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井田制度大有学问!

2023-05-28 22:14:3118:18 1.7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遥远的农耕时代,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井田制度是怎么样的?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制度有什么启示?周公所创立的井田制度其深意为何?
对教化民心又有什么帮助?请听张讲师娓娓道来。

滕文公上·第三章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好,我们现在看本文。使毕战问井地,滕文公派毕战,就是他的臣,问孟子这个井田制度,这个制度应该怎么样去施行。为什么会这样子问呢?因为井田制度是在这个周公时候所实施的,到滕文公的时候已经时日久远,那个时候的诸侯都已经把周公留下的典籍、制度都把它给废掉了,各自为政了,所以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井田制度呢?那些制度也不是非常地明朗。所以就派他的臣来问孟子。为什么问孟子呢?那么在前一次的课程的这个段落里面有提到滕文公他在做世子的时候,就请问了孟子很多的事情,然后他的父亲滕定公过世的时候,怎么样行三年的守丧之道孟子也给他很多指引,所以滕文公内心里面把孟子视为他的老师一般,所以就派人去问井地应该怎么来施行这个制度。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那么孟子就跟毕战说:你的国君,“子之君”就是你的国君,他将要效法古圣先贤要行仁政。也就是说井田制度的意思,因为前面有讲到这个税制的问题,他劝滕文公怎么样把这个税制降下来,降到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不要像当时的诸侯已经收到五分之一左右了,那么十分之一最好的就是井田制度啦。“选择而使子”这么重要的制度,你的国君却派你来问古圣先贤的正道,那可见得他对你非常重视、非常地依赖啊!“子必勉之”,你应当要好好地去辅佐你的国君。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古圣先贤的井田制度,这个仁政啊,“必自经界始”,“经界”就是说把井田一个人划分大概多大。那么地有比较肥的、有比较贫瘠的,那比较贫瘠的要再稍微大一点点。所以要让每一个分到井田的人,他的收入会差不多,这个就是井田制度它的最主要的一个精神所在。所以经界就是划分井田的一个界线,这个地应该划分多大,或者应该分到怎么样贫瘠跟比较肥的地,要差不多,要从这个经界开始。

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如果分到的这个地不公平的话,或地的大小不均的话,那么他的收成也就不公平了。“谷禄”就是收成,收成一定是不公平的。所以划分虽然同样是以百亩的地为一个井田的一块,为百亩。那同样是一百亩,但是如果比较有雨露的地方,或者是土地比较肥的地方,跟比较贫瘠的地方,土地因为有很多特性嘛,那每一个人的收入势必会差很多。那你如果让他这个收入差很多的时候,那百姓的怨言就起来了,所以经界非常重要,就要看土地的肥沃、贫瘠、城乡的差距来做调配。

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所以暴君跟贪官污吏在划分这个井田的时候就会含糊其辞,上下其手,拿这个好的地分给自己或自己的人。然后这就产生了分到不好的地的人会抱怨,会有争讼,等等这些问题。所以“慢”就是含糊、随便、不慎重的意思。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所以井田的这个制度要能够成功,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划分一块地到底应该多大,这个事情是最重要的。这个经界只要一划分公正了,“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什么叫分田制禄呢?农人来说叫做分田,但是基层的公务员,那些在官的人,他的禄应该拿多少呢?在古代,是这样的,是比照上农的收成。上农是什么意思?就是很辛勤耕种的。农夫也有分很多种嘛,很辛勤的、很愿意研究的,那么他的收成就会比较多。那如果不愿意研究的,随便种一种的,也不辛勤,那么收入就会比较少。那么基层公务人员,他是为官的,他的俸禄就是比照上农的收成。然后再更高的官,就依官位的大小来增减。这个意思就是说上等的农人他的收入就等于做官的人。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推崇务农的人的意思。所以古代士农工商,士是第一等的,因为他是管理人民的,教化人民的,然后再来就是农,工商是摆在后面的。

各位,我们现在社会上的这个社会地位,我们是把会赚钱的商人摆在第一个,能够买豪宅的人摆在第一个。古代可不是这个看法,古代就算你是再怎么样好的生意人,你再怎么样有很多的这种房屋、田产,但是在古代的人的眼中,农人是在上等的,在工商的前面,而且工还在商的前面,把商摆在最后。那士为什么放在第一?因为他要教化百姓,教化人的人必须要有高的道德水准的,所以就把士农工商就这样子定下来。

那么做官的人的禄位怎么样定呢?就按照努力辛勤耕耘的农夫,那么最努力的那种农夫,大概一年可以收成多少,那么我们公务人员、那些做官的就按照这样来定他的这个俸禄。所以只要把经界给订正了,那么不只是农人的收入,他就不会有怨言了、公平了,然后做官的人应该发多少俸禄,也大致上也就有个眉目了,是这个意思。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说滕国,虽然是国土狭小,怎么样狭小?因为古代有公、侯、伯、子、男,有这样的禄位,那么滕君是属于子男的禄位,子男的禄位就差不多五十里左右啦,是很小的国家。但是小虽小,也是个国啊。“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他也要设政府的官员,上位的人,也要设士庶百姓,士农工商都要的嘛,这样才算一个国家嘛。那这边所谓的“野人”是指的是士庶百姓、务农的,从工、从商的等等。“君子”是指政府官员,要来教化百姓、管理百姓的。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一个国家君子、野人都要有,没有君子的话,怎么样教化这些野人呢?没有人教,岂不是野人放着一辈子都是野人嘛。“无野人莫养君子”,如果没有这些做农的,做工、做商的,那么上面那些教化百姓的人,那么他忙于教化百姓,他必定是没有时间去务农啊,那他要吃什么,要穿什么呢?所以这一个国家虽小,也要分工合作,有君子、有野人,有上位、有下位,这才成一个国家嘛。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十一使自赋。那么这些居在野外的、野地的这些农夫,叫做野。这些野人的税,“九一而助”,这个“助”就是井田制度,八家耕种中间的公田,助耕中间的公田所以叫做助。在殷朝周朝的时候都叫做助,其实都是讲井田制度,九分里面取一分给公家叫九一而助。“国中十一使自赋”,至于不是在野地的,野地的划分井田制度比较简单,因为这个在野地的地方大,农田也大,就足足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集中在一起划分井田,然后中间有一块给公田。那么在国中的时候,这边一块,那边一块,就比较没有那么大。刚刚好一口,井田里面的一井就是要一百亩。那找不到九百亩聚在一个地方,所以就没办法这样划分。往往是这边一块那边一块,因为大半都是盖房子嘛。所以国中的人只要有一个土地,假设是一百亩,足够一家子来耕种,那就一百亩,就单独授予某人,然后这个人因为不是助耕中间的井田,那就大约让他自己缴十分之一。那十分之一就是他自己收成今年有多少,每一次收成的时候拿出十分之一的这个收成,缴给公家。“使自赋”都凭良心,反正一个农夫大概耕种一年会有多少收成,骗也骗不了别人,差也差不了多少。就各凭良心,自己拿出来缴税。

卿以下,必有圭田,那么这个做官的有很多等,“卿”是比较高的,卿在以下这些公务人员“必有圭田”,什么叫圭田?圭田就是比较好的田。因为他是当公务人员,忧国忧民,那么给他比较好的田。

圭田五十亩,圭田要多大呢?这个井田制度里面的这个民所分到的是百亩。那么卿大夫以下到士这个阶级,是一半,一半就是五十亩。那为什么要五十亩呢?因为卿大夫他就有宗庙,那么有宗庙就要给祭祀,那祭祀都是用五谷杂粮来祭祀的,如果只是靠他的这个俸禄,是不够的,所以就给他五十亩,那么他家族的人可以去耕种。

余夫二十五亩。什么叫余夫呢?就是一家送给五十亩,卿大夫以下都是五十亩,但是如果还有剩下的老少,他认为他有余力可以耕种的,那么国家也愿意再多给他二十五亩,那个耕种二十五亩的就叫做余夫。这个当时,为什么我会谈这些呢?因为在孟子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圭田余夫这样的制度了。因为收的俸禄非常地高,收到了五分之一左右了,甚至到三分之一左右,那古代的周公的制度下是十分之一左右、九分之一左右,这样国家不就少了俸禄了吗?那么每一个公务人员自己还有分配一块的地,由他的妻小有空的时候就可以耕种,来弥补他祭祀的时候的不足。所以孟子想要恢复古代的这个制度,所以有谈到卿以下有圭田,然后有五十亩、二十五亩,这等等事情。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死徙无出乡”就是说,死后的安葬以及平时的迁居等等这些问题,“无出乡”,就不会离开他的乡了,为什么?因为他的井田一划分的时候,他的工作的地方,他的吃喝全部靠那个井田所分到的百亩。所以即使怎么安葬,那也不会离开家乡多远,因为他家里耕种还是在那百亩。那平时如果搬家呢,从这里搬到那里是可以,但是不会离开那个井田。“乡田同井”,这个同乡的田,以及同井的那个八家,叫做乡田同井。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那他们很自自然然地,因为我们八家是共同助耕中间一井嘛,对不对?所以我们这八家就会编为同一个系统。既然同一个团队,那这些达官贵人、这些治理国家的人他会给我们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共同耕一井的八家,他们必须要“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这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因为每天早上挑着锄头一出门,大家是都向中间公家的井田汇聚,然后开始耕种,把井田耕种完才敢去耕私家呀。然后我们这八家要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这种任务。就是出入的时候互相帮忙,然后我如果不在的时候,如果有陌生人出入往来,你要帮我能够看一下门,注意一下陌生人到底是善还是恶;有什么样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义气相助;有什么样疾病的时候,说这家人比较多,那家人比较少,那么我们人多的就会去帮助人少的。这种在八家共耕一个井田的状况下,自自然然油然而生会生起这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心,这种自然的相帮助、友善慈悲的心就会生出来。

则百姓亲睦。那么各位可以想得到,到处都是八家共耕一个井田,到处都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风气,百姓整个国家的人都是井田的人,所以百姓都是自自然然会非常地和善、亲睦、慈悲的人,所以自自然然整个社会人心会变得纯朴而友善。那这岂不是一个造成大同世界的一种非常非常好的一个办法吗?这就是给予一个简单的制度,然后自自然然地就改变了人心、就教化了人心。这个就是周公创造这个井田制度,他的用意所在,想起来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办法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一里见方为一个井,一里见方割成一个井,就是割成九块,那刚好里面的一块就是一百亩。那九井就是九百亩了,方里见方就刚好是九百亩,井九百亩,一井就是九百亩。

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中间那块一百亩是公田,另外围绕在四周的八家也是一百亩,这个叫做私田。

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八家,早上要工作的时候,先耕种好公田那一块,不论你的人多人少,反正大家尽心尽力把公田的事情给办好。也许这家今天什么事这个人没来,那没关系,我们其他的七家也别计较,我们就帮助他把它给弄好。改天,我们哪一家的人不在,另外的七个人也会相扶持把它给弄好,彼此奉献的心自自然然油然而生。那中间的公田通常是这样,以八十亩来种稻子,剩下二十亩来种一些桑、麻,种一些菜、园圃之类的,所得都交给公家。家田的话,其中播两亩半来种一些桑麻,就是我们做衣服这些来用的。“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公田耕完了才敢去耕私田,私田各自回去耕。

所以别野人也,所以这个就是郊外的这些农夫他的生产的制度,跟在城里面的不一样,跟做官的也不一样。就一个井田制度,专门针对比较郊外的这些农人来设定的。

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这个就是井田制度,古代的大略是这样,至于怎么样增删这个制度,使它更适合于现代的话,就在您的国君跟您。要在这个地方,只要稍微用点心力去仔细观察,势必可以找出一个适合现代的井田制度。

这个就是当时孟子鼓励滕文公,希望他行仁政。因为滕文公一直问孟子,就是因为他国家小嘛,那国家小行要霸道是不可能,但是要行王道刚刚好。因为王道不需要大,他非常鼓励滕文公,滕文公也非常想学,也正想行仁政,想要依照孟子的方式,十分之一就十分之一,我们不要抽到五分之一,不要抽到三分之一,确实是很残暴的事情。那么国家够用就好,那怎么样一个适当的国家刚好够用的节度上,百姓也刚好够吃喝?那这个节度大概就在九分之一、十分之一左右。滕文公当时有这个意向,想要好好地实施,所以才派了这么一个人来问孟子。孟子当然也很高兴,倾囊相授。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纳榭年华

好。!好听

摩托车的车

历史是向前推进的,麻木复古就不切合实际,就像袁大头想当皇帝有可能吗

言观观言

感谢!😃20210731再来一遍

前奶黄味的的馒头

古代士的工资标准:参考农民的收入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含英咀华的大有编译

乔大有欣赏的外国诗歌文艺作品“信达雅”汉译:)

by:乔大有

巴塔木特攻队&大有叔叔

《山海经奇遇:神话大百科》爆笑神话故事,猜谜闯关又益智!立即收听>>《脑筋急转弯之脑力大冲关》:益智必听,爆笑开心!立即收听>>《超酷神探》:哪里有谜案,哪里就...

by:大有叔叔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