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23-08-26 10:37:0815:27 3.3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人们以为,“言”就是嘴巴里说出来的话,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为了帮助大众看清内心的欲望与执着,孟子对“知言”做了非常精辟的补述。想要提升人格,纯净心念,本期不容错过哦!

公孙丑上·第二章

 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下面,淫辞,知其所陷。这个“淫”什么意思?淫不一定是邪淫的那个淫,淫是过多的意思,凡是超过本分的、浮华的、夸大不实的、放荡的、淫荡的这些都叫做淫辞。“知其所陷”,那个“陷”是沉溺的意思。沉溺于你的习性、沉溺于你的欲望,就是所谓的陷。过多、超越本分、浮华不实、夸大这个就是“淫辞”。或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开玩笑总喜欢夸大自我,把自己讲得非常厉害,把别人讲得很逊,这就是淫辞;或是一些好色的人说话的时候,三言两语就会扯到男欢女爱的粗俗话题,这叫淫辞;或是修行的人不去洗心涤虑、不建立德性,谈的都是神奇、光怪陆离、神怪的、神通的、法力的事情、通玄的事情,叫做“淫辞,知其所陷”,这是我们修为的人要注意的,不要犯的。

邪辞,知其所离。邪恶的、不正当的、违背正理的叫做邪辞;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刻意误导的叫邪辞;蛊惑人心的言论叫做邪辞。“知其所离”,离什么?离道甚远,离开你的本真非常非常的远。好比有这样的广告词说:“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年轻人听了好爽,对吧?然后他在做事情的时候,他妈妈骂他,他说广告词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有没有?气死一堆天下的妈妈。还有这样的话,说没有上过酒家的都不是男人。各位,你听过吗?要他这样一说,我都不是男人,那一些到处挥霍的才是男人。这个话,就让那一些常常干这种事情的人听了很舒服,然后让那些中规中矩的听了为之气结,有没有?

或者是说:事情没对错,规矩都是人定的,爱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要怕,即使是毒品,你没有试,你也不要随便批评的,不过呢,做事情你要自己负责就好了。加后面这一句你会感觉他讲得都对,对呀,我爱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自己负责就好了,有没有?讲这种话引诱那一些习气、欲望深重的人走入更深的邪径,让人为恶的胆越来越大,对抗的胆子越来越大,与人相处的抵抗越来越深,而互相包容的这种慈悲越来越少。这个无疑是借自由之名加深人与人的冲突,崩散自己的精气神,这个叫做“邪辞,知其所离”。

还有这样的上师,这也是常常碰到的,提倡说修行不必吃素,只有能够心里去除执着,自由自在,不需要几个月就成佛了,你听过吗?很多派都这样讲的,从我修行这一二十年来,不知道碰到多少了。这些话听起来令那一些不想守戒的人非常振奋,但是在明智的人听起来就好像在告诉我们说,说你不需要有什么爱心,你只要心里自在就能成佛了,好像是这个意思。为什么我这样说?因为心里有众生、有爱心的人,吃得下那一些流血惨叫过的食物吗?他完全忘了佛陀在《楞严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佛陀怎么说?在《楞严经》里面他说:我灭度后末法之中,末法是什么时候?就现在。多此鬼神炽盛世间,有很多非神非鬼的已经投胎到这个世上当人。自言食肉得菩提路他说吃肉就可以成正觉,可以成佛,根本不必吃素。阿难汝等当知,佛跟阿难说,说你们要知道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他说这些吃肉的人,教导众生说可以吃肉,纵然他的心修得无比的自在、毫无执着了,“皆大罗刹”,“罗刹”是什么?是鬼呀,恶鬼。说都是那一些恶鬼乱魔来投胎的。报终必沉生死苦海,说他的福报报终的时候,生命结束的时候一定在苦海里面,在六道轮回里面。非佛弟子,讲这样话的人不是修行人,也不是我弟子,你们得记好!这个是佛陀在《楞严经》里面所说的。

我要举经论给各位看,然后你看了又不舒服,然后你就又举一个上师的话说:经论是不可信的。那我问你,修行需不需要爱心?总需要吧。吃个东西就要让众生流血哀嚎,刀去砍,油锅里面去炸,最后你才能吃到,你心里安吗?这说起来违背了很多众生的意愿,今天既然来这边听经典,我就要告诉你,真理是什么。这完全违反了佛陀,却告诉众生说这样可以成佛。那不论你是多么出名的上师,讲话多么的幽默、多么的风趣、多么的智慧,看似做了多少善行,这些都叫大罗刹!都是“邪辞,知其所离”。所以你要有智慧。到一个道场参观,那你要不要有智慧?那个智慧是什么?你会告诉我很多很多那个好处,我会告诉你说:你告诉我很多小好处,可是抵不过一个大大的过,对吧?

遁辞,知其所穷。什么叫做“穷”?困于欲望,强词夺理叫做穷。遁词是什么呢?闪躲、逃避、推卸,用牵强的话语自圆其说,或在背后埋怨说是非,却不敢正面直陈,叫做“遁词”。好像是一个犯错的男人他说:我只是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有没有?这个话你听过吗?听起来我们的心都软一半。对啊,我们应该同情他,大家都犯错,每个男人都会犯错。你看这样的话,自己承认犯错不就好了,拖一大堆无辜的男人下水干嘛,对吧?这叫做“遁辞,知其所穷”。

或者是说,心里想吃肉,然后看到大鱼大肉,他已经在吃素了,很想吃肉,看到大鱼大肉他就说:“一切随缘自在吧。”有没有?你看过这种人吗?我实在是看过不少,然后就大口吃起来了。各位,随缘这两个字说起来好像很高妙,但是随缘可以违背良心去杀生害命吗?这个随缘就毫无价值,佛的随缘不是这样,对不对?然后如果你这样说,他马上说:“又不是我杀的。”对吧?以为这样就没有错。

可是在《楞伽经》里面有这么一段:这个《楞伽经》怎么说?佛言:大慧,佛跟大慧说,凡杀生者,多为人食,就是杀生的人是为了要给人吃。人若不食,亦无杀事,只要买的人不去买,吃的人不吃,那个杀生的人也就不用杀了。是故食肉与杀同罪,所以吃肉跟杀同不同罪啊?同罪。不是你杀的,你就随缘,对吧?那个罪是一样的。这些困于欲望而强词夺理,叫做遁辞,知其所穷

以上孟子谈到所谓诐辞、淫辞、邪辞、遁词,其实所说的都是一般众生内心常常有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内心常常有很多的欲望跟执着,知言就是要让你内心的诐辞、淫辞、邪辞、遁词都逃不掉你的法眼,能够知言就是你真正能够明理。觉知到别人的心正不正叫知言,觉知到自己的心声正不正也叫知言。内心若有不正的言,自己一定要先知道,坦然去面对,我们才有进步的可能。别人的言正不正,有不正的言你也看得出来,才不会被他混肴是非,才能够替社会伸张正义,才能够去救治沦落的世界。因此做一个君子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知言。知言为什么这么重要?知言才能够正心,才能养气,才能救世。若不能知言,想要不动心、想要养浩然之气,或想要救世,想要提倡个什么,那么所做的事情恐怕只有越帮越忙,对吧?你好不容易觉得有一个法门很不错,然后这个上师却诐辞,知其所蔽,叫你别读书了,别读经了,叫你别吃素了,然后因为你小地方得到好处,然后你就引一大堆人进去,然后得到大大的坏处,这样行吗?这叫一人盲引众人盲,越帮越忙,那不如不帮,帮了又造孽,干嘛要帮?不如不帮。

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发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这一段的最后这一句,本来这一段的原文是:“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这个是有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滕文公下篇》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这要改一下,《滕文公下篇》是说:“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各位跟这一段来对照,那个“作”就是“生”,是一样的,对不对?它的秩序是心,然后事,然后再政,对吧?这个秩序才是对的,因为心比较小,事再比心大,然后扩及,然后政再比事这个范围再扩大,这个才是对的,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就直接把它改了,才符合这个话的先后秩序。

那么这个话里面最重要的是前面“生于其心”这四个字。由于“生于其心”这四个字的指引,我们便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前面所谓的诐辞、淫辞、邪辞、遁辞等等这些言,主要指的不是一个人嘴巴所说的话或肢体所做的事,而是生于其心,是内心的声音。外在的言行都源自于内心,内心有一个贪嗔好恶的刹那,就是言的所在,这个言是生于其心的,诐辞、邪辞是生于其心的。

我们讲,“生于其心,害于其事”,是说一个平常人的内心若存着不正的心念,这种存心必定会危害到他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公正,或正确上面。所以说,“生于其心,害于其事”,外在的一切其实是心念正不正所引起的。

“发于其事,害于其政”说既然处事不正有这样的作风,那么若是让他为政主宰国家的话,必定会危害到治国的任何政策上,所以说,“发于其事,害于其政”。孔孟的学说常常谈到政,治理国家,因为他们觉得学而优则仕,既然学问正确了,就应该站在高高的位子上去治理国家,去造福人群,因此常常提到政。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这个意思就是说,即使有无数的圣人再出来,他们也会认同我的话,意思是说,我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那一段话千真万确啊?从“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开始,告诉你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以下的这一段话,告诉你“必有事焉,而勿正,心无忘,勿助长也”,有没有?这段话,是千真万确的,任何修行人、任何佛、任何觉者、任何圣贤再有出现的话,必定无法改它一个字,必定会认同他这段话。因为任何显现在外在的事,无论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件事或是一个治国的政策,能不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最先都是从一个人内心的言所散发出来的。那么当然能不能养得浩然正气也跟这个存心息息相关,因此能不能知言、正心、养气便是一切大小事的根本,即使有圣人在世也会认同这个不变的说法的。

一个人若心存正见,必有正气满腔的感受正在茁壮,日日茁壮,阴气就慢慢消亡。而心存邪见的人,必有阴私满腔正在茁壮,而他的正气也正在日日消亡。所以,坚持胸中的正知正见,就等于是护持了正气,放弃了胸中的正见,也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正气。因此知道人己内心的言正不正,这个才是明理的第一步,也是格物的焦点所在。把我们的心弄正了,才可以养浩然之气,才可以跨出养气的第一步。

知言跟养气原不可分,只是众生因为平日缺少观察跟护持,所以久久搞不清楚两者关系,久久气养不起来,转不动我们周身的脉轮。这个就是为什么孟子要把不动心、知言跟养气,把它放在同一章来申论的缘故。

这一章其实是孟子在整个著作里面最精辟的言论,也等同是孟子借由他的嘴巴,借由他的文字,把孔门的学说用最浅近的话把它给表白出来。这段非常非常重要,影响我个人以及影响天下众生的修行,想要实修,这一段就非常的重要!非常值得各位再三的玩味,没事就把这篇的原文拿出来好好的玩味一番,这一篇是绝对不可轻忽的。

今天我们有幸拜读到孔孟学说里面最简短而精辟,直接跟我们性心命,跟修持的这个原则有直接相关的文章。现在各位已经大略了解古圣先贤修行不可缺的主轴所在,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淨止

六门不再附加力

听友51330084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我也觉得不用改。改后讲说的侧重点变不同了。老师把事解涚处事,强调个人的修行。而政治是管理众人的事,经典原文的提法更高建瓴。事可以解说为具体事务,相当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那亇事。

1306113qntc

衷心的感恩张讲师!知道了"我善养我浩然之气`的方法.这样就有了下手之处.感恩老师.

静和润道

还好好喝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懂别人是智慧,认识自己是聪明。智者有言:“满招损,谦受益”。学会谦虚,懂得敬畏《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云:“...

by:海霞煦时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朱德庸说:“人生就像谜宫,大家用上半世寻找通道,用后半生寻找出入口。”在这短短几十年间,我们不会一下子就觉悟人生当中所有的真谛和道理。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地进行打磨...

by:海霞煦时

心理学改变你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知的分享,没有高台教化只想与您一同分享和探讨这些启迪心智的小故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本书涵盖成长、生活、学习和职业等方面,涉及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关问题、...

by:有声的学长_慕蘭

知人自知心理学 | 认识自我和他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你真得了解自己吗?你真得了解他人吗?了解自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了解别人,是为了更好地与人相处。内容简介《知人自知心理学》以心理...

by:鹿音鹿语

自知

让浩瀚未知的自己,重归清澈明朗

by:宁静致远123456789

自知

意象对话入门

by:幸缘坊意象文艺

自知力

你想拥有幸福吗?你想取得成功吗?幸福和成功源于自知力,清楚地了解你是谁,并建立你真正的同一性——源于内心,而又能超越自我。

by:畅意遨游读书

《自知》

让浩瀚未知的自己,重归清澈明朗—从今天开始读朱建军老师写的《自知》这本书,希望大家喜欢�

by:心灵有约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