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关于《道德经》20章分享暨能量月祝福

2019-12-10 23:36:0879:05 516
声音简介

赵妙果关于《道德经》20章分享暨能量月祝福

 

我们走进九月,九月是能量月。

宇宙是一个开放的能量体,万物是一个开放的能量体,人体也是一个开放的能量体,人类和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在进行着能量交换。


作为人类,本身就存在着多个层面的能量体。生命三层楼,最下面一层是身体创造性层面的能量体;第二层是神性广大层面的能量体;第三层是道体平衡性层面的能量体。生命三层楼最下面一层就是我们的肉体,它每时每刻都在和第三层——平衡层面的宇宙体进行着连接;同时也在和第二层——神性广大层面进行着连接。


这就需要我们人类重视自身的神性品质,神性就是我们人类的自性,神性就是我们的真我。人与神是一条线上的两个端。神是人的高维境界,人是神的终端学用状态。神在哪里?神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心中,人就是神,神就是人。人修好大道品质,人就是神的守护者。成功的人生,就是要遵循大道规律修好自身的三十三个神性品质。修神性品质的初级阶段定义是:“人在做,天在看”;而高级阶段的定义则是:“天在做,人在看”。


宇宙万物都是一个能量体,作为人类,如何与天地万物进行能量交流?如何来接近神性能量体的振动频率?如何来接近宇宙本源能量的振动频率?这里有一条快速通道:就是学用好《道德经》!《道德经》的核心就是热爱国家、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热爱生命。所以,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本《道德经》,当在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时,我们都可以从《道德经》中寻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与力量。《道德经》是一本宇宙根本真言,学用好《道德经》中的生命规律、神性规律、宇宙规律,让生命频率到达爱与喜悦的状态,这就是一个宇宙正能量的连接状态!

 

现在,我们进入《能量月祈祷文》。

让我看得到,听得到,感觉到,我知道:《道德经》是来自远古的宇宙集体智慧,是神性智慧的集录,她经过千万年时空的演化运转,直接把五千言的大宇宙规律开显的结晶告知了我们。中国保留了这么一本纯粹的、无杂染的神性之书、生命之书、规律之书,保留了这个真理、这个天机、这个天智,这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也是对人类世界的重大贡献!


我知道,道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道像平凡的水那样。水的品德一是利益万物;二是不争;三是把自己放在最低位。《道德经》的核心是心道,是柔弱的道、低位的道、包容的道。柔弱如水不是无能,而是包容,包容可以避免痛苦的轮回!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不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争高下,这样您的频率就接近道了,就联通了人生大平安的磁场。


我知道,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才是真正的尊贵。甘愿低下、甘愿柔弱、甘愿承担、甘愿利益万物,如此生命才能得以通达流畅。对周围的人要常存敬畏之心,才能吸收到周围人的好信息。对别人不尊重,自己命运会常常不顺,因为很多信息会干扰您。您利益、滋润他人之时,也是老天利益、滋润您生命之际。


我知道,人与人之间都是由特殊的语言信号来联结的。重视自己的语言吧!语言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狱!肯定和赞许别人的同时,也是润泽自己心灵的最好契机。道的最大特质是帮助别人不求回报,人生最大的本钱是有能力帮助他人。正因为低下,才会成就自己的高贵。


我知道,充满正能量的人,此生只做一件事情:就是为他人带来利益!充满正能量的人,知道做企业的真相是为了社会所需、为了国家所需、为了人民更幸福所需!人如果缺乏这种正能量的神性品质,想自己就多了,考虑别人就少了,生命就不成长了。


我知道,不同的品质感召不同空间的能量,一个人的命是能量组成的——道能量是生命的树根,德能量是生命的树干,慧能量是生命的枝叶,体能量是生命的花果。不管世人态度如何,我就是要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我永远行走在大道上,我愿意一直善良下去,善良的品质就是上天对我最大的奖赏!


我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程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指令,修德是一切的源头。若一味追求不平凡,往往收获的就是痛苦的结果。平凡得让人感觉您很低下,但低得大气、低得精彩。厚德能够摆脱因果律的制约,厚德能够重新修改生命程序的数据。


现在,我准备好了,我的生命是上天赋予我的最大恩典,我是自然中所有奇迹里最大的奇迹!我要展现自己无限的爱与创造力!我要让生命成为和谐社会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我值得接受来自祖先与父母的祝福!我值得接受上天对我健康、学习、事业、关系等方面的祝福!无限的幸福充满着我们的家,守护着我们的家!我值得享受人世间所有美好事物的平安富足!

把爱传出去,谢谢!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è),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zāi)!众人熙熙(xī),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bó)兮,其未兆(zhào);沌沌(dùn)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zhāo),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áo)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bǐ)。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最好的学问让人心没有忧虑。自我尊贵和阿谀奉承,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也不能不畏惧。荒唐的事啊,没有个准绳!众人兴高采烈,像参加盛大宴会,像春游登上高台;而我独自淡泊啊,无法人云亦云;浑沌啊,像刚出生的婴儿;飘忽啊,像没到归宿之地。众人皆有很多,唯独我像有所遗失。我是愚人的心啊!世人都明白,唯独我糊涂;世人都精明,唯独我敦厚。恬静啊,像深沉的大海;漂泊啊,像不停的疾风。众人都有所作为,而我却愚顽鄙陋。我独自与众不同,只依靠养育万物的母亲。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在第十九章中,老子强调了回归大道的得道者有五种“行为路径”;而在本章中,老子又具体描述了得道者与众不同的“行为艺术”:即“绝学”“独泊”“未孩”“无归”“独遗”“愚人”“沌沌”“昏昏”“闷闷”“独顽”“鄙”“独异”“食母”等的修道形象图。


本章第一段共一百零二个字,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s 第一层面,“绝学无忧”是做好、做透的人生终极目标。

s 第二层面,文化的国土会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s 第三层面,作为身体国的领导者与道的对话

 

第一层面,“绝学无忧”是做好、做透的人生终极目标。

首先,历史上有很多关于“绝学无忧”的解释。

这里所说的“绝学”是指最高的学问,是太上法门。自汉代起,印度佛教流入中国后,精研佛学之人即成为了“无学”的圣人——这里的“圣人”有三重境界:一是阿罗汉境界,二是菩萨境界,三是佛陀境界。在前两个境界时,人还是处在有学有修的阶段;而真正到了第三个境界时,则是无学、太上的已臻化境之“绝学”了。


无论是东方的圣人,还是西方的圣人,他们说的真理只有一个,他们都在讲一个道,此心同,此理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佛学未进人中国前,“无学”的观念尚未在中国宏扬,但在近三千年前诞生于周宣王时期的《道德经》中,就已经有“绝学”的观念了。后来,用佛家的“无学”来诠释老子的“绝学”,两者颇有相得益彰之效。


本章的“绝学无忧”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第二层是做到、做透的意思。因此“绝学无忧”的真正意思是:把人生的终极目标、方向搞对了、做到了、做好了、做透了,人的这一生就不会再有忧虑或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人生就到达了大安心、大自在境界了。

 

其次,每个人都有无为自化的大道基因。

无为自化的大道基因原本就存在于我们身体里面,这里的关键点是:一般人在每个细节上都特别关注后天意识层层叠叠的、复杂的“术”,而老子《道德经》中所讲的“绝学无忧”却是让我们大道至简地抱一,简简单单地守住一,任何时候不分二心,任何时候不搞二元对立,任何时候都是天人合一。所以,无为自化的“绝学”只是炼好自己一颗不二的心,让自己完完全全从后天返回先天的纯朴敦厚里。


练习后天之术为情、为子气,而先天则是为性、为母的创造之气,并由情为性,如子恋母——我恋着道,道恋着我;在爱里在情里,我拥抱着道;无论痛苦幸福,我呼喚着道;纵然淒风苦雨,我万劫不退。任何时候不雕琢、无染尘、一片混沌,发生什么事情都能任其自然;无论顺境逆境,我都自然而然凝聚着道;任何时候,我就是道,道就是我。


“绝学无忧”就是要练抱一的功夫。悟透老子这一章,然后在“和谐社会我的责任,和谐企业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身心我的责任”的“四和”服务中、做事中,练无我,练厚德,这就是人生的大修行。

 

再次,无为自然的东西,不是练出来的。

人类的心中都居住着一个神,这个神就是我们的心灵之神——神是人的高端执法状态,人是神的终端学用状态。如果我们的品质与神性品质的震动频率接近之时,就是从“人在做天在看”的低频状态转换到“天在做人在看”的先天模式中了。


地球是一所生命大学,我们这一世到地球上就是来研读生命功课的“三命”。人的“三命”就是天命、使命、生命:


s 天命,是《道德经》第十三章中所说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简而言之,人的天命就是为爱而生,做好自己,敬畏所有人。

s 使命,是《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中所说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简而言之,人的使命就是为报恩祖国、报恩社会大众、报恩父母,报恩天地而来。

s 生命,是《道德经》第七章中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贵生。简而言之,贵生就是懂得人生处处要感恩,这是最高明的长生久视之道。


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遇到的发生都是不一样的,生命的奇妙就是我们所遇到的每个挑战都是生命的考试题。当我们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考试,当我们在神性品质中做好做透,当我们在“四和”服务的广阔天地中做好做透,当我们在“无我”做事中接近玄德的频率、接近道的频率之时,就是取得突破性成功之日——当我们拿到了生命大学的毕业证书,还要回归自己美丽荣耀的故乡。除非我们的灵魂比来的时候降级了,那就会痛苦地坠落到低维世界中。所以,学用《道德经》,当我们将身体与思维交由先天模式做主以后,心灵之神就将成为我们身体国的帝王,指导我们走向幸福自在的回归之路。

 

第二层面,文化的国土会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首先,文化是一种国土。

《道德经》文化是具有强大爱国情怀的“力量文化”;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人类共同体的“和平文化”;《道德经》文化穿越时空,是能与世界各国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包容共生的“生命文化”!


什么是生命?宇宙是生命,地球是生命,国家是生命,企业是生命,家庭是生命,身体是生命,万事万物皆是一个生命体。《道德经》就是一本“生命使用说明书”,虽然仅有短短五千言,但她是气雄神旺、血脉永续的“生命文化”,是无比富饶、蕴含无尽宝藏的“无价文化”——有形的物质资源再丰厚,终有一日会枯竭,但《道德经》文化的无形资源却是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因此,《道德经》确实是值得人类去努力耕耘的生命文化!


本章的“绝学无忧”也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学问或功法,要从学问中回到大道上来,回归报效祖国、报效社会大众、报效父母、报效天地众生的社会实践中来——因为,文化的基础必须是扎根于生命的,与生命相连的文化才会焕发出生生不息的伟大生命力!

 

其次,不要抱着输赢得失的思想负担去做事!

老子提出了两个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现实问题:

第一,“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这是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有人领导我服从”是必要原则;在家庭生活和朋友圈里,顺从也是和谐的重要手段。但这里老子提出,顺从与不顺从能有多大差别呢?人们在很多时候观念不同、价值理念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所以会产生争辩。争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续相继产生的相互拆台的升级行为……遇事如果习惯于争斗抬杠或不尊重他人,这是很危险的行为,最后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老子希望我们找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当我们碰到问题时,还是到《道德经》中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与力量吧。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强调:“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在这里,老子把天地绝密的两个字大白于天下,这两个字就是“不争”!有道者不但不争,而且会支持天下人实现他们每个人的理想。世界,不是富人的世界,也不是穷人的世界,以后的世界一定是有大爱之人的世界,大爱之人才能做到以不争为争。不争达到的结果将是:天下没有谁能争得过我们。因此,凡事不要抱着输赢得失的思想负担去做!

 

第二,“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这是提出生活中出现善与恶时应该如何处理?在我们的教育中,人当然应该是从善的。善恶观念是约束人们行为有所检点的一种手段,这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每个人的善恶观难免不同,因此往往会因观念上的分歧,而把自己的善恶观强加于人,以至于诉诸武力,甚至引发战争。有些狂人,往往会打着行善的幌子,去干那些满足他们扩张欲望的勾当,那绝对是害人害已的事情。


《道德经》第三十章中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人类做的每件事必定会得到报应——我们怎样打人,就会怎样被人打;我们怎么看不起人、说话怎么伤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么看不起我们、讥讽我们。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其事好还”。因此,世界上真正称得上“军事家”的人都不敢轻言战争。这不是因为胆小畏战,而是由于仁慈,不愿也不忍看到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

 

再次,做好自己,敬畏所有人。

老子文化的重要人生准则有二:

第一,“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也就是说,当人们共同认识到这是应该敬畏的事情,那你也不得不敬畏它。因为世界之大无边无际,时空之远无始无终,而人类仅有百年的寿命、千年的历史,很多东西是人类的知识还无法企及的。因此,我们要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知,在任何人和事面前,都保持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第二,“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追逐声色名利,喜欢让人感觉自己高人一等;但我宁愿过平凡朴素的日子,保持内心婴儿般的柔弱,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一般人都显得聪明,而唯独我愿意守着浑沌和淳朴!

《道德经》是扎根于生命的文化,在这种文化国土上的“无我”,看似愚拙,其实内心反而充盈着大道行世、利益苍生的本心天命。

 

第三层面,作为身体国的领导者与道的对话

首先,作为身体国的领导者与道的对话。

老子与道对话,是黑夜中惊世骇俗的一道电光,给了世人平淡中的绚丽、平凡中的伟大、平静中的飞越!老子告诉人类:不要舍本逐末,背道而驰,追逐于外在的声色名利,而应该以返朴归真为幸福人生之根本!

我们的世界正在以非常惨烈的方式发生着变化,我们的地球也会经历非常痛苦的巨大颠覆,但爱的祈祷频率和能量会远远超越痛苦的频率和能量。当人类发起战争、互相屠戮、互相憎恨,疯狂掠夺地球母亲的资源时,地球也在按照人类的意识标准去做着同样的事情。因为地球的存在,才让人类的生命体得以存活和发展。源于这同体的亲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就是同一个生命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同生共死的关系。

 

其次,领导者要具备的胸怀与使命。

本章阐述了老子走进心灵与道对话的三个层面:

第一,“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揭示了:

其一,如何从应诺与呵斥的各种关系中,分辨出一个领导者的胸怀与管理的层次性、准确性与可行性。

其二,如何在奖善罚恶的各种关系中,洞察出领导艺术与管理引导的和谐性、有效性与执行力!

其三,如何在做人与做事的各种关系中,总结出领导与管理的最大能力:既要有主流意识的敏感力,在做人做事中,能敏感地顺应大众主流的诉求;又要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敏感和能力。

 

第二,“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揭示了:

其一,在表面的繁荣热烈中,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以下四种能力:

s 敏锐的危机感;

s 如婴儿般保持真诚自然,不抱成见、不失偏颇地去捕捉一切危险的苗头;

s 低调及时地妥善处理;

s 永不停歇地继续觉察着问题之外的问题。

其二,领导者会在任劳任怨、不居功的平常心中,把管理的劳苦看作是一个平常人尽职尽责的本分。

其三,在防患于未然中,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有“知其然,必求其所以然”的认真探索的精神——大众要求结果,而领导者要知道要求的根源,这是高瞻远瞩的觉察能力。

 

第三,“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揭示了:

其一,领导者应有胸怀恬淡、容纳如海、潇洒不羁、志向高远的个人修为——这是上位者纳谏如流的基础。

其二,领导者应该在既有成法的文治中,发现其中的不足、粗糙、不成熟以及过时之处,并提出创新改革的能力——这是推陈出新的能力。

其三,领导者应该是那些能自觉肩负起天下、社会、事业、家庭的生存、繁衍、传承和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感的人。

 

再次,老子与道对话的宣言。

本章对话,是老子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人类如果只重视名利财富,只重视表面的礼节规范,那么随之而来的道德沦丧、心灵荒芜将是最可怕的——心灵的荒芜会扭曲这个世界的安平泰,扭曲我们地球的安平泰,扭曲我们生命的安平泰!

本章对话,是老子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尽管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贪恋名利财富,但一味追逐外在世界的享受,最终会丧失人生真正的幸福和自由!人只有和大道本源融为一体,按自然大道的规律去做,才能够享受心灵的无限自由。

本章对话,是老子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尽管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唯名唯利、精于计算,但老子却说,人还是要少私寡欲、心怀高远、脚踏实地的悟道求索,才更能开启大道之门,联通幸福人生的源泉。

 

 

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在现实中,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社会,树立正确的名利思想,这就是凡人中的圣人修为!本章第二段共三十个字,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s 第一层面,《道德经》是人类高心灵的灯塔。

s 第二层面,是随大流,还是独善其身?

s 第三层面,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执政党的事业。

 

第一层面,《道德经》是人类高心灵的灯塔。

首先,《道德经》是人类高心灵的灯塔。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是老子进一步在与道对话,进一步在讲生命的流畅与无限的拓展其根本在于不失道心、不忘初心、拥抱自然母亲。

本章老子告诉自己,也告诉世人,尽管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唯名唯利、精于计算,但老子却说,人还是少私寡欲、心怀高远、脚踏实地的悟道求索,才更能开启大道之门,联通幸福人生的源泉。所以,《道德经》所发出的心声,就是人类高心灵的灯塔!

 

其次,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九大能力和心态。

本章讲述的帝王治国之道,同样也适用于我们作为身体国的领导者,如果做好“活好与走好”的生命功课,所应该具备的九大能力和心态:

第一,胸怀与管理分辨力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行性;

第二,沟通与引导洞察力的和谐性、有效性与执行力;

第三,在做人与做事中,有为大多数谋利益的敏感能力;

第四,在繁荣和赞誉中,有敏锐的危机感以及低调迅速处理危机的能力;

第五,有任劳任怨、不居功的平常心,把工作辛劳看做尽职尽责的本分;

第六,有“知其然,必求其所以然”的认真求索的精神;

第七,胸怀恬淡、容纳如海、潇洒无羁、志向高远的个人修为;

第八,有发现其中不足,并推陈出新的能力;

第九,能自觉肩负天下、社会和事业的生存繁衍、扩张发展的责任与使命感。

 

再次,本章的写作特点,就是老子与人类对话的独白。

文中,老子坦然将“我”与“众人”进行了各种对比,老子描述的那个“我”若用现在的标尺衡量,貌似韬光养晦的大智若愚。且看老子形容“我”的字眼:“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这段话让人想到了“呆若木鸡”的典故——被训练到极致的斗鸡,看似双眼无光、呆头呆脑,其实是神光内敛、霸气内收,以至于群鸡看见它毫无战意,直接望风而逃。

老子在世间的繁华面前,不媚俗不贪着,永远保持淡泊定静,无视世俗功利的评判,也不惧众人的讥笑嘲讽,看起来又笨又傻,犹如一只呆呆的“木鸡”。而这样的功力,试问需要一个人多么深的修炼才能达到呢?

第二层面,是随大流,还是独善其身?

首先,是随大流,还是独善其身?

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本身都具有社会属性,都有害怕被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总希望能跟周围的人保持一致,这就是从众心理,也叫随大流。随大流虽然让人们感到安全,但随大流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第一,随大流往往让人失掉了个性。世界因丰富而美丽,唯唯诺诺的跟随他人,就失去了自我的独立性;而缺乏吸引他人的独特个性,也无助于与他人建立良好安全的人际关系。

第二,随大流有时还会扼杀创新的勇气和锐气、阻碍社会的进步。从众心理是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只有很少的人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以百姓心为心。而这些独具人格魅力的人,具备的不仅是勇气,更有卓然的大智慧。

 

其次,重塑道德,意义深远,不得不为!

2018年11月2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举国震惊的公交车坠江事故,车上15人无一人生还,而整件惨案的起因,不过是因为一位乘客坐过站后与司机争吵撕打而致。而当两人撕打之际,车上除两名幼儿外还有11位成年人,其中竟无一人上前制止,直到车辆失控,从45米高的桥上坠入冰冷的江中,带走了这十五条鲜活的生命……

其实在这起事件发生之前,乘客抢夺司机方向盘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只是由于没有发生恶性事件,所以大家都觉得事不关己,以致高高挂起了。但在重庆坠江惨案之后,引起了人们极大的警觉,遇到类似情况,很多人都会主动予以制止了。如同月27日,重庆一男子在高速路上抢夺行驶中客车的方向盘,随即被车上的四名见义勇为的男性乘客按倒在地,避免了严重事故。次月1日,武汉一辆公交车上一男乘客殴打司机,抢夺方向盘,也被同车男乘客一脚踢开。不光民众对此高度关注,国家对此类案件也重拳出击!11月28日,山东省一县级法院对一起公交车司乘冲突刑事案件予以重判——判定周姓男乘客有期徒刑三年,且不予缓刑。从这个角度上说,所有国人都应该感谢重庆事件的教训,让我们发现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坐在车窗外——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每件事,都与自己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由于此类事件还是屡禁不止,有人提议给公交车驾驶区安装防护栏;对公交车司机加强教育;对危害公共安全者给予更严厉的法律制裁……是的,这些都需要,但是还不够!因为,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与社会公德素养密不可分。只有每个人都谨持法律之戒、秩序之戒、公德之戒,于己加强修养,对人宽厚包容,遇事克制冲动,个个如此,人人如斯,恸心悲剧方能不再重演!

社会的公平公正需要法律作保障,安定祥和的社会风气需要世人共同营建。无论做什么,道德都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血脉传承,是关乎人类命运走势的基石梁柱。现在我们举国正在下大功夫,由各级政府成立道德讲堂,这一举措合天道、得人心——看来蕴藏着天地伟大力量的道德,要在人们的心田上开始生根发芽了!这是国家在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充能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再次,人生旅途中,如何才能让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得到绽放?同时,又保持自我的爱与整体的完整性呢?

本章的最后一句,老子给出了答案:“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告诉我们:

第一,自己为什么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道所创造的,都是道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以道为贵。

第二,坦然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这是大智所滋生的大勇——掌握了智慧,心中有大道,才有勇气坚持自己的特立独行。特立独行不是凭意气和运气行事,那是自身实力积累的结果,那是生命在智慧之光照耀下的美丽舞动!

第三,我们更可以尝试着发掘一下自己的潜质,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独一无二的美丽。

第四,做好自己,敬畏所有人,是清醒过来的人们之不二选择!如何坚持做好自己,完成清醒过来的不二选择?老子要我们重视从实践中获得答案与力量。

s 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系统中,上士就是与道最近的人,老子肯定了获得真知是需要反复践行的。

s 在《道德经》第七十章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中,老子首先肯定了“知”,但紧跟着就告诫人们,光“知”是不够的,还要落实到“行”上,知道必须还要做到!这说明,老子特别强调我们要在实践和行动中去学,重点是落实在“用”上——用,我们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才能进入众妙之门,登上天地大道铺设的平台,领会大道对每个人伟大生命所要表达的至诚大爱。在此之前,唯有更加努力的学习和成长,以期向圣人靠近,我们才有能量来闻道、来勤行!

 

第三层面,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执政党的事业。

首先,老百姓的幸福,就是执政党的事业。

在“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中,老子写了圣人之心终日处在无为之中,始终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波澜不惊。大海宽阔无为,能容纳百川之汇流,能包容一切之垢净,无论给它什么,大海总是无我、总是自然无为。

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观,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写照。

2019年8月21日,习主席来到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的富民新村,看望从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乡亲们。他走进村民李应川家,小院洁净、住房敞亮、厨卫设施齐全。在客厅坐下来,李老汉拿出一张搬迁前的老照片给总书记看,曾经居住的土坯房同窗明几净的新居有天壤之别。习主席对这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到十分欣慰,李老汉也连连感叹现在日子太幸福了!习主席强调:“你们高兴,我们也高兴,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我们政府的事业。”

21日下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抵达兰州,即前往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考察。这些年,兰州市不断加固堤坝防洪工程,全面加强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昔日的泵站,如今为保护生态而废弃,经过改造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习主席强调,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城市是人民的,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

习主席就是以圣人之心治国理政,他心中只有大道,终身只做一件事:“人民的幸福,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其次,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现在我们开车出门,只要打开手机导航,就可以了解实时路况,避免堵车,准确快速到达目的地。这是因为我们的手机与卫星连接在了一起,卫星作为我们的眼睛,可以从距地面两万公里以上的高度俯瞰地球,从那样的高度,别说几条街道,就算是整个国家的地面情况都可以一览无余。这是因为站得高,所以才能看得那么远。

同理,《道德经》就像是人生的导航仪,老子是站在宇宙的高度、时间的源头上来看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命里,让我们直探生命本源力量的《道德经》,通过与老子智慧连接,可以让我们比较轻便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提升自己生命的层次,找到通向幸福自在的康庄大道!

其实,我们每个普通的人,只要能先明理,而后又能同步践行,向着至真、至爱、至善去为人处事,把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当作自己的责任,那我们的生命就会无限的拓展流畅与自在幸福。

再次,厚德才能载物,助人才能快乐。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句话,是老子向世人宣誓:做人就要做一个有大道情怀的人,做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什么是大智若愚?用大智若愚的方法治国有什么结果?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中说道:“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一,老子这里说的“将以愚之”的“愚”不是愚昧、也不是愚蠢,而是返朴归真之意。返朴归真的关键词是“朴”,也就是纯朴,而这里的“愚”就表示纯朴和敦厚。

第二,“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中的“智”不是智慧的“智”,而是指技巧、心眼和套路。

第三,“常知稽式”中的“常”就是常识,“稽”就是法则,这是老子告诉我们,只有开启民风敦厚纯朴的“道”来做人做事、来管理自己的身体国,才能够天长地久。反之,用技巧、心眼和套路等“术”来做人做事或来管理自己的身体国,最终必将祸害到自己。

第四,“是谓玄德”中的“玄德”就是来解释“将以愚之”的“愚”——这个愚,就是《道德经》第十章和第五十一章中反复强调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的朴。老子认为,守愚静默,看上去好像笨笨的,其实守愚静默才能生长,守愚静默才能天长地久!选择若愚、厚德,不是因为我不会说话,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厚德才能载物,助人才能快乐。

“以术治国”和“以道治国”,这是关系到对社会有害还是有益的重要探讨。以道治国,就是“不以智治国”的玄德管理,若以此来取代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以智治国,那么人之道就将转向天之道的大顺了。

 

 

综上所述

本章最后的落脚点是“食母”,这是老子宣言:我甘愿与众人不同,我知道大道是生我养我生命的能量之源。当我总是微笑、总是敬畏、总是清理、总是感恩、总是立德,有大道作为能量之源,我的内在就会有“清静、圆满、自足”的无尽宝藏,我什么也不缺,什么也不需要,更不会向外贪求了!

本章实际上全部在阐述什么是“和其光,同其尘”的道理。《道德经》是一本影响世界近三千年的伟大经典,《道德经》是中华文化从文明传说向文字历史过渡的脊梁,是中华文化从混沌仿佛向清晰明了转变的分界。

《道德经》是讲源头之源、轴心之轴、经典之经、精华之精。《道德经》虽仅区区五千言,却通贯宇宙、通贯天人、通贯各个领域,是修身立命之经,是齐家治国之典!

 

 

第20章悟道心得

一、“绝学无忧”的真正意思是:把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方向搞对了、做到了、做好了、做透了,这一生就不会再有忧虑的事情了,这一生也就到达大安心、大自在的境界了。

二、人要有敬畏之心!高明的人并不会彰显自己的高明,总喜欢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反倒很容易遭人嫌弃与反感。人家所畏惧的,我们也就不可以不畏惧。

三、一般人都追逐声色名利,这好像让人感觉高人一等;而真正的修行者,看起来非常平凡朴素,但他内心却充盈着大道行世、天下为公、利益苍生的伟大抱负和使命感。

四、人本身就是最精密、最自动化的生物科学产品,人体所需要的快乐富足的种子原本就在我们心中,认识它、耕耘它,就能收获它。生命真的耗不起,让我们怀抱着自己真挚的本心去经营人生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五、单纯是人生最高的到达,单纯热情的思想能够汇集人体的精气神和生长力。很多人在生活情境中不能做到身心和谐,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思想之源有多深,它投射的力量就有多大。

六、生命为爱而存在,幸福不一定是腰缠万贯、高官厚禄、呼风唤雨。做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命运是不同的思维构造浇铸成型的,我们的内在心灵世界永远是生机勃发的。

七、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理智的人却要世界适应自己。默默无闻地利他就好,高明的修行者都是大智若愚的!

八、宇宙精神通过个体的做到来彰显自己,心灵的力量取决于我们的知道和做到。人类如果只重视名利财富,只重视表面的礼节规范,那么道德沦丧、心灵荒芜才是最可怕的——心灵的荒芜会扭曲我们的生命!爱和平、爱国家、爱父母,敬畏天地万物及一切人与事,可以让生命在连根的大爱中无限拓展,爱是我们的力量。

九、与道对话有三要素:一、为人应有胸怀恬淡、容纳如海、志向高远的个人修为。二、做事应有发现不足、提出创新改革的能力。三、我们来到地球,应该有自觉肩负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大家好,才是真正联通幸福人生的源泉。

十、厚德能够让我们走正在命运的轨道上,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的机会。我们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着我们的光临,我们所经历的正是我们应该拥有的生活。厚德让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让时间闪闪发光!

十一、道存在于天地万物中,万事万物都有道的基因,所以称为大道。每个人都有一颗真心,这个真心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自性大道。有的人在五欲六尘、声色犬马的生命大课堂中反观自性;有的人则花费数十年光阴,在科学中探讨,在经典中寻找……不管运用何种方法,我们唯有找到内心的道,才能认识自己。如果没有找回自性大道,且没有愿景目标的人,就如同汽车没有轮子,到最后是做什么都成功不了的。

 十二、我们身边“绝学无忧”的教材比比皆是:比如对父母恭敬有礼,则证明这个人对朋友也会很友好;如果对弱者和和气气,则证明这个人的修养水平一定很高;能在利益面前严守本心,则证明这个人的人品一定过硬;能信守自己的每一个承诺,则证明这个人一定可以信任。“绝学无忧”的生命包括肉体和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与其一味追求有用之物,不如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无用之物带来的静谧和美好。

十三、世俗所畏惧的,我们也不可以不畏惧。不必担心自己,没有了忧愁烦恼,一切会好的,放下吧,放下即自在。生命真的输不起,朋友,怀抱着自己的真挚本心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人生目标确定容易实现难,但如果不去行动,连实现的可能也不会有。

十四、养生其实很简单。人活着,只要给自己的心灵安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性的我、真心的我、朴实的我,无我方能从容,洁净如初的心灵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百毒不侵的自己。越活越年轻的奥秘就在于:找回自己朴实单纯自性的一颗心。心没有病,身体自然安康,心安则身安。

十五、伟大的人格,其实都是在浊世打击中历练和成长起来的。感恩每一个与你相遇的人,那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遇见——给您温暖的人,是爱你的人;那些置你于死地的人,是来渡你的人;来到你生命中让你吃尽苦头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责任。

十六、老子提醒修大道者有别于众人的“我独泊兮其未兆”,如一潭清水,微澜不兴,澄澈见底。修至相当程度后,不但是逆生长,甚至整个人筋骨、肌肉、观念、态度等都会恢复到“婴儿”的状态。一个人若能时时拥有这种心境,将会不断把自己推向反者道之动的时空燧道。

十七、绝学无忧的贵族教育,不是留给孩子一座金山银山,而是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舵手,在惊涛骇浪中独自扬帆,成为最好的自己。

十八、治疗中晚期癌症,若想把癌细胞杀死,是不可能的!任何癌症,就像一个种子,你的身体就是一片土壤。这个种子发芽不发芽,长大不长大,完全取决于土壤,而不是取决于种子。种子再好,土壤不适合,它也决不会长出来。怎么改善这个土壤呢?提倡健康体检、健康心灵、健康饮食、健康运动,健康是我们的责任。

十九、清扫,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通过清扫,我们可以放下高傲,学会谦卑。在忘我的工作中发现自己。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扬弃的过程,是自己与环境的互动。整洁的环境明确显示了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我们的人生其实就像自己的房间。

二十、清理也是道,清理的原则:一是凡事彻底,二是感恩惜福。清理的概念就是:把居住的房子清理得干干净净;把居住的周围环境也清理得干干净净;把我们生命关系中的卡点更要清理得干干净净。干干净净,会自带一种威严感,清理中有实现梦想的神秘力量。

二十一、不要长久地仇视他人,要懂得用宽容的心用爱、去看待仇视自己的人,爱能化解仇恨。这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这就是“和其光,同其尘”的道理。 老子用“荒兮其未央哉”这句话描述了: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永远没有定论,永远都在输赢对错的颠倒轮回中,还不如持方外之超然态度,回归质朴的天然本性为好。


 作者:赵妙果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月明五更

恍兮惚兮能掌握

月明五更

无首无尾亦无身

月明五更

道德经中藏真妙

猜你喜欢
《道德经》问道心得--赵妙果

赵妙果老师对《道德经》有着独到的心解,认为道德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柢,她倡导学以致用,并进行了广泛的学用实践。

by:听我读经典

《道德经》悟道心得-赵妙果老师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的璀璨明珠,是世界和平的灵魂。为了让大家能够轻松地学用和理解《道德经》,赵老师写下了悟道心得。

by:听我读经典

道德经悟道心得— —赵妙果老师

道是一个终极境界,无法用语言说出,但可以用语言唱出。《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一部旷世的宇宙生命使用书,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册的一曲长歌。下面,我们邀请大家来听听这首...

by:道德经学用DX

道德经妙解

《道德经》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短短5000言,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揭示了宇宙和人生发展变化的真谛,被誉为万经之王。此书将会带动全世界研习《道德经》的...

by:老话生

道德经妙解

《道德经》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短短五千言,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揭示了宇宙和人生发展变化的真谛,被誉为万经之王。

by:盖娅共享家园

道德经妙解

道德经言简意赅,每一章都含藏很深的智慧。若依文解字去解释,只能理解表层,无法解开文字背后所含藏的深奥智慧和神韵。本书一方面用白话来诠释,一方面解开《道德经》文字...

by:太阳的黄星星

声音主播

405102万

简介:大道蕴含在天地间的每一处,隐藏在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当您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大道的流转时,当您把那一瞬间它对您的触动、对您心灵的震撼记录下来的时候,您的顿悟就会在自己的修行路上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您翻开生命的崭新篇章。而且,它不光记录着您的成长足迹,还将让每一个翻开这一页的人停住他们的目光,与您一起感动、心动乃至行动;与您一起踏上您所搭建的通向天堂的阶梯……这就是一篇能够让阅读者觉醒的文章;这里就是为天地立心的殿堂;这里就是讲述《道德经》学用的【学用者感悟集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