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试听】王阳明丨 心外无物:看王阳明如何颠覆你的认知

2019-11-14 16:27:4118:16 8.6万
声音简介



正文  

  在近几年,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中间,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就是王阳明。那么今天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王阳明的智慧。

 

    我们在学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没有人能绕得开王阳明,王阳明应该说是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史的一个符号。近几年以来,关于王阳明的很多书,包括关于他的各种讲座层出不穷,某种程度上是王阳明热。

 

    在王阳明的整个学说中间,很出名的一个命题,就叫“心外无物”。但是如果我们问这个社会上有谁能够真正了解了心外无物,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会。王阳明心外无物究竟要表达什么?在一般人看来,心外无物这个命题,似乎有点荒唐,为什么这样说?你比如说我们看能看多远?我们听能听多远呢?我们手能触摸多远?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经验的世界是非常有限的。那我要问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我们的心没有观照到的东西,难道他就不存在吗?

 

    你比如说宇宙烟波浩渺,有太多不知道的星星、不知道的星体,或者宇宙未知的秘密,我们都没办法看到,我们的心都没办法关注到。难道我们心没有关注到的,我们眼睛没有看到的,他就不存在吗?那很显然,无论是我们看到还是没有看到,无论是我们关注到还是没有关注到,他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王阳明就恰恰告诉我们“心外无物”。王阳明为什么这样说?显然,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肯定不是信口雌黄,他讲这句话实际上有他自身的逻辑,以及他对整个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那么今天,我们就借这么一堂课给大家做一点分享。

 

    王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传习录》里面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故事的原文给大家分享一下,叫“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翻译过来就是有一次先生在南镇这个地方游玩,与他同行的一个朋友就指着山上的一个花,就问阳明先生:您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可是这束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无论是我们看到它还是我们没有看到它,这个花都存在,可您为什么说心外无物呢?这个朋友对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就提出了批评。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就回答说:你没看这个花时,这个花与你的心同时是寂静的。言外之意就是你还没有分别它,当你没有关注它的时候,你没有起心动念,或者这个花本身没有进入你的眼帘,这个时候叫“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当你看它的时候你就起心动念了,这个花的颜色才在你的心里边呈现出来。阳明最后的结论“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阳明说,由此来证明你不用心的时候,这个花和你的心同时是寂,没有对他进行分别;当你的心一分别的时候,这个花是什么颜色或者这个花是什么样子,它才呈现出来,可见这个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是王阳明先生对他观点的一种维护,或者叫辩解。如果我们今天来看,阳明先生在这个记载中间对他的观点,应该说论述的不是那么详细。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我们今天到底该怎么看,因为我们的古人在当时啊,他有他自己说话的语境和表达的方式,500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在重新阅读《传习录》,阅读阳明先生著作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今天的一套话语体系、逻辑体系和表达方式重新来诠释,这样一诠释呢,我们就可能更清楚明白的了解王阳明,了解阳明先生到底想说什么,我们了解之后,我们才能谈阳明先生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对我们的人生、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那么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到底说了个什么问题呢?我们人这一生基本上讲有三大问题第一个就是我们要研究世界是什么。大家想想,我们之所以看到桃子就能吃,但是看到有些东西,毒草我们不吃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得搞清楚。我们利用煤、利用石油,我们发展物理学、发展生物学、发展化学等等。我们人类如果想很好的生存,一定要了解世界是什么,比如《神农本草经》有几百味草药,它们的属性是什么,产地是什么,如何炮制,它的药性是什么,它解决什么疾病。这种学科它建立在“世界是什么”的研究。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是什么。大家读《道德经》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老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明确地提出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当然,“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不仅是苏格拉底的名言,同时也是雅典拉斐尔神庙门口写的一句话,应该就代表了古希腊的哲学家所思考的一个永恒问题,就是认识我们人类自己。人到底是什么?这对我们人来讲,是一个终极的命题。康德讲了三大批判,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可是康德到了晚年的时候,他自己写文章总结,他说其实我写的三大批判,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就是人是什么。我们只有对人是什么做了精深研究和思考以后,我们才能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幸福。如果我们对自己是什么都不了解,我们没办法很好安排我们的生活。

 

    第三个就是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大家想想我们是人,我们要研究人自己,这就叫人是什么。我们生活的宇宙中间,我们研究天地自然是什么?包括各种物理学化工啊等等,这就是世界是什么。可是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这又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问题,我们只有正确地建立了人和世界的关系,人类才能过得好,才能发展得好。比如说人类在满足自己欲求的时候,去开采矿产资源、去砍伐森林等等,人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经过长期以后,忽然发现人类的环境是有承载力的极限,当我们超过这个极限以后,自然环境会变得极其恶化,最终人类毁灭的将是自己。如果我们总结为什么会出现环境的恶化,究其原因就是人类没有很好地认识到世界和人类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那么我们就能够正确地采取行动,正确地处理好人和外界的关系。

 

    那么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世界对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人和世界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阳明先生的心外无物这个命题,他其实不是思考世界是什么,主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在人和世界的关系当中,外部的环境会不会影响到人,或者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人,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由谁决定的?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心外无物其实是讲在人和世界或者人和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上,外部的环境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不是由外部的环境和人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内心决定的,他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谈的“心外无物”。

 

    为什么阳明先生特别会谈到这个呢?我们中国哲学特别的一个大的传统,就是一直在人的心性上去下功夫,所以我们有些人把中国哲学称为心性之学。我们如果观察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间,普遍存在的状态就是,人们一旦遇到问题以后,大家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推卸责任,指向外界。我们很多人一旦出了错以后,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去反思问题的人有,但是不是那么多,他就会天然得去指责外部。你比如说,有的小孩这次没有考好,你问他你为什么没有考好啊?他如果说我没有复习好,我自己没有读,没有努力,我去打游戏了,没有好好听老师的话,这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孩子。大多数的孩子,他就会告诉家长,因为考试的时候,我们老师就站在我身边,这个监考老师在我身边的时候影响我的发挥,或者说这次老师出的题目有问题等等,把自己考得不好的责任推向外界,推给老师,这是人的一个天生的倾向。但是呢,我们要冷静的分析,外部的一个事情,或者外界的环境,或者外部的人,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有多大,或者产生不产生影响,根本上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更进一步,环境他的意义是由我们人赋予的,也就是说环境重要不重要,外部的事情重要不重要,有的时候不是由他决定的,是由我们人来决定的。你比如说我们遇到了顺利,或者遇到了坎坷。当我们遇到坎坷了,这到底是个好事还是个坏事,不由这个坎坷或者说这个挫折说了算,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大家知道一首歌叫“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如果我们自己非常强大,我们就把这个坎坷这个挫折当作一次考验和洗礼。我们会在这个坎坷和挫折中间吸取教训,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经的起风雨的考验。

 

    外部的环境有没有意义是由我们人类自己决定的是这个人赋予了外界的意义,而不是这个外界的意义决定了这个人的看法。如果我们再看我们人类历史的时候,我们太多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反而把很多问题的责任推给外界。你比如说在我们中国历史其中有一个词儿叫红颜祸水,很多皇帝因为找了个美女在身边,结果是荒于朝政,结果引来了战乱。这个时候我们得出结列了,说红颜是祸水,是这样吗?如果按王阳明先生说的话,叫心外无物。也就是说你皇帝沉湎于酒色,是红颜错了还是你心动错了?比如说李隆基,实际上李隆基和杨贵妃他的爱情,白居易还专门写诗,读诗的时候很凄美。但实际上前期的时候,他还是非常勤于朝政的,有一番抱负。所以大家知道开元盛世,应该很好的体现出来,国力非常强大,但是后来他自己就开始倦怠了。在这个时候遇上了杨贵妃,后来甚至自己的全部的身心,或者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这个女人身上。一个帝王,他一身系天下安危。当他大部分时间用在女人的耳鬓厮磨上,对国家的政事、对整个人际的考察就会出现失察,还任用了杨贵妃的这个哥哥叫杨国忠,本来杨国忠不是将相之才,因为爱屋及乌启用他之后,应该说整个人事上也出现了混乱,安史之乱有了可乘之机。

 

    这个美色影响到不影响到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不是美色决定的,而是用我们的心决定的。有的人见到美色了,他就不动,柳下惠坐怀不乱,这在历史上有清晰的记载。一个人动心不动心,不是取决于美色,是取决于我们自己,当你不能把持自己的时候,是自己错了。

 

    所以心外无物,实际上解决的是世界和人的关系是什么,或者说世界或者外部的环境对人产生不产生影响,产生多大的影响,归根结底不取决于外物,取决于我们心有没有一个把持的定力。在这里,我特别想穿插一个清代的蒋坦,他写的一个笔记,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就发生了情愫。到了晚上的时候,他睡觉的那个窗户旁边有芭蕉。晚上下雨的时候,细雨滴在了这个芭蕉叶上。如果我们一个正常的人当自己躺在床边,哎呀,那个“风也萧萧,雨也萧萧”,是一个非常浪漫而惬意的场景。可是因为他涉及了一段不明不白的感情,内心里边正在煎熬,正在焦灼、正在挣扎、正在痛苦和烦恼。这个时候他听到“风也萧萧雨也萧萧”,内心里面都急躁不安,大家知道这是他内心里的折射。结果他就写了一首诗这个诗呢。不严格啊,就是个顺口溜,就写的那个芭蕉上:“是谁无事种芭蕉,风也萧萧,雨也萧萧。”这句话的意思是,是谁闲着没事把芭蕉种到我窗台下,导致我晚上睡不好。其实一个抱怨的话。结果就这几句话被那个姑娘看到了,人家姑娘也写了几句话,叫“是君思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事情怪谁呀,都怪你,是你自己闲着没事非得招惹人家,招惹了以后,你又开始觉得各种关系处理得不明不白,导致带来很多烦恼。那怪谁呀,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我们今天客观的分析这个事,“雨萧萧风萧萧”这在不同的人看来,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你可以视为浪漫,可以视为惬意,可以视为美好,也可以视为烦恼和折磨。究竟怎么看不在风萧萧,不在雨萧萧,就在你的心。如果你内心里边很多痛苦纠结挣扎,它反射在“风萧萧雨萧萧”上,你都觉得吃也不好,睡也不好,其实不怪人家都怪自己。

 

    所以阳明先生讲的“心外无物”,他其实就揭示了一个真真切切的事情,就是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很多是我们心灵的投射,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呢,我们更能体会苏轼写的一首诗《定风波》,开始两句话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就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我们会面临好多外部的杂音,当外部的杂音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你受不受干扰?比如说一个人,这一辈子准备搞学问了,结果身边的人告诉他,赚钱多好啊,当官多好啊,这就是杂音。你能不能守着你的初心,一辈子在学问上钻研下去,这就叫“莫听穿林打叶声”那么不听穿林打叶声,不为所动、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就需要一个人强大的内心和极强的定力,在各种扰动中间能够自己做主。这对我们一个人的修为特别重要。

 

    讲在这里以后,特别想给我们今天的朋友说几句话。当今的社会,在互联网的时代,真的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内心里边急躁之风就会浮现出来路怒族、暴怒族,各种容易产生争执的越来越多。其实就反映了我们今天在整个大环境下边,人的心就开始躁动起来了,越是外部的环境节奏越来越快,我们越应该保持自己的定力。所以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是一句对我们极有启发的话,他告诉我们,面对外部的各种诱惑或者挫折,我们怎么样看它,归根结底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外部的环境无论是顺利,无论是不顺利,无论是坎坷还是挫折,这些所有的东西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怎么认识他,我们怎么赋予他意义,归根结底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也愿我们每一个朋友都有一个强大的内心,认定了自己该走的路,是利国利民的路、利于社会的路,是最适合自己的路,认定了之后,也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49981kcak

郭老师,怎么学心学可以治疗焦虑症

听友117969850

很好奇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郭老师分析的太详细了对我一个小学生水平的人来说 简直不要太明白

无味真味

心外无物。 知之在就没有薛定谔的猫。 全法界,不过是性海中之小物尔。

无味真味 回复 @无味真味

心知之外,猫儿不成。

无味真味

内圣外王,心只有无染了,才能实现“心是旗帅气血从之”。

粉粉猫小姐

想多听听国学

猜你喜欢
王阳明的一生丨阳明心学丨成长必修课丨王阳明的大智慧丨哲学

有人说,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读懂了王阳明,你将受益无穷。王阳明的一生伴随他创立的阳明心学,诠释了儒家、释家、道家三家之大成,成为公认的一代圣哲。本书将...

by:萧亦山_时光俱乐部

王阳明心学实用大全书丨解密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句精辟,字字戳心悟透其理,人生顺遂践行其道,成功不难内心强大的光明之学成功修身的智慧之源知行合一的神奇力量人生失意时,困难重重时心烦意乱时,走投...

by:天地不二

阳明天下:王阳明传

他在祖母的天神之梦中“从天而降”。《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让他从此得名王守仁。平顺的人生中,他掀开了不凡的命运。在他眼中,科举并非第一要紧事,天下最要...

by:有声野马

云柯说阳明 | 王阳明和阳明心学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by:九合天下

王阳明

五百年来,唯一做到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之圣人!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用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全歼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成为闻名全日本的战争英...

by:子航管理

王阳明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圣人的一生,逗比搞笑的童年让你发现原来圣人也这么可爱。本专辑只作为练习使用,不做商业用途,若涉及版权问题,请私聊主播沟通

by:赤诚卓玛

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

by:美文精粹

王阳明

尝试以评书的形式介绍王阳明的一生,但是绝不落入传统评书的窠臼,没有套路,直接历史,讲述真实的历史人物

by:天权国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