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违背人伦的墨家学说

2023-08-02 14:31:1821:33 1.7万
所属专辑:张庆祥讲孟子
声音简介

墨家的兼爱与和平听起来极为高尚,然而实施起来却匪夷所思。你可以想象爱父母孩子跟爱路人一样吗?这有违人伦的异端学说竟然也有不少的追随者!然而在圣贤的眼中,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且看孟子一针见血针砭墨家的异端。

滕文公上·第五章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求见孟子。
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曰:“命之矣。”





下一段,墨者夷之,有一个学墨家学说的人,墨家就是墨翟。墨翟,他是战国的鲁国人,他提倡的是什么?是兼爱、非攻跟节用这三个原则,其实是两个原则,兼爱、非攻是同一个原则。兼爱就是博爱,对大家一样的爱,非攻就是说不要互相攻击,不主张打仗,所有的打仗都必须要受到批判。要和平,要兼爱,全部的人要爱每一个人要一样,没有等次之分;然后要节用,要非常地节俭。各位你听听看,这好不好?这很好,要和平,要爱人,要节省,你看这哪里是不好?

学墨者的这个人叫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然后他透过孟子的弟子叫徐辟,想要求见孟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夷之认为墨家的学问非常高妙,我想要找你们认为儒学的大儒,我把他辩倒的话,等于你们儒学都拜在我的裙下,所以他就找孟子要辩论,而且我听说孟子很好辩。

各位在战国时代,孟子以好辩出名,他的辩论就像前一段一样,用比对的方式,把许行的一无是处,把他给凸显出来。这样各位懂吗?其实不是好辩,就是不得不辩。

然后因徐辟要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孟子就说,我当然是希望见他,不过今天有一点身体不舒服,等我病好了,“我且往见”,我去见他好了。

夷子不来!后来,徐辟就把这番话讲给夷子听了,那当日夷子就没有来找孟子辩论。孟子之所以这样做,我看不一定是真的生病,而是一个兴冲冲要辩论的人,你不需要当面跟他辩,因为辩论起来无厘头,毫无逻辑可言,只是辩论而已嘛,对不对?想要辩论有一点逻辑,有一点讲理,还是等他稍微心平气和再来说说。

他日又求见孟子。这个人很想辩论,急着又求见孟子。唉,你们孟子病好了没?我想跟他论一论道。

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那孟子告诉徐辟说,好吧,现在就可以来跟他来谈谈了。“不直”,不把这个正直的大道告诉他的话,“则道不见”,我不直接跟他讲出他墨家的缺陷在哪里,矛盾在哪里的话,那么正道是永远出现不了的,无法显现的;“我且直之”,我就来直接告诉他。

吾闻夷子墨者。我听说夷子是学墨家学问的人。

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因为墨家最主要的精神就是简约,所以他们提倡办理丧事,就是要非常简约,才是这个精神,才是对的,才是美德。所以他们非常轻贱那种厚葬他的父母的那种人,都非常轻贱的。

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说这个夷子,他想要以墨家这种简约薄葬这种风俗,提倡到全天下,改变天下风俗。他肯定是认为不这么简约,就显不出一个人高贵的品格来。

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可是据我所知,夷子在他双亲过世的时候,他葬他双亲的方式是应有尽有的,就是非常丰富的。

则是以所贱事亲也,那么墨家提倡的是非常简约、薄葬,最节省的方式葬他的双亲。可是夷子他的父母过世的时候,他葬的应有尽有的了,可以说该有的都有了,非常豪华的意思。那岂不是说拿他所轻贱的方法,去安葬他的父母了吗?用你最不屑的方法拿给你的父母,那你还算是孝吗?对吧?那你既然是一个墨家的人,然后你又要找我辩论,又要提倡墨家的事。告诉你墨家的最基本精神就是薄葬,以薄葬来说,你为什么厚葬你的双亲呢?那是不是自打嘴巴呀?

徐子以告夷子。然后徐子就把这番话告诉了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夷子说你们儒家不是有这么样的话吗?这个话在哪里呢?在《尚书》里面,古代的人在《尚书》里面说“若保赤子就是像保护赤子一样的心,“此言何谓也?”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

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之就是夷之,说我认为你们儒者“若保赤子”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说爱人一律兼爱,没有等差,爱人没有分说谁爱得多,谁爱得少的。大家都要一样,这个说起来,比尧舜禹汤还伟大了。各位,以舜来说,侍奉他的父亲比谁都还要无微不至,对吧?那另外一个人提倡说,爱其实不能够有等差,你爱你父亲的态度就是爱天下人的态度,爱天下人等于爱你父亲,这个叫做哗众取宠了。应该没有差别,只不过是“施由亲始”,只不过施行这个爱的时候,要从最亲近的作为开始罢了。他用“若保赤子”这句话,套在墨家的爱无等差这一句话上面。

徐子以告孟子。就是说为什么我厚葬我的父母呢?是因为“施由亲始”,我爱天下是一样的,我没有等差,只不过是我刚好碰到我的父母过世,我用那样爱他们的心情厚葬,意思是说当别人过世的时候,我也会这么样给他厚葬的意思。然后,徐子就把这个话告诉孟子。各位,我们都认为孟子很好辩,你仔细品味、品味他的话,对不对?合不合理?

孟子曰孟子说: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这白话就是说,这个夷子他真的认为,一个人爱他自家哥哥的小孩,会跟爱邻人的任何一个小孩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吗?各位,你摸着良心说会是一样吗?你也许会说要一样,因为我是修行人,我对他们都要一样。可是我告诉你,你辩论的时候会这样说,实际上发生事情的时候,你的天性并非如此。

我举个例子来说好了,我们不要说隔壁的哥哥怎么样,说你的哥哥跟隔壁的人怎么样,我们来举个例子好了。今天假设说有一群的家长带一群孩子到海边去玩,家长在海岸上,下面忽然来了一个浪把小孩全部卷下去,然后当这些家长发现的时候非常惊恐,他们往海里面冲,各位,请问他们在找谁?他们在找自家小孩,你信不信?虽然在他脚边也许刚好捞到一个,会把他顺便把他捞起来,可是他急着,他还是在找谁?他还是找自家小孩。他最急着找着并不是别人小孩,虽然平时很关心别人的小孩,但是他那一刻要救的是谁?最急的?是他的小孩。

这个意思是告诉各位说,虽然爱无等差,平常你会这样说,当事情真正的发生的时候,确实这样吗?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你就发现说,哦,是有等差的。既然天性有等差,那我们规定制度的时候要逆着天性,完全不符合天性说无等差吗?那是不行的。既然天性有等差,既然你对父母肯定比较亲,对自己家人肯定比较亲,那么我们定五伦的制度的时候,定一个让你的学问实行的时候,圣人会依着你的人性定等差,这个叫做礼了。

彼有取尔也。孟子说《书经》上“若保赤子”这一句话,不是用在你那个地方,他这个地方是别有用意的。什么用意呢?

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是在讲说,假设我们有一天,看到了你不认识的赤子,爬呀爬呀,匍匐就是用手足趴在地上,结果爬呀爬,他很无知的,他不知道跌下井会怎样,他就无知地爬到井边,快要跌下去了。各位,请问这个场景发生,你在旁边,你会怎么样?你一个箭步上前,你马上会把他给抓起来,对不对?为什么?你不认识他父母,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也不是为了邀功,你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不忍人受苦的那个心,是每个人天性就有的。老天爷创造每个人的时候,每个人内心里面的那一份慈悲,就是最基本的元素,就是“仁”,仁爱的“仁”是最基本元素。在辩论的时候,在你痛恨一个人的时候,他会不见了,可是在一个毫无利害关系的时候,天性自然跑出来。

孟子举这个例子是说,“若保赤子”是说,每个人里面那个仁爱的心,在类似这样的这样的情况之下,会忽然跑出来。“非赤子之罪也”,说赤子并不是因为他有罪他要跌到井里去,他只是无知而已。怜悯的心自己会跑出来,这个时候叫做爱无等差。“若保赤子”就是讲爱无等差,爱无等差就是讲任何小孩要跌入井里,只要你在身旁,你一定“啪嚓”,一个手过去就要抓。可是我现在请问你,现在有两个小孩、有三个小孩,正在爬着正要入井,而且入井几乎都同样速度,都同样距离,都快要进去了,你只有一只手可以抓,现在你就在他们的旁边,你抓谁啊?“啪”一下,你会抓自己小孩,看你信不信。那你会说,那我如果没想那么多,我会抓最近的,对的。如果是有最近的,这样子可以抓,你会抓最近的,如果是每一个人距离差不多,都要下井了,你只有一只手,只能抓一个,请问你抓谁啊?你会抓你那个小孩。没得选的了,这是天性!所以“若保赤子”这个话,是在讲这个意思。

好比说现在好多父母,为了小孩在学校被小孩欺负,去学校理论,有没有?各位,两个小孩打架,一定谁对谁错?没有。那两个小孩打架你维护谁?你维护自己小孩,不明理的人都会这样。古代明理的人不一定会这样,他会说你们两个谁对谁错,那我自己小孩错了,来,去跟人家对不起,这个是明理的父亲,对不对?不过现在的人,他们维护谁?都维护自己小孩,即使我小孩错了,他还是维护他,对吧?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说况且你看老天创造万物,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根本,各位,你看一颗树有几个根?就是一个根。枝有几个枝?千万个枝。叶有几个叶?千万个叶。根有几枝?一枝。那个根本就是一枝而已,是说上天造物总是一个原则,枝叶可以暂时不要,根本一刻都不能不要,所以如果你二者选一的话,要维护什么?要维护根本的意思。“而夷子二本故也而你这个夷之,说一套做一套,你等于是有两个根本,你这个不算是做学问。你这个学问说一套做一套,只能够说不能用在生活,因为你用在生活还要用另外一套,叫两个根本。

那为什么会这样说?第一个说就是因为墨家提倡的是兼爱、无等差的精神,听起来很伟大,可是最后弊端是在哪里?假设施行得来,各位想想看,就是对待他的父母也要和一般人一样的爱,反过来说,对待普通人的爱等于对他父母的爱,那就等于是枝叶跟根本一样的爱,把枝叶看成根本来爱,把根本也看成枝叶。请问各位,枝叶跟根本同样都是本,是不是两个根本?那么在危急的时候,万一只能够取一个的时候,各位,请问你取哪一个?但你一提起怎么实施的时候,你却又要说“施由亲始”。

各位,你仔细读读“施由亲始”这个话,要施行要从哪里为根本?双亲。那你简直是胡说八道,你既然提倡说爱无等差,就没有什么所谓施由亲始这件事情,就是从任何人都可以开始,隔壁死了,也一样厚葬他,那我就说:“哦,那你真的是爱无等差。”对吧?可是符合人的天性吗?不符合。那为什么你对你的父母葬的这么好呢?你这个时候就说“施由亲始”,对吧?既然一个本就不分谁开始,所以这种明明就是唱高调,无法贯彻于现实,一下子就看到自打嘴巴的情况。第二个为什么说他两本呢?墨家提倡节俭,可是办起自己的丧事,却又变成非常的丰富,这是不是自打嘴巴?这也是自打嘴巴。

所以刚刚稍微这样辩论,孟子就是要让你看到说,你提倡一个哗众取宠的论调,会让人误以为你们比尧舜禹汤都还要伟大,可是施行起来的时候,你还是得完全遵循尧舜禹汤的原则。可是说的时候,感动徒弟的时候,你有一套比尧舜禹汤更感动人心的话,请问你这是不是左道旁门呀?那以下就是说明为什么圣贤要订丧事的礼制。

他说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说在“上世”,上世就是未有礼教之前的世代。“尝有不葬其亲者”,那个时候,有那种父母死亡不需要葬,那时候的礼俗,他的父母过世的时候,“则举而委之于壑”,“委”就是丢弃,就把他背起来,然后站到高高的地方,然后把丢到山谷里面去。

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有一天,他把他丢在山谷很久了,有一天刚好从那里走过,走过看到狐狸在吃他的双亲的遗体,然后苍蝇,小虫在里面在钻。

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就走过去的那个人,额头冒出汗来,看着那么多的东西在啃噬他的双亲的时候,额头竟然冒出汗来,“泚”就是汗,“颡”就是额头,然后侧着脸不敢看,“睨”就是侧着脸不敢看。各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丢下去的时候,没有看到双亲被啃噬的时候,那个残忍的画面,所以他就忍心丢下去,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忍心的,因为死了没感觉嘛,他就这样想。可是当他有一天经过的时候,看到那种残忍的画面的时候,那个天性,那种不忍心的天性就发泄出来,所以他侧着脸,不敢看。

夫泚也,非为人泚,他说这个时候,他额头流汗,不是为别人看他,所以流汗,我要流给别人看,不是的。

中心达于面目,他是从内心里面的不安,而自自然然流汗出来的。

盖归反虆梩而掩之。所以他马上回去,拿了畚箕锄头,“虆”跟“梩”就是畚箕、锄头,然后挖一个坑用土把他给埋起来,埋起来才看起来安心,不会被人家吃。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说如果这个人回过头去把他的父母,把他给掩盖得好好的,是对的,“诚是也当然是对的。那么说来孝子仁人,在他双亲过世的时候,要想一个适当的办法来安葬他的双亲,“亦必有道矣应该是有道理的吧!应该有个适当的方法,慎重的方法去安葬,才能够让孝子安心,才能够使这个丧礼不过节,也不变成比较的工具,也不至于过伤而伤生。

孟子说到这里的用意是在说什么?说你们说要薄葬、要节省,连父母你都要节省,你什么不节省,你要省父母干什么?我问你,你说你连父母都要节省,我告诉你好了,我举个例子给你听,上古的人看到他的父母被啃噬,他额头会出汗,他就回去想办法把他掩盖,那什么样掩盖的方式,才让一个有能力的孝子仁人,觉得应该怎么葬,内心才安心呢?那我们是不是要定一个制度,使它不过于丰厚,好像在比赛庙会一样,它也不至于会太过薄,薄到让孝子仁人头上,以后想到父母会头上会冒汗,对吧?是不是应该有一个适当的节度,是一般人做得来,不要说刻意节约,以节约为美德,哪里都可以节约了,父母你干嘛节约呢?我们父母在的时候,吃的、穿的我们尽量要买最好的要给他了,为什么死的时候,你节约这一点点做什么呢?孟子的意思是说,礼之所以订定是依人情而定的,不是刻意逆着人性去创的,不是那些无知的人说,礼教是那一些人定的,我们干嘛去遵守他?不是定的,圣人定的是依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人的天性而定的。

你要慢慢读圣贤书,你开始有见地,你就会认同这一番话,所以儒学儒家倒不是提倡一定要厚葬,而是要有节度。希望墨家不要为了凸显自己的德性,刻意去说了一个比适当节度更节俭的方法,然后让人家误以为他的德性高超。那个跟许行没两样,知道吗?自己种而已啦,有什么?就要把他说得自己多高超吗?

徐子以告夷子。然后徐子就把这段话告诉了夷子,其实中间夷子跟孟子都还没见面,都是靠谁在传达?徐子。就告诉了夷子,夷子还没来得及辩论,夷子怃然为间。“怃然”就是若有所思,他就想象那个古代上古的人,把他父母的遗骸填在沟壑,后来又不得已,心里难过去掩埋起来。对呀!那既然是这样是人性,去掩埋起来,是人性,那么我们葬父母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常人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我们定一个什么样的方式,不会让他变成庙会一样的比赛,也不至于太过于节约,让我们每次想到都心里都难安,不是吗?若有所思叫怃然。“为间”,过了一会。曰:命之矣。这个人也是一个正人君子,他听孟子讲得有道理,他就说听闻孟子的教诲,他内心里当然当下是觉得说对。

墨家虽然提倡了一个兼爱很好,可是无从实施,实施的时候是两套。墨家既然是提倡了一个节约,节约也很好,但是过了头,这个用意好,但是过了头。孔子叫做“攻乎一端,斯害也矣。”过于唱高调,离开自然人性,就没有一个着力处,可以哗众取宠,确实很高明。

目前我看世面上很多邪师、歪师都是这样,可以哗众取宠,坦白讲以孟子的才华、孔子的才华要哗众取宠,我告诉你比那些庸师十倍、百倍的哗众取宠,你信不信呐?就是说正人君子不为也,宁可走在一个可以提倡而可以落实,踏踏实实的一个学说上,完全符合人性的学说上,不哗众取宠的。那么墨家的学说实施就看见到他的缺失了,而儒家不同,儒家的主张是层层而上,步步踏实,他是依阶而升的,是有一个可以落实、实践的地方。这个就是古圣先王他们留下的礼教就是这样层层而上,这个便是正道和左道的一线之隔。一个是非常地哗众取宠,一个是处处可以层层而上的落实,这个是他们的不同处。

以上示范的这两段,就是孟子辟破邪说的一些作为,可以说是非常勇猛,我们现在的人不敢得罪任何人,我们也不敢去辟破,因为现在的人主张的就是说大家互相尊重。圣贤学说对就对,不对就不对。我举个例子好了,一个学校如果发现一个学说是错的,结果竟然被提倡起来,我告诉你会有好多教授,不管你是谁,我要出来证明你是错的,你信不信啊?虽然我尊重你,我不会跟你打架,可是你的东西是错的,我要告诉你,是这个精神。所以不管墨家当时有多大,墨家当时弟子不比孟子少了,甚至还比较多了,照批不误,我告诉你,你是错的,这个是圣人才做得出来的。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更多内容欢迎访问黄庭禅官网 https://www.htz.org.cn,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黄庭禅”、“小树苗内心成长营”,添加交流群请加志工微信号htzchina。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371737412

我们 何德何能 谈论 圣贤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731再来一遍

容止若思1979

大家应看到,如果没有其他诸子家的门徒非要来求见孟子辨论,孟子根本不会主动跑去斥贬人家。人家都找到头上来了,以孟老夫子的个性直找要害辩斥一下,也正常的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违背道德的人 | 纪德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典藏书系之纪德卷

by:大道至简_Kc

(AI)违背组训的我成了哭灵人

人死如灯灭,无怨入轮回。人出生的时候需要稳婆接生,死的时候也要有人送他们踏上黄泉路、进入轮回所……我就是那个送它们进入轮回的人。姥姥死的那天,我违背祖训,...

by:自然玥

墨家君

这里有你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各种大事小情,欢迎各位听友的关注,每周三墨家君在喜马拉雅等你!

by:大眼妹书屋

违背祖训:开局选择加入考古队

“你好,我爷爷是盗墓贼,姥爷偷窃古董被抓,老爹二道贩子……请问,我能加入考古队吗?”国家考古队招收处,张铭的一番话,直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其他报名者更是纷纷惊掉...

by:小优未来

墨家小庐

线上情感民宿:故事的港湾,心灵的归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心灵渴望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线上情感民宿,一个独特的空间,让您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情感的归宿。温馨...

by:墨家大叔

老墨家族

戴上耳机会有3D效果

by:悠闲播者

老墨家族

老墨家族的叫醒神器!每天用一、二、三——三个家族幽默短剧,代替妈妈“一、二、三”的“威胁恐吓”,让孩子瞬间从睡梦中笑醒,欣然接受老墨家族的清晨第一声问候:狗戴猫...

by:老墨家族

墨子·墨家智慧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

by:华羽苑菁

违背祖训:开局选择去当兵|又名都市怪盗

【小编推荐】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四有青年,我翻来覆去一顿思想斗争之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简介:(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作品)“爷爷是汉奸,姥爷是二鬼子,三舅...

by:飞卢历史_热血战歌