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学问的常道与权变

2023-05-24 09:40:2019:56 1.9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孟子胸怀出世、入世和治世的大学问,不动心且善养浩然之气,会为了什么而忧愁不快乐呢?现代人也爱说“此一时,彼一时”,可知圣贤当初如此概叹的本意?紧跟经典方能立住学问的根本,守常道也能因时权变,任何境遇都从容有弹性!

公孙丑下·第十二章

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公孙丑下·第十三章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公孙丑下·第十四章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予虽然,岂舍王哉?我虽然离开了齐国,可是我的心里还是希望齐宣王能够成就的。我并不是舍弃他,抛弃他,我唾弃他都没有。各位,很多小人一离开了,然后不得荐用就开始唾弃齐宣王:你看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是如何如何的不好,他是如何的有眼无珠,连我这样的人都看不出来。但是孟子没这样,他说虽然是这样,可是我心心念念,我觉得他很好,我觉得他只要一线之隔而已,他脑袋一转其实天下国家就有救了。

王由足用为善。这个齐宣王是值得辅佐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齐宣王如果当时用我,不只是齐国的百姓,把齐国给平安了,把齐国给安定了,天下的百姓都要因为这个齐王成王之后而“天下之民举安”,全天下都可以得到平安。不会再到处都有烧杀掳掠的国家产生。我就是要辅佐齐宣王成王道的,如果他肯用我,不只是齐国安而已,天下都要安。

各位,讲这个话你会说口气好大,我告诉你这没什么口气大的。一个学圣贤学问就是学治国,学治国有成的人就是胸有成竹。因为治国怎么治才能够踏上平安的道路,既可安定,又可长远,这些圣贤是非常非常清楚的。所以有大学问就有大气魄,说老实话而已,这不是什么空口说白话,也不是什么夸大之语,都不是。

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他说齐宣王,希望他或者忽然想到,想法一改就改啦,希望他赶快改。“予日望之”,我随时准备盼望着他能够改过,而后我再回来帮他

予岂是若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他说我呢跟那个气量狭小的小丈夫不一样,我岂是像那些气量狭小的小丈夫。怎么样气量狭小的小丈夫呢?像这样的:“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跟他的国君诤谏,说怎么治国的道理,但是却不采用,然后就非常地生气。“悻悻然见于其面”,“悻悻然”是很愤怒不屑的样子。然后那个脸色,不高兴的脸色就已经浮在脸上了。“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然后说要离开齐国,然后就快马加鞭,跑一整天非得要离开齐国之后,才肯住下来。那个心意好像是说跟齐国为敌。心胸宽厚的人不是这样,永远都认为:这些子民是可以教育的小孩子,就像父母要离开小孩一样,不得已嘛,小孩子不要我,那我不得已要离开。可是离开的时候,还是一直往后看,看看那个小孩子是不是又想起父母了,然后会回来追他。他看到真的不行了,他一盼二盼再盼,没有来追。所以,哎呀,叹了一口气,浩然而归呀,就归到邹国去了。

可是一回去呢,他还是心心念念想着这个齐宣王,还是心系着天下众生。所以它现在这段的解释是要告诉你说,这个尹士不是说他拖泥带水嘛,对不对?尹士之所以不屑孟子拖泥带水,是说孟子拖泥带水是希望求什么?求俸禄而已啦,求官位。那孟子现在跟你解释说:他之所以拖泥带水是为什么?像父母在期盼小孩的心,希望他给我一个机会。我可以为你王天下,把天下送给你,让“天下之民举安”,这个就是圣贤的心量。

这段我当时我第一次在看的时候,我记得我前前后后连续看了好几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量就像那个尹士一般,然后看到人家一有不合你意的,然后你就有很锐利的眼神,不屑的口吻,把别人都批的一无是处,可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说,有心量如此博厚宽大的仁者,不论在任何的处境之下,对天下国家依然是那么样的心怀慈悲跟赤诚。我连续看了好几遍。

为什么要读这些经典,就是要体会圣贤的用心。古圣先贤就讲心法,成圣成贤有什么心法?就是时时护持着天下众生的这个存心!成人成己的心,这个才是我们要学习的。

当你学佛法,学到空净之后,你的内心还剩什么?就剩这个成人成己的心,不是连这个都没了。古圣先贤都是法天则地,天地的德,对于天下的苍生是何其的仁厚、博大!就是学这个而已,这就是所谓的空性,所谓的至诚。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这个尹士,他也是个正人君子。他听孟子转述给高子的话,然后他又听在耳朵里,细细在心里品味了一番,他说:“唉,原来圣贤心量跟我们不一样,我真是个小人呐!”我们听尹士这样讲,我们就知道说:尹士是一个很能知过能改的君子风范的人呐!就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而孟子又是尹士所应该要学习的。

这段我们就看着一个圣贤周游列国,希望为天下众生服务,虽然不得荐用,然后他是怎么离开?那么样的慈悲地、温和地、诚恳地离开。心心念念还是为天下众生好,也是为齐国为齐王好,没有像我们这种小人哦,我们离开的时候肯定是破口大骂了,你信不信?然后出了齐国的边境,回过头说我再也不回来。这是狭隘的我们,跟圣贤是不同的。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孟子离开了齐国,要回到邹国去了。他的弟子充虞在归乡的路上就问孟子说:“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豫就是愉悦,他说:“夫子您呐,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过去我求学于孟子,夫子您曾经跟我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一个君子不论处境是好还是不好,即使是很不好,不会怨天,也不会恨人。那个尤,推过给人叫做尤人。那你不高兴什么?你不是告诉我说:作为一个君子,心胸放得宽宽阔阔的,永远不去指责人的、不去怪人的,可是我看到您今天脸上不快乐的神色啊!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说:我今天为什么不快乐,而那时候为什么要告诉你人应该要放宽阔,这时不同。这是一种时,那是一种时。我以前告诉你是说人家怎么样欺负你,个人的得失你不需要放在心上。现在不是,现在这个时是什么?是天下苍生眼看就可以救了,眼看可以平天下,有这个契机,而竟然失之交臂。唉,太可惜了!他的脸上不愉悦的神色是因为忧伤着这件事情,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

这不是辩解,是告诉各位说,攸关天下苍生的事,就算是圣贤也会现出忧伤关心的神色。并非如你们所想的,心中无物的时候呢,什么忧伤都没了,什么快乐也没了,不是这样。圣贤所谓的空不是空到你连一点忧伤都没,看着天下苍生在受苦,你一点点恻隐之心也没,一点想办法的那个心念行为都没有。然后让天下自己去动荡,自己去毁坏,那个跟禽兽猪狗不如了,那还当什么圣贤,对吧?

到底把我的内心污垢都洗净之后,圣贤还希望我们还存下什么?那就是佛家的慈悲,《中庸》所谓的至诚,成人成己的心呐!所以才说“彼一时,此一时。”那时候是那个情况,这时候是这个情况。这个情况就要哀伤,那时候要告诉你看开,搞清楚没!

各位,学问就是一个常道、一个权变,你要记得这个事情,我一直在强调这个,不晓得你记住了没?常道就是正常情况下,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处事原则。正常情况下,只关系我一个人,小我的得失的情况下,这个常道应该怎样做,就是应该要心量宽和,原谅别人。但是攸关天下的利益的时候,没有原谅一个人而任天下的利益让他去摧毁的,不可能有这个事情。所以这是一个时,那是一个时,有的时候是常道的时,有的时候是权变的时,是不同的。我们学圣贤学问就是学这个弹性,你要看出这个时的不同,作为就会不同,心境就会不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说:我为什么要不快乐?我告诉你,我没有什么好不快乐的,我告诉你原因。从纵观历史,每隔五百年左右,就有一个能够兴盛王道的人——一个圣者会出现,成王道不是成霸道而已。纵观历史,每五百年出一个圣君就对了。“其间必有名世者”,而这五百年的中间,每隔个一百年,五十年,八十年的,就会有个名世的人出现。名世的人是什么?就是贤人,就是次于圣人的人,而能够把他的正道宣扬在世间叫做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从周朝的大王下来,就是文王的爷爷那一代下来。“七百有余岁矣”,已经七百多年了。七百多年的意思是超过五百年,早就超过该出一个圣王的时候了。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如果我们以过去的历史来看,老天爷每次总是每五百年左右就派一个圣君下凡,然后圣君下凡一定有圣贤辅佐他。从五百年这个数来说,现在七百多年了已经超过了。另外,从时机来说,现在真是乱到可以了,纲常伦理最为败坏的时候,而百姓最需要有圣君出现的时候。现在只要有一个人还稍微像个样,所有的人都会引颈伸盼,全部靠过来,那个人就可以称王。所以时机来说,现在正可以成王道。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说想一想实在是老天希望我们众生多吃一点苦,在这里面多做一点功课,还没有想要让天下现在就赶快平治。你会说老天怎么那么残忍?老天一点也不残忍,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不可以没有灾难,不可以没有动乱,天下如果都没有灾难,没有考验,没有人跟你死对头,跟你敌对,人们将不知什么是德性,什么是该做跟不该做。你看现在我们现在下一代都在做什么?天天在网咖网吧,三更半夜还不回家,回去Ipad拿出来,Iphone拿出来,手上拨来拨去。待会电视打开,都是片子都是影片。买的都是汽水、披萨,放得满桌吃不完,吃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丢垃圾桶,你有没有发现都是这些事情啊!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后现在的人,五岁小孩也有糖尿病的,三十岁也有中风而死的。所以世上不能没有危机意识,老天爷不可能让你一直平治天下,天下不可能无难。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说老天如果想要让天下平治,那么纵观现在所有世上的英雄豪杰,“舍我其谁也”。你们是我弟子,你们应该了解我是谁,我跟你们讲的学问你应该知道,这个学问的深度到哪里,你应该知道我的学问贯穿古今的,是所有圣贤脉脉相承的学问,就这个。

各位,我为什么要这样说?前面的文章我们都读过了,孟子讲不动心,孟子讲心气说,讲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他就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心法,加上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那个命、法身都解决了,他是这样的一个学问的人。然后又有仁道又有仁义,又通达古今的出世入世治世之道。他不治国谁来治?

吾何为不豫哉?我哪里需要不快乐呢?你说我不快乐是因为没赚钱吗?不是啊,齐王要给我十万钟我不要,后来说要给我一万钟,给我徒弟,我连给我徒弟的都拒绝了,不是吗?你说他不给我官位吗?也不是啊,他要给我客卿,有没有?当他的师父,我也不要。我要的是什么?辛苦地去执政,让百姓来平天下,帮百姓度过危机。就是全天下最好的事已经都在我身上,最好的学问在我身上,出世、入世、治世法在我身上。能不动心,能养浩然之气在我身上,我得天独厚,我有什么好不快乐。我也不要钱,是我自己推掉,我有什么好不快乐?他也叫我在齐国在那边当臣,我也不要,是我自己离开的,我有什么好不快乐?孟子这么多话是要告诉我们说:他不快乐,是不快乐什么?是忧天下之忧而已,而不是为了一个人,这个就是圣贤的心量!

我们从这段也可了解,圣贤不是不能生气,不是不能忧伤,不是不能现出不悦的容貌。不要以为从头到尾你的眼神都不动,情绪都不动,就以为自己很高竿,那是两回事呀!不要把自己练成一个没有气血的人呐!无血无泪这种修炼有什么好处?古圣先贤不是这样,至情至性,是人伦之至才当圣贤的。

下一段,孟子去齐,孟子真的离开齐国了。居休,“休”已经是鲁国的一个县名,已经完全跟齐国无关了。那时候心已经完全放下了。好啦,就算好不容易来到的机缘,真的没办法,断了啦!

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公孙丑就很有疑问,问孟子说:人家给你官位干,你不干,给你钱你都不要。“仕而不受禄”,“仕”就是当官。给你一个位子,然后你不受那十万钟的俸禄,“古之道乎”,这是古时候圣贤都这样吗?古礼吗?他是故意问。哪里不知道说当官当了有俸禄啊。他其实是怪孟子,在齐国当客卿不受齐王的爵禄。

曰:“非也。”孟子说不是的,当官当然要有俸禄,那孟子也知道他在讲什么。他说你是指我吗?我来说说我给你听,为什么我不要俸禄。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说:在崇这个地方,齐的一个县名,在崇县这个地方。我跟齐王有幸碰面,碰面之后退下来,我便有了一个要离开的心意,为什么?因为我知道齐王不愿意用我,齐王也不接受谏言。不欲变,这个齐王没有推行善政的心,那我知道他没有这个志向,我也准备要走。我的心意也不想变,齐王的心意也不想变。故不受也。那我既然不当人家的臣,只是暂时在这儿,那我不能够拿人家的钱,无功不受禄,对不对?所以我不接受他的俸禄。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接下来呢,有师命,齐国有了战事,我没有办法当下去跟他请辞,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古礼。古礼就是说:如果你是这个国家的臣,这个国家现在有战事,基于祸福与共的心态之下,即使你有再重要的事,当时国家有难,这些臣是不可以去跟国君辞行说我要去哪里,我有一个什么私人的私事,是没这回事情的,这个是古礼。但是当时的孟子是客卿,客卿不是齐国的人,但是也是被奉为卿,那如果是这样的话呢,当时没办法请辞,这是古礼。就是说我虽然来到你的国家,我也没特别的事情,你这里有难,我这个时候走就好像不仁不义一样,好像都不帮你一样,所以有师命的时候没办法请辞。

久于齐,非我志也。所以在齐国滞留这么久的期间,不是齐宣王一直要送俸禄给他吗?他都没有接受。没有接受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要离去。“非我志也。”所以住这么久不拿俸禄不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不是这样,我是希望快点走。那我如果住很久,然后他给我官位做,我也接受,当然是要拿俸禄。可是我的心意是觉知到说:无功不受禄,他不可能把执政给我,那我在这里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我宁可去做学问,去教学生去,所以不是说做官不拿俸禄。

那我们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得出,圣人的心迹是这样,真的不是为了名位,也不是为了钱财。不是像现在很多做学问,是为了出名而已,还是说为了赚来更多的钱,都没有。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摩羯同学读经典

懂时变,常道与权变

摩羯同学读经典

观空,空到最后不是啥都没有,而是存着成人成己的心

守静观复之

孟子修春秋?????

摩托车的车

有点不解,何以你的修身方法卖那么贵?接近千了

三渡渡人渡己 回复 @摩托车的车

几千年来的核心 千哪里贵

摩托车的车 回复 @摩托车的车

儒家的东西是不言利而利在其中,上千的收费利于推广吗?如果这样的收费合理那么我相信教的并不是孔孟之道。

天空之镜吧 回复 @摩托车的车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其实我觉得没必要买课,这个老师说的什么气功我是不信的

朱七ing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人生与学问

三个版块:1,王国维的《人间词话》;2,傅雷家书;3,金克木的《人生与学问》。

by:梦迪的精神家园

禅与伦常道

为了心源渡数春,翻嗟浮世谩逡巡。几个得道空门里,独我淹留在世尘。谨具尺书辞眷爱,愿明大法报慈亲。不须洒泪频相忆,譬似当初无我身。

by:龙元富律师

学问的敬意与温情

本书作者师从谭其骧等学术大师,在历史地理学、中国文化史方面做出了独到的学术贡献,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就。本书围绕谭其骧等学术大师的学问与个人经历展开叙述,既有趣味...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小常识大学问|趣味生活常识

【内容简介】你知道合理膳食的原则吗?你知道哪些衣物不可烘干吗?你知道枕头多高才算最合适吗?你知道就餐时横筷所表示的意思吗?你知道工作中的健康隐患及预防措施吗?你...

by:周小航喜欢美食

小常识大学问|趣味生活常识

【内容简介】你知道合理膳食的原则吗?你知道哪些衣物不可烘干吗?你知道枕头多高才算最合适吗?你知道就餐时横筷所表示的意思吗?你知道工作中的健康隐患及预防措施吗?你...

by:青蕊枝枝

吃的学问

现代人忙,忙得没有时间调理身体。再忙,饭总是要吃,水总是要喝。每天在办公室或路上忙碌的朋友们,如果可以为自己配制一些保健的茶包,出门时泡上一杯,随时随地喝出健康...

by:读书的智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