问:还玩剪尾巴的游戏吗?她马上说玩。我重申,那要让我剪尾巴哦。她还是不情愿。我们这样僵持了一会儿,我劝解到:剪尾巴又不疼,你怕什么呀?再说了,你都把人家的尾巴给剪掉了。我假装很委屈的样子,她破涕为笑。看得出,她也是经历了一番内心的挣扎,最后决定跟我继续玩游戏,我们就开始欢乐地追逐起来。

 

虽然她心里接受了,但我真剪她尾巴的时候,她还是很心疼的样子。不过,我们永远不要低估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来回追逐了几个回合,她突然对我说:姑姑,你能把我的尾巴给我安上吗?

 

听了这个,我眼前一亮,立刻答应了,好呀好呀。没想到她要求还很多,让我给安个大的,再安个小的。于是,我们的剪尾巴游戏就这样发展出一个环节,剪了尾巴,再安上,再剪掉,再安上。这个游戏我们玩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的过程非常欢乐。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当我们温柔地坚持,拒绝了孩子的任性行为,经历一个内心的挣扎过程,她不但能接受,还能身段柔软地跟大人谈判,提出安上尾巴的要求,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智慧。

 

就像前文提到的孩子,到了三年级还不会吃饭。其实,当初如果坚持不喂他,当所有的大人协同一致,经历短暂的阵痛和挣扎,他必然会学着自己吃饭。一味地对孩子妥协,放任孩子的任性,反倒积累出一个大问题。

 

很多类似的事情,应对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期间必然经历各种磨合,非常考验家长的耐心。有时候,光准备好方法还不够,还要准备好态度。

 

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要做到温和而坚定,温和对人,坚定对事。这个思路咱们前面已经讲过,用不带敌意的坚决,去面对孩子。

 

这里我们再来举个例子。很多年以前,我还在读研究生,放暑假之后去舅舅家,舅舅见到我像见到救星一样,说:你快管管这个孩子吧。他说的孩子,是我的小表侄,当时四岁,每天在家里耍赖。比如,早晨喊他洗脸吃饭,他就会说:洗脸就不吃饭,吃饭就不洗脸。我舅舅竟然答应了,孩子却得寸进尺地要求,想让我吃饭可以,你得先给我买个零食。

 

于是,为了让孩子吃饭,就做了两个妥协,不光不用洗脸,还得买个零食才行。我见状对孩子说:饭不用吃了,脸也不用洗了。然后,我们全家就开始吃饭。这个孩子彻底蒙了,他此前就用这么不合逻辑的要挟,已经在舅舅家里横行了半个月,突然就不管用了,整个人都愣住那里。

 

过了一会儿, 我给他一个台阶下,喊他过来吃饭。从此以后,再不用这个理由谈条件了。

 

我要说一下,为什么开门能允许孩子慢慢开,而玩游戏,一个虚拟的剪尾巴的游戏,为什么不让着孩子呢?我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我会问自己: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怎样?开门这件事情,孩子能很快学会,就算今后她来开门,也会很快,而且学会了一项本领。而玩游戏,如果孩子总是要求特权,那么,她跟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就会不断地破坏规则,这反倒会影响她的玩耍质量,所以,哪怕她最开始不高兴,我也坚持不让步。

 

第三,认真对待孩子的诉求。

 

当然,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视分寸、有弹性的事情。绝对不只是答应和拒绝,在二者中间,更多的是协商和谈判。在这个区域,我们引导孩子柔韧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曾经观察到一个三四岁的小朋友跟妈妈的协商过程。

 

孩子说:妈妈,我想吃冰激凌。妈妈说:不可以。孩子问:为什么不可以啊?妈妈回答:因为你肠炎刚好,还不能吃。孩子退了一步说:妈妈,那我吃个小布丁可以吗?妈妈说:不可以。孩子又问:妈妈,你买个小布丁,就给我尝一口行吗?我真的很想吃。妈妈依然说不行,孩子有些沮丧,沉默了一会儿,问妈妈: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吃冰激凌?妈妈说:等你肚子不难受了。孩子说:妈妈,要是明天我好了,你给我买一个好吗?妈妈说:好的。孩子说:妈妈,我最喜欢巧克力味的,你能给我买吗?妈妈说:可以。

 

我当时看到这个场景,心里说:这个孩子的谈判技巧真够到位的,他身上有一种很少见的从容而又平和的气质。后来跟他妈妈聊天,这位妈妈说,平时很注意倾听孩子的要求,不管是什么样的要求,都会认真对待,会协商到双方满意为止,所以,拒绝他的时候,他通常不会着急。

 

这个地方让人心生感慨,我常常见家长说:有要求你好好说,哼唧什么?其实,常常是孩子好好提要求的时候,大人对待孩子的方式过于急躁,缺乏耐心,使得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无法像这个孩子那样从容。

 

当然,孩子的任性要求我们要驳回去,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做出榜样,不能任性。其实,大人任性的时候还是蛮多的,比如,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一转念说,我有事情,改天吧。还觉得自己理由特别充分。

 

我在跟我小侄女相处的过程中,因为我的专业缘故,带动全家都特别重视孩子的请求以及对孩子的承诺,答应的时候非常谨慎,答应就一定做到。比如,我答应去她家陪她玩,哪怕下大暴雨,我也会赶过去。甚至有一次因为答应带小侄女去海边,但中间有事改变行程,跟他解释,她也理解。到了下午,她提出要去海边,因为当时事情已经办完,我们又专程带她去了一趟海边,虽然来回路程要四个小时,但我们认为为了对孩子的承诺值得这样做。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会非常信任大人。只要我们答应了她,她从来不会追问:是真的吗?因为她知道,凡是我们答应的,都是真的,我们不会骗她。

 

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就是陪孩子从任性的原点出发,逐渐找到自己行为的边界,能灵活地沟通和谈判。一个孩子做事情有原则,有弹性,有分寸感,善于合作,能照顾到他人的愿望和要求,通常,随着孩子长大,都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交往的本领,是我们发给孩子的一张通行证,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总结:

 

孩子天生都是任性的,特别是执拗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我们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不要被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所绑架。

 

父母在这时候升级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学会对孩子的要求的合理性做出准确而又稳定的判断。然后,温柔地坚持,把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挡回去。同时,永远尊重孩子表达的权利,认真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相处的过程中,让孩子建立清晰的边界,学会坦然的表达,学会换位思考。这是我们对孩子最真诚的祝福。

 

作业:你是怎样判断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的呢?请试着举三个例子,并简单说说理由。期待你的分享。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汪汪_3z

值得反复听

1387584amxu

为什么前面的音频都没有文本呢?

猜你喜欢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丨逻辑学入门书

本书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清晰易懂,注重严格的推论训练和逻辑的应用功能,使逻辑初学者在学习时可免于枯燥无味。此书别出心裁,采用独创的对话体,有如拉家常,将高深的逻...

by:联合读创书院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

"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曾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思想界风行一时。殷海光即是深受这波学术思潮影响的学者之一,本书正是他长期钻研的心得之作,对一般初学者容易...

by:东篱村居

逻辑新引·怎样辨别是非

《逻辑新引》作为一部逻辑学通俗著作,是台湾学者殷海光先生多年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结晶。本书以独创性的对话体裁,使逻辑初学者免于枯燥无味和不得门径之苦,循序渐进,...

by:我家住在黄土地

神之任性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基于西方神话时代到中世纪初叶的史诗奇幻冒险文。时代背景是比较艰苦的国王和公主都要啃卷心菜的黑暗时代,而不是文艺复兴后的奢华时代。所以就不要找...

by:大神互娱

逻辑

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只看到表象,直击本质,揭示表象背后蕴含的底层逻辑,让我们在千变万化的复杂世界中如鱼得水,在日常生活中很有实操性

by:温暖明媚的阳光

逻辑

《逻辑》一文中,构筑了一个混乱的世界,诡异莫名的凶杀,无法解释的案件。但这一切发生的场景却又安排在了最纯静的地点——师范学院中。强烈的对比与视觉冲击让人感到目...

by:晋麟同学

象数易学与逻辑|数学逻辑

【内容简介】2014年初,《《象数易学与逻辑》(续)》作者出版的《象数易学与逻辑》一书是从“象数易学”的“象数”逻辑的“象表意”、“象数表意”、“象形表意”的模...

by:大吕文化AI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