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96期:余生,做一个“冷漠”的人

2019-11-27 08:00:1511:50 3382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哲学家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可以说,很多人的自信或自卑,都来自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

 

他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称赞而自恋好久,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批评而自卑不已。

 

但其实,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我们没必要活成别人眼中的自己,也不必因他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一辈子很短,别为难自己,别讨好他人,做自己就好。

 



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别活得那么累

 

前几天,朋友小敏来找我诉苦,说自己压力很大,每天都想哭。

 

我问她原因,她说:

“最近我的业绩好差,甚至都不如几个刚入职不到半年的新同事。

 

作为呆了两年的老员工,我感到很丢人。

 

领导肯定都瞧不上我了,新员工也不尊重我了。”


在我看来,事情远没有小敏想得那么悲观。

 

因为,她是那种能力很强,事业心很重的优秀员工。


经常得到领导的嘉奖,也为部门赢得过很多荣誉。

 

不过也因为这样,她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

 

就像这次业绩下滑,她很难过,觉得周围人都在关注着她,好像都在针对她。

 

但其实我们并没有那么多观众,没有谁会一直关注着你。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的自己。

 

高三那年,我发挥失利,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我伤心了好久,不敢面对老师和同学。

 

因为害怕老师关切的目光,“是不是太紧张了,怎么这次没考好啊?”

 

因为害怕同学嘲笑的眼光,“平时学习好有什么用啊,照样考不上大学。”

 

我躲在房间里不肯出门,妈妈跟我说: 


“你的老师正忙着招新生,你的同学正忙着报大学,没有谁会在意你的。”

是啊,我们又不是明星,没有那么多观众。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光鲜与难堪,没有那么多人会记得。

 

同样,也没有那么多人会关注。

 

就像杨绛先生说得那样: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不要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要活得那么要面子,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活得轻松自然一些。

 

别那么累,因为你并没有那么多观众。






不要去过

别人嘴里的生活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父子俩进城赶集,父亲骑着驴,儿子牵着驴走。

 

这时,一位过路人看见这爷俩,便说:

“让儿子在地上走,自己骑着驴,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

听见这话后,父亲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上去。

 

父子俩刚走没多远,一位过路人又说: 

“这个当儿子的真不孝顺,老爹年纪那么大了,也不让老爹骑驴,反而自己悠哉游哉地骑着驴。”

儿子听到后,很是惭愧,赶忙让父亲也骑在驴身上。

 

于是,父子二人共同骑着驴往家走。

 

这时,又有路人看不下去了。

 

一个老太婆,指着他俩说: 

“就这么一头瘦弱的驴,骑着两个人,不怕把驴累坏吗?” 

父子俩一听也是,干脆谁也不骑驴了,两人牵着驴朝前走。

 

走了没几步,碰到一个老头,老头笑着说:

“这爷俩可真够蠢的,放着驴不骑,却走路回家。”

父子二人听到老头的话后,愣在原地,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了。

 

你看,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我们怎么做,总会有人站出来批评你,总会有闲言碎语围绕着你。

 

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话: 

“你再好,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有人讨厌你的脾气,有人嫌弃你的言行,有人嫉妒你的生活,有人眼红你的幸运。

 

你再好,也不能让所有人喜欢,好人难做,抵不了众人之口。

 

生命中来来回回的那么多人,你做不到对每一个人都用心,也没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人生的路,自己走,难听的话,别在意。

 

活得轻松是目的,过得自在才开心。”


我们永远无法终止别人的议论,也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

 

那么,不如做好自己,不要活在他人的评价里,不要去过别人嘴里的生活。






人生是自己的

与他人无关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这是作家伍绮诗,在小说《无声告白》中说的一句话。

 

《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16岁女孩莉迪亚,不堪承受父母的双重期待,而自杀身亡的故事。

 

莉迪亚的父亲,不是美国本地人,他毕生的梦想是融入美国,让自己变得合群和得到认同;

 

莉迪亚的母亲,热爱物理,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却因为怀孕中断学业,早早结婚生子。

 

他们把各自的梦想,倾注到莉迪亚身上。

 

而莉迪亚也在用尽全力,证明自己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

 

她努力与同学搞好关系,试着融入班集体,即使她喜欢独身;

 

她努力学好物理,做完母亲布置的所有作业,即使她根本就不想当医生。

 

但这样拼命努力的结果是,她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而只是父母的影子。

 

最后,她终于崩溃了。

 

莉迪亚的自杀结局告诉我们:

 

人的一生应该是由自己掌控的,而不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这让我想到了, “老艺术顽童”黄永玉先生。


国家博物馆曾为黄永玉举办个人作品展,所有人都称呼他为黄大师。

 

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号,拉着脸说:

“毕加索、吴道子才算大师,我算什么大师?

相较于大师,他更喜欢称自己为“湘西老刁民”,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真实且有趣。

12岁,一个人出门流浪;

 

32岁,成为颇有名气的画家;

 

50岁,考了驾照;

 

70岁,去意大利留学;

 

80岁,登上时尚杂志;

 

93岁,开一辆红色法拉利去飙车……


他从不在乎外界给他贴的标签,也不在乎众人对他的评价,他只是一直在做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记得《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的对话: 

“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什么意思,难道我以后就不能成为我自己了吗?”


人生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不活在别人的看法里,评价里,期待里,那么我们就永远都是自己的。




苏岑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评头论足只是无聊人的消遣,何必看得如临大敌。

 

如果你不吃别人家的饭,就别太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


嘴巴是别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决定你的人生。

 

你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把生活过成我们最渴望的样子,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最后,愿每个人都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既不活在别人的眼中,也不活在别人的嘴里。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私信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

后期

法医,或者,刑侦支队,赶赴现场,现场有无关人员。被害人女性,前一天夜晚未归,家人寻找,不料~被害。警方办案现场

by:CV文浩_Lz

期待

《期待》充斥着无奈与热情的相互碰撞。歌曲整体磅礴而充满了激情。是倾诉、是迷茫、是渴望、是呐喊。我们都走在一条生命的单行道上面。精神的索求,物质的欲望无时不刻在...

by:华语音乐

期待

《期待》是原海政文工团编剧、著名词作家王磊与原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大队政委、著名词作家言己联合作词,原海军北海舰队老水兵,大连新征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作...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