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养气的关键

2023-06-08 10:01:1614:38 3.9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有些人每天都在行善,为什么精气神还很凋萎?养气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其实,古圣先贤早已把这答案交付给经典,为大众指明了修身的朗朗大道,一起来学习吧。

公孙丑上·第二章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接着往下看: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这个行为或是说话有“不慊于心”,那个“慊”就是相称,搭配得好好的,叫做慊。慊旁边一个“兼”,就是外面的行为要跟旁边的这个心相称,一个心,一个兼嘛,对不对?外面的行为跟心相称,叫做慊。“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义行、美言,都要跟内心黄庭一窍里面所持的志向、诚意要相配,否则你的气养不起来。任你怎么运动,任你怎么站桩,任你怎么去静坐,它养不起来;任你怎么去做义行,它也养不起来,它会衰败。“馁”就是衰败。因为内心无诚,即使外在有义行、美德,气也是馁于无形之中。因为心最能耗气,心能够暴气。可见得这个集义,要配合着心。

那义袭呢?也就是有善举而无心。做着善事,心里碎碎念,有没有?明明到道场要去积功德,可是却批评了一堆人回家,背了一堆业债回家,结果什么功德也没积到,对不对?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情啊?然后回家还很气,晚上还睡不着,脸色白白的,现在到处都是这种修行人。所以,外形跟心要相称。并非如告子所说,说只管把言搞好了,内心自然跟着好。告子是不是这样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他把心好不好的条件归咎给言,这个言包含言跟行,举止、义行都已经含在内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心和外行一开始就要一致,不是等外行做好,心才好的,没有,一开始做心跟外行就要一致,否则气就衰败。

      那么在《哥林多前书》里面,说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把我的财富拿去救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甚至把我的生命都捐出来了。却没有爱,我内心很多怀疑,我内心很多恐惧,我怀着因为我这样做所以就能够上天堂的目的。仍然与我无益,你看看啊,他说钱都舍光了,连生命都舍了,可是你的心却没有一点为众生设想的大爱,那么你纵然是这样做与我无益,既不能成佛,也不能长养法身,对谁都没有好处。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所以我说告子不知道义,因为告子所谈的义是义袭。因为,一开始他就在心的前提另外立了一个条件,在心的外面,所以是义袭。刚刚说捐了好多财富,甚至舍了性命,他还是义袭。“以其外之也因为它在心的外面。告子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先言而后心,分明是把义行和心拆成两件事,所以说“外之也”。外于心,就是义袭,跟心不合,那么他的气就会衰败。这样搞清楚了吗?

     所以很多同学老是问我,说:“讲师啊,为什么我的气养不起来?我跟你站桩也站了,我跟你打坐也打了,你交待的功课我都做了,为什么我的气还是养不起来?就不能像你这样,走路很利落,讲话很大声,晚上睡得着。”对吧?你会发现一件事情,好多慈善道场的人,讲话非常的温和,看到人就一副善人的样子,可是你看他的精气神一副凋萎的样子,你到处都看得到这种人。那个气色比在旁边扫地的那个工人还差,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事?到处都是。助人不是最快乐的事情吗,对不对?道场不是应该最清静的吗?但是我们一进去的时候就发现碎碎念,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你有好多批判,你到处碎碎念,然后你每天很辛苦的做着很多义行,义是看起来是做了,善事也许对别人有帮助,可是气养得起来吗?养不起来的。

    在王阳明《传习录》里面也有这么一段,王阳明的徒弟叫徐爱,他问王阳明说,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说:“朱子啊,朱熹嘛,他认为格物要格天下之万物,所以叫做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然后才能够诚意正心。他说‘他的说法,似乎跟阳明先生您说的是相反的。’”阳明先生怎么回答啊?他说:“如果照朱子那样说,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就是什么物都研究到最精致,然后豁然贯通。朱子不是这么说法吗?他说听起来好像合理,可是对照孟子的学说却是义外也。”这个义是义袭的,为什么呢?在心外。对不对?那等同于告子的“不得于言,毋求于心”,在心的面前另立了一个条件,也就是在这个事事物物、在举止、在善行上面求至善,这也叫做义外了。

     那么在《七真史传》里面还有一段,更为白话浅显。《七真史传》王重阳他是这么说啊:嗟乎!他说可惜啊。世之修道者,或在事上修,或在貌上修,有的事情做的功业很大,有没有?佛殿盖的越来越大。十亿盖一个,他就拼二十亿;看别人盖二十亿,我就拼五十亿,有没有?在事上修。“或在貌上修”在道场里面温柔婉约,讲话和和气气,回去再去骂小孩,有没有?在貌上修。或在口上修,说得一口好话:哦,你很棒,你第一的,你什么都行。皆失之远矣,于道实无分毫。这个对于明心,对于养气,这些毫无帮助。

  又有从耳目上修,肚腹上修,恭敬上修,一切有为之法皆非道也,有失真道之体,不可谓之道也。这一段只讲到这,其实他所要说的就是说,不是这些事情不好,不是恭敬不好,不是耳目上修,非礼勿视、非礼勿言,不是这些不好,也不是去帮助别人不好、做功业不好,都不是。而是说,做这些事情要不要跟心相配啊?一定要相配,没有相配会怎么样啊?气反而会衰败,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要注意的。以后各位再问,为什么我气养不起来啊?气是天地的能量,充沛在天地之间,任谁只要做的对了,都能够去拿。为什么你偏偏拿不到,而且你的气还要再往外吐呢?这就奇怪啦。

   现在《孟子》这一篇是告诉我们,养气几个条件啊?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道,其实就是本性,其实是具足的。讲本性其实是讲说,你的心要先明。至于怎么明心就是所有经典所谈的内容,我们现在要节省时间,一个是本性具足,怎么让祂显现而已;另外一个是什么?你可以做的,大大小小的事只要有助于能配合着你的心,去做,心甘情愿去做,那个就是义。两个条件,两个肥料而已嘛,就这么两个肥料。为什么两个肥料就会长大?各位你们家种过盆栽吗?或者你家有块地,你曾经种过菜。只要肥料用对了,季节对了,方法对了,各位植物有没有不长的啊?那个种子是天地之间最公平的,比喻都是好的,就像我们现在有本性,都是好的,对不对?只要你肥料给它对了,方法给它对了,种的季节给它对了,没有几个条件嘛,会不会成长啊?就会成长得很好,而且肥料如果越肥,他长得越好,是不是这样啊?

   好,现在我们要养气,几个肥料啊?两个肥料。用对了会不会长啊?肯定长啊。两个礼拜就可以验,两个礼拜你就发现你炯炯有神,对吧?为什么养不起来呢?因为叫你用这个肥料,你老是不听话,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好聪明,所以你不用,那就没办法。

   好,下面就再补充说明,你有可能产生的误会,孟子用下面这一段原文来说明。他说养这个浩然之气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我们先谈“必有事焉而勿正”,什么是“必有事焉”啊?什么是“事”?外在的三纲五常是事;那些顺境、逆境就是事;脑中的念头想法就是事;内心的七情六欲、气血的起伏那些都是事;人生以服务他人为本也是事;事奉的事、事情的事、事物的事通通是事。说“必有事焉”,修行一定在这些条件里面,在三纲五常里面,在顺境逆境里面,在头脑里面可以有念头,在里面有七情自然有起伏的情况下,还要去服侍他人,长养他人的情况下,“必有事焉”哦。

   “而勿正”是什么呢?不要矫枉过正,不是离开事情、离开心念、离开情绪,都把它平抚掉、平定掉。或离开日用伦常,或离开为人服务,而别图去求。你不为人服务,你也不肯流血流汗,你只是想说我很有钱,我只要跟上师吃一顿饭,然后他给我灌个顶,再给我两颗药丸,我什么事都搞定了,对吧?你有钱你尽可做吧。但是据孟子所说,长养本性的肥料,没有这一项哦!没有药丸,也没有灌顶,通通没有。也没有呼求光,呼求爱,也都没有哦。只有什么啊?配义与道,就这么回事情而已啦。

   君臣有君臣的义,对吧?众生有众生的义,三纲五常这就是义,不是吗?对于内在来说,内在一定有心念,内在一定有感受,包容一切的感受,不要改造它,看着它的实相,不需消灭它,也不要经营贪图一种自为轻快的、曼妙的感受,叫做“而勿正”。

   那么我要补充一下,这个必有事焉的“事”。事就是操劳的“劳”,用操劳的劳比较恰当,就是周旋、侍奉、服务叫做事。我举古代的这个经论给各位看一看,在《尔雅》里面说:起大事,动大众,必先有事于社。那个“社”就是祭祀的社稷的社,土地神。“起大事”就是最为庄严的祭祀,叫做起大事,古代的大事都是祭祀。要“动大众”,比如说要出师等等这些,叫动大众。要祭天也好,要出师也好,必先有事于社,一定要先祭祀的。

   那么至于在《礼记杂记》里面是说,可以有事于上帝。有事于上帝就是祭天啦。所以古代这个“有事”就是以祭祀,侍奉天地为本,所以义就是侍奉,我们祭天祭地,侍奉天地。其实是为了效法它,效法祂的行为去长养万物,替天地长养万物,就是事天事地,所以这个就是义啊,对天地的义。

其次是侍奉我们的长上,也等同于侍奉天地一样那样的精神,就是义。侍奉众生,去引导众生各个向上,各个明心见性,这个也是叫做义,也是这边所谓的“必有事”。再其次呢,随时观照无间,存好心,养好气,去侍奉你的本性,这个也叫做“有事”。不离开生活,你思考计划明天,这个也是有事。以上在在处处都是有事,这些都叫做“必有事焉”,对不对?

   修行不能离开以上所说的这一些啦。是动静之间都可以存心养气,叫做“必有事焉”。有事情的时候,没事情的时候,都可以养的,而不是离开事情。所以孟子以这个“必有事焉”来告诫我们说,最重要的是要去面对事情,去历事练心。不要矫枉过正,以为你要远离世俗,等到无事一身轻的时候,才能够得到清静,才能够开始积功累德,长养我的法身,才能够修道。这个叫做矫枉过正,这个是错误的见解。

而至于阳明先生,他在王阳明《传习录》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阳明先生说: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那“时时”是什么意思?当官,在朝廷上去集义;上班的,在公司里面去集义;回家,在家庭人伦里去集义,有没有?时时怀着服务他人的心,尊敬他人的心,长养他人的心,时时观照我们的心性,观照我们内在的气机,观照你的心念。不分别取舍的与所有的心性和平共处,这就是所谓的“必有事焉”。

那么《中庸》所谓的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富贵用富贵来行道。素贫贱,行乎贫贱,贫贱用贫贱来行道。掌握当下去集义啊,这就是所谓的“必有事焉”。

  但是因为这段话的前文是说,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所以我们知道“必有事焉”这个事,最重要的是指内心的众生。跟内在和平共处,跟内心存着为众生服务,侍奉天地,侍奉长上,侍奉众生的心,就是诚意的诚。这个是最重要的意思,第二个才是说外面的那些事情。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淨止

正心才能畅然

摩羯同学读经典

集义:存良心,有义行 ,身心内外一致

三渡渡人渡己

心甘情愿 不要碎碎念

完颜涧合

普通话好些就更好了

击壤而歌

感谢讲解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关键期关键帮助

要想养好孩子,首先要懂得孩子。这是一本讲什么是孩子的书?讲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的书。孩子是一颗种子,他在发芽成长的过程中必须...

by:心澄和言

关键期关键帮助

适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的书

by:小五老师1968

关键期关键帮助

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by:郭乘成妈妈感恩的心

关键期关键帮助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用爱和自由给予孩子最有效的帮助一部满载爱育能量的原创早教经典一段探秘孩子成长密码的实践之旅

by:静候花开_ds

关键期关键帮助

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用爱和自由给予孩子最有效的帮助一部满载爱育能量的早教经典一段探秘孩子成长密码的实践之旅推荐重点:本书里面所讲的内容,都是很实实...

by:张祖瑞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