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圣贤的忧虑

2023-05-23 10:27:1621:42 1.9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都说君子无我,淡薄名利,可孟子为何忧心忡忡?圣人大智大慧,就会料事如神、不必努力了吗?连古代的达者都会误解了圣人的心思,更何况凡夫众生。来跟随智者的讲解,欣赏圣人的思虑和心量!

公孙丑下·第十一章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公孙丑下·第十二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上次的课程,讲到孟子到齐国当客卿,希望有可以执政的机会,能够一展他的治国的长才。但是到哪里都不遂顺,所以到齐国也是一样。那我们现在接着看下文。

孟子去齐,宿于昼。孟子不得荐用,在那边看了一段时间,一直不愿意接受齐王给他的俸禄,无功不受禄。那么看来并没有可发展的契机,所以他就准备要离开齐国,要回到他的邹国。“宿于昼”,这个“昼”是齐国南边一个小小的县,比较接近鲁。到了鲁,也就跟邹相去不远了,所以要回邹之前,最近的地方就是这个“昼”。“宿于昼”就是说,他没有离开齐国,在齐国的最边境上再住下来。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就有一个贤人,他知道孟子是个有治国长才的人,他非常希望孟子能够留在齐国,他希望为齐王把他留下来,齐王看不懂,但是我知道孟子是个可以治国的人,可以平天下的人。这个贤者多么希望孟子能够留在齐国,所以特地去跟孟子谈。“坐而言”,坐在椅子上跟孟子谈,希望他留下来。“不应,隐几而卧”,“不应”,孟子没回答他;“隐几而卧”,就像我们趴在桌子上一样。

为什么这样子呢?就是很忧痛,很忧心。孟子一离开齐国,齐王也没有来留他。他又刻意在齐国的边境上就这么多住个两三天,用意是什么呢?希望看看齐王会不会来留他。可是眼见他就要很失望了,他要离去了。要离去的时候更忧伤啊!此去,他知道,这个天下不得仁人来治天下,那么天下终究是不得安宁,没办法平天下。刚好有一个人要来留他,他非常痛心的情况下就趴在这个桌子上,没有回应。可见得,仁人君子不会只是忧伤自己的得失,仁人君子实际上不忧自己的得失,但是为天下而忧,这个是古圣先贤一贯的,大家都一样的。任何古圣先贤一想到天下能不能平安,大家都是非常地关心跟忧伤的。仁人君子并不是不忧伤,古圣先贤也不是不忧伤,圣贤仙佛不是不忧伤。佛家所说的“空”只是说无我,没有我的得失荣辱的意思。说“无人”,是说别人怎么样对待你,怎么样欺负你,不挂在心上的意思,而并不是真的不关心天下人。圣贤无我,但是心怀天下,不然就不叫做圣贤。这个就是在描述当时孟子的心境。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那个来留孟子的贤达的人,很不高兴,他就说:“弟子齐宿而后敢言。”这个“齐”念斋,古代的斋食,吃素的这个“斋”跟整齐的“齐”是同一个字。“齐宿而后言”,是说他前一天就已经净身素食。古代比较有大的祭祀,像是祭宗族、祭天,比较大的祭祀,都是前三天就要素食的,叫做齐宿。说我前一天我就齐宿、净身,然后才敢到你面前来见你,可见得是说对孟子是非常地敬重。“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说我这么诚心来留您,你却一应也不应,理都不理我,趴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算了,我不再说了,就当我没来过吧,很不高兴。

曰:“坐!我明语子。”孟子就起身,他说:“你坐下吧,我来告诉你什么原因我不回答你,这是什么道理。”他说,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他说过去鲁缪公的时代,非常尊重子思。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也就是孟子的师父。他说鲁缪公非常尊敬子思,但是子思在这个鲁缪公旁边看了好久,鲁缪公也没有想要好好地叫子思来执政的意思,所以子思看这个道终究在这里无法推行,就准备要离去。可是这个鲁缪公常常派贤达的人、派贤者常常在子思面前说鲁缪公的好话,说鲁缪公以后会请你执政,他是非常尊重你,只不过现在因为怎样怎样怎样,所以可能得要暂缓一点,所以请你再多待一会儿,然后就尽量留子思。所以子思又想走,又被留住;又想走,又被留住。

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泄柳、申详也是贤者,但是他的才德远不如子思,但是还是个贤者。这个泄柳、申详也是一样拜见鲁缪公,然后鲁缪公也没有真正地用他们。可是就有贤达的人知道泄柳、申详是个不错的贤人,所以一直在鲁缪公的旁边一直来诉说泄柳、申详的好处,他是如何如何的贤明。所以鲁缪公就对泄柳、申详的印象不错,就想要来用他们,所以泄柳、申详也留了一段蛮长的时间。

那这个话意思是说,像子思,是因为鲁缪公一直主动派人来留他。像泄柳、申详,不是泄柳、申详派人去跟鲁缪公说好话,而是说鲁缪公的身边就有那样的这个臣,看着泄柳、申详不见用,而主动到鲁缪公的身旁去说泄柳、申详的好处。这个意思是说,当时子思之所以在鲁国留很久,是因为鲁缪公有诚意。泄柳、申详之所留很久,是因为也有贤人在鲁缪公面前说泄柳、申详的好处。总之,意思是告诉我们说,中间都有人在不断地穿梭在努力着,希望促成国家跟贤人之间的桥梁的意思。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这是孟子说的话。他说,你为我设想,“长者”是孟子自称,因为当时年纪也一把了,胡子很长了。你说你为我设想,为我来留行,希望把我给留下来。“而不及子思”,可是你却没有设法去使齐王主动来留我,“不及子思”的意思是说,要像鲁缪公留子思那样,你并没有做到这样。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那个“子”就是您。说:“那是你对不起我呢?还是我对不起你?”那个“绝”,就是对不起的意思。是你对不起我?还是我对不起你?

这是什么意思?就说如果你想要留住我,你是齐国人,你认为我是个贤者,所以你希望我留在齐国,再多忍耐一下,齐王只是一时想不开。那你想留我,你却没有办法去劝说齐王,让齐王主动来留一个贤人,对不对?那你只是叫我一直留,那我留下来要做什么?

这个是在说,人们只是常常想到自己的立场,可是未曾替天下想一想,怎么样才能够把圣贤留住。圣贤又不是爱钱的人,你用钱买不动他。圣贤是讲理的人,你用不讲理的方式留他,倒行逆施的方式留他,他是不会干的。那什么样是合理的方式呢?合理的方式就是说,齐宣王主动展示他的诚意,或者派人再去找孟子说暂时国家如何如何的不方便,请再待我一段时间,以后我一定会奉你为师,然后来施行仁政,希望你一起留下来,来救天下。如果这样讲,孟子非常非常愿意的,他就留下来。

这段是说从我们一个旁观的角度来说,你会觉得说孟子未免太不礼貌了,人家“齐宿而后敢言”,对不对?吃素一整个晚上,净身才来敢来跟你说话,你怎么又趴在那里不起来呢?这就是一个伏笔。这个伏笔是说什么呢?他爬起来,跟他讲,其实是你对不起我,不是我对不起你。因为你一直来留我,我一个贤达君子,知礼的君子哪里会这样让你留住,说我一个人在这里,君王不甩我,我留着做什么呢?对不对?你怎么不去想想办法呢?大概是这个意思。

下一段,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这个“尹士”是一个齐国的人,也是一个贤人,一个求学问的人。孟子已经离开齐国了,他已经不是到昼地又住了两三天吗?对不对?然后还是没人能够留住他。各位你要去想当时孟子的心思,为什么在那个昼的地方又多住两三天?就是心心念念,心系天下,不忍离去。那要找到一个像齐宣王,他纵看当时的各国诸侯,像齐宣王这样还稍微可以扶的人,其实也不多。那讲得已经稍微有点契机了,问题是齐宣王旁边的臣很多反对孟子的,当然这个是有才学的人互相会嫉妒,这个事情是到哪里都一样的。所以,这个孟子不得见用。可是心心念念就觉得很可惜,几几乎乎都可行了,可是就差这么一点点,然后住了两三天,还是没人请他,只好走了。孟子离开了齐国,齐国的一个求学问的人叫尹士,他就跟人家说:“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他说:“孟子你来到了齐国,你看不出这个齐王根本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根本就不是汤王,也不是武王。”那你看不出来就表示你没智慧,你认人不清,所以你来了。

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那如果你早就看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可能用你,然后你又来了,那表示你是“干泽”。“干泽”就是求俸禄了。“干”就是求,“泽”就是厚禄。你根本就是为了官位、为了赚钱来的。那岂有一个圣贤为了赚钱跑千里万里的路呢,对不对?我最瞧不起这种人的意思了。这个两者你一定要错其一嘛。

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他说,不远千里而来,来见到了齐宣王。“不遇故去”,“不遇”就是说齐宣王不能够认识他的才干,然后不用他,所以最后他得离开了。“三宿而后出昼”,住了三天,在“昼”这个地方住了三天才离开。“是何濡滞也?”说干嘛这么拖泥带水?你要离开,你干嘛不干脆一点,对不对?挥挥衣袖就走人了,然后车马赶路就赶快回你的邹国。却又在我们齐国的边境上住了三天,拖泥带水,还企盼人家来请你回去。“士则兹不悦”,“士”就是尹士,就是这个求道德学问的人的名字。他说我最瞧不起这种装模作样的人。这个骂人其实是骂得很凶的了。

高子以告。孟子的弟子叫高子,就来告诉孟子,尹士的这段话。那我们看孟子怎么答?孟子的心迹是什么?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他说:“这个尹士,是个贤达的人,可是他哪里知道我的心意呀?那我的心意是什么呢?”

他说: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他说:我不远千里来找齐宣王,这是我内心非常愿意的,吃这么多苦,我在所不惜的。为什么?因为我来这里是要平治天下的,是希望贡献我的所学给天下的众生,为天下众生谋一点福利。所以虽然不远千里的辛苦,有机会我认为就值得一试。没有人有十足的把握的,世上的事有谁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有机会就值得一试。各位,那个前面尹士是怎么说啊?他说:你如果看不出这个齐宣王不可能用你,那你是没有智慧的,对吧?他这个意思好像是说,圣贤对于什么事情都要未卜先知,然后已经知道结果,所以都不用努力。

那么各位我请问你,在当时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也有这么一个很暴虐的国君,然后他带兵要去灭释迦族,对不对?第一次带兵出来的时候,这个如来佛就坐在地上,坐在路的正中央把他们部队给挡住了。因为如来佛是个名人,所以看着他的面子,他就带兵又回去了。可是,越想越愤怒,他终究还是想把释迦族给灭掉,又带兵又要出发了。如来佛知道,又第二遍坐在马路中间,在那边打坐。然后这个国王又看如来佛的面子,已经两次了,带着兵又回去了。可是越想还是越愤怒,第三次带兵要去灭释迦族,如来佛还是一样坐在路上要挡这个部队,一有机会如来佛就要去挡他就对了。可是第三次这个国王还甩他吗?不甩他。那个国王认为我卖你面子两次也就够了,第三次就把大军开过去了,释迦佛坐在路中间,不管你,就给他开过去了。那最后当然是避开了释迦佛,没有让他给受伤,可是释迦族也被灭掉了。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要告诉各位说,如果我们要以同样的标准要来刁难如来佛,我可不可以说如来佛你有智慧吗?你根本没智慧。你看不出这个人根本是不可能被你感化的吗?然后你还来,那你真是没智慧。各位,是这样吗?不论知不知道说终究能不能阻挡到他,但是会希望怀着一线的机会,尽一己之力试图去改变这个事情,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为一些可能改变的状况去做努力。

这个就是古圣先贤他们学了那么多学问,他们的初衷,心心念念就是如此而已。所以在战国这么多的诸侯里面看一看,齐宣王还算是可以扶得起的人,所以不远千里就来找机会,这个是圣贤的存心。不能够说:“你不是圣贤吗?圣贤不是未卜先知吗?你早该知道了,你来干嘛呢?”对吧?各位,老天爷派我们来地球上来做功课、来历练,难道是要来历练这个吗?不是吧?是要历练我们怎么样依着道理去做,怎么样依着道理去为人民谋福利,怀着慈悲,自己吃苦在所不惜,对吧?这个才是圣贤的存心。所以千里而来,其实是我所愿意的,吃这么多苦无所谓的。

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不得已,齐王也不用我,他愿意用十万钟请他,但是不给他执政,孟子不肯。后来,各位记得吗?他说我用一万钟盖个房子给你,并且一万钟养你的弟子,在上一篇,各位还记得吗?孟子也不要,他是不要的。你给我一个空空的位子,一个施的位子给我,也没用,他也不要。他要的是什么?确实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他要确实的权柄,你让我可以改造他,放手给我改造,我就留下来。你没有办法碰到这么样一个识英雄的人。“岂予所欲哉?”这哪里是我愿意的,我不愿意。我来只是为了救天下,我不是为了钱。

予不得已也!所以我不得已,我就要离开了。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我们来看看,我刚刚讲说,孟子选择在齐国的最边境、最靠近鲁国的地方,叫做“昼”的地方,还住了三天,真是拖泥带水。你怎么想也想不通,他为什么会在那里住三天?要离开就离开了嘛。看孟子怎么说,孟子说:我在那里住三天,“于予心犹以为速”,我认为还太快。为什么?因为他仍然念念不忘,万一齐宣王又改变心意,他派着快马又来追我的时候,结果我已经出了国境了,这就麻烦了,对不对?

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庶几”就是差不多,一丁点。这个齐宣王也许就差那么一线之隔,他就改变了。他改变的话,他一定会派人来追我回去的。因为让人觉得可惜就是因为孟子跟齐宣王两个人的对答,对答很多,而且谈的事务越来越投机。可是偏偏齐宣王有意思都要问满朝的文武,满朝的文武抵抗孟子的人实在是不少,所以这个机缘一直凑不来。可是,我跟他谈得很好。其实他只要脑袋瓜一转,说不定就会派快马来追我回去。所以他在昼地这边,各位我们可以想,他在昼地那边住了三天,那真是心心念念,都在想着,或者齐宣王应该派人来了吧?怎么还没来呢?已经一天过去了,然后第二天一直看着、盼着,盼到第三天已经实在是为天下而忧,内心已经非常地忧伤了,所以趴在桌子上。趴在桌子上的时候,刚好有人劝他,对不对?他就在想,他趴着的时候就没有起来,他就在想,你们这些人空口说白话,你们为天下着想,不去找齐宣王派快马来追我,我还宿地,还赖在这里好几天,脸皮都不要了,为了天下。你们还有脸来找我,一点都不为我想办法,还指责我,对不对?所以他后来他就起来说,我告诉你,是你对不起我?还是我对不起你啊?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说我等了三天,然后,骑着那个慢慢的马,慢慢的走,终于还是走到国境了,出了昼。我还是回头一看,我并没有看到王有什么快马来。然后“浩然有归志”,那个时候,我才说:“哎,算了吧,死了这个心,回邹国去吧。”这个就是像当时的孔子周游列国不得见用,最后回到鲁国去,去作《春秋》,去编《礼乐》,我们后世才有这些这么好的经典可以读。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294142382

感恩老师的讲解,受益匪浅。

我是荔枝蜜

越听越喜欢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730再来一遍

听友107828892

感动,讲的真好,感恩老师!

诚意正心为善去恶

我的为什么是泄(yi)柳呢版本不一样,还是是多音字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你为明天忧虑吗

❤️你为明天忧虑吗❤️❇️分享爱与被爱的瞬间❇️每天活着就感恩,尽上自己的本份,感恩喜乐的过好每一天,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如何,谁也无法掌管明天,一天的难处和忧虑...

by:谷中百合_YS

历史与忧虑(四)

1787年费城会议的系列故事展开美国制宪的过程,以及这种宪法制度的设计思想,层层递进,让我们了解在美国宪法至上的缘由,从而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借鉴

by:魔法点点滴滴

历史与忧虑(二)

美国的政府机构和权利运作,立法,司法和行政执行三个分支是相互独立,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总统只管行政执行这一分支,所以严格来说,美国总统只是一个行政管理主任,受到其...

by:魔法点点滴滴

市场深处的忧虑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一本“商旅手办”,非常适合各阶层职场人士和投资人在休闲和飞机上阅读。在本书中,作者...

by:蓝狮子电子书

圣贤书

处世之道,圣贤有流传千载的经典。学习会彻大悟,让自己人生更美好!

by:盖秀荣

圣贤归来

您让心享受心让您事成

by:小酒窝X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